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压力监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位
平卧位时气囊对气管后壁、左侧卧位时对气管左侧壁、右 侧卧位时对气管右侧壁产生的压力较大。
半卧位时气囊对气管壁表面压力相对较小且呈相对均匀分 布。因此半卧位时所测气囊压力最小。
气管后壁的膜性结构 缺少前侧壁软骨结构 的支撑,压迫后易出 现粘膜损伤,发生人 工气道最严重的并发 症——气管食管瘘, 临床护理中注意不采 取或尽量减少平卧位 时间。
采用气囊测压表进行手动测气囊压,当气 囊测压管内有积水时,气囊内实际压力较 监测压力小,因此应注意应注意观察并及 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水。
直接将气囊接口与气囊测压表的接口连接时,会有25cmH2O气体漏出,故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 2cmH2O。
打气到 30cmH2O
再次测量 结果
二、最小闭合容量技术:
建议在拍背后,应注意检测气囊压力,调 整气囊容积,以保持最佳的气囊压力,以 防止漏气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一、声门下吸引
二、气流冲击法
气囊上滞留物的吸入是形成VAP的重要 途径
一、声门下吸引
套囊充气管
Hi-Lo Vac Endotracheal Tube 套囊上吸引管
“常规” 吸痰口
• 气管插管后, 口咽部的分 泌物积聚在 声门与气囊 之间,可从 气囊边缘流 入下呼吸道, 微吸入。声 门下吸引可 降低VAP发 生率7.5倍。
密闭气道 保障正压通气
防止误吸 减少VAP的发生
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前
8d内,气囊压力低于
20cmH2O导致误吸率明显 上升,成为发生VAP的独
气囊压超过30cmH2O,黏
膜毛细血管血流开始减少;
当气囊压超过50cmH2O,
立危险因素
血液安全被阻断
气囊压力过大 (>30cmH2O),可导致粘 膜缺血坏死
正常气囊压力为25-30cmH2O ,平卧位吸痰后有70.97%的病 人气囊压力>30 cmH2O ,29.03%在正常范围内;半卧位吸 痰后有53.23%的病人气囊压力>30 cmH2O ,46.77%在正 常范围内。
不同体位吸痰后5min、10min、20min、>20min时气囊压力 恢复正常范围内例数变化:半卧位、平卧位吸痰后10min病 人气囊压力恢复正常范围者分别占91.94%、72.58%;大于 20min后半卧位有1例未恢复气囊正常压力,平卧位有5例。
二、吸痰 吸痰可以引起患者咳嗽,从而导致气囊压
力明显升高,因此,反复吸引气道分泌物 后,应注意监测气囊压力,及时调整气囊 容积,以保持最佳的气囊压力
建议人工气道病人采取半卧位,吸痰后30min 调整气囊压力。
三、拍背 拍背前平均气囊压力(33.7±5.3)
cmH2O,拍背后平均气囊压力(31.3±2.9) cmH2O。
气囊压力不足(<20cmH2O) 可导致微量吸入,引起
VAP
上呼吸机病人气囊压力 可为25-30cmH2O。 非上机病人 22-25cmH2O
气囊压力:25-30cmH2O
固定充气法:6-7ml(无导管相关性)
每隔6-8h重新手动测量气囊压,每次测 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cmH2O
一、气囊测压法
声Hale Waihona Puke 下间隙套囊上吸引口二、气流冲击法
在患者吸气末呼气初挤压简易呼吸器,在肺充分 膨胀的同时放气囊,在气管内导管与气管壁之间 产生较大且快的呼气流速,将积在气囊上的分泌 物冲出。
对62例机械通气病人采用不同体位吸痰监测气囊压力变化: 病人平卧位吸痰时气囊压力为(54.27±14.65)cmH2O;半 卧位吸痰时气囊压力为(44.26±12.06) cmH2O,二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
•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 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0.5ml 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 再吸气时听不到漏声为止
充气量最小,但往往不能有效防止气囊上滞留物进 入下呼吸道,气囊压力往往小于20cmH2O
三、指触法
•用手触摸气囊,来感受压力大小。如:和鼻子 差不多软。 •用手触摸,估计气囊压力,通常会导致压力过 大,《2014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指 出,指触法经验判断时,气囊压力甚至高达 210mmHg,因此,不宜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 的指触法充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