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路径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路径探析
作者:邝伟明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10期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科学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代林业的发展中。

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正是现代林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并且在现代林业再造和管理中被越来越多的推广应用。

桉树林群落木本、草本植物、藤本等物种数量丰富、植被之间相得益彰。

实践研究发现,桉树造林再造群做植物能够最大化的实现植被多样性,促进草本植物的发展,物种的丰富。

但实践也表明桉树造林对于木本植物的影响程度则相对较小。

由于桉树造林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科学的采伐、整地和铲草过程,从而确保了再造林过程中群落植物物种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且确保了群落植物功能的发挥。

由此可见,探索桉树造林再造群做植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路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物安全在国际社会受到广泛的重视。

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探索了外来物种对于当地环境的侵袭问题。

桉树作为一种外来物种,在我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此过程中,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有桉树种植的区域,且作为一种短周期人工林,桉树种植的面积也随之增加,但相关生态性问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

一系列待解问题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由此可见,积极探索桉树造林再造群做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科学的认识桉树造林,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和保护工作,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性发展。

一、研究区基本状况
本文针对我国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变化的区域性分部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作为研究区域,之所以选择该研究区域是因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地属低丘地貌,其区域内的气候变化和气温以及年降雨量和降雨时节分布都非常适合桉树的生长,其中该研究区域内以砖红壤为主要土壤,能够为桉树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成分,此外,该研究区域的地带性植被多以热带季雨林为主,但由于历史变迁等原因,大多不复存在,而以马尾松林、桉树林、湿地松林和相思林及农作物植被为主。

综合上述条件,选择给区域作为研究区。

二、样区设置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作为研究区域,选择该区域内的巨尾桉人工林和马尾松林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该研究区域内的地貌、地形以及土壤类型等,分别选取巨尾桉人工林样区和马尾松林样区各两个。

同时有针对性选取3个人工林样区作为对照区域,每个样区的面积相同,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在桉树造林以及再造林群落植被过程中,技术人员按照专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相邻株行距的相同,每年给予桉树造林及再造林区域进行两次追肥,且确保每次施肥量均严格符合要求,并把控每次施肥量和次数在各个样本区间内的相同。

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应根据桉树造林及再造林区域内植被的生长规律,进行带状铲草抚育工作,确保桉树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成分。

最后,技术人员应更根据各样区之间的规律,对其进行划分,选取100㎡正方形的中样方,并对每个中样方内的桉树数量、高度、宽度等参数进行详尽的记录。

三、桉树林下植被优势种和重要值的变化
针对研究区域内桉树林的研究,在进行再造林群落植物过程中,技术人员研究发现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进行样本区域再造林之前,该区域内的原有优势种以桃金娘、总状山矾、马尾松林中的岗松等为主。

而随着再造林的推进,优势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草本层中的优势种除总状山矾以外,铁芒萁、高秆珍珠茅、东方乌毛蕨为主要优势种,而相比于马尾松林而言,草本层中的五节芒是其共同的优势种。

但是,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较为显著,马尾松林中的铁芒萁的优势地位逐渐削弱,而五节芒和东方乌毛蕨的优势地位逐渐凸显出来,后二者植被增幅数量较大。

四、桉树生长性状以及功能群落的变化
桉树作为一种外来物种,在桉树造林再造群做植物过程中,其生长性状发生了较大差异。

技术人员并根据这些差异性划分出七类功能群。

在结束桉树造林再造林过程后,桉树林区域内的植物生长性状功能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以灌木、乔木、草质藤本等为代表的功能群其变化相对较小,而禾草以及部分杂草的数量却有明显的升高,且增加幅度较大。

相比于杂草和禾草巨大的数量变化,其他功能形状类型的差异则相对较小,在研究过程中,被选中忽视不计。

五、按树群落属种组成和生物丰富程度的变化
在研究桉树群落属种组成及物种丰富性变化过程中,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研究种植桉树前的马尾松林地以及采伐马尾松种植桉树样地的结果,不难发现,桉树再造林地的物种数量更多、内容更加丰富。

草本植物以及木本植物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有显著性升高,尤其以草本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增高较为显著。

但是,工作技术人员在对比分析整体群落植物种类和数量过程中,发现桉树造林的物种丰富程度与再造林的丰富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这一差异性主要是收到桉树连栽后,新造林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恢复,而导致桉树造林和再造林群落物种丰富程度的差异。

六、讨论
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近些年针对桉树造林及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讨论也愈发的激烈,针对桉树人工林对于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争议。

这些对桉树造林及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讨论,促进了更多的专业人士开始重视这些生态问题。

为此,本文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作为研究区域,探索了桉树造林再造群做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路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难发现,桉树造林和再造林的过程对于林下植被的多样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适度的人为干预不仅不会造成植物多样性降低,还会更好的促进植物多样性的发展。

灌木层、草本层的优势种在桉树造林及再造林过程中受到明显的影响。

通过对植物群落重要值的对比研究发现,桃金娘以及岗松是马尾松林灌木层植物最为突出的重要值,而桃金娘和烂头钵在桉树林中的重要值较为突出。

马尾松林以及桉树林中的草本层都以铁芒萁为主要优势种,但是强阳性的岗松在桉树林下并不具备较强的优势,而逐渐被削弱。

研究发现,桉树造林之后,铁芒萁的重要值大幅度降低,作为草本层中的次优势种的五节芒和东方乌毛蕨的重要值在桉树造林之后出现大幅度值的提高。

而针对桉树林再造林物种丰富性分析,不难发现,桉树再造林群落植物种类进一步丰富。

此外,本文的研究还发现,杂草的种类和数量随着桉树造林和再造林过程中有所增加,部分外来物种出现,尤其是以山香、胜红蓟和阔叶丰花草等为主要代表的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原有物种的生存带来较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桉树造林再造群做植物多样性的变化是随着炼山整地、铲草抚育、林木施肥以及采伐等一系列综合性活动而变化的,但在森林恢复进程中,林冠郁闭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林地环境的改善和物种的丰富。

参考文献:
[1]赵一鹤,杨宇明,杨时宇,等.培育措施对桉树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3(3):309-314.
[2]时忠杰,张宁南,何常清,邱志军,徐大平,高吉喜,胡哲森. 桉树人工林冠层、凋落物及土壤水文生态效应[J].生态学报,2010,30(7):1932-1939.
[3] 梁宏温,杨健基,温远光.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5期.
[4]庞琼.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北京农业》.2015年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