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 1.3 证明(一)课时训练一 (新版)浙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证明(一)
一、选择题
1.如图1,AB∥CD,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图1
A.∠A+∠C=180°B.∠A+∠B=180°
C.∠B+∠C=180°D.∠B+∠D=180°
2.若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 A.相等B.互补
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
3.如图2,∠B=70°,∠DEC=100°,∠EDB=110°,则∠C等于( )
图2
A.70°B.110°
C.80°D.100°
4.如图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图3
A.∵MA∥NB,∴∠1=∠3
B.∵∠2=∠4,∴MC∥ND
C.∵∠1=∠3,∴MA∥NB
D.∵MC∥ND,∴∠1=∠3
5.如图4,AB∥CD,∠A=25°,∠C=45°,则∠E的度数是( )
图4
A.60°B.70°
C.80°D.65°
二、填空题
6.如图5,a∥b,∠1=120°,则∠2=________.
图5
7.如图6,已知AB∥CD,∠1=65°,∠2=45°,则∠ADC=________.
图6
8.如图7,已知∠1=∠2,∠BAD=57°,则∠B=________.
图7
9.如图8,若AB∥EF,BC∥DE,则∠B+∠E=________.
图8
10.如图9,由A测B的方向是________.
图9
三、解答题
11.已知:如图10,AD∥BC,∠B=∠D.
求证:AB∥CD.
图10
12.已知:如图11,∠1=∠B,∠A=32°.求:∠2的度数.
图11
13.已知:如图12,AD∥BC,∠ABC=∠C,求证:AD平分∠EAC.
图12
14.如图13,A、B之间是一座山,要修一条铁路通过A、B两地,在A地测得铁路走向是北偏东58°11′.如果A、B两地同时开工开隧道,那么在B地按北偏西多少度施工,才能使铁路隧道在山腹中准确接通?
图13
参考答案
一、1.C 2.C 3.C 4.B 5.B
二、6.60°7.110°8.123°9.180°
10.南偏东70°
三、11.略12.148°13.略
14.在B地按北偏西121°49′施工才能使隧道在山腹中准确接通.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
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如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必会焦虑。
那么,对未来做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锐减。
这时要明白一点:考试是很重要,但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所谓胜败也只是这一瞬间的胜败,它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但它远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