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1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社会保障机制上: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
法定的经济保护。
易混易错 思维点拨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主题一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史料一
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 ——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
平经营规章,规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 史料二 ……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
干预。
思维点拨
五、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 政治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
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罗斯福新政也使美国政府的行政权力急剧
膨胀。
2.经济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初步开创了 国家干预经济 的 新 模 式 , 标
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提示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但 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提示
2.影响
史料一
1932年至1945年美国生产恢复柱状图
[史料解读]
观察柱状图可知到 1940年美国生产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说明
新政助推美国摆脱了经济大危机。
第1课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
学习目标
学考内容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考试要求 b b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5.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
b基础认知 深化探究 巩固练习
学习思考 核心突破 随堂反馈
[问题思考]
(1)依据柱状图,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示 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提示
史料二
美国资本主义在财政上还有办法来实施像新政这样的改良方 ——威廉· 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
案,而不必采用法西斯主义这样攸关命运的武器。 [史料解读] 划线部分“改良方案”和“不必采用法西斯主义这样攸关命运的武器 ” 说明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遏止了法西斯势力。 [问题思考] (2)从政治角度看,罗斯福新政在应对美国社会危机方面有何作用? 提示 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缓和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巩固了
4.破坏性强: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农业遭受灭顶之灾,世界贸易额 __________
剧减,失业人数急剧增长。
思维点拨
二、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1.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危机。 2.根本目的:维护 资本主义 制度。 三、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业,克服 金融危机 :通过《紧急银行法》,禁止兑换黄金 和出口黄金,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 了正常,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
2.恢复 工农业生产:1933年通过《农业调整法》,提高农产品价格,减少
农产品过剩,保证农民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1933年6月,通
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以减少盲目生产;并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
兴创造良好的条件。 3.举办救济和 公共工程 : 1933 年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规定政府拨 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并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同时,政府大力举办 公共工程, “ 以工代赈 ” 对缓解失业起到重要作用。如:修建田纳西河 流域水利工程。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时空坐标
主要线索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其根源是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929 年 10 月纽约股市崩溃,危机很快席卷各 行业并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1932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职后推行“新政”,其实质是实行 国家干预经济,使美国经济渡过了难关,也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战后历任美国政府对经济政策不断加以调整,开创了以不同的形式实现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而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模式。同时期的 西欧和日本也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模式。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1.来势迅猛:从美国的 股票市场 崩溃开始,迅速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 构,随即席卷整个经济部门,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 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影响范围广:工业、农业和 货币信用 危机交织在一起,经济危机不 断深化,还蔓延到其 殖民地和附属国 。 3.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一直到1933 年,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 性经济危机。
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农民收入锐减,很多 人濒临破产。
史料三
图一 等待领取救济 食品的人群
图二
田纳
西河流域水利工程
[史料解读] 史料一说明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要求企业公平竞争。 史料二说明农业危机严重,农民濒临破产。 史料三表明美国通过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两种方式缓和矛盾,稳定社 会秩序。 [问题思考] (1)史料一体现出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 提示 内容: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目的:防止盲目竞争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或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提示
主题二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
史料 富兰克林· 罗斯福的 “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
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
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史料解读] 划线部分表明罗斯福新政是将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而开创 出新的经济模式。
4.保护 劳工权利 :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1938年的《公平劳
动标准法》既是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一个空前胜利,也是罗斯福为缓
和劳资矛盾而断然做出的一项改革。
5.建立 社会保障体系 : 1935 年通过《社会保险法》,有助于社会稳
定,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
四、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运用政权的力量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
提示
(2)为缓解史料二中的问题,美国当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业政策,调控
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3)图二与图一相比,在社会救济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这对缓和危机将 产生怎样的作用?
提示 不同:以工代赈(或图一直接、图二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