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10 菱角的喜剧课后知能检测 粤教版必修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3.10 菱角的
喜剧课后知能检测粤教版必修2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菱角.角.色搅.拌缴.械投降
B.泥.淖拘泥.呢.喃风光旖旎.
C.书籍.荆棘.极.度岌.岌可危
D.模.样模.范临摹.厉兵秣.马
【解析】A项,“角色”的“角”读jué,其他都读jiǎo;B项,“拘泥”的“泥”读nì,“风光旖旎”的“旎”读nǐ,其他都读ní;C项,都读jí;D项,“模样”的“模”读mú,“厉兵秣马”的“秣”读mò,其他都读mó。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嬉笑讫今频率钩玄提要
B.九霄迷底赝品大器晚成
C.脉博跋扈酣然殚精竭虑
D.妊娠竣工旋律怨天尤人
【解析】A项,讫—迄;B项,迷—谜;C项,博—搏。
【答案】 D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专家指出,风驰电掣般地“飞翔”的高铁,给沿途的许多城市带来无限的商机。
但由于沿线车站选址大多离原来的市区较远,围绕高铁沿线打造新城区,既可以带动附近区域的经济建设,又可缩小城市各区之间的发展差异,成了许多地方的当然选择。
未来的高铁新城,目前虽仍只是“纸上谈兵”,但规划中的一座座“高铁新城”正一触即发,我们从中可以一窥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A.风驰电掣B.差异
C.纸上谈兵D.一触即发
【解析】A项,“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
B项,“差异”指差别,不同。
C项,“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D项,“一触即发”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
动就会立即爆发。
泛指极易发生。
应改为“蓄势待发”。
【答案】 D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这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B.我们的报纸、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在今后10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D.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解析】A项,成分残缺,“管理人员”后面应加上“的事件”;B项,不合逻辑,“一切出版物”包括了“报纸、杂志”,不能并列在一起,可把“一切”改为“其他”;D 项,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温暖”只适用于一面,可将“温暖”改为“冷暖”。
【答案】 C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
______________。
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
A.因为它们既然有一般性,那就有规律可寻。
B.因为它们既然有规律可循,那就具有一般性。
C.因为我们不止能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能掌握它的特殊性。
D.因为我们既然能掌握事物的一般性,就能掌握它的特殊性。
【解析】空缺地方和上文组成因果关系,下一句“掌握了一般性之后”表明空缺处应为未掌握,因此选A或B;A和B应理解为在“一般性”中寻找“规律”,要符合认识过程,因此选A。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菱角有无角、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的,如果加上个别变异者,说不定偶然还有几个一个角和五个角的。
但即使如此,“菱角家族”还应该算是最简单不过的。
生物学书籍告诉我们,像蝗虫、蝴蝶……这一类昆虫,都各各有两千种左右。
区别于其他的生物,它们有许多的“同”,因此它们构成一个家族,然而在“同”中它们又有许多的“异”。
在不知道底
细的人看来,它们都“差不多”,但是在专门研究它们的人的眼睛下,它们却原来有这么多的不同。
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
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这种情形呢?不!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多样性。
搞化学的人告诉我们,碳水化合物有几千种。
搞物理的人告诉我们,同一种元素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有千奇百怪的形态。
医生会告诉我们,人的体质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有些患“过敏症”的人喝一杯咖啡就要死要活,有些人装一肚子咖啡却仍旧可以酣然大睡。
有些人牙齿不够一般人的二十八枚,个别的人却可以长出三十六枚……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往不在的。
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
因为它们既然有一般性,那就有规律可寻。
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
6.请简要分析第1段的论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由菱角家族而至生物群类,它们有共同的特点,有同有异,同中有异。
到这时作者点出“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这就是作者要说的道理,是全文的中心。
文章观点的提出,是在前文充分蓄势的基础之上完成的,简洁,有力,而又自然。
7.第2段画线句中的“这种情形”指代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
8.请简要分析第3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文章思路的转折点,由自然界的复杂多样,转入人的认识方面。
探究一个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这里提出了一个方法:掌握一般性,寻找规律,再去掌握特殊性。
此处是一种正面论述,与接下来的反面论述形成对比,使道理更加明确可信。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
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
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
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
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
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
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
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
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
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
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说明人们都有好奇心,肯定了下文人生路途上“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是无可非议的;从自己写起,从现实生活中的走路写起,给人亲切的感受,自然地引出“人生也是如此”。
1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2)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11.(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5题)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题中“家”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灵世界(人的精神家园或自我的精神坐标);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去建功创业;但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记住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的路。
四、语言表达
12.请将下面的句子改成书面语。
在广西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
初见的时候,不禁小小吃了一惊。
把一枚长着三个勾儿的菱角放在掌心里把玩了半天。
心想:“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
多特别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在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时很惊讶。
我对这种菱角进行观察之后认
为,个别地方有三个角的菱角是很特别的事情。
13.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字)
高速公路的边坡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极有可能塌方,威胁行车安全。
怎样快速准确地掌握边坡的移动情况,以便及时预警,提醒过往车辆?这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技术难题,现在被浙江攻克了。
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完成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监控技术及工程示范”已通过国家鉴定,这个项目开发出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以精确、实时地监控高速公路边坡状况。
这个科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正在申报专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句话新闻即运用一句话,采用标题新闻的表达形式,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报道。
解题时,要注意标题新闻所必备的两个要素:人物、事件,即本题中“浙江”和“攻克高速公路边坡塌方预警技术难题”。
使人一读就知谁干了什么事情(或什么事情怎么样),一般常用主谓句。
【答案】浙江攻克高速公路边坡塌方预警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