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衡水高考专题生物高考模拟(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河北衡水高考专题生物高考模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
1.某线性双链DNA上的基因X含有800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该基因所有碱基总数的35%。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线性双链DNA和经酶切获取的基X均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该线性双链DNA和基因X的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的比值都相等
C. 该线性DNA复制时,解旋酶在基因X的一次复制过程中会裂解1840个氢键
D. 若基因X连续复制3次,则共需消耗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3920个
【答案】D
【解析】解:A.线性双链DNA和酶切获取的基因X均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

B.线性双链DNA与基因X的嘌呤碱基(A+G)数与嘧啶碱基(T+C)数的比值都等于1,B正确。

C.基因X含有800碱基对,其中腺嘌呤碱基占该基因所有碱基的35%,则A—T碱基对
共有560个,G—C碱基对有240个。

A—T碱基对含2个氢键,G—C碱基对含3个氢键,则基因X的氢键共有560×2+240×3=1840个,C正确。

D.由C知,基因X中C—G碱基对共有240个,则基因X连续复制3次,共消耗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 240\times (2^3-1)=1680个,D错误。

故选:D。

2.将某一经^3 H 充分标记核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 H 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正常细胞分裂后。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 \H 的核DNA分子数可能为N
B.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3 \H 的染色体数为N
C. 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 \H
D. 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 \H ,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答案】D
【解析】解:A.“将某一经^3 H 充分标记核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
于不含^3 H 的培养液中培养”,若细胞分裂两次,DNA复制两次,则有丝分裂后期,所有染色体一半被标记,一半未被标记。

由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时,染色体分配是随机的,所以细胞经过连续两次有丝分裂,子细胞含^3 H 的染色体数可能为N,A正确。

B.若进行减数分裂,因为DNA只复制1次,所以子细胞的N条染色体都被标记,B正确。

C.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因为DNA只复制1次,所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 H ,C正确。

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 H ,则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可能是同源染色
体彼此分离,D错误。

故选:D。

3.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

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
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
进行了研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B. 正在恢复的群落植被总生物量相比原始林群落下降,由于土壤条件受到影响,群落
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
C. 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恢复群落的过程为初生演替,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
渐增加
D. 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土壤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土壤微生
物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
【答案】C
【解析】解:A.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A正确;
B.正在恢复的群落植被总生物量相比原始林群落下降,由于土壤条件受到影响,群落
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B正确;
C.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恢复群落的过程为次生演替,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
渐增加,C错误;
D.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土壤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土壤微生
物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D正确。

故选:C。

4.如图表示雄果蝇(2N=8)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
于四个不同阶段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在Ⅰ→Ⅱ期间最易发生基因突变
B. 在Ⅱ阶段的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
C. 在Ⅳ阶段的细胞内,能发生基因重组
D. 在Ⅱ、在Ⅳ阶段的细胞内,能发生基因重组阶段的细胞内,都可能含有两个Y染色

【答案】C
【解析】
解:A.Ⅱ→Ⅰ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而基因突变最易发生在分裂间期,A错误;
B.Ⅱ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且存在染色体单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
色体,B错误;
C.由图分析可知Ⅳ所处阶段可以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而基因的
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后期,C正确;
D.能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只能在Ⅲ阶段的细胞内,D
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答案】B
【解析】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红绿色盲基因,A错误;
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
C.生殖细胞含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不仅有性染色体,还有常染色体,如控制合成呼吸相关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在生殖细胞中也表达,C错误;
D.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6.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及血细胞的含量有关
B. 长期饮用碳酸饮料,会使②的pH下降
C. 组织水肿时,②内液体减少,③④内液体增多
D. \ Na^+和\ K^+分别与②、③处渗透压的维持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项错误;
饮食中含有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浆后,可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反应,不会引起组织液的pH发生改变,B项错误;
组织水肿时②组织液增多,C项错误;
Na^+对维持组织液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K^+对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D 项正确。

故选D。

7.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
A. 自养需氧
B. 自养厌氧
C. 异养需氧
D. 异养厌氧
【答案】C
【解析】(2)醋酸菌是嗜氧菌,即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

故选:C。

8.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使底物由常态变为活跃状态,提高了反应的活化能
B. 酶在最适pH下催化效率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C. 验证淀粉酶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专一性加碘液观察得出结论
D. 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
【答案】D
【解析】
9. IL-12的分泌可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增强细胞免疫对肿瘤抗原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肿瘤抗原的识别和杀伤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 \ IL-12分泌增加的机体,抗体浓度也会增加
C. \ II-12分泌过多的机体可能患自身免疫病
D. 肿瘤周围的\ IL-12浓度可能高于其他部位
【答案】A
【解析】解:A.免疫系统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防卫主要是阻止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其毒素,监控和清除主要是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A错误;
B. IL-12的分泌可促进T细胞增殖,淋巴因子分泌增加,从而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能力增强,产生更多的抗体,B正确;
C. IL-12分泌过多的机体可能导致防卫功能过强,使机体患自身免疫病,C正确;
D.机体出现肿瘤时,会被细胞免疫识别和杀伤,即依靠T细胞增殖分化发挥作用,肿瘤周围T细胞数量会增多, IL-12的分泌可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因此肿瘤周围的 IL-12浓度可能高于其他部位,D正确。

故选:A。

10.真核生物中的麦芽糖酶可催化麦芽糖水解形成葡萄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麦芽糖酶为麦芽糖水解提供能量
B. 麦芽糖酶的加工离不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 可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是否发生水解
D. 该过程只能发生于植物体中
【答案】B
【解析】解:A.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A错误。

B.麦芽糖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B正确。

C.斐林试剂是用来鉴定还原性糖的,麦芽糖及其分解后产生的葡萄糖均为还原性糖,C 错误。

D.该过程可以发生于动植物体内,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主要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
B. 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C. 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都要通过受体来实现
D. 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与其功能无关
【答案】B
【解析】
解: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A错误;
B.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B正确;
C.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要通过受体来实现,如高等植物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
实现信息交流,C错误;
D.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
类和数量越多,D错误。

故选:B。

12.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A. 突变型的产生是枯草杆菌的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导致的
B. 链霉素抑制枯草杆菌生存的原理是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功能
C. 突变型的产生表明枯草杆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D. 突变型枯草杆菌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很高,说明出现了新的物种
【答案】D
【解析】解:A.据表格可知,只有一个氨基酸被替换,说明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A
正确。

B.据表格可知链霉素与核糖体结合后,不能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上存活,B正确。

C.基因突变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正确。

D.突变型枯草杆菌的出现没有产生新物种,D错误。

故选:D。

13.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一种植物激素在同一植物不同组织中的运输方向一定相同
B. 达尔文通过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下运输
C. 生长素与乙烯在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过程中可能发挥不同作用
D. 赤霉菌的培养液可使幼苗疯长,表明赤霉菌合成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
【答案】C
【解析】解:A.同一种植物激素在同一植物不同组织中的运输方向不一定相同,如生
长素在植物体内既有极性运输也有非极性运输,A错误。

B.达尔文认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刺激可以向下运输,但没有确定是生长素可向下
运输,B错误。

C.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成熟度高后可自然脱落,二者可发挥不同作用,C正确。

D.赤霉菌的培养液可使幼苗疯长,但不能说明是赤霉菌合成的赤霉素促进幼苗的生长,
且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D错误。

故选:C。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4.(1)图1中17点到19点之间,两者净光合速率都明显下降,此时的主要限制因
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为比较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研究人员在各组提取
光合色素后,可通过观察某种颜色光的吸收率,来衡量叶绿素的含量。

为减少其他光
合色素的干扰,“某种颜色的光”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红光”或“蓝紫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3)结合图1和图2分析,图1中11:00~13:00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填¨气孔限制因素“或”非气孔限制因素“),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光照强度
【解析】解:(1)17点到19点之间太阳落山,光照强度下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都
明显下降。

【答案】(2)红光,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通过
观察红光的吸收率,更能准确衡量叶绿素的含量
【解析】(2)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如果观察
蓝紫光会受到类胡萝卜素干扰,所以要准确衡量叶绿素的含量需要观察红光的吸收率。

【答案】(3)非气孔限制因素, 胞间\ CO_2浓度较大,说明不是气孔关闭\ CO_2不足造成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解析】(3)气孔限制光合作用的原理是气孔关闭使进入气孔的 CO_2减少,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要求,此时胞间 CO_2浓度较小,而11:00~13:00胞间 CO_2浓度较大,说
明不是气孔关闭, CO_2不足造成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15.(1)研究人员获取花青素基因后,宜采用________技术对花青素基因进行扩增,
该技术需要引物、________、原料和 DNA模板等条件。

15.(2)基因工程所用的限制酶主要从________中获得,其特点是能够识别DNA 分子
的________,并在特定位点切割DNA。

质粒DNA分子上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其作用是________。

将花青素基因插入质粒的T-DNA中的目的是________。

15.(3)如图是天然Ti质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ksh、kqd、zz分别表示抗青霉素基因、抗庆大霉素基因、终止子。

若利用限制酶Ⅰ构建花青素基因的重组Ti质粒,需用
________法导入番茄细胞。

请设计实验筛选出只导入天然Ti质粒和成功导入花青素基
因的重组Ti质粒番茄细胞的方法。

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PCR, Taq酶
【解析】解:(1)对目的基因片段扩增可以采用PCR技术,该技术需要引物、Taq酶(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原料和DNA模板等条件。

【答案】(2)原核生物, 特定核苷酸序列, 供外源DNA片段插入其中, 使目的基因能够
随T-DNA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解析】(2)基因工程所用的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获得,其特点是能够识别DNA
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DNA。

质粒 DNA分子上有一个至多个限制
酶切割位点,其作用是供外源DNA片段插入其中。

将花青素基因插入质粒的T-DNA中
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能够随T-DNA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答案】(3)农杆菌转化, 将两种细胞分别放在含庆大霉素(甲)、既含庆大霉素又含
青霉素(乙)的培养基上培养, 甲、乙上都能生长的是只导入Ti质粒的番茄细胞,甲
上能生长而乙上不能生长的是导入重组Ti质粒的番茄细胞
【解析】(3)若利用限制酶Ⅰ构建花青素基因的重组Ti质粒,需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
番茄细胞。

要筛选出只导入天然Ti质粒和成功导入花青素基因的重组Ti质粒番茄细胞,可以将两种细胞分别放在含庆大霉素(甲)、既含庆大霉素又含青霉素(乙)的培养基
上培养,则甲、乙上都能生长的是只导入Ti质粒的番茄细胞,甲上能生长而乙上不能
生长的是导入重组Ti质粒的番茄细胞。

16.(1)风景区内的植被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研究人员采用________(方法)调查景区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________。

16.(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恢复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专家提出要进行垃圾分类,请
从生态工程的角度说明进行此项举措的理由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此之外,你还可提出哪些
举措恢复风景区的自然景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
一项)。

16.(3)通过以上过程,我们可以认为人类活动经常干扰群落的演替,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产者, 样方法, 随机取样
【解析】解:(1)风景区内的植被属于生产者,可以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使用样方法时,应该注意随机取样。

【答案】(2)垃圾中的大部分可被回收利用,对垃圾进行分类,可以节约资源,且减
少垃圾量, 合理补种本地物种、在恢复自然景观的同时考虑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等
【解析】(2)垃圾分类,可以让垃圾中的大部分可被回收利用,可以实现废物资源化,减少垃圾量,废物资源化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若要恢复植被,在补种植被时,
应该合理补种本地物种,这是因为本地物种更适应当地环境,成活率高;在恢复自然
景观的同时考虑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等,否则会出现“前面种树,后面伐树”的现象。

【答案】(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解析】(3)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深远影响,不合理的干预会影响生态系统的
平衡,甚至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例如土地荒漠化;合理干预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生态农业的建立。

可见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
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也就是人类对群落正常演替的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