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三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三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1题;共50分)
1. (4分) (2020高一上·黑龙江期末) 从19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总的变化趋势在变暖。
下图示意某地7月7ºC等温线近百年来空间分布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季节,①地的气候特征是()
A . 温和多雨
B . 温和少雨
C . 炎热干燥
D . 高温多雨
(2)全球变暖对①地造成的影响最可能是()
A . 制冷能耗减少
B . 草原变成荒漠
C . 作物熟制改变
D . 海岸线向东移
2. (4分) (2019高一上·昌平月考) 生物滞留池是指在低洼区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的工程设施。
下图为城市生物滞留池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生物滞留池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 . 降水减少
B . 下渗减少
C . 地表径流减少
D . 水汽输送减少
(2)推广建设生物滞留池对城市的影响是()
A . 减轻城市内涝
B . 降低地下水位
C . 加剧热岛效应
D . 解决缺水问题
3. (4分) (2019高二下·辽宁期中) 读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气温相对较低的区域为()A . 甲、乙
B . 丙、丁
C . 甲、丙
D . 乙、丁
(2)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影响因素是()
A . 纬度位置
B . 大气环流
C . 地形地势
D . 海陆位置
(3)图示地区典型的自然植被为()
A .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 热带季雨林
(4)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径流量丰富②汛期短③流速缓慢④落差较大⑤结冰期短⑥含沙量较小
A . ①④⑥
B . ②④⑤
C . ①③⑤
D . ②③⑥
4. (6分) (2019高一上·昌平月考)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B . 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
C . 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D . 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
(2)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
A . 气温降低
B . 气压升高
C . 密度减小
D . 湿度增大
(3)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升空20分钟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
A . 迅速进行迫降
B . 不断降低飞行高度
C . 保持原有高度
D . 升至万米以上高空
5. (6分) (2019高三上·陆良月考) 下图为“某区域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确定该地区为()
A . 南半球的七月
B . 北半球的七月
C . 南半球的一月
D . 北半球的一月
(2)甲河流域的气候特点为()
A . 全年温和多雨
B . 全年干燥少雨
C . 七月温和多雨
D . 一月炎热多雨
(3)若该海洋是太平洋,则甲河附近海域的洋流大致流向和性质可能为()
A . 自南向北寒流
B . 自北向南暖流
C . 自北向南寒流
D . 自南向北暖流
6. (4分)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 . 沿纬度变化方向的地域分异
C .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D . 垂直地域的分异
7. (6分) (2019高一上·昌平月考) 地球上很多现象都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关。
据此回答下题。
(1)多云阴雨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因为大气的()
A . 吸收作用强
B . 反射作用强
C . 散射作用弱
D . 保温作用弱
(2)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
A . 散射作用
B . 反射作用
C . 吸收作用
D . 辐射作用
(3)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因为()
A . 大气吸收作用
B . 大气反射作用
C . 大气散射作用
D . 大气折射作用
8. (4分) (2019高一上·昌平月考) 如图为“人类活动与水循环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d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 . 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B . 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C . 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D . 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下渗
(2)影响水循环的人类活动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是()
A . 提高入海污水量的比例
B . 增加农业灌溉用水
C . 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D . 加强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9. (4分) (2019高三上·鹤岗开学考) 我国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过渡带,蕴藏着丰富的晚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变的地质信息。
下图为距今2.3~1万年期间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示意图,其中黑垆土是发育于黄土母质上的一种土壤。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材料推测距今1.9万年时期萨拉乌苏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可能是()
A . 气候湿热,出现雨林
B . 气候干热,沙漠扩张
C . 气候暖湿,湿地增加
D . 气候干冷,出现针叶林
(2)沉积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沉积物厚度。
根据材料分析,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平均沉积速率最大的时期为()
A . 距今2.34~1.93万年
B . 距今1.93~1.9万年
C . 距今1.9~1.45万年
D . 距今1.45~1.0万年
(3)地层剖面示意图中甲时期的大气环流特点是()
A . 受西北季风影响增强
B . 受东南季风影响增强
C . 受东南信风影响增强
D . 受河陆风影响增强
10. (4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月考)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星球,但又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星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基本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充足的水分
B . 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C . 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D . 地球常遭小行星撞击
(2)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A . 生物灭绝与环境无关
B . 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
C . 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
D . 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
(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上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上“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1. (4分) (2019高二上·阜阳竞赛) 2014年冬季奥运会将在俄罗斯黑海沿岸城市索契举办。
左图示意局部区域。
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右图气候资料,①②两地降水量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B . ①地处于西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C . ②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D . ②地终年受西风影响,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索契举办冬奥会期间,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34分)
12. (8分)(2016·济宁模拟) 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海洋石油污染对其交换过程具有破坏作用。
下图为世界石油污染分布示意图。
指出世界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分布特点,分析海面油膜对污染海域气候和海洋生物的危害。
13. (3分) (2019高一上·昌平月考) 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相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14. (20分) (2017高一下·河北月考) 下面左图是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右图是①地所在经线附近某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④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⑤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①地→④地→⑤地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因素影响。
③地→②地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受
________影响。
(2)右图中A、B、C代表的自然带可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3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由矿物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有机质(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水分、空气组成。
塔斯马尼亚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
塔斯马尼亚岛上植被茂密,土壤肥沃,果蝇少,苹果种植环境绝佳,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地带。
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图示意塔斯玛尼岛位置。
(1)从土壤的角度,说明塔斯马尼亚岛苹果质优的原因。
(2)分析该岛土层变薄对苹果生长的不利影响。
(3)为防止岛屿土层变薄的趋势,简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1题;共50分)
答案:1-1、
答案:1-2、
考点:
解析:
答案:2-1、答案:2-2、解析:
答案:3-1、答案:3-2、答案:3-3、答案:3-4、考点:
解析:
答案:4-1、答案:4-2、答案:4-3、
解析:
答案:5-1、答案:5-2、答案:5-3、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答案:7-2、答案:7-3、解析:
答案:8-1、答案:8-2、解析:
答案:9-1、答案:9-2、答案:9-3、考点:
解析:
答案:10-1、答案:10-2、答案:10-3、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