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市越秀外国语学校2021年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广州市市越秀外国语学校2021年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同源染色体是指
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两条染色体
参考答案:
B
2. 遗传物质的两个基本功能是指遗传信息的
A.储存和复制 B.保存和积累 C.复制和调节 D.传递和表达参考答案:
D
3.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
B.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C.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因缺乏对照组,故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
D. 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从死亡小鼠体内提取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中培养,会得到两种不同类型的菌落
参考答案:
D
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存在转化因子,A错误。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B错误。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存在相互对照,C错误。
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R型会转化为S型,培养基中培养后,会得到两种不同类型的菌落,D正确。
【名师点睛】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
培养
细菌用小鼠(体内)用培养基(体外)
实验
原则
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相互对照
实验
结果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
细菌
实验
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
因子”
DNA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
两实
验的
联系
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而体
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转化因子”就是DNA;③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
原则
4. 下图是部分神经传导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给A点以一定的电流剌激,
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B.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甲、乙都不偏转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树突,因此刺激A处,兴奋不能传递到
乙,所以甲上的电流表偏转一次,乙上的电流表不偏转;答案选B。
5. 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
参考答案:
C
6. 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减少 B.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增大
C.癌细胞易在体内分散和移动 D.癌细胞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参考答案:
B
7. 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
A.参与体温调节
B.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D.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
参考答案:
B
8. 游泳时在水中憋一会儿气后会引起大口喘气,其原因是
A.呼吸运动过于激烈,使呼吸中枢兴奋 B.体内过量的二氧化碳使呼吸中枢兴奋
C.体内缺氧使呼吸中枢兴奋 D.体内过量的二氧化碳使呼吸中枢抑制
参考答案:
B
9.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某种生物的cDNA文库中的某个基因与该生物的基因组文库中的某个基因控制的性状相同,则这两个基因的结构也完全相同
B. 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密码子和标记基因
C. 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
D. 限制酶切割DNA产生的末端都为黏性末端
参考答案:
C
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cDNA文库只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所以某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比cDNA文库容量大;且cDNA文库中的基因没有启动子、内含子,基因组文库中的基因有启动子、内含子,A错误;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终止密码子存在于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上,B错误;转化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C正确;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能形成两种类型的末端,即平末端和黏性末端,D错误。
【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终止转录。
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10. 天气变冷时,在体内的分泌量不会增加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生长激素
参考答案:
D
11. 下图为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模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b为垂体,则a表示的器官是下丘脑
B.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C.若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次体液免疫,a、b为细胞,c为物质,则c的产生特点是更快、更多
D.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可发生于细胞核中
参考答案:
B
12. 大兴安岭深处的黑熊在冬睡前一个月之内,食量增至平时的四倍,体重很快能增加40%以上。
在漫长的冬睡过程中,它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体内的:()
A.糖元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参考答案:
B
13.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参考答案:
B
14. 水蛭素是由6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的碱基数至少应是 ( )
A、65对
B、260对
C、195对
D、390对
参考答案:
C
15.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分别属于()
A.生产者、消费者B.生产者、分解者
C.分解者、消费者D.消费者、分解者
参考答案:
B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消费者﹣﹣﹣大多数动物、寄生生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以及营腐生生活的动物.【解答】解:硝化细菌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蚯蚓营腐生生活,利用土壤中的有机质作为食物,并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回到无机环境中,因此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相关的知识,掌握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特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16. 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A. 接种针、手、培养基
B. 高压锅、手、接种针
C. 培养基、手、接种针
D. 接种针、手、高压锅
参考答案:
C
【分析】
消毒和灭菌的比较:
【详解】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高压锅是灭菌工具,手应该用酒精消毒,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B错误;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C正确;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高压锅是灭菌工具,D错误。
故选C。
17. 有关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会随尿液全部排出
B. 亚硝酸盐在人体内积累有致癌作用
C. 亚硝酸盐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
D. 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不会有任何影响
参考答案:
B
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会随尿液全部排出,A错误;亚硝酸盐转变成致癌物时才有致癌作用,B错误;亚硝酸盐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C正确;亚硝酸盐可以转化成致癌物--亚硝胺,对动物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D错误。
【考点定位】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8. 春暖花开,蜜蜂忙着在花丛中跳舞,招引其它蜜蜂采蜜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声信息
参考答案:
C
19. 根冠内含有脱落酸,并能向根的生长部位(分生区和伸长区)主动运输,从而抑制
该处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若对玉米根冠作以下四种处理,则向下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
参考答案:
B
20. 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一种氨基酸只能被一种tRNA运载
B.一种tRNA只能运载一种氨基酸
C.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个密码子决定
D.信使RNA碱基顺序决定氨基酸顺序
参考答案:
A
21. 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哪一组杂交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
A.WwDd×wwdd B.WWDd×WWdd C.WwDd×wwDD D.WwDd×WWDD
参考答案:
B 22.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理论上F1的表现型比例是
A.9 : 3 : 3 : 1 B.1 : 1 : 1 : 1 C.3 : 1 : 3 : 1 D.3 : 1
参考答案:
B
23.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后,要用特定的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存活增殖的细胞是:①B淋巴细胞;②小鼠骨髓瘤细胞;③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④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⑤杂交瘤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D.②③
参考答案:
A
24. 下图为某科研小组采用“基因靶向”技术先将小鼠的棕褐毛色基因导入黑色纯种小鼠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中,再将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回囊胚继续发育成小鼠的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使用的工具酶是DNA连接酶以及限制酶
B.完成第Ⅱ步操作得到由两个DNA切段连接成的产物,必定是载体与棕褐毛基因形成的重组DNA分子
C.第Ⅲ步操作后,还需经过筛选目的基因已成功转移的胚胎干细胞的过程,才能将该胚胎干细胞注射到囊胚中
D.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回囊胚能继续发育成小鼠,其根本原因是细胞核中含有一整套的遗传物质
参考答案:
B
25.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参考答案:
D
26. 一只基因型为CcDdRr的雄性豚鼠(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其精巢中的一个精原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种类为( )
A.1种 B.2种 C.4种 D.8种
参考答案:
B
27.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种种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B.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D.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参考答案:
C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应该先注射胰岛素,观察小鼠低血糖的症状,再通过注射葡萄糖看小鼠低血糖症状是否消失,故选C。
【考点定位】血糖调节
28. 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少量红墨水、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中,在低倍镜下观察如右图所示状态。
①、②处的颜色分别是
A.红色、绿色 B.绿色、红色
C.红色、无色 D.红色、红色
参考答案:
A
29. 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M、m)控制,其中一种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MM、X m X m、X m 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关于以上情况,以下说法及推断错误的是()
A.这对等位基因(M、m)位于X染色体上
B.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为m
C.若将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M的基因频率为10%
D.若F1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为M
参考答案:
C
30.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①、④ B.②、④ C.①、
⑤ D.③、⑤
参考答案:
A
略
31. 青霉菌在生长期间分泌的青霉素能够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青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关系是()
A.捕食B.寄生C.竞争D.共生
参考答案:
C
32.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浆细胞
B.吞噬细胞
C.T细胞
D.靶细胞
参考答案:
A
33. 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参考答案:
D
34.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后形成的产物分别是()
A.DNA、RNA和蛋白质B.DNA、RNA和氨基酸
C.RNA、DNA和核糖D.RNA、DNA和蛋白质
参考答案:
A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1、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3、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解答】解:(1)DNA复制的产物是DNA;
(2)转录的产物是RNA;
(3)翻译的产物是蛋白质.
故选:A.【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概念;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条件、场所和产物等基础知识,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35. 在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是
A.只有体液免疫才需要抗体的参与,只有细胞免疫才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组成人体内防止病原体入侵的第二、第三道防线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由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D.在抗病毒感染中,往往经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作用过程
参考答案:
D
36. 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做预实验能为正式实验的实施提供适宜的浓度梯度
B.实施正式实验的过程中个,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
C.可用较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插条的基部
D.用于扦插的枝条应该带有相同数量的幼芽
参考答案:
B
【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分析】根据实验课题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因变量是生根数量,并且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盲目开展实验.
【解答】解:A、预实验时要设置空白对照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探究适宜的浓度范围,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A正确;
B、探究过程中预实验设置了空白对照,根据与空白对照的对比,能够看出某种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促进生根还是抑制生根,故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特点,B错误;
C、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并且只有形态学下端能够生根,因此应将枝条的形态学下端浸泡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C正确;
D、用于扦插的枝条应该带有相同数量的幼芽,确保单一变量,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
响,D正确.
故选:B.
37. 有机物是生命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分子含有磷元素
B.构成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基本结构单位相同
C.所有蛋白质均由20种氨基酸构成
D.纤维素是真、原核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参考答案:
B
38.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突触后膜,进而使下一神经元产生兴奋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参考答案:
A
39. 某同学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猪的膀胱膜将一玻璃漏斗封住,并向其中注入清水,然后将其浸在盛有10%的Nacl溶液的烧杯中。
由该装置反复观察不到烧杯中的水向漏斗中渗透而使漏斗液面升高的现象,应如何改进该实验()
A.把猪的膀胱膜换成鸡的嗉囊
B.把Nacl溶液放在漏斗里,清水放在烧杯里
C.把10%的Nacl溶液换成10%的蔗糖液
D.把Nacl溶液的浓度增到30%
参考答案:
B
40. 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并且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参考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
41. 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
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 ___,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
___ ___。
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作为细胞内最理想的储能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则A是___ ___。
(2)物质b是____ _ _,其分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某种B分子由n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组成的2条链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_______。
(3)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__ __种,分子中________ __的不同决定了c的种类不同。
(4)物质d是______ ____,d和胆固醇、_____ ___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参考答案:
(1)葡萄糖糖原脂肪(2)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mn-18(n-2)(3)4含氮碱基(4)雄性激素维生素
D
42. 在20世纪50年代,酶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到了70年代又发明了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的技术。
(1)在实际生产中,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_________酶(一种或一系列)。
(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的包埋材料是_________,使用了下图中方法
[ ]_________(填出号码与名称)。
(3) 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充分混合均匀的酵母细胞胶液可在饱和_________溶液中形成凝胶珠。
部分同学实验制得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3. 据报道,科学家把带有人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的基因片段,整合到羊的乳腺上皮细胞DNA中,再将带有外源基因的乳腺上皮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培育出了一只克隆羊,其乳汁中可以提炼出含有人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的物质。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乳腺上皮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检测乳腺上皮细胞染色体上是否含有人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的基因,可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
(3)已知BamHⅠ与BglⅡ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图所示: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一段含有数个BamHⅠ和BglⅡ识别序列的DNA分子进行反复的切割、连接操作,若干循环后和________序列明显增多,该过程中DNA连接酶能催化________键的形成。
参考答案:
(1)显微注射法
(2)DNA分子杂交
(3) 磷酸二酯
(1)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一般用显微注射法;(2)检测受体细胞内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一般用DNA 分子杂交技术;(3)BamH Ⅰ和BelⅡ切割出的末端经DNA连接酶连接后可形成和片段,DNA连接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