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2022年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potential BAEP-IO s-图5-3-25正常ABR波形
、概述-70年代初,Jewett等先后发现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现被称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X-称为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 n stem-response,ABR
、概述-由一系列发生于声刺激后10ms以内的波组成,完全-记录共7个波,分别以罗马数字I一Ⅶ命名。-冬主要 分为I一V波,以I、I、V最可靠。-~影响记录结果的因素包括:-1年龄,性别-2刺激声的种类,刺激速率,极 和强度-3电极放置,滤波设置
概述-冬临床测量参数:潜伏期、阈值、振幅-通过BAEP的峰潜伏期,峰间潜伏期测定,对-从听神经到脑干听觉通 的病变进行定位诊-断。-通过V波反应阈值测定有助于听力水平的客-观评估。
二、记录方法-正常成人ABR波峰间潜伏期-声级dBI-IIms-III-V ms-80-2.33±0.23 1.92±0.24-4.24±0.27-2.5-2.09-2.16-1.68-4.51-3.98-两耳间波 潜伏期差值ms:声级80dB:平均0.210一0.26。
二、记录方法-一-般正常青年人测量参考值-I波1.6±0.2ms-各波潜伏期-I波3.7±0.2ms-绝对 伏期-V波5.6±0.2ms-I-Ⅱ2ms-峰间潜伏期-III-V 2ms-相对潜伏期-I-V 4ms-I V>4.4ms-▣-异常-III-V >2.2ms-双耳间V波潜伏期差>0.4ms-11
二、记录方法-正常成人ABR各波潜伏期-声级dB-I ms-III ms-Vms-30-2.11-3.55 4.38-5.62-6.11-7.27-40-1.84-3.08-4.03-5.07-5.75-6.830-1.55-2.91-4.13-4.85-5.68-6.56-60-1.34-2.42-3.71-4.5 -5.27-6.35-70-1.33-2.17-3.40-4.32-5.37-5.97-80-1.11-2 07-3.30-3.98-5.25-5.89-注:株洲市一医院听力检测中心
0.70uV-2-100LBAA-1~90LB-380LB-4-~70LB-5~50LB-650LB-典型 形-7一40LB-8∞30LB-990IB-13刺激声:Click或滤波短声pip-滤波设置:低频滤波器10-30HZ,高频滤-波器1.5-3 HZ-分析时间:10-20ms-平均次数:1500次,有时3000-4000次-电极放置:置颅项或前额,同 耳垂或乳-突。参考电极:鼻根或前额,或对侧耳根-掩蔽:Click的耳间衰减为40-70dB,一般用-60 BSPL噪声即足。
、记录方法-刺激强度:60-80 dBnHL起始强度-非-根据自己实验室的需要(听力学的和-神经学的确立测 时声刺激强度的程序-7
二、-记录方法-·1、潜伏期测量参考值:选定自己实验室的标准数据-表2-122正常成年女性BAEP的正常参 值-测试参数-正常值-波形成分-以I、Ⅲ、V波为主-75dBnL的潜伏期-I波-1.6ms±0.2ms-Ⅲ -3.7ms±0.2ms-5.6ms±0.2ms-峰间潜伏期-工-Ⅲ间期-2.01ms±0.4ms-Ⅲ-V 期-1.8ms±0.4ms-I-V间期-3.8ms±0.4ms-双耳间潜伏期差V波-V波的潜伏期-强度输入 出函数50一-70 dB nHL-0.3ms/10dB-增加刺激速率引起的V波相移-刺激速率从7.7次s上 到57.7次s,V-波相移0.8ms-V/I振幅比值->1-波形重复性(潜伏期表示)-±0.1ms
三、特点:-正常人记录中,ABR的波形会有多种表现,以-V-V波融合最常见(复合体)-2-。一-10ms2-12-12正常BAEP几种波形示意图(仿Chiapa等,1979)-1N波缺失2V-V波部分融合,以V 为主3W.V波部分融合,IV波大于V波4Ⅳ-V波融合,V波只-是IN波下降支上的一个小突起5V,V波融合, 波只是V波上升支上的一个小突起6Ⅳ-V波融合,融合波顶部-呈凹陷,V波、V波可分辨7W-V波融合,呈一宽大 V波
二、记录方法-2振幅测量:一般不-用于临床结果判断-V/I振幅比值有-一定参考意义,成人-V/I振幅比值应 1,-但没有明确标准,对-image-病变敏感性、特异性-均差。婴幼儿:0.5--12
三、特点:-▣发生源:-人类ABR各波的神经发生部位尚不完全-清楚-必-ABR各波潜伏期粗略反应了神经冲动 -听神经远端经脑干向中枢传导的过程-。-从临床角度出发,大致可将I、Ⅱ、V-波看成听神经、脑桥下段和桥脑上 (或中-脑下段的电活动。-13
四、影响记录的因素-41、受试者方面:-①年龄:-√新生儿Ⅲ-V潜伏期长,波幅值接近V波-/小于30周婴幼 ,BAEP可能记录不到-/大手18个月后BAEP趋稳定-√应建立不同年龄组的正常值,一岁以内应-包括3周龄 6周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分组-√大于60岁工-V间期延长-16
四、影响记录的因素-②、性别:女性比男性潜伏期短,幅-值高,可能与颅骨的大小和脑组织结构不-同有关-③、状 :EAEP不受被试者意识状态-影响。体温下降时,IV波间期延长,所-以要求要保温-17
三、特点:-知声刺减-60dB-HL-1.9-3.041-525.859-78-9.2-冬一般认为:--C -I:听神经远端-Ⅱ:听神经近端-Ⅲ:耳蜗核附近-「上救榄核-外侧丘系核-听放线-V:上橄榄核复合体-廷随 (酸桥)-脑桥-内膝体(丘脑(丘脑皮层)-上敝榄丛-下丘(中脑-V:外侧丘系下丘水平-脑桥-延微-VM、V :皮层下和皮层-内毛细鹿-外毛纫电-连接结构-耳钢螺旋器-外侧配系核-耳蜗背核-耳架腹核-图5-324听性 千反应7个典型波形及其来源示意图-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