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质量标准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电线路质量标准工艺
1. 杆塔基础工艺
(直柱大板基础浇筑、台阶基础浇筑、岩石嵌固基础浇筑、掏挖基础施工)
1、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 .5。
(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
(3)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粒径一般为5~10mm,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
(4)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和池塘水,不得使用海水。
(5)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6)地脚螺栓和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制作工艺良好。
(7)易发生坑壁坍塌的基坑应采取适宜的护壁措施。
(8)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一次成型。
(9)允许偏差。
1)孔深和基坑不应小于设计值,其允许误差不得超过+100mm,-50mm,杆塔基
础坑开挖深度超过设计规定+100mm时,其超深部分应进行铺石灌浆处理;
2)成孔尺寸应大于设计值,且应保证设计锥度;
3)立柱及承台断面尺寸:-0.8%;
4)钢筋保护层厚度:-5mm;
5)基础根开及对角线:±1.6‰;
6)基础顶面高差:5mm;
7)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
8)整基基础中心位移:顺线路方向24mm,横线路方向24mm。
9)整基基础扭转:一般塔8′,高塔4′
10)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
2、控制措施
1、水泥、砂、石、钢筋在见证取样的基础上,检查施工项目部的原材料检验、试验、出厂质量及复试报告、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原材料质量跟踪记录等,现场对混凝土用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填写监理日志。
2、需要进行垫层处理的,其强度检查合格后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支设。
3、对钢筋绑扎,模板支护,基础坑深等几何尺寸进行检查,填署隐蔽工程(基础浇前、支模)签证记录表(附表4)监理意见、是否同意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浇筑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混凝土浇筑前应涂脱模剂并检查合格。
检查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4、对基础浇制过程进行旁站,填署隐蔽工程(基础浇制)签证记录表(附表5)监理意见、是否同意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填写安全和质量旁站记录表。
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
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
5、对基础拆模后进行外观检查,填署隐蔽工程(基础拆模)签证记录表(附表9)表监理意见、是否同意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填写监理日志,检查记录(附表6)。
图预埋螺栓基础外观工艺
图台阶式基础外观工艺
图板式基础工艺
图插入式基础工艺
2. 基础防护
(一)、基础防护工程
1、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1)水泥:宜采用通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2)细骨料应采用中粗砂,含泥量≤5%。
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
(3)块石:砌筑用块石尺寸一般不小于250mm,石料应坚硬,不易风化。
(4)采用饮用水拌合,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和池塘水,不得使用海水。
(5)上下层砌石应错缝砌筑。
砌体外露面应平整美观,外露面上的砌缝应预留约40mm深的的空隙,以备勾缝处理。
2、控制措施
1、水泥、砂在见证取样的基础上,检查施工项目部的原材料检验、试验、出厂质量及复试报告。
砂浆配合比报告。
现场对砂浆用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填写监理日志。
2、护坡砌筑前,检查底部浮土是否清除干净,石料上的泥垢必须清洗干净,砌筑时保持砌石表面湿润。
3、按规定设置排水沟(孔)、伸缩缝。
顶面须设置混凝土压顶。
对护坡的几何尺寸进行检查,填写监理巡视记录及记录日志。
4、对护坡施工过程、外观及几何尺寸进行巡视检查、填写巡视检查记录表。
监理日志。
图岩石护坡工艺
图塔位基础内、外侧边坡工艺
(二)、基坑回填
1、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1)宜优先利用基坑土及黏性土回填,但不应含有有机杂质,
不宜使用淤泥质土,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2)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300mm。
(3)石坑回填应以石子与土按3:1的比例掺和后回填夯实。
(4)泥水坑回填应排除坑内积水。
(5)冻土回填应先将坑内冰雪清除干净,把冻土块的冰雪清除并把冻土捣碎后进行回填夯实,在经历一个雨季后应进行二次回填。
(6)防沉层应高于原始地面,低于基础表面。
2、控制措施
1、现场对回填土进行外观检查,填写监理日志。
2、对回填施工过程进行巡视检查,检查回填的土料是否符合要求,夯填厚度是否符合要求,填写基础回填检查记录(附表11)。
3、检查施工技术、质量、安全、季节性措施落实情况,填写监理日志。
4、按各工程工艺规定,检查回填土是否留有防沉层。
图基础回填后工艺
图铁塔基础回填后工艺
(三)、保护帽浇筑
1、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 .5。
(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含泥量≤5%,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
(3)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粒径一般为5~10mm,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
(4)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和池塘水,不得使用海水。
(5)保护帽强度等级不低于C15。
(6)保护帽宽度应保证塔脚板和地脚螺栓保护厚度不小于50mm。
高度应以超过地脚螺栓50~100mm为宜并不小于300mm,主材与靴板之间的缝隙应采取密封(防水)措施。
(7)保护帽顶面应留有排水坡度,顶面不得积水。
(8)保护帽宜采用专用模板现场浇注,一次成型,严禁采用砂浆或其他方式制作。
2、控制措施
1、水泥、砂、石、钢筋在见证取样的基础上,检查施工项目部的原材料检验、试验、出厂质量及复试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2、现场对混凝土用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填写监理日志。
3、对地脚螺帽数量及紧固,模板支护,几何尺寸、浇筑过程、
外观等进行巡视检查,填写巡视记录、记录日志。
4、督促施工项目部对塔腿及模板底部的混凝土浆要及时清理干净。
5、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
6、填写隐蔽签证(保护帽制作)记录表(附表15)
图基础保护帽外观工艺
图保护帽外观工艺
(四)、排水沟砌筑
1、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1、块石:砌筑用块石尺寸一般不小于250mm ,石料应坚硬,不易风化。
2、排水沟应设置在迎水侧,距基础边缘一般不小于5m。
3、排水沟应保证内壁平整,迎水侧沟沿略低于原状土并结合紧密。
4、按设计施工,坡度保证排水顺畅.符合要求。
2、控制措施
1、水泥、砂、石、钢筋在见证取样的基础上,检查施工项目部的原材料检验、试验、出厂质量及复试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2、现场对混凝土用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填写监理日志。
3、对地脚螺帽数量及紧固,模板支护,几何尺寸、浇筑过程、
外观等进行巡视检查,填写巡视记录、记录日志。
4、督促施工项目部对塔腿及模板底部的混凝土浆要及时清理干净。
5、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
6、填写隐蔽签证(保护帽制作)记录表(附表15)
3. 杆塔组立工程
1、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1)杆塔安装工艺:
a、塔材、螺栓、脚钉及垫片等应有出厂合格证。
b、塔材无弯曲、脱锌、变形、错孔(组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组装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严禁强行组装;扩孔部分不应3mm,超出要求时,应先堵焊再重新打孔,并做防锈处理。
严禁用气割进行扩孔或者烧孔)、磨损。
c、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
d、螺栓应逐个紧固,扭力矩符合规范要求,且紧固力矩的上限不宜超过规定值的20%。
(M24 250N·m;M20 100N·m;M16 80N·m)。
e、自立式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倾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反方向预倾斜,预倾斜符合规定。
直线塔结构倾斜率,对一般塔不大于0.20%,对高塔不大于0.10%,耐张塔架线
后不向受力侧倾斜。
f、铁塔组立后,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度不得超过1/800(杜
绝强行组装;塔材表面麻面面积不超过钢材表面总面积(内外侧)的10%,表面无锈点。
g、每腿均设置接地孔,接地孔位置应保证接地引下线联板顺利安装。
h、立塔前分检塔材,杆塔组立过程中,按照设计图纸使用螺栓及垫片,不得强行组装。
r、铁塔螺栓与构件面垂直,接触紧密,紧固率大于98%。
j、防卸装置安装规范,脚钉安装美观,螺杆与螺母的螺纹无滑牙、无棱角磨损。
k、镀锌件表面光滑,连接处无毛刺滴溜和多余的结块。
l、防盗螺栓安装到位,扣紧螺母安装齐全,防盗螺栓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图铁塔整体工艺
图塔身底段组立工艺
(2)螺栓穿装工艺
a、螺栓穿相应一致美观,螺母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对单螺母,不应小于两个螺距,对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
螺栓露扣长度不应超过20mm或10个螺距。
b、螺栓穿向:立体结构:水平方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斜向者宜斜下向斜上穿,不便时应在同一斜面内取同一方向。
平面结构:顺线
路方向按线路方向穿入或按统一方向穿入,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按线路方向),垂直地面方向者由下向上,斜向者宜斜下向斜上穿,不便时应在同一斜面内取同一方向。
c、组装用螺栓、垫片等应按规格、材质分别堆放,垫片每端不宜超过2片。
螺栓应与构件平面垂直,螺栓头与构件间的接触处不应有空隙。
螺栓的防卸、防松应符合设计要求。
d、螺栓连接力矩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e、螺杆与螺母的螺纹有滑牙或螺母的棱角磨损以至于扳手打滑的螺栓必须更换。
图螺栓安装工艺
图螺栓防卸装置安装工艺
(3)塔架脚安装工艺
(1)脚钉弯头沿主材准线向上,成直线。
(2)脚钉的规格、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图纸,连接板处脚钉应与螺栓同一强度等级。
(3)杆塔脚钉安装应齐全,脚蹬侧不准露丝,脚钉弯钩朝上,且与所在塔才方向一致,弯钩在一条线上。
(4)脚钉安装塔腿、塔身、曲臂等面做出统一的规定。
图脚钉安装工艺
图脚钉安装工艺
2、控制措施
1、做好铁塔材料的到货验收工作,填写铁塔材料缺件、缺陷统计表(附表13、14)。
2、对铁塔材料进行外观巡视检查,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塔材不得组装。
填写巡视记录、监理日志。
3、建议采用专用夹具安装抱杆承托绳、腰箍拉线等,检查防止塔材变形、磨损的措施,
4、对铁塔主材、斜材、连扳连接螺栓安装工艺、紧固情况、主斜材的变形情况、地脚螺栓的数量及紧固情况等进行巡视检查,填写巡视记录、记录日志。
防盗螺栓的防盗销应安装到位,扣紧螺母安装齐全,防盗螺栓的防盗帽位置、开口方向应统一。
5、对邻近带电体及特殊地形铁塔组立进行旁站,填写安全、质量旁站记录、监理日志。
6、脚钉弯头朝向向上,并应保持一致。
4. 架线工程
(一)架线及弧垂安装工艺
1、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1)架线前,杆塔螺栓紧固率大于98%。
架线后,杆塔螺栓必须复紧一遍。
(2)架线后,直线杆塔结构倾斜允许偏差:2‰(高塔为1‰);转角、终端塔塔顶不应偏向受力侧
(3)楔形线夹尾线露出长度一致,同组
楔形线夹尾端的方向统一,拉线张力均
匀一致。
(4)导(地)线弧垂的允许偏差±2%;导线相间或二避雷线间,弧垂允许偏差≤250mm;
(5)相分裂导线同相子导线的弧垂偏差小于50mm。
(6)弧垂松弛适当,弧度应一致;相间弧垂允许偏差值:110kv 200mm;220kv 300mm。
(7)弧垂观测档选择符合规范要求,并根据地形情况适当增加观测档。
同相分裂导线在同时收紧到弧垂接近标准值时,先调整好一根导线的弧垂,然后再逐根调整并找平
2、监理控制措施
(1)认真审查施工项目部《导地线展放作业指导书》。
(2)熟悉各放线区段的布置情况。
(3)对整各防线过程进行巡视检查。
(4)填写巡检记录、监理日志。
图架线弧垂工艺
图架线弧垂工艺
(二)导线连接工艺
1、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1)切割导线铝股时严禁伤及钢芯;切
口应整齐;
(2)压接前清洗压接管,检查压模是否符合要求;压接过程中,操作规范,压力应达到规范要求;压接后经压接人及质检员应检查合格后方可放行。
(3)压接后弯曲度不超过1.5%,对边距符合要求,压接人员应在压件上打上操作钢印号。
(4)导线及架空地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
(5)连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6)在一个档距中每根导线或架空地线上只允许有一个接续管和三个补修管,当张力放线时不应超出两个补修管,并满足:各类管与耐张线夹出口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接续管或补修管与悬垂线夹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5m;接续管或补修管与间隔棒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5m;宜减少因损伤而增加的接续管。
图连接管连接工艺
图铝管压接工艺
图铝管压接后成品
图压好后的接续管采用钢甲进行保护
2、控制措施
(1)进行到货检查验收,检查质量证明文件。
(2)现场对耐张管进行外观,压前几何尺寸检查,填写检查记录、监理日志。
(3)对压后几何尺寸、变形情况等进行检查,填写旁站记录、记录日志。
(4)对压接过程进行旁站,填署隐蔽工程(导线液压)签证记录表(附表17)监理意见,是否同意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填写质量旁站记录、监理日志。
5. 附件安装
1、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1)金具规格、数量符合设计要求,镀锌层局部有碰损、剥落或缺锌,应除锈
后补刷防锈漆。
(2)金具上闭口销齐备,直径与孔径相互配合,且弹力适度。
悬垂绝缘子串(片)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无破损,清洁无污染。
垂直地平面,顺线路方向位移最大150mm (规范200mm),并小于5o。
(3)绝缘子串、导线及架空地线上的各种金具上的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并符合:
a、单、双悬垂串上的弹簧销子均按线路方向穿入,使用W弹簧销子时,绝缘子大口均朝线路后方;使用R弹簧销子时,大口均朝
线路前方;螺栓及穿钉凡能顺线路方向穿入者均按线路方向穿入,特殊情况两边线由内向外,中线由左向右穿入。
b、耐张串上的弹簧销子、螺栓及穿钉均有上向下穿;当使用W弹簧销子时,绝缘子大口均朝上;使用R弹簧销子时,大口均朝下,特殊情况可由内向外,由左向右穿入。
c、分裂导线上的穿钉、螺栓均由线束外侧向内穿;
d、当穿入方向与当地运行单位要求不一致时,可按运行单位的要求,但开工前应明确规定。
(4)导、地线防振锤应与地平面垂直,其安装距离允许偏差≤±24mm。
(5)安装防振锤时需加装铝包带。
(6)防振锤分大小头时,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应符合图纸要求。
(7)间隔棒结构面与导线垂直,间隔棒安装距离偏差第一个≤±1.5%,中间≤±3%。
(8)各相间隔棒安装位置应相互一致。
(9)按照设计图纸测量次档距,误差符合规范要求。
(10)间隔棒安装位置遇有接续管或补修金具时,应在安装距离允许误差范围内进行调整,使其与接续管或补修金具间保持0.5m 以上距离。
图绝缘子安装工艺
图间隔棒安装工艺
图间隔棒整体工艺
2、控制措施
(1)对悬垂串附件安装过程、耐张串安装、均压环安装、连接金具安装工艺进行巡视,填写质量巡视记录、填写巡检记录、监理日志。
(2)检查合成绝缘子是否有开裂、脱落、破损等现象。
(3)检查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本工程架线施工工艺或验收规范要求。
(4)对过程连接金具安装工艺、进行巡视,填写质量巡视记录、监理日志。
(5)安装前检查绝缘子表面清洁度及有无破损情况。
(6)检查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本工程架线施工工艺或验收规范要求。
(7)统一悬垂串附件安装过程、耐张串安装、均压环、屏蔽环、间隔棒安装、防震锤安装、螺栓工艺。
(8)对安装情况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9)进行材料到货验收,编写验收纪要.
6. 接地引下线安装
1、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1)全线接地引下线安装形式应保持统一、美观。
(2)接地体的规格、辐射方向、长度、埋深符合设计要求,深度山区大于600mm、平地大于800mm。
(3)接地线脱离铁塔后,进行接地电阻测试,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要求。
(4)接地装置的连接应可靠、接触良好、焊缝平整、密实、制做美观。
接地体采用搭接焊接要求连接前应清除连接部位的氧化物,圆钢搭接长度应为其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施焊,扁钢搭接长度应为其宽度的2倍,并应四面施焊。
(5)接地引下线安装位置为铁塔四腿正面,引下线连接板顺基础、保护帽、塔脚边沿顺直安装,走线美观,连接板下孔与塔脚间采用普通螺栓安装,与铁塔链接紧密,接触良好。
(6)采用专用工具冷弯制做接地引下线,防止破坏镀锌层。
(7)接地引下线与杆塔的连接紧密,并平服于基础及保护帽;不得损伤基础和保护帽混凝土表面。
(8)当接地引下线直接从架空地线引下时,顺直紧靠塔身。
(9)接地埋设回填土不得有杂草、浮石,应设防沉层,高于自然地面300mm,在陡坡处埋设的接地线回填土夯实后应以砂浆抹面,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图接地引下线安装工艺
图接地引下线安装工艺
2、控制措施
1、统一接地施工安装工艺。
2、对接地引下线安装过程、对接钢筋焊接、敷设安装过程、工艺进行旁站,填写隐蔽工程(接地线埋设)签证记录表.
7. 线路防护工程
1 、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塔位牌安装
(1)塔位牌的样式与规格,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规定。
(2)安装在线路铁塔小号侧的醒目位置,安装位置尽量避开脚钉,距地面的高度对同一工程应统一安装位置。
相位标识牌安装
(1)相位标识牌的样式与规格,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定。
(2)安装在导线挂点附近的醒目位置。
警告牌安装(1)警告牌的样式与规格,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规定。
(2)警告牌距地面的高度对同一工程应统一安装位置。
2、控制措施
1、统一安装位置及工艺。
2、对塔位牌、相位牌、警告牌安装过程、工艺进行巡视,填写巡视记录、监理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