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校医科大学正畸工艺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技术课程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技术课程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技术课程口腔正畸工艺技术技术课程是一门关于口腔正畸的综合性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口腔正畸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的机会,培养他们成为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口腔正畸技术人才。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技术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学习口腔正畸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口腔正畸的定义、发展历史、分类、病因和病理机制等。

学生将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理论知识,了解口腔正畸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学习口腔正畸的基本技能,包括口腔正畸检查、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等。

学生将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常用的检查工具和技术,如牙模扫描、口腔摄影等,以及基本的临床技能,如拍片、模型制作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技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另外,本课程还将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将通过实验室实训和临床实习,进行正畸技术的实际操作。

比如,学生将亲自参与矫正器的制作、患者的临床操作等,锻炼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将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本课程还将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和科研活动。

学生将通过参与学术研讨会、撰写学术论文等形式,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并结合新工艺技术等新理念,探索和研究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的新发展。

通过这些实践和研究活动,学生将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为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口腔正畸工艺技术技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口腔正畸专业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全面掌握口腔正畸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并具备实践操作和科研能力。

这将为他们成为优秀的口腔正畸技术人才奠定基础,为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教案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教案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口腔正畸学科的一种工艺技术教学方案,旨在指导学生掌握口腔正畸领域相关工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提高其口腔正畸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口腔正畸的工艺技术要点,并在实际操作中熟练应用,提供优质的口腔正畸服务。

二、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口腔正畸工艺技术原理和操作步骤;2.了解不同类型的牙套和辅助工具的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细致和耐心的工作态度,确保治疗效果的稳定性;4.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诊疗效率。

三、教学内容1.口腔正畸工艺技术介绍–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的定义和分类–口腔正畸工艺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2.常见的口腔正畸工艺技术原理和操作步骤–矫治器的选择和设计–预处理步骤:口腔卫生和牙齿矫治前的准备工作–矫治器的粘贴和调整技术–矫治器的间隙管理和活动调整技术–矫治器的拆卸和修复技术3.不同类型的牙套和辅助工具的使用方法–固定式矫治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摘式矫治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辅助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的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学生根据实际病例进行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的操作–督导学生进行操作过程中的技术纠正和指导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教师讲授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的理论知识,介绍相关原理和步骤。

2.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操作经验和技术问题解决方法。

五、教学评估1.实际操作:根据学生的操作质量和技术熟练程度,进行实际操作的评估。

2.模拟考试:组织模拟考试,测试学生对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的掌握情况。

3.学习笔记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学习笔记和报告,总结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优质的口腔正畸工艺技术教材,作为学生的学习参考资料。

口腔正畸学课程纲要

口腔正畸学课程纲要

《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纲要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学时与学分课程代码:0803,开课口腔技术专业,第7学期开课。

课程总学时:72学时,4学分。

课程总学时包括课堂讲授58学时,课程实验14学时。

(二)课程性质《口腔正畸学》是口腔技术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必修课,地位十分重要。

(三)教学目的《口腔正畸学》是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症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科学。

它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口腔正畸学》的教学(包括理论讲授和临床实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口腔正畸学的业务范围,发展趋向和今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了解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分类;熟悉错牙合畸形的检查和诊断,对于比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能够制定出合理的矫治计划;掌握临床常用护活动矫治器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口腔正畸学与口腔医学基础,生物学,口腔临床医学,应用材料,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及美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一)绪论掌握口腔正畸学的概念,错和畸形的患病率和严重危害性及其主要的矫治方法。

熟悉错牙合畸形的分类标准和治疗目标,了解国内外口腔正畸学的发展简况以及口腔正畸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二)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了解错牙合畸形的形成机制(包括错和形成的骨骼因素、肌因素、牙因素),熟悉错牙合畸形的病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三)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分类熟悉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形式;掌握错牙合的分类:正常牙合的分类法、Angle错牙合分类法、毛燮均错牙合畸形分类法。

(四)错牙合畸形的检查和诊断掌握错牙合畸形的病史采集、一般检查及特殊检查;了解诊断与矫治计划及病历记录的内容和格式。

(五)正畸治疗的生物机械原理了解矫治力的种类和牙齿移动的种类。

熟悉在矫治过程中的组织改变:牙周膜的反应、骨组织的反应、牙髓的反应、牙根的反应、乳牙移动对恒牙胚的影响和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变化。

口腔正畸课间实习指导

口腔正畸课间实习指导

口腔正畸学课间实习指导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二零零七年四月错合畸形检查诊断(4学时)〔实习目的〕:一、重点掌握:1.口腔记存模型的制取、制作要求2.模型测量分析:牙列拥挤度分析;Bolton指数分析;合曲线曲度测量分析3.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基准平面;SNA角;SNB角;ANB角二、一般了解:1.口腔记存模型的修整方法2.牙弓形态测量分析:对称性;长度;宽度3.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概念;主要应用;测量平面;常用软硬组织测量项目;常用测量分析方法〔实习内容〕:一、口腔记存模型的制取、制作要求和方法(1学时)要求记存模型达到准确、清晰,要包括牙、牙弓、基骨、移行皱襞、腭穹、唇系带等部分。

1.取印模:1)托盘选择:选择托盘大小要适当,临床可供选择的托盘有:1、2、3、4号,如果不合适,可进行托盘修正,要求包括牙弓内的全部牙,托盘的边缘应有足够的高度。

2)材料要求:要选择高质量的印模材料。

3)记录咬合关系:咬蜡法等4)患儿合作:2.灌制模型:1)材料要求:石膏在色泽、精细度、形变率等方面均有很高的要求2)气泡避免:真空调拌机进行石膏调拌,并在震动器上灌模。

3)基座要求:如采用石膏修整器制作记存模型,需要灌注较大较厚的石膏底座。

如采用成品基座修整法,可不必灌注较大基托。

3.核对合关系:4.记存模型的修整:记存模型要求整齐、美观并能准确反映出患者牙合情况。

1)修整器修整法2)成品基座修整法二、模型测量分析(1学时)1. 拥挤度分析:是对牙列拥挤程度的评价。

1)牙弓应有长度:即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的总和。

恒牙列期牙冠宽度可用分规或游标卡尺测量每个牙冠的最大径。

2)牙弓现有长度:即牙弓整体弧形长度。

应用直径0.5mm的黄铜丝一根,一般从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沿下颌前磨牙颊尖、下尖牙牙尖经过正常排列的下切牙切缘到对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

3)牙弓拥挤程度分析: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现有长度之差或必需间隙与可用间隙之差,即为牙弓拥挤度。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教案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教案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教案一、引言口腔正畸是一种通过调整牙齿和颌骨的位置,改善牙齿不齐和咬合功能的治疗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口腔正畸工艺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本教案将介绍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帮助学生掌握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的核心内容。

二、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口腔正畸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熟悉口腔正畸的材料、设备与工具;•掌握口腔正畸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了解口腔正畸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三、内容1.口腔正畸基本原理–牙齿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牙齿不齐的原因和分类–口腔正畸的目标和原理2.口腔正畸材料、设备与工具–正畸用金属丝和弹簧的特点和分类–正畸用附件(托槽、丝扣等)的材料和种类–正畸操作所需的设备和工具3.口腔正畸操作流程–临床检查和初诊–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正畸治疗方案的制定–正畸装置的制作和调整–期间复诊和效果评估–正畸治疗结束后的固定和保持4.口腔正畸操作注意事项–与患者的沟通和合作–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5.口腔正畸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疼痛和不适感–正畸装置的损坏和脱落–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和调整方法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口腔正畸基本原理、材料和操作流程,让学生理解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实操操作:让学生在实验室或临床实践中,亲自尝试口腔正畸的操作步骤,熟悉使用相关材料、设备和工具。

3.讨论与案例分析:将学生分组讨论口腔正畸的常见问题,并根据实际案例进行解决方案的分析和讨论。

4.案例演示:通过模拟口腔正畸治疗的案例演示,展示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口腔正畸工艺技术。

五、评估方法1.理论考试:对学生的口腔正畸基本知识进行考察,包括原理、材料和操作流程等内容。

2.操作技能评估:对学生的口腔正畸操作能力进行评估,包括操作流程的正确性、使用材料和工具的熟练度等。

3.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案例分析,撰写口腔正畸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报告,评估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卫生学校医科大学正畸工艺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卫生学校医科大学正畸工艺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卫生学校医科大学正畸工艺技术实训课程标准(共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口腔正畸工艺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口腔正畸工艺技术课程类别:职业技能专业实训课课程开设学时:总计36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实验实训24学时开设学期:第五学期考试/查:考试适用对象:三年制中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业务科室:口腔教研室一、课程性质概述(一)课程定位:《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目标是面向医疗卫生机构口腔科、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义齿加工机构、口腔医疗设备与材料销售企业等,培养从事义齿加工及矫治器制作及销售,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它主要针对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在了解正畸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胜任后续口腔技工岗位所必需的各种正畸矫治器制作基本技能而设置,贴近实际工作岗位要求进行教学,包括熟练掌握各种矫治器制作的基本流程,弯制有关的正畸矫制卡环,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技工技能,还学会将实训中得到的体验提升为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此外,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精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学生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因此,在学生整个专业学习生涯中,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了明显的培养和提升作用。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口腔正畸临床理论知识基础上,重点放在技能训练工作的任务而设置。

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遵循“必需、够用”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删减、整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从职业技能基础训练和专业综合实训两个层次加强教学,满足岗位需求。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颌的正常表现和颌异常表现。

2.了解错颌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早期预防的矫治原则。

职业教育-医护学院-口腔工艺实习大纲与计划

职业教育-医护学院-口腔工艺实习大纲与计划

《口腔修复工艺》实习大纲与计划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开设学期:课程类型:必修开课单位:一、指导思想口腔修复工实习教学是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教学阶段,其目的是通过实习接触实际,树立职业意识,获取本专业的实际知识和操作基本技能,巩固所学理论,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为毕业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毕业实习教学应坚持"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要加强“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的培养;要努力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深化医学教学改革,严格要求,正规训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达到实习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加强对实习教学的全面领导与管理,特制订本规定。

二、时间安排(1)社会实践实习时间自2016年11月1日开始,2017年6月31日实习结束,共6月。

2017年7月 1日返校。

实习轮转办法由各实习单位根据实习单位具体情况确定。

(2)校内实习时间自2016年9月1日开始,2017年10月31日实习结束,共13个月。

三、实习过程考核1.考核要求学生出科(或转岗位)时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科室(或岗位)实习。

2.考核内容(1)平时表现:从学习态度、职业道德、遵守规章制度及组织纪录、尊敬师长、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考核。

考核结论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进行评定。

(2)理论与技能:学校相应专业按实习轮转科室(或岗位)的要求出具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题库,并制订考试与考核评定标准,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考试与考核。

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各占50分,两项合计为学生该科实习成绩。

总分100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

四、实习成绩评定包括实习期间表现与理论考试、技能考核两个方面。

平时表现总评为合格及以上、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总评在60分及以上,评定为毕业实习合格,方能取得毕业证书。

卫生学校,医科大学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卫生学校,医科大学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实训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程开设学时:总计252学时,其中理论74学时,实验实训178学时开设学期:第三、四学期考试/查:考试适用专业(群):口腔工艺专业承担任务教研室:口腔教研室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在学生认识口腔正常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在具备正确应用口腔材料及正确使用口腔设备的能力的前提下,使学生掌握口腔固定修复体制作工艺的基础知识,获得常见固定修复体制作的技能,养成认真求实的学习作风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

本课程是学生在口腔修复行业从业的基本必修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遵循学以致用原则。

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口腔修复类医疗器械的准入标准,以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中口腔固定修复义齿制作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工作任务整合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将本课程设计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中职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需要,并融入生产工艺要求,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各类口腔修复设备及器械完成各类临床常见固定修复体的制作,为从事口腔修复技工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二、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按照口腔修复技工任务书要求基本掌握口腔固定修复体制作工艺,能学会常见几类口腔固定修复体的具体制作:学会口腔固定修复体的种类及牙体预备特征,学会桩冠及PFM的制作;知晓固定修复体临床牙体预备、印模的制取所应达到的要求,熟知常见固定修复体的制作工艺及其要点,熟知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流程及制作所用的材料与设备,能分析固定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完成本课程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中,使学生养成认真求实的学习作风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能进行模型制作与修整;●能独立完成固定义齿常见可卸式代型及蜡融模的制作;●会进行固定义齿金属冠或基底冠焊接及堆瓷;●会对固定义齿进行打磨及抛光;●掌握PFM,全瓷冠齿的制作流程;●了解CAD/CAM及种植固定义齿●能解释和处理固定义齿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三、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四、教学活动的参考设计五、教学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卫生学校,医科大学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卫生学校,医科大学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实训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程开设学时:总计252学时,其中理论74学时,实验实训178学时开设学期:第三、四学期考试/查:考试适用专业(群):口腔工艺专业承担任务教研室:口腔教研室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在学生认识口腔正常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在具备正确应用口腔材料及正确使用口腔设备的能力的前提下,使学生掌握口腔固定修复体制作工艺的基础知识,获得常见固定修复体制作的技能,养成认真求实的学习作风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

本课程是学生在口腔修复行业从业的基本必修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遵循学以致用原则。

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口腔修复类医疗器械的准入标准,以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中口腔固定修复义齿制作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工作任务整合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将本课程设计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中职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需要,并融入生产工艺要求,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各类口腔修复设备及器械完成各类临床常见固定修复体的制作,为从事口腔修复技工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二、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按照口腔修复技工任务书要求基本掌握口腔固定修复体制作工艺,能学会常见几类口腔固定修复体的具体制作:学会口腔固定修复体的种类及牙体预备特征,学会桩冠及PFM的制作;知晓固定修复体临床牙体预备、印模的制取所应达到的要求,熟知常见固定修复体的制作工艺及其要点,熟知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流程及制作所用的材料与设备,能分析固定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完成本课程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中,使学生养成认真求实的学习作风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能进行模型制作与修整;●能独立完成固定义齿常见可卸式代型及蜡融模的制作;●会进行固定义齿金属冠或基底冠焊接及堆瓷;●会对固定义齿进行打磨及抛光;●掌握PFM,全瓷冠齿的制作流程;●了解CAD/CAM及种植固定义齿●能解释和处理固定义齿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三、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四、教学活动的参考设计五、教学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最新 牙齿矫正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最新 牙齿矫正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最新牙齿矫正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为牙科学生提供最新的牙齿矫正学实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牙齿矫正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其临床技能和专业水平。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牙齿矫正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牙齿矫正学的常见设备和材料。

3. 研究并掌握常见的牙齿矫正技术。

4. 能够进行牙齿矫正的初步诊断和治疗规划。

5. 了解牙齿矫正的临床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6. 提高牙齿矫正学实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牙齿矫正学基础知识:- 牙列的正常发育和生长- 牙齿不正常排列的分类和矫正方法- 牙齿矫正学的力学原理2. 牙齿矫正学设备和材料:- 固定矫正器的构造和使用- 可摘矫正器的种类和适应症- 牙齿矫正材料的选择和使用3. 牙齿矫正技术:- 固定矫正技术- 可摘矫正技术- 其他辅助矫治技术4. 临床应用:- 牙齿矫正的初步诊断和治疗规划- 牙齿矫正的临床操作流程- 牙齿矫正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决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操作、病例讨论和临床实等,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五、教学评估学生的评估将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以评价学生对牙齿矫正学实验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参考资料1. 韩齐勇, 袁傲. 牙齿矫正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2. 吴可可. 现代牙齿矫治学[M]. 科学出版社, 2016.3. 施梦杰. 牙齿矫正学临床实验指导[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以上为《最新牙齿矫正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的内容摘要,供参考。

正畸实习课大纲

正畸实习课大纲

托槽的粘接一、托槽的区分与识别1、直丝托槽与方丝托槽的区别:主要注意观察托槽槽沟的形态。

直丝托槽槽沟方正,无角度。

方丝托槽每个牙位有其所对应的角度。

2、牙位的识别前牙(12-22,32-42):底板平,上牙较下牙大。

后牙(13-15,23-25,33-35,43-45):底板为弧形,龈端为弧形,龈端翼沟较深。

注意点:二、托槽粘接1、物品准备开口器,干棉球5个,棉卷4个,酒精棉球1个,定位器(杆式/星形),铅笔,酸蚀液/胶,粘接底胶,树脂,吸唾管,气枪。

2、步骤:a)清洁牙面,手机,小毛刷,蘸取适量抛光膏,每牙20s。

b)放置开口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合适大小。

c)酒精棉球擦拭牙面,吹干。

d)隔湿,将棉球或棉卷放置于唾液腺开口处。

上合位于第二磨牙颊侧粘膜处,下颌位于舌系带两侧的舌下阜。

e)酸蚀,选用4*4大小的棉片蘸取适量酸蚀液,注意液体勿过饱和,以免损伤软组织。

时间60-90s。

f)冲洗:先流水后加压气雾冲洗,由前向后,每牙约15s,此过程中一直保持吸唾器位于口中。

冲洗后立即更换隔湿棉球,并用气枪吹干,检查酸蚀效果,理想为白垩色,均匀斑片。

g)定位:采用定位器,用铅笔在牙面近中或远中轻点(粘接后用酒精擦去),11,14,15,21,24,25,34,35,44,45为 4.5㎜,12,22,31,32,41,42为4㎜,13,23,33,43为5㎜。

h)涂抹粘接底胶,2*2㎜小棉球均匀涂抹,之后沿龈缘轻扫一遍。

方向由后向前,涂抹后用气枪轻吹均匀。

i)粘接托槽前在底板上蘸取底胶后涂抹树脂,迅速放置正确位置,轻压于牙面,调整托槽(垂直向于标志点一致,水平向位于冠中心,轴向于牙齿长轴一致),调整完毕后压实托槽,去除余胶。

注意点:分牙1、目的获得带环所需要的间隙2、方法a.分牙圈分压法b.分牙簧分压法c.铜丝分压法3、注意带环的识别与粘接1、识别激光标记,英文,牙位2、结构上颌带环有颊面管,牵引钩方向朝向远中龈方,上颌带环形态为斜方形,下颌位长方形3、定位颊面管的三维方向的定位:a.近远中牙冠中心b.垂直向距合缘4mmc.水平向与合缘平行4、粘接过程a.物品准备:持针器、冲填、气枪、酒精棉球、干棉球、干棉卷各一个b.带环消毒及吹干c.牙面及临接面的消毒及吹干d.隔湿:上颌将棉卷置于第二磨牙颊面所对腮腺导管口开口处,下颌置于舌下舌系带旁的舌下肉阜,用气枪吹干牙面,充分隔湿。

口腔工艺技术实训知识目标

口腔工艺技术实训知识目标

口腔工艺技术实训知识目标口腔工艺技术实训是口腔技术人员进行实践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训能够提高口腔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口腔工艺技术实训的知识目标。

首先,实训知识目标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基础知识包括牙齿解剖学、牙齿病理学、牙齿生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是进行牙齿修复和修复材料选择的基础。

专业知识包括牙齿修复技术、修复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等,这些知识是口腔技术人员进行修复操作的基础。

其次,实训知识目标还包括实践操作技能。

口腔工艺技术实训主要是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口腔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技能包括牙模的制备、牙齿修复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牙齿修复的精细操作等。

通过实践操作,口腔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牙齿修复技术和方法,提高修复效果的质量和稳定性。

再次,实训知识目标还包括安全卫生知识。

在口腔工艺技术实训中,安全卫生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口腔技术人员必须了解口腔感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消毒设备的操作方法,保证实训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此外,口腔技术人员还应该熟悉医学废物处理和环境消毒的标准和要求,确保实训过程的安全与卫生。

最后,实训知识目标还包括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

在实训过程中,口腔技术人员需要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修复任务。

通过实训,口腔技术人员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协调与沟通,使得团队合作更加高效,修复效果更加理想。

总之,口腔工艺技术实训的知识目标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安全卫生知识和团队合作沟通技能。

通过实训,口腔技术人员能够全面提高修复技术和操作能力,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口腔正畸学课程标准

口腔正畸学课程标准

口腔正畸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分为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两个模块,它是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症状、诊断、预防修复治疗的临床医学科学。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与就业相接轨的实践能力。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该课程前续课程为《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后续课程为《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等。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与就业相接轨的实践能力。

从而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各类错牙合畸形的病因、症状、诊断、预防修复治疗。

掌握活动矫治器的制作方法、步骤、操作技术。

掌握固定矫治器的适应症、操作方法、步骤、各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要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各类错牙合畸形的诊断能力,活动矫治器的制作方法、步骤、操作技术,掌握固定矫治器的适应症、操作方法。

3.素质目标能以患者为中心,主动服务,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置的依据本课程的设置符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属于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此课程的开设为培养本专业学生成为能在各级口腔预防、保健和医疗第一线从事口腔卫生保健、预防工作和充当口腔医师助手;既能独立从事口腔辅助治疗,又能熟练制作口腔常用正畸修复体等具备口腔医学技术职业能力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本课程围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其职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结合该专业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医学生的正畸实训总结报告

医学生的正畸实训总结报告

一、引言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通过矫正牙齿和颌骨的位置,恢复口腔功能,提高患者的美观度。

作为医学生,正畸实训是我们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掌握正畸的基本理论、技能和临床操作。

以下是我对正畸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 正畸基础理论:包括牙齿生长发育、牙列不齐的分类、矫治器原理等。

- 临床诊断与治疗:学习如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诊断牙颌畸形,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矫治器制作与调整:了解不同类型矫治器的原理、制作方法和调整技巧。

2. 技能培训- 头影测量技术:学习如何进行头影测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模型测量分析:掌握如何对模型进行测量和分析,为矫治器制作提供依据。

- 弓丝的弯制:学习如何根据患者的牙齿情况弯制弓丝,确保矫治效果。

- 各类活动矫治器操作:掌握活动矫治器的安装、调整和拆除方法。

3. 临床实践- 门诊接诊: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进行初步的诊断和评估。

- 矫治器安装与调整: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为患者安装矫治器,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 复诊与跟踪:学习如何进行矫治器的复诊,跟踪患者的矫治进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实训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正畸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理论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技能培训和临床实践则让我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提高了我们的临床技能。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正畸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护士、技师等多方协作。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调工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 患者关怀与责任感作为医学生,我们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

四、实训收获1. 专业知识通过实训,我对口腔正畸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正畸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口腔正畸工艺技术
课程类别:职业技能专业实训课课程
开设学时:总计36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实验实训24学时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考试/查:考试
适用对象:三年制中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
业务科室:口腔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概述
(一)课程定位: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目标是面向医疗卫生机构口腔科、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义齿加工机构、口腔医疗设备与材料销售企业等,培养从事义齿加工及矫治器制作及销售,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它主要针对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在了解正畸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胜任后续口腔技工岗位所必需的各种正畸矫治器制作基本技能而设置,贴近实际工作岗位要求进行教学,包括熟练掌握各种矫治器制作的基本流程,弯制有关的正畸矫制卡环,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技工技能,还学会将实训中得到的体验提升为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此外,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精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学生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职业
素养。

因此,在学生整个专业学习生涯中,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了明显的培养和提升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依据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口腔正畸临床理论知识基础上,重点放在技能训练工作的任务而设置。

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遵循“必需、够用”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删减、整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从职业技能基础训练和专业综合实训两个层次加强教学,满足岗位需求。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颌的正常表现和颌异常表现。

2.了解错颌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早期预防的矫治原则。

3. 学会阅读正畸病历及矫治器设计图。

4. 学会对矫治方案及矫治器设计的初步理解。

5. 掌握常用矫治器的制作工艺。

6.熟练掌握常见可摘矫治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二)能力目标:
1. 记存模型的制取与修整。

2. 可摘矫治器常用固位装置的制作。

3. 可摘矫治器常用功能装置的制作。

4. 可摘矫治器的基托及解剖式颌垫的制作。

5. 各种保持器的制作。

(三)素质目标:
1.培养成严谨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具有对工作高度负责的良好职业道德。

3.使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和探索求实、不断提升自我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四、教学活动的参考设计
五、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设计思想;教学任务设计以学生为本,文字、内容要突出重点且表述清晰。

3.本课程教材体现通用性、实用性、先进性;工作项目紧跟行企
业一线的实际岗位进行设定,具有可操作性,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教材能反映口腔正畸行业矫治器制作的新技术、新工艺,并能充分涉及其衍生学科。

(二)教学建议
正畸工艺技术课程根据口腔正畸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本课程教学立足于理论要服务于实践,加强学生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能力。

根据现行国家食药监局对口腔矫治器类医疗器械生产管理相关要求及企业岗位设置选用典型的实训任务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独立操作开展实训,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悉相关技能的操作,掌握矫治器制作技术。

2.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工作情景,从工作任务着手,学会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

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完成知识的正迁移。

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会。

紧密结合行业职业领域需求,加强和规范日常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3.课程教学贴近行业一线,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

4.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教学辅助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可摘或固定矫治器制作技术的区别,掌握较为精细的操作过程。

5.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资源利用
1.开发和利用与行业要求相一致的自编讲义、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校企合作的矫治器制作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努力将临床资源有效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促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3.校企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资源,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工学结合”,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4.建立专业开放式实训中心,具备矫治器工艺技术课程现场教学、课后实训、职后培训等综合功能,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四)教学评价建议
1.本课程的评价主要以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掌握程度为考核点,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参照岗位技能的标准制定。

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课程的成绩包含日常考核、理论考核、实践考核三部分,其中平时考核占30%,理论考试占30%,实践考核占40%。

2.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即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发展学生心智。

突出强调课程综合能力评价,结合产品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口腔教研室冯芬 2018-4-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