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测试卷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
(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忌讳.(huì)薏.仁(yì)馄饨
..(hún dun)
B.想辙.(zhé)凤哕.(huì)橄榄
..(gǎn lǎn)
C.箍.桶(gū)健脾.(pí)荸荠
..(bí qì)
D.苋.菜(xiàn)撂.高(liào)褒贬
..(bǎo biǎ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逢场作戏油嘴滑舌囊萤映雪左右逢源
B.一马当先大名鼎鼎八面玲珑悠然自在
C.顾名思议走投无路随机应变肃然起敬
D.孤陋寡闻引经据典合辙押韵人情练达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3分)
A.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
B.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C.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
D.“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3分)
2015年,物价快速上涨,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物价问题作为八大民生问题之首,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通胀压力”走进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随之,“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煤超疯”等物价现象,成为网络热词蹿红。
请说说画线的网络热词蹿红的理由。
5.(2015·湖北武汉)把下面句子还原到文中的位置,正确的一处是()(3分)
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得何等的好!
现在人们注重用传统经典来教育下一代。
(A)一些家训,一些幼年启蒙读物重新受到关注。
(B)其中有的是对行为举止的强调,今天看来虽然严格,但能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有
的是对道德情操的熏陶,意旨深远,直指伟大民族的精神源头。
(C)有了这样的认知,难得不让人产生敬畏。
(D)可喜的是,不少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
6.(2015·山东德州)综合性学习。
(10分)
(1)下面四幅“秋”字书法属于隶书的一项是()(3分)
(2)秋天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其主要风俗是赏菊和登高。
(3分)(3)金秋九月学生进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人生旅途。
展开想象,描绘那时你心中的怡人秋色。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70字)(4分)
二、阅读与欣赏。
(45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14分)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
就会肃然起敬
....:“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
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
了络子。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
掏出来,吃了。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
..吃也可以。
7.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3分)
(1)肃然起敬:
(2)兴:
(3)白嘴:
8.作者在文中说“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这是为什么?这句话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9.选段引用袁枚《食单》中“腌蛋”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如果改为作者把“腌蛋”一条的意思转述一下,效果会有什么不同?(4分)
10.从文段的语言运用上,你得到什么启发?(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21分)
戏摊儿
国昌
在北京城的一些公园里,经常可以看见戏摊儿。
什么叫戏摊儿呢?您听我慢慢道来。
所谓戏摊儿,就是几个戏迷围在一起自拉自唱。
这戏摊儿有简有繁。
何为简,何为繁,则要依唱戏的家什来定。
简的,就是一把胡琴;繁的呢,不仅有胡琴,还有月琴、堂鼓、小锣等。
唱戏的人,那可就多了。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
谁要是想唱一段,还得排队。
您瞧,这戏摊儿热闹不热闹!
来戏摊儿唱戏的人,都是戏迷。
一是喜欢,二是也真会唱上几段。
没有几段拿手的“段子”,没有一副好嗓子,还真不敢轻易上阵。
凡是敢上戏摊儿唱戏的人,个儿顶个儿的棒。
一日,笔者漫步朝阳区团结湖公园,刚一进门,一阵响亮的胡琴声撞入耳中。
片刻,“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忽听得城外乱纷纷”的戏词唱了起来。
听得出,唱戏的人嗓子不错,字正腔圆,颇有戏韵。
沿湖边走到长廊前,但见一位老者“丁字步”站在中间,引颈、凝眉、伸臂,边做动作边唱。
再看那拉胡琴的,左手扶琴,右手拉弦,上半身随着曲调摆动,两眼忽而眯合,忽而睁开看看唱戏的人,一副如醉如痴、怡然自得的样子。
忽然间,一个高腔甩了出来,接着便是一阵叫好声:“好!好!”紧接着,一位女士站了出来,凝神、运气、胡琴起、小过门,一段“苏三起解”开唱了。
闲谈中,我得知那位老者是个退休干部。
他自幼就喜欢京剧,时不时地哼上几句,后来又到文化馆专门学了一阵子,唱功大长。
上班时,每逢单位举办联欢会,他必登台演唱;退休以后,时间多了,便到这公园里的戏摊儿来唱了。
他指着这戏摊儿的人说:“这老哥儿几个,是自发聚在一起的。
每天唱上几段,过过戏瘾,感觉神清气爽,挺好!”
像这样的戏摊儿,在北京城里着实不少。
北海、景山、天坛、紫竹院和一些小区里的街心花园,几乎都有。
由此您可以看出,这北京城里的戏迷有多少!公园里的环境好,古树参天,花木扶疏,从戏摊儿那儿传出来的京剧唱腔,或委婉低回,或激越高扬,也给这些公园平添了几分韵味。
戏摊儿的人气挺旺。
认识的就不用说了;不认识的,唱上一段也就熟了。
美籍华人赵浩生先生就非常喜欢戏摊儿。
每次回到北京,他都要到戏摊儿去享受一把。
早晨起来,他就四处溜达,寻找那胡琴声。
在王府饭店对面的路口、在天坛的长廊、在故宫筒子河边,都有戏摊儿。
老先生也“门儿清”,一到这些地方一准儿唱上几段。
不过,唱戏的人很多,谁也不知道他是从美国回来的,所以赵先生要唱也得排队。
对此,他不以为意,反倒觉得这样才“更有味儿”。
一回生二回熟。
慢慢地,戏摊儿的人都叫他“赵大爷”。
这位“赵大爷”留着灰白的小平头,一口京腔,张口爱逗乐儿,人缘儿挺好。
要问这戏摊儿为什么这么火,这话就长了。
早在清末,京剧就风靡北京城。
到了民国时期,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更是受人欢迎。
戏园子里一开锣,人挤得满满的。
戏迷们不光喜欢听戏,还喜欢唱戏。
上不了戏台唱戏,几个戏迷就自发地聚在一起自拉自唱,过过戏瘾。
为了把自己的戏唱得好一点,不少戏迷大清早起床后,就到故宫城墙底下吊嗓子。
“咿——咿——咿”“啊——啊——啊”地喊个没完。
要是最近刚学了一段新戏,唱得有点谱儿了,就赶紧让戏迷们听听。
“哎,您听听我这一口儿,怎么样?”说着,就唱了起来,直到戏迷们叫好为止。
11.请概述戏摊儿的特点。
(3分)
12.本文的场面描写极为典型,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4分)
13.“像这样的戏摊儿,在北京城里着实不少”,这是为什么?(4分)
14.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据统计,我国有360多个地方剧种,每个地方的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
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戏曲种类及你对这些剧种的了解。
(至少说出两种)(6分)
(三)(2015·北京)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0分)
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结晶,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②传统美德中最重视一个“忠”字。
传统意义上的“忠”,虽然有忠于君主的糟粕成分,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忠诚。
屈原自投汩罗,张骞出使西域,戚继光抗倭,林则徐销烟……这些先贤的事迹之所以为人们世代传颂,就在于这种“忠”实际上促进了国家、民族发展。
孙中山先生曾说:“现在说到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为;说忠于国是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
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生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
”今天弘扬“忠”,就是提倡每一个人既要热爱我们的文化、族群,又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
这种于国于事的担当意识,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③传统美德对促进人际和谐有积极作用。
传统美德以仁爱为本,《论语》中的“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体现了这种仁爱美德。
“仁者爱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就必然为爱所驱使,为所爱的人奉献,关心他,爱护他。
因此,这种美德是调节人际关系、保障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
近年来,一些人过分追求个人私利,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紧张,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倡导仁爱,可以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提升奉献意识,使人与人相互为善,彼此之间充满友爱。
因此,充分汲取传统道德中的仁爱美德,既是净化社会风气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
④就个人而言,传统美德有助于为安身立命提供精神营养。
读《陋室铭》可以知道,唐朝诗人刘禹锡,虽身处逆境却不改高洁的情操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是因为他在仕途失意、不能“兼善天下”时,便以“穷则独善其身”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从而获得了“惟吾德馨”的精神回报和巨大的自我满足感。
可见,中华传统美德,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进而转化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⑤总之,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升华。
我们只有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促进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选自肖群忠的同名文章,有删改)16.读完这篇文章,对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你的认识是。
(不超过25字)(3分)
17.阅读第②段,说说作者是如何阐述“忠”的时代价值的。
(3分)
18.阅读第③段,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怎样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现实意义。
(4分)
三、写作与表达。
(50分)
19.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节日,以“我家乡的节日”为题写一篇文章,表现当地过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字数在600字以上。
第四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B
2.C
3.A
4.通过“逗你玩、算你狠、将你军、凭什么、唐高宗、梅超风”等词语的谐音,含蓄、诙谐地揭示了豆子、大蒜、姜、苹果、糖、煤等物价快速上涨的现象;语言生动活泼,非常容易被大众认可、接受和喜爱。
5.C
6.(1)B(2)重阳节(3)示例:九月一到,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风飘过校园。
在这醉人的季节里,我也将迎来金色的收获。
7.(1)形容十分恭敬、敬佩的样子。
(2)兴盛、盛行。
(3)不就饭(光吃菜)或不就菜(光吃饭)。
8.由于异乡人只赞鸭蛋,会让人产生高邮只有鸭蛋,别无他物之感,所以作者不满意。
这表明作者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
9.引用袁枚原话更可信,既写出家乡鸭蛋的特色,又说明鸭蛋历史悠久。
如果作者转述,读者会感到终究是作者口中所言,没有引用原文那么令人信服。
10.示例: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
11.几个戏迷围在一起自拉自唱。
12.第四段中极力描写了老者、拉胡琴人、女士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将这些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13.因为早在清末年间,京剧就在北京城风靡一时。
现在戏迷更多了,上不了戏台唱戏,就聚在一起自拉自唱,过过戏瘾,所以就出现到处都有戏摊儿的场面。
14.流露出作者对“戏摊儿”的喜爱之情,也抒发了作者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的礼赞之情。
15.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唱腔悠扬委婉,优美动人,表演载歌载舞,生活气息浓厚,深受观众欢迎。
京剧的形成源于“四大徽班”进京,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表演成熟,唱腔雍容华美,被誉为“国粹”。
16.尽忠职守的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安身立命的精神力量
17.首先使用对比论证从正反两面论证“忠”的含义,接着分别举屈原、张骞等作为事例论证,证明他们对祖国的忠促进了民族的进步;然后,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引出对“今天忠于国,忠于事可不可以”的思考;最后提出弘扬“忠”的要求,及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
18.示例:心怀仁爱之心,相互为善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这无疑是我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博爱思想,理应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