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和中国的教育融入自然环境的程度如何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芬兰和中国的教育融入自然环境的程度如何不同?
随着人们意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将教育与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芬兰和中国作为两个教育强国,他们在融入自然环境的教育方面究竟有何不同呢?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芬兰是一个非常注重平等和个性发展的国家,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学生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中心”。
因此,在芬兰的教育中,学生被认为是教育的主体。
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和潜能。
芬兰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探索、尝试和实践。
相反,中国的教育理念是“知识是唯一的主宰”。
在中国的教育中,知识是教育的核心。
教师的任务是传授正确的知识,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试,以便评估他们的学术表现。
因此,在中国的教育中,自然环境并不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是作为一种辅助资源使用。
二、教学方式的不同
芬兰的教育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探索精神。
因此,芬兰的教学方式更加开放和富有创造性。
教师不仅提供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实践探索,丰富其知识和技能。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注重规范和考试。
在中国的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拥有绝对权威。
学生按照教师传递的知识进行学习和实践,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口头阐述,而不是实践。
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同
芬兰是一个富裕和平等的国家,处处是自然环境资源。
在教育方面,政府投入巨资建设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育和各种教育资源。
此外,芬兰的教育资源也非常注重自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是芬兰教育的一部分。
相反,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
在教育方面,政府投入的资源较少,尤其是自然环境的资源。
因此,一些学校可能在自然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进行教育,缺乏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机会。
结论
因此,芬兰和中国在教育与自然环境融合方面的程度有很大差异。
芬兰教育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探索,重视自然环境的作用,各种资源丰富。
相反,中国的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学生缺乏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机会,资源比芬兰匮乏。
无论如何,教育与自然环境应该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