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性化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个性化人
【摘要】:新的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也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即将腾飞的世纪。

而中华民族的腾飞,又需要各类高素质的人才来推动,更需要人们用刚毅的性格,机敏的才智,自强不息的拼搏进取精神和丰富的个性力量来完善,所有的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

【关键词】:个性;发展;差异;自信
一、引言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个性化的人
所谓个性化的人,是指各个个人再完整发展的基础上,即在各个方面达到基本水平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健康、丰富的个性,发展自己的爱好、专长。

首先,个性本身是人所追求的重要目的。

个性是一个人独立存在的根本体现,是一个人实现自我的根本保证。

存在着、人本主义者和其他许多思想家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状况的批判,其焦点之一就在于现代文明导致了人的独特性丧失,动摇了人的之真实存在的前提,阻碍了人之无限可能性的实现。

其次,尊重个性是保证人充分发展的一个前提。

因为人们的天赋和其他条件都各不相同,她们身心发展的可能范围、发展的方向各不相同。

要使各个人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必须“不拘一格”,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为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的自由空间。

否则,如果用完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每个人,压制人的个性,那么势必使人们发展的潜力无法发挥出来,使人失去活力。

再次,人的个性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丰富性是之间由人的个性丰富性构成的,压制个性的社会必然会是一个贫乏的黑社会。

同时,社会财富也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只有人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具备巨大的创造力,从而带来社会的繁荣。

三、人的个性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人,要有尊严,有灵魂,更要有个性。

个性的发展是人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和环节。

一个人的个性发展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其成长的健康以及未来对社会价值。

良好的个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个性发展水平。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人类遗传学告诉我们:
世界上不可能产生两个遗传上完全相同的人。

故在教育过程中,不要妄图消除学生个人身上的独特性,而是要使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独创性在积极的方向上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体现。

如果一个社会强调所有人的千篇一律,二压制人的个性,那么这个社会势必难以繁荣起来。

正如约翰·密尔所说:“一族人民是会在一定时期前进一段儿随后停止下来。

再声明时候停止下来呢?再不复保有个性的时候。

”爱因斯坦对此则做了更明确的说明:“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说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社会。


然而一个人的个性对个人发展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有这么个事例它很好的反应了个性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他是一位天才的书法家,9岁时参加日本青少年书法展,就在东京掀起一股旋风。

4幅作品,全部被私人收藏,总价值1400万日元。

当时,日本最著名的书法家小田村夫曾这样预言:在日本未来的书坛上,必将会升起一颗璀璨的新星。

20年过去了。

一些寂寂无名的人脱颖而出,而他却销声匿迹了。

是谁断送了这位天才的前程?2002年九州岛樱花节,小田村夫专门拜访这位小时候名震四岛的天才,在看了那位天才书法家的作品之后,仰天长叹,说了这么一句话:“右军啊!你毁了多少神童!”
右军是谁?右军是王羲之,一千六百年前的中国大书法家。

小田村夫为什么说是这位书法大家毁了他们的神童呢?原来这位小神童临摹王羲之的书帖成瘾,经过20年的苦练,把自己的书法磨得一点个性都没有了。

现在他的字与王羲之的比较起来,几乎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可是自己的东西呢,一丝都找不到。

在鉴赏家眼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艺术,而是令人生厌的仿制品。

一个天才因模仿另一个天才而成了庸才,这不是书法界里独有的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行业。

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江湖领域,大师级的人物之所以寥若晨星,我想绝不是因为在这些领域中天生的庸才太多,而是有太多的天才因模仿成了庸才。

千万不要丢失自己的个性那是一个人唯一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四、如何培养人的个性
1、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

因此,现代老师要唤回学生自信。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所以在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

在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的时候教师应做到: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

其次,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们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自由的去思考与想象,相互之间发表与交换意见,通过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主动积极的茶壶里关于其中。

2、研究学生差异性,引导个别发展
研究学生的差异,充分了解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

善于发现并充分重视个性特点与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及特长,保护并扶植学生萌发出来的特殊才能的幼芽。

同时,对个性异常的学生,不可一味压制,也不可放任自流,而应积极引导,扬长避短,使其个性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在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条条道路通罗马”,不一定非要学习成绩优秀才能适应社会,现代社会需要的并不仅仅是研究型、理论型人才,很多事例都表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在其他方面都有超人才能。

我们都所了解的,爱迪生小时候曾几度被学校认为是一个不可教的学生,但他却成为了世上少有的发明家之一。

故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从人的个性差异性出发,不轻易用简单划一的标准区分优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身的发展,使各自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天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并有特色地自我发展。

“调皮”的学生也就自然地转变为“听话”的学生,从而“全面发展”的目标也得以成功实现,共性与个性发展的辩证规律也得以证明。

3、提供自由空间,发展丰富个性
发展一个人丰富的个性,最关键的是给个人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而不是去用心良苦地预先作出关于发展那些个性的规定,因为这种规定本身就会产生限制个性的后果。

为个性提供自由空间的关键是,将对人的统一的要求定位在基本的层次,而切不可将这种统一要求理想化,抬高到一种需要每个人为之付出毕生的努力才能达到甚至还难以达到的层次。

从而,“丰富个性”势必策划了成为一句空话、一个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望。

因此我们再发展一个人的个性的时候要给足一个自由的空间,任其自由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要求其往哪发展。

4、尊重独特见解,启发学生异众
再理解某个问题上,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进行创新。

对有“棱角”的学生,我们要见“怪”不怪,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其个性,以求健康发展。

每位教师必须善于“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时代的“伯乐”。

《司马光》中的司马光之所以能在紧要关头用“砸缸”的办法救出落水儿童;《田忌赛马》中的孙嫔之所以能帮田忌在弱势中反败为胜,正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有异于普通人,即异众,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

为此,教师一定要抓住求异点,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参考文献:
[1]陶一本,学科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海风,个性的价值[J].思维与智慧,201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