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机电好多人估分和实际差好多,叫我想起当时培训老师的话,值得大家参考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机电好多人估分和实际差好多,叫我想起当时培训老师的话,值得大家参考一下
给我们上课的培训老师(据称是参加了多次阅卷工作)跟我们讲了一下实务评分的规则(当然真实性待考,但老师是名牌大学的博导,我想也没有必要拿假话糊弄我们吧)
首先是阅卷流程:所有全国的卷都是汇总到一栋楼里封闭批阅的,大家答题的时候注意到了,答题纸上你每道题都是有标准的答题位置的,为什么这样,因为阅卷时,会把所有的答题纸都扫描到电脑中(你笔迹太浅太浅或者用铅笔答题是扫不出来的,人家只阅电子版,不会给你去阅原版的,这样你很可能就没有分),然后每个阅卷的人看其中的一道,如果你答题打错位置的话,很可能不给分,因为不会给你去别的人那里去找你这道题的答案,这里老师教我们一招,实在发现写错了,可以写一句“第X问见XX页”,有可能会补救一下。
至于你答题的时候第1页就写了1问,空了一大篇,然后第2页继续写是没关系的,因为扫描的是你整道答题的答题卡,阅卷人看不到是不可能的。
大部分批卷人不是干建造师的,而是研究生和博士生,他们没干过建造师,所以只能参考标准答案来评分,你说句行话,他们不一定看得懂,所以即使意义一样也可能不给分。
就是所谓关键词,告我们有一次考试,一个兄弟答案就答了五六
个词,连句整话都没有,我们老师拿着卷子去问组长,组长告他标准答案要求只要有关键词就给分,结果那兄弟那问得了满分,虽然连我们老师都觉得他肯定是在鬼扯。
大家的估分其实都是不准确的,因为大家只能估出参考答案,却没办法估出每句话值多少分,例如一个标准答案分3句话,原始的评分标准是1分,2分,2分,你答出了前2句,按理说应该得3分,实际呢,评分时会汇总考卷的答对率来调整每句话的分值,来限制通过率。
因为3门基础课限制通过率的可能性几乎为0,只能靠实务:例如,第1句全国99%的人都答出来了,第2句80%的人答出来了,第3句只有10%的人答出来,那么评分标准很有可能就会更改为0.5分,1分,3.5分,你答出前2句,实际只能得到1.5分,这样实际得分和自己的估分就有了1.5分甚至4.5分的差距了,因为这句值3.5分的话,很可能是句很偏的话,偏得连你都觉得不可能作为答案;甚至于是句总结性质的“废话”,积少成多,这样就限制了通过率。
我个人分析,如果这条规则是真的,那么也就能解释大家常说的“压分”现象了。
因为我感觉,将所有人的成绩同时下降一个分数值是不现实的,要这样的话,跟高考或考研一样,改成每年合格线都是浮动的不就完了?我每年就卡到XX人合格不就成了,操作性更简单!
这里得提醒一下大家,3门公共课的标准答案可以查到,但是实务课的标准答案是不会公布的,出题和阅卷的那帮人也不愿给自己找
麻烦。
大家去书店买真题,会发现,2011年买的真题,最晚的真题标准答案是到2009年而不是2010年,也就是说2011年的标准答案会在2013年才出(2年滚动考试,你懂的)。
网上所谓的答案,都是大家总结出来的,而不是正式的标准答案,这2者的最大区别就是有没有前面说的那个评分标准。
还有,你申请查卷的话只能给你查核分有没有错误,不可能给你查评分出错没,跟高考一样。
所以很多朋友估分和自己估的差了好多,很可能跟上述原因有关。
还有听老师分析,实务80分以下的话肯定是选择题出问题了,90分以下属于概念没有掌握全,91-95分属于答题技巧的问题。
大家觉得有道理也可以参考一下。
我是广东的,前几天查了一下机电实务,102分(其他三门去过过的)。
在这里说说估分和准备情况:
1,估分
看到网上很多人说估分100多,110多,下来只有八九十分。
然后说少加了客观题或者压分严重。
我不清楚大家估分的依据是什么,是什么让大家如此肯定?
以我自己为例:我估分是100到125。
为什么会有这边大的区间?(100分我是按照很严格的标准去估的,125是常规估法)因为几点:
考虑因素1)相关部门并没有出标准答案,我们估分纯粹是找书本,而主观题在书本上完全能找到的微乎其微。
无非就是中间交接,试运行条件,安全管理人员配置,国际风险、符合试运行标准等几点和书上一致,其他内容基本是擦擦边或者需要你自己归纳书本的内容。
我估分100的方式就是:和书上一模一样的每题扣1~2分,因为你没办法和书上写的一模一样。
我估分125的方式就是:前面说的这些不扣分
考虑因素2)部分题目是一考试完在网络上就争议的,比如变压器、接地极等题目。
我估分100的方式就是:这类题目无论自己有多大把握算30%得分。
我估分125的方式就是:这类题目算的一半分数。
考虑因素3)改卷时可能写的不够完整存在扣分情况,比如意思对了,关键字没写到,或者写的太简练了没扩张来写,或者扩张写的时候画蛇添足了。
我估分100的方式就是:主观题在总计后再打8折。
我估分125的方式就是:这不打折。
----------通过以上方式估分下来是100~125,实际分102,所以我认为
漏加客观题的可能性不大。
2,准备考试
去年我是去试一下考试,过了3门,实务随便估分也是90多,结果70分。
今年我是拼了命去准备考试的(自己天赋不高,笨鸟先飞),具体如下:
1)几个月没自己开车了,坐公交车,因为坐公交车可以听课件。
什么黄明德,魏匡,张凤众,董美英,唐琼,全部听了不知道多少回了,比如黄明德的比较清晰,我听的程度是都知道下一句话他要讲什么了。
2)书本,看了几遍都不知道了,别说第二章,第一章和第三章我都差不多要背下来了,举个例子:我把所有第一章和第四章里面涉及到了数字都整理出来背,什么5倍管径,什么1.5米距离等等一清二楚
3)考试前在大家网到处搜索资料,所有别人归纳的或者什么培训班的都拷下来,整个机电实务(包括课件)下载了6,7个G。
花去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
选择题回来对答案能得35分。
总分101分。
案例才得66分。
有好多问感觉是背的挺准的,应该得全分的。
别的虽然有点模糊,但是感觉和题目粘上边的都往上答了。
答完卷子就差15钟。
写得手都酸了。
感觉应该能得个更高一点的分数。
后来一想,我的字迹比较潦草,判卷老师一看不清楚,肯定就丢分了。
看来还是挺严格。
关于压分不压分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自己估分没什么准头的。
一无标准答案,
二个人因素占主位。
各人估分的标准也不相同。
去年实务我觉得答得也不错,可才得了87分。
所以各个知识点一定要背关键词,没什么好的方法。
做做历年的真题,对对标准答案,找找答题的感觉!你不是没懂,而是你答题的方式方法不合标准答案!没有关键词,词不达意,怎么可能得高分?这点实务尤其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