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儿阅读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雁儿阅读答案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孤雁儿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孤雁儿阅读答案1
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藤床纸帐①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②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③,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①“藤床纸帐”:“藤床”,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
②“吹箫人去”:出自《列仙传》,写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故事。
③“一枝折得”:陆凯当年思念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赋诗以赠。
阅读题目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从这首词的小序看,词人似乎在咏梅;然实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丈夫赵明诚深切思念。
B.词一开篇就写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醒来,心中有说不尽的忧愁,从而奠定了全词感伤的基调。
C.“沉香断续”二句,写词人只有玉炉相伴,玉炉中的沉香早已熄灭,而词人无心再续,心情如水一样平静。
D.“梅心惊破”句,赋无情之物以知春的灵性,词人用一“惊”字,将梅花开放时的形态和神情都活现出来。
14.词的下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3.C项,“心情如水一样平静”错误,“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两句意思是: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可见并非“平静”。
14.①借景抒情。
借“小风”“疏雨”这些意象渲染萧瑟凄冷的氛围,烘托主人公凄苦的心境。
(分析叠词“萧萧”也可)②用典。
“吹箫人去”用弄玉、萧史典,委婉含蓄表达主人公对亡夫的深切悼念;“一枝折得”用陆凯折梅寄远的故事,表达独居的孤苦。
(分析出一个典故即可)③设问。
“肠断与谁同倚”句,用问句强烈表达了主人公s在丈夫去世后肝肠寸断、无依无靠的痛苦。
(答反问、直抒胸臆也可。
)
孤雁儿阅读答案2
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藤床纸帐①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②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③。
注:①藤床纸帐: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
纸帐,亦名梅花纸帐。
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
②吹箫人去:化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故事,见《列仙传》。
(1)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最少指出两种并作具体分析。
(4分)
答案:
14、(1)《孤雁儿》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自己的凄冷孤苦之情,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2)《孤雁儿》①以哀景衬哀情,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②伴我情怀如水一句,用比喻手法,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③衬托,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
④用典,两处用典,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表达了深重的哀思。
(或答借景抒情等均可给分)
【译文】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梅花三弄》
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
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词调原名《御街行》,后变格为《孤雁亡》,专写离别悼亡等悲伤之情。
词人取后者,盖以自况。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开门见山,倾诉寡居之苦。
藤床,乃今之藤躺椅。
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
纸帐,亦名梅花纸帐。
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
在宋人词作中,这种陈设大都表现凄凉慵怠情景。
朱敦儒《念奴娇》云:照我藤床凉似水。
意境相似,写一榻横陈,日高方起,心情孤寂无聊沉香断续玉炉寒,使人想起词销金兽。
然而着一寒字,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
伴我情怀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象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
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不仅说明词人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出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然而意思很含蓄。
闻笛怀人,因梅思春,在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
这是一歇拍,词从这一句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则着重写对爱侣赵明成的思念。
下阕正面抒写悼亡之情,词境由晴而雨,跌宕之中意脉相续。
小风句,将外境与内境融为一体。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
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却没有言明。
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才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
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见《列仙传》。
这里的吹箫人是说箫史,比拟赵明诚。
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雪寻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怆然感伤。
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
陆凯当年思念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诗以赠。
可是词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却缭绕不绝。
这首词妙在化用典故,婉若已出;咏梅悼亡,浑然一体;口语入词,以俗写雅。
孤雁儿阅读答案3
孤雁儿①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②,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③,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④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①孤雁儿:词牌名。
②三弄:即“梅花三弄”,古代笛曲名,或称“梅花引”。
③萧萧地:淅淅沥沥。
④吹箫人去:《列仙传》有载“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
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
公遂以女妻焉”。
此言其夫赵明诚之去世。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从床、帐、香炉等闺中常见事物写起,逐渐展现出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B、“沉香”两句,炉寒香断,渲染了凄冷的心境,“情怀如水”使复归平静之情具体可感。
C、下片“小风”两句,由雨而泪,写出由疏淡而渐至浓郁的感情变化,层次鲜明。
D、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哀婉的意境。
15、这首词明为咏梅,实为悼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
14、B
15、①这首词虽在序中称梅词,实际上既没有直接描绘梅花,也没有去歌颂梅的品性,而是把梅作为词人个人悲欢的见证者。
②上片写闻“梅花三弄”而怀人,见梅心惊破而思春;下片又因折梅无人共赏,无人堪寄而陷入无可排释的绵绵长恨之中。
③全词以“梅”为线索,着力描写了丈夫去世后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和凄凉悲绝的心情。
【解析】
【14题】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使复归平静之情具体可感”说法错误,“伴我情怀如水”意思是“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是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15题】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词主旨内容的能力。
由这首词的小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看,词人似乎在咏梅,一般咏物诗会在内容中涉及所咏之物的特点及品性,但本词既没有直接描绘梅花,也没有去歌颂梅的品性,而是在“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句,把梅作为词人个人悲欢的见证者。
从具体内容上看,上片梅花相关的诗句是“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意思是《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写出了词人凄冷孤苦之情,暗含了怀人之意。
下片与梅花相关的诗句是“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意思是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词人因折梅无人共赏,无人堪寄而陷入无可排释的绵绵长恨之中,寄托了对不幸病故的丈夫赵明诚的深切思念。
“梅”在词中贯穿上下两片,起到了线索作用。
词作中描写的是丈夫去世后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孤雁儿阅读答案4
李清照《孤雁儿》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孤雁儿①
【宋】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②纸帐③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④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⑤,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版《宋词鉴赏辞典》中为“多少春恨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
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释】
①孤雁儿:名。
②藤床:用藤竹编成的轻便单人床。
③纸帐:当时在文人高士中流行的一种特制的用坚韧的茧纸做的帐子。
④沈香:沉香。
⑤三弄:笛子名曲《梅花三弄》。
【翻译】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并没有好兴致,反而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惆怅。
由于没有续添香料,玉炉已经烟消烬冷浸透了寒气,他们伴配着我,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窗外风雨凄凄,更使我伤心倍增。
可如今人去楼空,使人肝肠寸断。
纵有满腔悲苦,却又向谁人诉说,又有谁来分担自己的哀痛呢?我折下了一枝梅花,想寄给所怀念的人,可是人间天上,都找不到可以寄予的那个人。
【赏析】: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
全词以“梅”为线索:相思之情,被梅笛挑起,被梅心惊动;又因折梅无人共赏,无人堪寄而陷入无可排释的绵绵长恨之中。
此词前有小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虽云梅词,实际上不过借梅抒怀旧之思。
床、帐、香炉,是一般闺情词的常见意象,此词也从这些物事写起,迤逦写入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这里,床,非合欢之床,而是用藤竹编成的轻便单人床。
帐,亦非芙蓉之帐,而是当时在文人高士中流行的一种特制的用坚韧的茧纸作的帐子。
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事》的“梅花纸帐”条目中描写道:于独床四周立柱,挂瓶,插梅数枝;床后设板,可靠以清坐;床角安竹书柜,床前置香鼎;床上有大方目顶,用细白楮(纸的代称)作帐罩之。
词咏梅而从纸
帐着笔,很可能指的就是“梅花纸帐”。
这种床帐,暗示着清雅而淡泊的生活。
宋朱敦儒《念奴娇》词云:“照我藤床凉似水。
”《鹧鸪天》词又云:“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闲。
”但是,宿此床帐中的抒情主人公并不甘于淡泊,却深怀“无佳思”的幽怨。
以下写香。
炉寒香断,渲染了一种凄冷的心境。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展示的那种朦胧而甜蜜的惆怅已经消失,只有似断仍连的袅袅微香,伴随她绵长、凄清的似水情怀。
沉寂中,是谁家玉笛吹起了梅花三弄?它惊破梅心,预示了春的消息,也吹燃了词人深埋的生命之火!
下片从憧憬的世界回到客观现实:充弥天地的只是萧萧的小风疏雨!尽管大自然按照自己的规律,冬尽春来,而生命的春天,却已随“吹箫人去”而永远消逝,这怎不令人珠泪潸潸!“吹箫人”,秦穆公时人萧史,他的箫声能招引凤凰。
后来他和他的妻子──穆公女弄玉双双仙去。
这个美丽的神话,既暗示了她曾有过的夫唱妇随的幸福生活,又以“人去楼空”,倾诉了昔日欢乐已成梦幻的刻骨哀思。
最后落题,用陆凯“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典,作一跌宕:纵使春到江南,梅心先破,但天上人间,仙凡杏隔,又如何传递春的消息!
【阅读训练】
(1)上片中的哪一个诗句渲染了作者凄冷的心境。
(2)全词以“___”为线索,叙述了相思之情,被梅笛挑起,被梅心惊动,又因____,无人共赏,无人堪寄而陷入绵绵长恨之中。
(3)从全词看,上片和下片各抒写了什么内容?
【参考答案】
(1)沈香断续玉炉寒
(2)梅折梅
(3)上片:憧憬的世界下片:客观现实
孤雁儿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题。
孤雁儿①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
鹧鸪天﹒暮春
黄升
沈水香销梦半醒。
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
晴波不动晚山青。
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1.你认为《鹧鸪天﹒暮春》上片的“自拣残花插净瓶”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5分)。
2.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但心境不同,请结合语句进行分析(6分)。
【考点】词
【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炼字型诗歌训练。
炼字型练习有一定的答题模式,第一步先解释该字的含义,第二步结合诗句理解大意,第三步明确该字在该句中起到的作用。
本诗中“自拣残花插净瓶”很明显应该是“残”字用得好。
“残”是“残败”之意。
词人挑拣了残败的花枝来插净瓶,花儿残败,映照得人的面容也凋残了,一个“残”字暗含了词人青春易逝的感慨。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分析诗人情感要逐句分析。
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
结合诗词之后的.注解,李清照的词是在赵明诚去世之后写的,所以从“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可以看出词人思念亡夫内心的孤苦。
《鹧鸪天﹒暮春》中通过“玉人只怨春归去”表达的是女主人公在暮春时节惜春的失落和青春流逝的落寞。
【答案】1.“残”用得好。
表面上写花“残败”,并借花“残败”写“春残”,实则写出女主人公的青春将“残”,女主人公把花插到花瓶里,特意拣取的是快要凋谢的花朵,掩藏的是红颜衰老、芳颜易逝的内心感叹,淋漓尽致地抒写了女主人公青春伤感情绪。
2.《孤雁儿》中含蓄地写出了对亡夫的思念之情:“梅心惊破”,《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个人悲欢已见笔底;词末三句写出寻寻觅觅之形及怅然若失之感,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借梅花寄托对亡夫的悼念之情。
《鹧鸪天﹒暮春》主要是表达女主人公青春被禁锢的失落与寂寞。
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春昼梦醒的无聊之状,表现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惜花心事。
下片进一层写景抒情,表现了女主人公留春无计、怨春不语的失落心境。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