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呆》主要剧情内容简介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呆》主要剧情内容简介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阿呆》主要剧情内容简介赏析
【导语】:
《阿呆》 1992 彩色片 120分钟中国台湾长宏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摄制导演:蔡扬名编剧:吴念真摄影:陈荣树主要演员:岳勋(饰阿呆) 余天(饰林董) 午马(饰阿呆父亲) 丛珊(饰林董夫人) 方芳(饰
《阿呆》
1992 彩色片 120分钟
中国台湾长宏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摄制
导演:蔡扬名编剧:吴念真摄影:陈荣树主要演员:岳勋(饰阿呆) 余天(饰林董) 午马(饰阿呆父亲) 丛珊(饰林董夫人) 方芳(饰阿呆母亲)
【剧情简介】
任台生是一个贫困环境中成长的眷村少年。
父亲是退伍老兵,母亲是精神病患者,带给他一个破碎悲苦的命运,小时候台生经常被父亲吊在屋梁上打。
为了摆脱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幸,长大后到台北,他急于成功,急于出人头地,他用生命做赌注,卷入黑社会。
林董是个工于心计的角头大哥,经过各种“考试”,看上了台生的憨傻、忠心,收为贴身保镖,因台生外表憨厚大家都叫他阿呆。
阿呆自此成为黑社会老大的贴身、杀手,凡黑道上有利害上的冲突,阿呆凭借江湖义气而带枪去斥骂、威吓那些扯老板后腿的同僚。
对方知
道他“头脑坏了”(双关语),只是躲让而不还击。
阿呆一再忠心执行任务,双手沾满血腥,当扫黑“一清”专案开始时,老大林董为逃避被捕,带情妇躲到外国。
老大年轻貌美的妻子笃信佛教,对丈夫的行径,心知肚明,深为不满,又怜惜患有脑瘤宿疾的阿呆。
当林董外逃后,面临黑白两道的压力,她与阿呆在患难中,渐生情愫。
一次酒后,林董妻子与阿呆有一夜的缠绵。
“一清”专案风波已息,林董带怀孕的情妇回来,发现手下羽翼已丰,要釜底抽薪,另立门户。
手下以林董杀刑警的秘密相胁,盛怒之下,把林董保镖阿呆打伤。
林太太发现阿呆的脑疾已难回天,几经挣扎,希望阿呆能再为林董卖一次命,把知道秘密的小程干掉。
重情重义的阿呆为老大报仇,衔命而去,干掉了小时玩伴的小程。
警方追捕,阿呆躲到一家商店,挟持商店母女与警察对峙,终因脑瘤恶疾复发,头痛难耐,放了商店老板夫妇和小孩,独自在店里用手枪结束了一个只活了20年的生命,留下等着和他结婚的青梅竹马阿妹和需人照顾的母亲。
【鉴赏】
七八十年代美国和香港拍了一批黑帮电影和黑狱电影,多为黑道人物相残、戳杀的场景,它与英雄片相生相濡,在台湾颇为风行卖座。
台湾黑社会网络盘根错节,有其复杂的历史和政治、经济背景,权成一种黑社会文化,是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台湾黑道社会,随台湾经济升级社会转型,黑道经营大型企业,尤其解除戒严后,黑道与黑金成为一体,并有当局官商背景,成为具台湾特色的黑社会文
化。
1978年蔡扬名以黑帮为背景的《错误的第一步》,引起较大的反响,80年代后期他致力写台湾黑道人物为主角“江湖三部曲”——《大哥大》、《兄弟珍重》、《阿呆》的黑社会片,他成为台湾黑道片的跷楚,从不同侧面呈现台湾过往违忌在银幕上表现台湾帮会组织存在、活动及其演变的社会现象。
导演对三部戏中的黑社会处理都有所不同,但对复杂的帮会社会描绘较过往写实,道上兄弟不单是双手持枪、身着风衣的神话英雄,而是有喜有悲有坚持,也有无奈。
导演塑造的黑道主角在思想、情怀、性格上都有比较复杂的人性,他们身上有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肝胆义气亡命意识的多种组合,既有观赏性,又能引起人们的警戒和对现实的思考,有一定社会意义。
《阿呆》独树台湾黑帮社会文化的影像风格,能精确把握黑社会企业化与江湖义气那种利益、地盘、道义、伦理、心理、手段等等复杂的交互关系,伦理人情浓厚,细腻地刻画了踏上不归路的青年人,探讨了导致他们悲剧的前因后果和人生的无奈。
影片里,主角不像美国教父片那样有庞杂的社会网络和接二连三周密的凶杀,也没有香港同类片中那种皮相的道义追杀。
他的影片主角来自中下阶层,误入歧途后的人性善良与堕落,或者入狱释放后的向善和挣脱黑帮的拼搏。
他也刻画了黑社会利益争夺,但更注重于中国传统伦理、人情与帮派利益间的冲突,揭示陷身于黑社会人物命运的沉浮中,人性泯灭和挣扎、复苏,虽然是悲剧,但给人一种悲壮人情的感触,似乎那些人就是生活在观众中间,都是一批有家小、有情感有血肉的人物。
他们往往随社会政治气候收缩、扩张、沉浮、消长、更替、转型。
历史像走
马灯,而他们像风雨飘摇中的蛾虫,适者靠残杀异群生存,弱者被强者吞食。
惟有台湾这种政治孤岛非常狭窄的生存空间里,才有这样独特的族群,更带有地方特色、典型性,也更能触动观众的心弦。
阿呆是复杂的黑道社会纷争中一个虽然失足但仍不失耿直、善良,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悲剧人物。
出生在破碎畸形的家庭,涉世未深,到台北混入黑道,为大老板开车,他重情重义得到黑社会老大的器重,引为心腹,老板夫妇待他亲如家人,他简单理解“道义”和肝胆,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老板有过杀警察命案,为躲避“一清专案”的追捕,逃离到海外。
阿呆替老板保密,成为老板在台家业和年轻貌美的老板娘“守护神”。
“一清专案”风波一过,为了回报老板器重,以表对老板的“忠心”和对老板娘“关爱”回报,舍命替老板剪除那个釜底抽薪的角头、阿呆小时候的玩伴,而成为黑社会资本竞争的牺牲品。
“道义”摆脱不掉罪恶渊薮的纠缠。
阿呆的“脑瘤”隐喻台湾黑社会的所谓“道义”如同葬送一个青年前途和生命的病灶。
影片还精细刻画了失足于黑道青年的家庭伦理观与黑道道义的冲突。
蔡扬名在《大哥大》和《兄弟珍重》中都刻意描写了黑道家庭伦理的沦落。
主角们都有过家庭并享受天伦之乐,一旦陷入黑道,都给家庭带来灾难,即便洗面革新,重组家庭也无法摆脱黑道的阴影。
在《大哥大》里原本纯朴的农村青年大头仔阿成,去帮其兄讨被诈的赌债,首次杀人,亡命天涯,落魄中得到舞女阿君的爱情,最后被捕,夫妻分离。
在《兄弟珍重》中作科犯法的阿雄,妻离子散,被他杀的那个黑道人物也家破人亡,其女儿沦落风尘,在心灵上留下无法弥补
的创伤。
阿雄面对害得他无立身之地的黑社会老大三郎,本可以致仇人于死地,看到三郎怀孕的老婆的祈求,他饶了老大,仅用枪击中三郎双腿。
因为他猛然了解,报复只是仇恨的循环,不能祸及无辜的妻女,懂得宽谅,懂得“家”的可贵才是人间情义的基础。
导演颇能冷眼旁观:没有去为男主角解脱杀人犯科的行为,却能拍出杀人者与被杀人者都同样是血肉之躯,有妻有女,有情有义的“仁爱”伦理。
《阿呆》仍然以家为核心,写主角家庭和黑道伦理的冲突,但阿呆的“家庭”与过往其他黑道片有着本质的不同。
影片里,阿呆有两个家,一个是乡间眷村只有血缘没有爱的贫穷家庭,一个是他所寄居的黑道老板豪华的家。
父亲是国民党退伍老兵,除了赌钱酗酒,心情不好,就拿阿呆出气;阿呆神志不清的母亲,穿着奇形怪状衣服,成天在屋外街路,拿着一炷香,头像捣蒜一样向上天拜拜。
只有在阿呆被父亲抽打,母亲潜意识的母爱护着阿呆,抱着父亲不让阿呆受伤,母亲是阿呆在这个贫困黑暗家庭里的一支微弱的烛光。
阿呆为了摆脱父亲的虐待,来到黑道林董的豪华家里,有小车,住处亮丽宽敞,虽然貌美的老板娘也给过他一丝温存和一夜激情,但毕竟是一种虚浮不实在的“爱情”幻影。
老板为了稳固家业地盘,剪除竞争对手,老板娘即便知道丈夫有外遇,但为了守住丈夫和优裕少奶奶的生活,到头来却都利用阿呆做替死鬼。
两个“家”都抛弃了他,都让他无法容身。
也许对“家”有一种梦想和追寻,他曾回到家乡,对凌辱他母子的父亲暗地里教训了一顿;他杀人后,夜里被警察重重围捕,在一家商店里困兽犹斗,本可以挟持老板及其家人让警察让出一条通道逃脱,但他看
到小商店里,小女孩的可爱,小康家庭讨生活的不易,心中对“家”的向往和人伦可贵的感悟,不伤商店一家毫毛,让他们先行离开,用手枪自行了断,流露出犯科青年心里一种不灭的人性苏醒。
结局是阿呆的母亲穿着怪异的服装,在屋前的街道上,眼光茫然,仰天膜拜,阿呆的“家”只留下无缘后续的躯壳和一个孤苦神志不清的母亲,于人一种无限的感伤。
《阿呆》还超越省籍冲突,期待族群的互相扶持。
过往台湾官方的电影总是为国民党军人歌功颂德,而民进党对蒋介石的统治年代多是悲情,甚至挑起省籍冲突和隔阂。
导演审时度势,从黑道罪恶和灾难抽样分析,没有偏袒,既描写了外省人的沉沦,也刻画了本省人的堕落。
影片以塑造人物取胜,着重于人物心理的描述,具有同类电影罕见的细腻感。
编剧吴念真镂刻人物入木三分,从阿呆做事不欲人知的基本性格,到他数度挣扎在抉择之间,都显示他掌握人性的精确;阿呆患脑瘤,让观众对阿呆的沉沦表以同情,再加上他对母亲的孝心,对邻居青梅竹马阿妹的怜爱,对故乡的思恋与眷顾,使影片不局限于黑社会沉浮传奇;最后阿呆在KTV收拾了程哥一伙,现场就有许多如当年他初涉世时的小伙子,阿呆的枪声惊醒了他们的美梦,带有几分警世意义。
导演的成功还在于塑造人物形象时,导演、演员、摄影、美工整体的协调和艺术的统一,几个转折点都有预埋伏笔的设计,引人入胜。
影片讲究运镜与气氛酝酿,节奏沉缓,把血腥暴力减到最低程度,犹
能不断让观众保持着悚怵感,这是一般同类型影片所不常见到的,如有的评论所说,“有其真诚与乡土的独特风格,与一般着重动作火爆、情节曲折的港产片迥然不同”。
《阿呆》曾参加1992年法国戛纳影展市场展、第37届亚太影展、加拿大温哥华影展,还参加了1993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的东亚电影节、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台湾电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