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的家乡多美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乡多美好
一.教学目标
1、在感受和表现歌曲《乌苏里船歌》《我的家乡多美好》的过程中,了解赫哲族的民族风尚及其民歌特点,并对其产生兴趣。

2、通过聆听,比较两首歌曲,领会创作歌曲与民歌之间的源流关系。

3、能用自然、抒情的风格演唱歌曲,并尝试创造性的表现歌曲。

二.学情分析
《我的家乡多美好》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热爱生活、勤于劳动、热情好客的民族风尚。

歌曲为C徵调、2/4拍、中速、单乐段结构。

其节奏平稳、均匀中带有跳动的感觉;其旋律流畅而婉转,具有明显的抒情色彩。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学唱并不难。

但在风格上的掌握还需一定的引导。

演唱技巧上有待进一步练习。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体验赫哲族民歌风格,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br>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在节奏、旋律、结构、音色等方面的分析。

<br>
四.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我的家乡多美好》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辛苦了。

让我们先欣赏一首民歌,轻松一下好吗?(播放MTV) 师:同学们,歌曲的歌名叫什么?唱的是哪个民族?那么歌曲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情绪呢?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乌苏里船歌,走进赫哲族。

(出示课题)新课教学下面让我们跟着《乌苏里船歌》轻声哼唱,一起感受乌苏里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

(播放乌苏里船歌)
师:《乌苏里船歌》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

由郭颂胡小石作词,郭颂汪云才作曲。

并由郭颂演唱。

多年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久传不衰。

师:大家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赫尼调摇船的感觉鱼家歌谣的特点等这样一幅画面:极富赫哲族特色的民歌衬词,(阿朗赫尼哪)及曲调,犹如遥对青山,隔江远眺者的呼唤及悠悠而来的飘渺回声。

现在请大家根据歌词,介绍一下赫哲族。

(分布的地域,生活的主要来源、风土人情。

)生:讨论师:百闻不如一见,我们还是去实地看看。

(视屏播放)
[设计意图:通过声像的同步欣赏,加深对歌曲的认识并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对比欣赏混声合唱《乌苏里船歌》了解了赫哲族,下面我们再来聆听这首歌,请与前面两遍对比,找出歌曲不同的地方。

师:把学生见解写在黑板上。

讨论:音域有对比,音色有对比,调性有对比,织体有变化的多层面状态。

师归纳:这首歌曲保留了原歌的基本风貌,突出地发挥了合唱音域宽,音色丰富,和声性强,便于转调等优势,使歌曲的艺术形象表现得更加完美。

复听歌曲。

下面让我们仔细体会歌曲带给我们的美丽心情。

思考:a歌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b 引子力度的变化所要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并请学生上台表演。

唱唱歌曲的引子,体验引子所要表达的意境。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鱼舟穿梭往来,歌声漫江飞扬,一派和平宁静的景象。


[设计意图: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的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和内涵。

并通过思考问题的解决,加深对歌曲的认识]真美啊!我就非常喜欢这种歌在船头,唱在浪中的韵味,下面我也要唱一首,掌声响点好吗? 师范唱《我的家乡多美好》学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A、现在请大家随着我的演唱找一找这种感觉。

生:跟唱B、解决歌唱技巧。

解释松花江特产鱼类:“三花”即鳌花,鳊花,花,“五罗”即哲罗,法罗,雅罗,铜罗,胡罗。

分析歌词谈谈赫哲族的民族风尚。

热爱生活,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民族。

由此引发学生探讨创作歌曲与民歌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师:大家把这首歌与乌苏里船歌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乌苏里船歌的创作素材就是来源于这些赫哲族的民间歌曲,基本的节奏来源于划船,曲调和旋律与有着极强渔家歌谣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对比,体验创作歌曲与民歌之间的联系。

由此对歌曲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了解。

]
拓展学生分组对《我的家乡多美好》进行创作改编。

可通过改变节奏,改变歌词等进行再创作。

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表演。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体验了赫哲族的民歌。

在东北的这片黑土地上还有其他一些很优秀音乐。

同学们课后可利用网络等工具去收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等到下次上课时再介绍给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