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题的目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既传授知识、技能,又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把知识、技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

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当前的语文教学,倡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应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应是主动参与,要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学习要取得成功,需要教师的指导影响,但最终还要取决于学生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新时代的学校教育观念要转向终身教育的观念,“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取决于学生是否“愿学”、“会学”、“善学”。

自主性是人成为主体的前提和基础,学习自主性是学生独立支配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

学生有了自主性,才会主动学习,才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才说得上有创新性。

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根本渠道,它要求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小学阶段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得以发展。

选题的意义:
作为一线教师,工作的主战场在课堂。

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的主阵地。

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向40分钟要质量,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广大教师的责任。

同时,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要想把教学任务很好的落实下去,使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就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只有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体现。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研究对学生学好语文这一工具性的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在学校学习语文的主渠道在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能自始至终能主动、自觉地进行语文学习,学习效率就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客观因素的诸方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其主观因素的制约。

就其主观因素而言,在学习中各种非智力因素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积极性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因此,探明这方面的问题,对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该题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动态
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渴望知识的'火药'。


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

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完成的,课堂教学效果只能用学生获得了多少(而不是教师传授了多少)来衡量。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选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创新之处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师生的双边配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理解学生,特别是要了解学生的听课心理,进而才能选择乐于为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实现教学双方的良好配合。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
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摆正师与生、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把功夫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感受、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上。

一堂课教学过程有四个主要环节:开始导入、中间过渡、过程评价、课堂结课。

教师要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巧妙运用各种语文教学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以学生为本”就是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

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都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在授课时,尽量运用“点拨法”这种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在“点拨法”的同时,结合比较法、讨论法等其他一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使其动口、动手、动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切实把教师讲析时间压下来,从而增加学生思考、发言和练习的时间。

教师所有的讲析、提示、启发、答疑、扩展、总结等全部活动时间,尽量压缩在整课时间的二分之一以下。

而学生的读、写、听、说、思等活动尽量增多,提高到整节课时间的二分之一以上。

让学生多活动,学生反而兴致更高、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好得多。

可见只有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位置上,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内容提纲
一、学习积极性的定义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意义
1、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让真正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的质量。

3、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4、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促使切实提高语言素养
三、学生语文课学习积极性现状及其原因
现状:
1、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状态多呈现教师剃头担子“一头热”
2、班级学生积极性高低不一,热情的总是那一部分
小学生语文课学习积极性不高产生原因。

①社会时代的原因
②家庭教育的原因
③学生自身的原因
④学校教师的原因
四、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
1、课堂四环节,巧用策略,激发兴趣——愿学
①开讲激趣
②过渡引趣
③评中增趣
④课尾留趣
2、用好几招亲生秘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乐学
①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在和谐中探求知识
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③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3、教会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会学
①培养自主、自信的态度
②学会自主预习
③学会自主质疑
④学会自主阅读
结论:
学习积极性由多种心理成分所构成,其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学习积极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它是一种动态的心理结构。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自觉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心理的引导,氛围的创设,方法的达成,使学生愿意学、会学习、善于学、乐意学,真正开启主动、积极的正能量状态,在课堂中学习语文,训练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为终生发展语文奠定理想基础。

五、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本人对以往这方面教学案例的思考比较肤浅,比较零碎。

2、本人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比较狭窄,观点有时出现偏差。

解决的措施:
1、尽最大努力补救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同行的经验。

2、依靠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点拨,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去做。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加〕埃里克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精粹[M].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311-315.
[2]陈培爱覃胜南.广告媒体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56-160. ……
七、进度安排(参照本批次论文写作时间安排填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