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 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⑤揠(y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 弄糟。
关于孟子和《孟子》
A.126页注释① B.相关故事:“孟母三迁”“断织教子” C.相关名言:【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E.出自《孟子》的成语:
问题梳理
①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D.类比论证
②六个人物的共同点有(

A.出身卑微
B.历经了不同程度的磨难
C. 所处的时代相同 D.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③不属于六个人物的经历说明的道理的一项是( )
A.逆境对人才的重要性。
B.天才出于勤奋。
C.生于忧患。
D.一个人要成就大事,就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 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 境时,别人失去了信 心,他却下决心实现 自己的目标。
为昨天能够完成作业的孩 子鼓掌!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 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 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 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 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 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用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 ,使他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⑧ 作:有所作为 征:表现 发:流露 喻:明白 ④入:在国内 出:在国外
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可以一战 B、之:杜少府之任蜀州 C、于:降大任于是人也 D、而:择其善者而从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万钟于我何加焉 发于声,而后喻
个人 常常处在困境, 才能不断奋发
国家 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至灭亡
经受 磨炼 的益 处
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补充事实论据
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 不朽的《红楼梦》。
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 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 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 闻名的发明家。
一词多义
①戒:A、必敬必戒 B、戒之曰 ②诚:A、岂不诚大丈夫哉 B、帝感其诚 ③居:A、安居而天下熄 【居住、生活】
B、居天下之广居【居住】【房屋】 ④焉: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且焉置土石)【代词,哪里、怎么】
B.不可亵玩焉【句末语气词】C.必有我师焉【兼词】 ⑤之:
A、丈夫之冠也 (女子之嫁也)此之谓大丈夫【主谓取独,不译】 ▪ B、父命之(母命之)【代词,他或她】 ▪ C、送往之门(往之女家)【动词,去、到、往】 ▪ D、居天下之广居(立…之正位,行…之大道)【结构助词,的】
考考你: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D )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 安无事。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译文: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③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 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迷惑他,贫贱不能动摇他,威武不能屈服他。 这才叫做大丈夫!
揠苗助长、缘木求鱼、始作俑者、五十步笑百步、杯水车薪
富贵不能淫
熟练背诵课文
①点明了景春心中的大丈夫形象: ▪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运用排比句式,阐明了大丈夫应具有的精神品质;对 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中 国历代知识分子品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孟子》三光笔再次勾画】
①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的思想家,孔子学说的继 承者,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②《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 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与《论 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别选自《滕文 公下》和《告子下》。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善)天下。
不得志的时候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努力 让百姓得到好处。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忘记别的老人,抚养自己的小辈 时不忘记别的的小孩。
E.出自《孟子》的成语
①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 ,不可能达到目的。
②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③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 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 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慧眼挑错:有错的选项是(
①④⑤⑦ EFG )
①诚:诚心 ②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③天下熄:战争停息,天下太平④ 是焉得:语气词,不译 ⑤冠(guàn):帽子 ⑥命:教导,训诲⑦戒之曰:谨慎 ⑧女:同“汝”,你 ⑨ 夫子:这里指丈夫 A.正:准则,标准 B.由:遵循 C.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D.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E.淫:惑乱,迷惑 F.移:改变,动摇 G.屈:屈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理解性默写
▪ ①论点:

▪ ②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

▪ ③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 , , ;
▪ ④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 ⑤经历磨难后产生的结果是:


▪ ⑥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孟子对治理国家
提出的论断是: , , 。
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必先苦其心志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D.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E.行拂乱其所为 F.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考考你:下面四句话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③)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用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格坚忍起来,增加 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在国 外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这样以后才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
提示:
①老:动词,赡养、孝敬 ②③老:名词,老人、长辈; ①幼:动词,抚养、教育 ②③幼:名词,子女、小辈; 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D.“四书”“五经”
①《大学》(曾参) ②《中庸》(子思) ③《论语》(孔子) ④《孟子》(孟子)
【南宋的朱熹(xī)将 其合在一起统称为 “四书”。】
▪ ①《诗经》 ▪ ②《尚书》 ▪ ③《礼记》 ▪ ④《周易》 ▪ ⑤《春秋》 ▪ 简称:
"诗、书、礼、易、春秋"
E.下面选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③ )
①你想事业成功,却只靠烧香拜佛,这和缘木求 鱼有何区别? ②同样是迟到,他却嘲弄比自己还晚到的人,简 直是五十步笑百步! ③他在全省的机器人大赛中,第一个完成了工业 机器人搬运装配应用编程操作,真是始作俑者。 ④久旱成灾,今天下午下的这场雷雨只是杯水车 薪,无济于事。 ⑤别相信这些速成班,他们用的都是揠苗助长式 的教育方式。
B.关于孟子的故事[若原来课本没有记录可以添加]
断织教子
孟母三迁
C.下面选项属于孟子名言的是( ①②③)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名言
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孟子名言 主张仁政,提出"民
①发:被任用 举:被选拔,被任用 ②畎亩:田地 任:使命 ③士:狱官 市:集市 是:这样 ④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经受饥饿之苦 空
乏:使……经受贫困 动:使……受到震撼 忍:使……坚忍
⑤拂(fú):违背 乱:扰乱 拂(bì):同“弼”,辅佐 ⑥曾:同“增”,增加 恒:常常 衡:同“横”,梗塞,不顺 ⑦过:犯错误 敌:匹敌,相当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使
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
贝多芬即使 在双耳失聪的 情况下,仍然 坚持音乐创作, 成为伟大的音 乐家。
论据示例:
事实论据: ①正面: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渝,最 终打败吴国; ②反面:农民领袖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后,志 满意得,沉迷安乐,最终一败涂地。 道理论据: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2、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 —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 —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3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 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 各代指什么?
▪ “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 居而天下熄”。“此”指代“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
牢固记忆重点注释
①诚:真正、确实 ②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③天下熄:战争停息,天下太平④ 是焉得:怎么,哪里 ⑤冠(guàn):行冠礼 ⑥命:教导,训诲⑦戒之曰:告诫 ⑧女:同“汝”,你 ⑨ 夫子:这里指丈夫 A.正:准则,标准 B.由:遵循 C.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D.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E.淫:使……迷惑 F.移:使……动摇 G.屈:使……屈服
问题梳理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
1、理清文章思路: ①首先摆出景春的观点(?)及理由(?) ②孟子进行反驳: A.破:用妾妇之道类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 本质(?) B.立:正面提出孟子心中的大丈夫标准。
本质就是顺从君王意志,没有独立人格,没有独立判 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迎合君王的遗志
认真朗读一遍《富贵不能淫》译文,准备回答问题。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 就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 过礼吗?男子成年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教导他;女子 出嫁的时候,母亲教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 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 夫!’把顺从作为标准的,是妇女之道。住在天下最宽 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 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与老百 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 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 使他屈服。这才叫做大丈夫!”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 ,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表现 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 )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 外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来自外国的祸患,这个国 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 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