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4课分一分变一变》说课稿(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4课分一分变一变》说课稿 (2)
一. 教材分析
《第4课分一分变一变》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学会将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变化。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学习。
他们已经
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物体的分割和变化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分割的概念,学会将一个物体分成两
部分,并进行创意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分割的概念,学会将一个物体分成两部
分,并进行创意变化。
2.教学难点:学生对物体的分割和变化过程中创意思维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观察法、分析法、实践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分割后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物体分割的概念,讲解分割的方法和技巧。
3.实例分析:教师展示多个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分割后的物体变化,培
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将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并进行
创意变化。
5.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
指导。
6.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割和变化在美术创作
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课题:《第4课分一分变一变》
2.教学内容:物体分割、创意变化
3.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导入、实例分析、实践操作、作品展示、总结
提升
八. 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作品质量等方面进行。
教师应及
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创意和努力。
九. 说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
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别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知识点儿整理:
1.物体分割的概念:物体分割是将一个完整的物体分成两部分或更多部
分的过程,通过分割可以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和形态。
2.分一分的方法:分割可以采用直线、曲线、几何图形等不同方式进行,
根据物体的特点和创作需求选择合适的分割方法。
3.变一变的方法:在分割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颜色、
纹理等元素,进行创意变化,使作品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4.观察和分析: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和艺术作品,分析其分割和变化
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
5.实践操作: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尝试将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并
进行创意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6.评价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互相交流心得和想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7.美术创作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创作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8.创意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分割和变化的过程中,大胆尝试新的方法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造力。
9.评价标准的掌握: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评价作品的标准,包括创意、技巧、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考虑,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10.合作与分享: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与同伴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学生应该乐于分享自己的作品和经验,互相学习和进步。
11.持续探索与学习:美术学习是一个持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应该保持对美术的热情和好奇心,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美术能力。
12.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学生应该关注生活中的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到美术创作中。
13.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美术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科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应该在学习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14.美术教育的作用: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5.教师示范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能够直观地展示分割和变化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16.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17.教学评价的多样性:教学评价应该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作品质量等多个方面的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8.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9.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师应该创设一个轻松、自由、充满创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同步作业练习题:
1.请用直线或曲线将以下物体分成两部分,并尝试进行创意变化。
答案:可以选择一个物体,如苹果或球,用直线或曲线将其分成两部分,然后改变其形状、颜色或纹理,使其具有创意。
2.请分析以下艺术作品中的分割和变化方法,并描述其特点和效果。
答案:可以选择一幅艺术作品,如毕加索的《吉他手》,分析其分割和变化方法,描述其特点和效果。
例如,毕加索将吉他手的形象进行了几何化处理,通过分割和变化,创造出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3.请尝试用几何图形分割以下物体,并将其进行创意变化。
答案:可以选择一个物体,如花朵或鱼,用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等将其分割成两部分,然后改变其形状、颜色或纹理,使其具有创意。
4.请描述以下艺术作品中的分割和变化方法,并解释其对整体作品的影响。
答案:可以选择一幅艺术作品,如马蒂斯的《舞》,描述其分割和变化方法,解释其对整体作品的影响。
例如,马蒂斯将舞者的形象进行了简化处理,通过分割和变化,突出了舞者的动态和节奏感。
5.请尝试用曲线分割以下物体,并将其进行创意变化。
答案:可以选择一个物体,如鸟或船,用曲线将其分割成两部分,然后改变其形状、颜色或纹理,使其具有创意。
6.请分析以下艺术作品中的分割和变化方法,并讨论其对观众的影响。
答案:可以选择一幅艺术作品,如杜尚的《自行车手》,分析其分割和变化方法,讨论其对观众的影响。
例如,杜尚将自行车手的形象进行了分解处理,通过分割和变化,引发了观众对物体本质的思考。
7.请尝试用直线和曲线分割以下物体,并将其进行创意变化。
答案:可以选择一个物体,如水果或建筑物,用直线和曲线将其分割成两部分,然后改变其形状、颜色或纹理,使其具有创意。
8.请描述以下艺术作品中的分割和变化方法,并讨论其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答案:可以选择一幅艺术作品,如布列松的《哭泣的女孩》,描述其分割和变化方法,讨论其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例如,布列松通过分割和变化女孩的面部表情,创造出了强烈的情感效果,对表现主义艺术风格产生了影响。
9.请尝试用几何图形和曲线分割以下物体,并将其进行创意变化。
答案:可以选择一个物体,如动物或家具,用几何图形和曲线将其分割成两部分,然后改变其形状、颜色或纹理,使其具有创意。
10.请分析以下艺术作品中的分割和变化方法,并解释其对整体作品的意义。
答案:可以选择一幅艺术作品,如莫奈的《睡莲》,分析其分割和变化方法,解释其对整体作品的意义。
例如,莫奈通过分割和变化睡莲叶片的形状和纹理,创造出了丰富的视觉层次,使作品具有深度和立体感。
11.请尝试用多种分割方法将以下物体分成两部分,并将其进行创意变化。
答案:可以选择一个物体,如人物或自然景观,用多种分割方法如直线、曲线、几何图形等将其分成两部分,然后改变其形状、颜色或纹理,使其具有创意。
12.请描述以下艺术作品中的分割和变化方法,并讨论其对观众的情感反应。
答案:可以选择一幅艺术作品,如罗丹的《思想者》,描述其分割和变化方法,讨论其对观众的情感反应。
例如,罗丹通过分割和变化思想者的身体形态,传达了深刻的思考和内省的情感,引发观众的共鸣。
13.请尝试用分割和变化的方法创作一幅自画像,并描述其创意和意义。
答案:可以将自己的面部或身体作为创作对象,用分割和变化的方法进行创作,改变其形状、颜色或纹理,使其具有创意。
在描述中,可以解释自己选择分割和变化的方法的原因,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意义。
14.请分析以下艺术作品中的分割和变化方法,并讨论其对艺术流派的影响。
答案:可以选择一幅艺术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分析其分割和变化方法,讨论其对艺术流派的影响。
例如,毕加索通过分割和变化画面中的元素,创造出了立体派和超现实主义的独特风格,对20世纪艺术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