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汾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摘要:山西省环境爱惜的一项重要内容确实是增强汾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是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基础、技术条件、行政治理等各个层面。

立足于农业的可持续进展和山西农业的现实状况,汾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应以生物技术为先导,推动生态农业的进展。

汾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不仅关系到山西省社会经济的进展,同时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综合效益和可操作性,是一项具有良好进展前景的事业。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汾河流域;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是山西最大的河流,流经六个地市,全长716千米。

流域面积39 741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4。

汾河流域是山西省工业集中,农业发达的地域,其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别离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6%和农业总产值的64%。

从环境爱惜的角度来看,山西省不仅工业污染压力较大,农业面源污染也在加重,使农产品质量平安受到要挟。

据山西省农业环境检测中心环保站提供的资料显示:全省污染严峻的农田面积达120万亩,比较严峻的农田面积达到1 000多万亩,要紧散布在太原、临汾、运城等汾河流域粮棉主产区。

因此,增强汾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已经成为山西省环境爱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汾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缘故分析
农村的生产、生活中,过量施用的化肥和农药、未经处置随雨水进入河流的村镇生活垃圾、禽畜粪便、固体废弃物等,因其污染源普遍分散、没有明确位置,而被称为农业面源污染。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不断加重的态势,其中农药、化肥污染和禽畜粪便污染尤其突出。

中国化肥、农药过量利用问题十分严峻。

最近几年来,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形下,化肥的利用量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中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可是,氮肥利用量为世界的30%,每公顷高避世界平均水平2.05倍;磷肥的利用量为世界的26%,每公顷高避世界平均水平1.86倍。

利用化肥的强度平均每公顷达400千克(太湖流域高达600千克),平均利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平安利用上限的2倍,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避免水体污染而设置的225千克/公顷的平安标准。

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废水超过22个人一辈子活产生的废水,而养殖1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一辈子活产生的废水。

在国家环保总局的网站上,2003年4月刊登的一篇《农业污染在加重》的文章中说:“从国家环保总局得悉:中国环境污染正在转型,工业污染比重下降,农业污染日趋突出,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有机污染已相当于全国工业污染的总量,目前成为中国最为严峻的污染问题之一。


山西省农业面源污染一样不容乐观,汾河流域的情形那么更为严峻。

汾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所造成的危害要紧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农业耕耘条件恶化,大面积土壤板结,水土流失严峻。

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汾河流域农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大幅度减少,90%以上的土壤显现了板
结现象,土壤的保水性、透气性弱化,形成大面积水土流失。

其二,对水源构成要挟。

汾河是山西省重要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来源,农业面源污染的存在,会致使汾河水质富营养化,阻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目前,中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污染严峻,湖泊富营养化加重。

其三,农作物品质下降,直接阻碍到农业的进展和农人的增收。

汾河流域是山西省经济作物的要紧产区,农业经济进展的一个要紧标志是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愈来愈取决于农产品的质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在发达国家成立的绿色壁垒眼前,已经付出了较大的代价。

2002年各类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给中国造成损失达到100亿美元。

日本从来有明显针对我国农产品的技术壁垒方法。

2006年5月底,日本开始实施食物中残留农业化学品确信列表制度,对所有农业化学品在食物中的残留都作出了规定,设限数量大幅增加,限量标准更为严格,检测项目成倍增加。

日本是中国食物、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中国食物、农产品出口总量的32%,“确信列表制度”的实施大幅举高了中国出口农产品的技术门坎,直接阻碍到近80亿美元的出口额,涉及到6 000多家对日农产品出口企业,和主产区的经济进展和农人增收。

农产品出口是山西省对外贸易的重要方面,目前已经为此受到必然程度的阻碍。

二、汾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是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基础、技术条件、行政治理等各个层面。

立足于农业的可持续进展和山西农业的现实状况,汾河
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应以生物技术为先导,推动生态农业的进展。

生态农业是指在爱惜、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式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进展模式。

生态农业的特点是慢慢恢复农业的自然生态系,使目前单纯依托矿物能的农业转变成依托太阳能的农业。

它主若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等,增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取得生产进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爱惜、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成效,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

生态农业不仅能够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冲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又能维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

因此,应在实验、示范的基础上,尽快确立汾河流域生态农业进展模式。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推动生态农业必需改变农业生产中长期单一利用化肥的状况,实现有机肥、生物肥、化肥的综合施用,以有机肥、生物肥为主,以化肥作为补充。

汾河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有机肥和生物肥不仅能够大量补充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份,同时能够有效地改变土壤地理化状况,恢复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和透气性能,为维持农业生产的效率制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复合生物肥中一样含有必然数量的无机成份,在生物菌群的作用下,无机成份的利用率能够在单纯施用化肥的基础上提高50%。

该肥料不仅能够知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同时能够大幅度减少土壤中硝酸盐类物质的沉积和地表水中的营养成份。

生物肥料还能够拮抗多种病源菌,减少农作物土传病的发生。

美国的一项实验说明,
优质有机肥的施用相关于施用化肥来讲,能够取得较好的增产成效。

因此,生态农业的进展不仅可不能阻碍农业生产的效率,而且能够在不增加农人投入的前提下,达到增产成效。

从增加农人收益的角度来看,汾河流域是山西省要紧的经济作物产区,其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人收益。

推动生态农业的进展,能够大幅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国家公布了农产品质量标准,其中,A级绿色产品只允许在农业生产进程中利用少量化学合成物,而AA级绿色产品的大体条件是在生产进程中不利用包括化肥和化学农药在内的任何化学合成物,这与生态农业的进展要求是一致的。

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上,人们消费需求开始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换,不同质量农产品的价钱差正引导着这种转变。

在这种情形下,增加农人收益的关键已经从增产相应地转向质量的提高。

同时,在国际贸易方面,生态农业的推动也能够主动地应付“绿色壁垒”的考验。

从必然意义上讲,生态农业是高效农业的必由之路。

从环境爱惜的角度来看,生态农业能够在专门大程度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大幅度降低化学合成物对土壤对破坏。

化学肥料在其利用进程中,被作物有效利用的部份只占其总量的30%左右,其余部份或固化于土壤中,使土壤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对农作物的品质造成阻碍;或冲入地下水和地表水,使地下水体硝酸盐浓度增加,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化学农药也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生态农业的进展,不仅能够减少改变硝酸盐的沉积,改善土壤地理化状况,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在国土资源爱惜方面,土壤团粒结构的恢复能够修养水分,对减少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从进展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农业循环经济是运用食物链原理,优化农业产品生产至消费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和产业活动对环境的有害因子零排放或零干扰。

循环经济遵循3R原那么,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那么和减少废物优先的原那么,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农业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这要求把农业关联产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或半成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投入品和能源都能在那个不断进行的循环中取得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农业产业链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有害阻碍减少到最低程度。

生态农业在生产进程中大量利用可再生性资源,能够大体实现无害化生产,因此,与进展循环经济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生态农业在汾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中具有综合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由于生态农业技术是新型农业技术,因此,应通过示范基地慢慢加以推行,同时,也能够通过示范基地及时发觉问题,从而采取相应方法,保证明施成效。

汾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必需有政府的介入和支持。

在运作模式上,应采取经济运作手腕,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综上所述,汾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不仅关系到山西省社会经济的进展,同时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综合效益和可操作性,是一项具有良好进展前景的事业。

因此,在政府的支持下,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汾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是进展山西省农业、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冯孝杰,魏朝富,谢德体,吴继明,顾宏波.农业面源污染操纵的土壤生物热力学方式[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1).
[2]王珂,朱荫湄,王人潮.土壤耕耘与农业非点源污染[J].耕耘与栽培,199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