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文安县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廊坊市文安县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7九上·扬州期中) 既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A . H
B . H2
C . H2O
D . Cu
2. (2分) (2019九上·农安月考)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花生米霉变了
B .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
C . 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了
D . 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
3. (2分)观察并参与实验分析是学好化学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 . ①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 . ②检验铵态氮肥
C . ③检验CO32一的存在
D . ④用水吸收CO
4. (2分)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 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C .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D . 该反应中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5. (2分)(2019·通州模拟)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其主要反应为Fe + CuSO4 = FeSO4 + Cu,该反应属于()
A . 化合反应
B . 置换反应
C . 分解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6. (2分)(2016·梁溪模拟)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 铁和硝酸铜溶液
B . 氧化钙和水
C . 氢氧化铝和稀盐酸
D . 稀盐酸和硫酸钡
7. (2分)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 .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能增加农产物产量
B . 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可预治缺铁性贫血
C . 多吃水果、蔬菜可补充人体需要的维生素
D . 把金属制品合金能提高金属的机械性能
8. (2分)实验室用双氧水催化分解制氧气和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B . 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C . 前者用排水法收集后者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D . 所用药品的状态完全相同
9. (2分)(2019·大连模拟) 尿素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化学式为CO(NH2)2 ,它属于()
A . 钾肥
B . 磷肥
C . 氮肥
D . 复合肥
10. (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 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无明显现象
C . 红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
D . 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红色固体变黑
11. (2分)下列各组物质在pH=11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 . Na2SO4 KCl
B . HCl K2CO3
C . CuCl2 KNO3
D . NaCl NH4Cl
12. (2分)(2017·柘城模拟) 下列各组中其分类标准不完全一致的是()
A . 有机物:甲烷、乙醇、醋酸
B . 合成材料:棉花、塑料、尼龙
C . 碱:NaOH、Ca(OH)2、Cu(OH)2
D . 混合物:空气、矿泉水、铁合金
二、填空题 (共6题;共33分)
13. (3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北京奥运会用到多种材料.下列应用中使用金属材料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使用金、银和铜等制作奖牌②使用纯羊毛和聚酯纤维制作“福娃,
③使用新型钢材建造“鸟巢”④使用聚氟乙烯制造“水立方”外层膜
(3)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所以保护金属资源尤为重要.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________(答出两条即可).
14. (4分) (2016九上·吉林期中) 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
(1)该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
(2)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 周期.
15. (3分)(2017·洪泽模拟) 下图是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该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用微粒符号表示)。
(3)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___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16. (11分)(2018·苏州) 硝酸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试剂。
(1)硝酸钾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填写微粒符号)。
(2)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0.1%)。
(3)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以总结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
60℃时110g 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________ (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此时配得的溶液降温至20℃,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温度/℃
(4)列式计算:用100g10%的硝酸钾溶液配制5%的硝酸钾溶液。
需要加水多少亳升? (水的密度为1.0g·mL-1)
17. (7分) (2016九下·肥城期中)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C是含硫酸根的化合物且水溶液呈蓝色,D是一种红色固体,B→D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D→B的反应用于冶金工业.图1中“﹣”表示相连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1) D的化学式________.
(2)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说明该反应能够发生的理由________.
(3) B与C充分反应,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如图2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填离子符号).
18. (5分)用KClO3和MnO2的混合物100克制取氧气,反应前测得MnO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反应一段时间后,又测得MnO2占30%。
求:此时分解的KClO3的质量是多少?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三、实验题 (共2题;共17分)
19. (8分) (2016九上·安陆期中) 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总结
实验一将氯酸钾加热至熔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但
是.
二氧化锰是氯
酸钾受热分解
的催化剂
实验二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木条迅速复
燃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分解,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剩余物,经洗涤、过滤分离出的物质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20. (9分)(2017·瑶海模拟) “元旦”假期,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机的选择”,用加热高锰酸钾进行相关实验.
(1)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才开始收集,原因是________.
(3)【提出问题】“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此时排出的氧气比较纯净”,事实如此吗?
【设计并实验】采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产生氧气,测定不同时刻从试管排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
时段氧气浓度变化特
点
氧气浓度变化范围加热时间气泡特征
①逐渐增大21.2%﹣……1﹣11s不持续、不均匀
11﹣16s持续、均匀、快速
②快速增大28.8%﹣66.7%16﹣34s
③逐渐变暖66.7%﹣86.3%34﹣80s
④趋于稳定86.3%﹣88.7%80s﹣135
在加热药品的第①时段后期(11﹣16s),气泡已经连续、均匀且快速冒出,此时排出气体中氧气的浓度最大只有________%左右.
(4)“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表示排出的氧气已经比较纯净”的说法是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5)【查阅资料】对于初中氧气性质实验而言,氧气浓度只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即满足实验要求即可.【实验探究】
①取一个氧气瓶,使瓶内留有占集气瓶40%的水(余下的为空气),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于装有水的水槽中.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小心地把瓶内的水排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立正放好.
③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木条复燃.
【反思与交流】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________(填“不一定”或“一定”)是纯氧.
(6)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________%.(7)理论上,上述实验“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体积分数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该兴趣小组利用不同时机收集的氧气(其中有1瓶预留少量的水)进行试验,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如下
(8)实验表明,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最适宜的时机是________,根据上表中实验现象分析你得出结论的原因: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填空题 (共6题;共33分)
13-1、
13-2、
13-3、
14-1、
14-2、
15-1、
15-2、
15-3、
16-1、
16-2、
16-3、
16-4、
17-1、
17-2、
17-3、
18-1、
三、实验题 (共2题;共17分) 19-1、
19-2、
19-3、20-1、20-2、20-3、20-4、20-5、20-6、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