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环境教育教学与教学设计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
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的绿色资源,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
力图通过生态环境教育,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校园环境去熏陶学生的心灵,让绿色之光照耀学生的人生。
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生态环境建设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关切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
保护环境,在有效地利用环境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制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人类行为准则。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
为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班级情况分析
初三年级共有四个班,通过两年的初中生活,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
但由于学生处于个性分化期,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所以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安全环境知识。
三、教学目标:
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怀。
3、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4、知道人对环境的依赖,意识到公民在保护环境中的义务。
5、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营造环境德育氛围,创设环境德育情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让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2、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利用电教室播放环保教育片,用直观生动的图像宣传环保的意义,使学生知道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从而使环保意识扎根在学生的脑海和心田。
3、丰富环境德育体验,强化环境德育实践
对学生来说,活动是渗透养成教育的最好途径。
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且富有实效性的各类体验教育活动,促使他们在体验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丰富
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途径,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教育方法,所以把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作为强化学生环保意识与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教育的最佳途径。
噪声污染
教学目的
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认识噪声;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34、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重点:
噪声的危害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常会听到许多声音,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聆听一段声音。
(收录机播放:小提琴演奏的《梁祝》片段,接着播放刺耳的刹车声,电锯工作的尖刺声。
)
优美的乐曲同学们都喜欢听,除了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这些声音称为乐音。
但是,对建筑工地上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街上的嘈杂声,机器的轰鸣声等,同学们感到烦躁,心神不安,这些声音都是噪声。
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重要起来。
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了解噪声是从那里来的?噪声有什么危害?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用幻灯投影仪展示阅读提纲,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提纲阅读课文并进行讨论。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为什么有时乐音也是噪声?
(2)说明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列举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并说明其来源。
(3)对照教材,举例说明噪声对人有哪些危害?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列举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5)谈谈你所了解的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举措。
学完本课,你觉得今后自己在减少噪声方面应做些什么?
2、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讨论情况,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及时给予指导。
3、学生回答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对听觉和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都叫做噪声。
一段优美的乐音如果在半夜12点钟播放,影响他人休息,它就成了噪声。
(2)演示:用泡沫塑料在干燥的玻璃板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
讲述: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喇叭鸣叫声,商店招揽顾客,收录机大声播放音乐声等,这些都是使城市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干扰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的噪声。
在学生列举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大部分:
a.工业噪声:电锯、电钻、打桩机、工地爆破声等。
b.交通噪声:汽车、摩托车的鸣叫声,火车、飞机发出的巨大声响等。
c.居民噪声:洗衣机、音响等家用电器声,鞭炮声,人们的哭笑声、叫卖声等。
(3)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噪声的三种危害:
①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等。
实例:a、有人对人工电话交换台进行调查,发现噪声从50dB降低到30dB 差错率减少42%。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曾用尖锐的噪声来折磨被俘人员,使他们精神错乱以获取口供。
②生理效应: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实例:20世纪50年代,西班牙曾经有80个人自愿做喷气发动机噪声作用的试验对象,试验结果很惨:有28人死亡,其余的都得了严重的麻痹症。
③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实例:
曾有一架飞机,在60米低空只以每小时1100千米的速度飞行,就使地面一座楼房遭到破坏。
(5)噪声的控制措施,引导学生从产生、传播、接收三个方面讨论,说出减弱噪声的三个环节:消声、隔声、吸声。
①控制噪声的污染源,以尽可能减少发出的噪声,这是最根本的环节,是消声。
②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尽可能将其吸收,如在马路旁植树,房屋的墙壁采用吸音材料等,是吸声。
③在强噪声污染的工作场所,应在人耳塞一隔音物,以免伤害人耳,是隔声。
演示:用录音机发出杂音,产生噪声。
请同学们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法和途径。
(关小音量——消声;用演示用的泡沫挡板挡在扬声器前面——吸声;用手指塞住耳朵——隔声。
)
(6)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所了解的我国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举措。
①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
②狠抓植树绿化工作。
③汽车在市内禁止用喇叭;禁止载重汽车穿行繁华街道及文化区域。
④住宅区内禁止商店或摊贩用高音喇叭做商业广告。
⑤市内禁止燃放鞭炮。
⑥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监测器。
⑦鼓励学生联系实际,从我做起,谈谈在减弱噪声污染方面自己能够做的一些事情。
⑧教师讲述人类对噪声的利用,拓展学生的知识。
(三)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汽车尾气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汽车尾气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汽车尾气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汽车尾气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汽车尾气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
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根据统计:每1000辆汽车每天会产生3500千克的废气。
某市现有21万辆汽车,每天要排放废气多少千克?每月多少?每年多少?各合多少吨?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735000千克735吨/月22050000千克22050吨/年264600000千克2646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某市一年之内汽车产生的废气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一个市就有那么多的废气,那么全国呢?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尾气排放现状。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汽车尾气的问题。
二、联系实际
1、做一做课本中的实验。
用白纸检测摩托车尾气的污染。
2、讨论:马路上各种车辆排放的尾气都到哪儿去了呢?
3、了解危害:(读一读)小资料,观看录象:产生的废气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出出主意,想想如何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1)研究方案:(写一写)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3)、随机补充。
三、活动拓展: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大家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废气污染的行动中去?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治理白色污染
教学目的
1、掌握白色污染的概念,了解白色污染的来源;
2、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
3、了解消除白色污染的一般途径。
教学重点:白色污染的危害
教学难点:白色污染的消除途径
教学过程
一、白色污染源自塑料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强调:白色污染的概念:废弃的一次性塑料大多呈白色,故废弃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2、阅读教材,了解有关塑料的优点和普及度、白色按现状的信息等。
谈谈自己的体会:我国白色污染之面广量多
二、塑料好使危害也大
1、提炼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2、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填埋作业隐患多多。
(4)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3、讨论、分析白色污染的危害,交流自己已有的经验和体会。
4、请你参与:了解身边的白色污染,计算身边的白色污染物的数量。
三、防治白色污染创建绿色环境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讨论消除白色污染的途径。
2、小结消除白色污染的途径:
(1)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
(2)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
(3)研究开发降解塑料。
(4)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3、讨论消除白色污染的可行性途径。
结合身边实际举例,加深印象
四、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校园环境
教学目的
1、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2、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作为作一名中学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丽,更漂亮,可是,我们发现校园里出现了很多与环境不和谐的因素:已经上课了,水龙头依然在哗哗地流水;放学了,教室里的灯依然亮着;校园的路上不时的有纸屑映入眼帘;花坛里的花草不时的受到一些马虎同学的践踏,独自伤心的流泪,如果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呢?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去保护他们呢?
(一)怎样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古依水而行。
人类对水的依赖,就像婴儿之于乳汁。
我们每天节约一滴水,就为地球添加了一分绿色。
我们可以做到的:
1、洗脸洗脚的时间养成使用脸盆的习惯。
2、一水多用,用洗脸水洗脚水来拖地板、擦洗物品等。
3、随手关紧水龙头。
(二)怎样节约用电?
在我国,火力发电占了我国总发电量的比重还比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大量不可再生资源。
节约用电,就是节约能源。
我们每天能做的有:
1、随手关闭教室和宿舍内的灯,做到人走灯灭。
2、每天少看一分钟的电视、缩短电脑的使用时间等。
讨论3:怎样预防减少“白色污染”?
现在我们使用的塑料包装袋,大部分是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生产的,这些包装物被抛弃到大自然中后,会对环境形成“白色污染”。
我们每天能做到的有:
1、尽量使用垃圾桶盛装垃圾而不使用塑料袋。
2、不随手乱扔塑料包装物。
3、尽量购买用纸包装的物品。
4、不使用彩色塑料包装纸包装生日礼物等。
5、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讨论4:怎样保护我们的身边环境?
保护花草树木
花草树木,除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有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灰尘的作用。
保护花草树木,也是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做到:
1、不要随意践踏草坪。
2、不攀摘花果。
3、按时给花草浇水。
4、爱护身边的公共设施。
5、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
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有利于环保,我想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也能为环保贡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环境,注重环保,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校园。
三、活动总结
通过讨论观看,同学们有的表示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积极宣传,使每个人都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有的表示要勤奋学习,长大以后为保护环境,美化祖国作贡献;还有的表示,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
土地是人类的母亲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2、知道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质,必须做到的几方面。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一、介绍现有的土地资源,引起学生的重视。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局世界第三位。
但由于人口增长,建设占用,自然和人为破坏,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最近几十年减少了一半,目前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一。
面对这越来越紧张的土地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二、了解土壤的污染源
1、在你生活着的周边环境里,土地受到了哪些污染?
2、学生举例说明。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物污染源。
4、这些污染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生的呢?
(1)四人小组讨论。
(2)总结: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水体污染型、固废污染型。
三、了解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1、自学课文,思考: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每种原因所引起的后果怎样?
2、反馈
(1)农业污染:在农业方面,什么污染最严重?
对我们人类有那些危害呢?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这种污染?
(2)按以上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剩余的五种污染。
(3)小组派代表汇报
四、联系实际。
1、面对如此严重的土地污染,我们应怎么做呢?
2、学生各自讨论。
3、说说每个人不同的想法。
4、你觉得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做法也造成了土地的污染?
五、小结。
让我们行动起来,和侵占、破坏土地的行为作斗争,共建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六、实践活动。
1、去当地土地管理部门了解本镇人均耕地占有情况、土地污染情况及其对策。
2、组织学生开展你丢我捡活动,劝阻你周围的人不要随手丢弃一次性塑料制品。
人口资源环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理解我国资源现状。
2、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探究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组织环保活动的能力,提升实际的环保能力。
3、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4、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及我国资源现状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和大自然相处,唤起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并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点。
教学重点:了解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的资源现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呈现
人从众
森林木
2、老师提问: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什么问题?
人口逐渐增多,森林资源逐渐减少,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加。
3、学生回忆:人口问题、环境问题。
4、过渡: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二、探究新课
1、探究我国资源现状
(1)出示一次性筷子
和你的家人使用过一次性筷子吗?
你知道一次性筷子是怎样制成的吗?
使用一次性筷子有何危害?
(2)你如何看待我们中国是一次性出口大国这件事?
投影出示两段材料(一颗50年树龄的大树)
介绍:日本的做法
提问:表明了我国资源开放利用中的什么问题?(我国资源开放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3)自主阅读,探究问题
课件呈现: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煤炭、钢铁、水泥产量多年雄居世界之冠。
但如果把人口和资源联系起来分析,就变成了一个资源小国。
我国的水、耕地和20多种主要矿产的人均值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1/3和1/2,许多重要资源开始出现紧缺,向我们亮起了“黄灯”。
我国矿种虽然比较齐全,但部分矿种供需失衡,在大宗支柱性矿产中,大型矿床和容易选冶的矿产地少;在查明的资源中,可直接开发利用的少。
问题:材料表明了什么问题?(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4)归纳提问:1、2中表明我国的资源现状是什么?
(5)过渡: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应当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探究可持续发展战略
1、自主探究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情境故事:牧场农民的选择问题
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形成共识。
(三)学以导行,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动。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
2、结合实际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3、师生共同总结(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粮食;课本循环利用;用布手帕,少用一次性餐巾纸;少吃或不吃口香糖;不乱仍垃圾;自备购物袋,尽量不使用塑料袋;不乱仍废旧电池;使用无磷洗衣粉;义务植树……
三、布置作业
假设我校组织一次环保宣传活动,请每一位同学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并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学生、教材分析
本年级共有四个班,通过多年的学校教育,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安全方面的知识。
根据高年级的特点,本学期所教授的安全教育知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预防疾病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社会安全教育等。
通过这一系列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一些应对敲诈、抢劫、绑架、恐吓和性侵犯等突发事件的方法、技能,避免和减轻特定伤害。
2.了解简单的用药安全常识,能够合理、安全用药。
3.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常识,,安全度过青春期。
4.了解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知道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正确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5.学习了解关于道路交通的法规知识,增强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
6.了解当地常见的自然灾害,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加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训练,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7.了解校园暴力造成的危害,学习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避免不应有伤害的发生。
8.正确使用各种设施,具备防火、防盗、防触电及防煤气中毒的知识和技能。
9.认识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学会避免和摆脱网络沉溺。
10、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四、教学措施:
1、在知识面上尽量做到全面,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生命知识。
2、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多渗透一些心理教育。
3、教学形式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能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及盲点加强教育。
5、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巩固、强化所教知识。
6、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健康、安全成长等有关的问题,通过开展思考、讨论、收集、调查、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在合作学习和互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
7、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安全教育。
拒绝毒品的诱惑
教学目标:
1、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知道吸食毒品和拥有毒品是违法行为。
2、憎恶毒品,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
3、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自觉远离毒品。
教学重点:
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
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自觉远离毒品。
教学过程:
一、真情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生活中的危险主要是威胁我们的身体安全,而社会中还有一些危害则对我们的心灵与身体都形成威胁,这就是“毒品”,师板书:毒品今天,当毒品魔鬼般的影子在我们身边游荡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守护自己的生命?好,今天我们学习“拒绝毒品的诱惑”
二、步步深入,学文明理
1、学生阅读教材《真实再现》
把你知道的毒品罪恶讲给同学们听。
2、毒品这样“罪害”,毒品到底是什么东西?
(1)生阅读教材资料
(2)教师帮助学生识别毒品。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毒品的知识?
3、毒品有什么危害?
(1)读一读《兔子之死的故事》和《社区小故事》
(2)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毒品就是毒药,毒品就在身边,要提高警惕
三、继续学文,深化用理
过渡:毒品危害之大,给我们的民族,给我们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毒品可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做?(拒绝毒品)
小结:当毒魔靠近我们的时候,想想生命的宝贵,坚定意志,绝不让它跨进生命的大门。
五、讨论交流,活动导行
1、学生结合自己谈谈自己该如何拒绝毒品?(讨论,交流)
2、我们如何从自身做起,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