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的结构与解剖简述

合集下载

解剖学实验十六: 胸腔及肺局解

解剖学实验十六: 胸腔及肺局解

实验十六胸腔及肺局解一、胸壁解剖皮肤切口与浅层结构在胸壁与肩部局解中已经完成操作.浅层结构和乳腺已经解剖过。

胸前壁的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及锁胸筋膜等结构也已解剖完成,翻开胸大肌,胸小肌,显示深层结构。

1.检查胸廓外侧面的前锯肌起于其上8个或9个肋骨,肌纤维斜向后上方走行,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

腹外斜肌那么起于下8个肋外面,其起始部呈锯齿状与前锯肌相交错,肌纤维向前下方形成腱膜,止于腹白线和腹股沟韧带,沿其起点向前下别离该肌。

2.解剖胸固有肌,观察位于第4-5肋间隙浅层的肋间外肌external intercostal m.,其纤维从后上斜向前下方走行,前缘达肋软骨处,移行为肋间外(前)膜。

3.在胸骨的稍外侧,透过肋间外膜可见其深面的肋间内肌internal intercostal m.纤维。

在肋间隙前部沿肋软骨、肋骨的下缘剪断肋间外膜和肋间外肌,观察肋间内肌纤维方向恰与肋间外肌相反,从后下斜向前上方走行。

注意此肌充填于肋间隙前部,后缘达肋角处移行为肋间内(后)膜,贴于肋间外肌的内面。

4.切开肋间内肌,追踪肋间血管、神经,在腋前线处的第4.5肋间隙内,沿肋骨下缘逐层切断肋间内肌宽约2cm,别离沿肋骨下缘走行的肋间后动、静脉post, intercostal a. & v.和肋间神经intercostal n.,注意其在肋角处发出的分支:①侧副支collateral br.向下行于下一肋的上缘前行,②外侧皮支lat. cutan. br.穿出肋间肌和前锯肌浅出,分为前、后两支。

观察它们沿肋下缘走行的顺序自上而下为V、A、N的排列关系。

5.探察肋间最内肌,在肋间隙的中份,向下牵拉肋间血管神经,观察贴在肋间内肌深面的薄层肋间最内肌innermost intercostal m. (intercostalis intimus m.),其肌束方向与肋间内肌相同。

此外,在前胸壁内面的下部,还有起于胸骨、肌纤维斜向外上,止于肋骨的胸横肌transversusthoracis m・,和位于胸后壁下部,起自肋骨向外上方走行越过一个肋,止于上一肋的肋下肌subcostal m.o上述三组小肌常称为胸内肌inner complexo二、开胸1.将已经离断胸骨端的锁骨外侧的肩峰端离断并去除锁骨,注意锁骨下面的锁骨下肌subclavius m.,用手指将胸腔内脏和大血管向里面推移,在胸骨上缘将颈肌切断。

胸部解剖+图谱

胸部解剖+图谱

胸主动脉的分支:
壁支
脏支
壁支:
9对肋间后动脉 1对肋下动脉 膈上动脉 脏支:
支气管动脉
食管动脉
3.奇静脉azygos V.
起于右腰升静脉。
行程:
在食管后方沿 胸椎体右前方上行,
至 第 4~5 胸 椎 高 度 ,
弓形向前跨过右肺
根上方,注入上腔
静脉。
收集:
右肋间后静 脉、食管静脉、 支气管静脉及半 奇静脉和副半奇
为15~20个乳腺叶。
输乳管:
每一乳腺叶有一输乳 管。
乳腺叶和输乳管围绕
乳头呈放射状排列,输
乳管在乳晕处膨大为输
乳管窦,开口于乳头。
乳房悬韧带:
又称Cooper韧带, 为连于乳房皮肤与
乳腺深面的胸筋膜
之间的许多纤维组
织小束,对乳房起
固定作用。
乳癌早期,乳房
悬韧带可受侵犯而缩 短,牵拉表面皮肤产 生一些凹陷,这是乳 癌早期的常见体征。
肋膈隐窝:
为肋胸膜与膈
胸膜反折处所形成
的半环形隐窝,为
胸膜腔的最低处,
胸膜腔积液首先聚
积于此。
3.胸膜的体表投影:
前界: 胸腺区
心包区 临床上左剑 肋角是进行心包 穿刺术的安全区。
肺 lungs
1. 位置
胸腔内,纵隔 两侧。 右肺较宽短, 左肺较细长。
2. 肺的分叶
左肺被斜裂分为
上、下二叶。
量浆液,起润滑
作用。
心包窦:
主要有:
心包横窦
心包斜窦
心包前下窦
(三)后纵隔posterior mediastinum
结构:食管、胸 主动脉、胸导 管、奇静脉、 半奇静脉、副 半奇静脉、迷 走神经、胸交 感干等。

胸部解剖概述1

胸部解剖概述1



平第4肋至第4肋间隙断面:可见四腔(左、右心房、 左、右心室)、两口(左、右房室口)。
平第5肋断面:可见三腔(右心房、左、右心室)。 平第5肋间隙断面:可见两腔(左、右心室)
胸部 X线应用
胸部正侧位
气管X线造影
胸部 C T应用
因肺野与纵隔密度差异大,不可能在一帧图象上同时清晰 显示这两部分的结构,因此胸部CT需两种不同的窗位。 肺窗:窗位为-700~-400HU,窗宽为1000~1500HU,适合 于观察肺部。 纵隔窗:窗位是30~60HU,窗宽是300~500HU,适用于观 察纵隔
主动脉肺动脉窗: 心包窦
问答题

1、上纵隔的主要结构及配布 2、胸骨角标志意义
二、标志线
二、标志性结构
颈静脉切迹
1 2 3 4 5 胸骨角
平第2、3胸椎 平第2肋软骨;T4椎体下缘
平第四肋间(男性)
剑突
平T9;上缘第7肋软骨
以 肋和肋间隙· 定位

平第2肋间隙断面:可见二腔(右心房、右心室)、 一口(肺动脉口)。 平第3肋断面:可见三腔(左、右心房、右心室)、 两口(主动脉口、肺动脉口)。 平第3肋间隙断面:可见四腔(左、右心房、左、 右心室)、一口(主动脉口)。
纵膈四分法
以胸骨角-T4下缘 平面分为上纵隔和下纵 隔。 以心包前壁和后壁 的冠状面为界,分为前、 中、后纵隔。
纵膈四分法
上纵隔 胸骨角平面 下纵隔
前 纵 隔
中 纵 隔
后 纵 隔
心包为界
纵隔分区(九分法)
上水平线(自胸骨角至第4胸椎体下缘的连线)、下水平线(自胸骨体下 部及第4肋前部水平,经肺门下缘至第8胸椎下缘的连线); 前纵线(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心包的前面的连线)、后纵线(经 气管、气管分叉、心包的后面的连线)分为: 前(上、中、下)纵隔、中(上、中、下)纵隔、后(上、中、下)纵 隔。

人体骨骼解剖结构(创伤)

人体骨骼解剖结构(创伤)
2015-10-28
上颌 下颌 锁骨 肩胛骨 肋骨
头颅
颅骨 面骨
肱骨
胸骨
脊柱 桡骨 尺骨 骶骨
髋骨 髂骨、坐骨和耻骨 股骨
腕骨、掌骨和指骨
髌骨
胫骨 腓骨
人体骨骼的组成
跗骨、掌骨和指骨
全身骨的分布概况 人体共有骨206块,以骨连接互相结合成骨骼。 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分布如下: 颅骨 (29) 1.脑颅骨(8) 2.面颅骨(15) 3.听小骨(6) 1.脊柱(26) 2.胸骨(1) 3.肋骨(24) 1.上肢骨(64) 2.下肢骨(62)
躯干骨 (51) 四肢骨 (126)
上肢 带骨
锁骨:呈“~”形弯曲。内侧端粗大,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扁
平,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
肩胛骨:位于背部上方脊柱的两侧,为一不规则的三角形扁骨,
有三缘、三角及前、后两面。上缘外侧有与向前弯曲的指状突起, 称喙突。上角对第二肋;下角与第七肋同高;外侧角肥厚,有与卵 圆形的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肩胛骨的前面凹陷,称夹胛下窝; 后面被隆起的肩胛冈分为冈上窝和冈下窝。冈的外侧端成一扁突, 称肩峰。
足骨
外侧髁
腓骨头
内侧髁
胫骨粗隆 前嵴
腓骨
胫骨
胫骨和腓骨
内踝 外踝

膝部
髌骨上缘上方两横指到胫骨粗隆高度的范 围。 小腿部

上缘为平胫骨粗隆的环行线,下界为内外 踝基部的环形连线
谢谢大家的聆听,请提宝贵意见!
髋臼 耻骨联合
坐骨
臼 坐骨棘
闭孔肌孔
髋骨
坐骨粗隆
下肢带骨(髋骨) 股骨:分上、下两端和一体。上端弯向内上,末端膨大呈
球状,称股骨头。头下方狭细部分称股骨颈,股骨颈以下为 股骨体。股骨颈和股骨体交接处有两个隆突:外上方的称大 转子;内后的称小转子。股骨体稍向前凸,其后面有纵行的 粗线。股骨下端膨大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二髁的下面及后 面都是关节面,与胫骨相关节。二关节面的前方连成髌面, 与髌骨相关节。

胸前区解剖

胸前区解剖

胸前区解剖一、切口1. 沿前正中线,上从胸骨柄上缘的颈静脉切迹,下达胸骨下端(剑突)作一纵行切口。

2. 从第一切口的上端,由颈静脉切迹,沿锁骨至肩峰作一横行切口。

3. 从第一切口的下端,沿肋弓,向外下至腋后线作一斜行切口。

4. 从第一切口的下端,向外上至乳晕部作一斜行切口,达乳晕部时,沿该部作环形切口,然后再向外上斜行至腋前襞。

在切口处分离皮肤,按以下顺序进行操作。

二、层次解剖(一)浅层结构这个区域的皮肤较薄,剥离皮肤时不要太深,太深将会损伤皮神经、浅血管和影响深筋膜。

翻皮时还应注意皮肤与浅筋膜之间的关系(紧密或疏松关系)。

皮肤剥开后,可见浅筋膜,一般女尸皮下脂肪较多,浅筋膜较厚。

在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浅筋膜内,可见到菲薄的肌层,为颈阔肌。

在浅筋膜内寻找下列皮神经和浅血管:1. 锁骨上神经的内支、中支和外支在锁骨下方之内侧、中间部和肩部,寻找由颈部下行的锁骨上神经的内支、中支和外支。

2. 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沿胸部前正中线的切口切开浅筋膜,用解剖镊子将切口缘提起向外翻,注意在近胸骨缘的肋间隙处,寻找出肋间神经前皮支。

此神经穿过胸大肌及深筋膜沿肋间方向行走,其形态特点是细并略带珠白色的条束,并有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伴行,依此可与邻近的结缔组织相区别。

找到皮神经和浅血管后,可沿其行径追踪一段距离,同时观察一下肋间神经前皮支所分布的大致范围。

这些皮神经和浅血管都很细小,一般以第3肋间的分支最大,可解剖1至2条作为代表,不必把所有的肋间神经前皮支和浅血管都找出。

3.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肋间后动、静脉外侧皮支自腋前襞沿胸廓外侧面向下作纵行切口,将皮肤和浅筋膜分别向内翻起,沿肋间隙方向找出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及与其伴行的肋间后动、静脉的外侧皮支。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在胸大肌下缘处穿出深筋膜,分支分别向内、外两侧行走,其中有些分支伸到乳部皮肤。

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较长称肋间壁神经,它跨过腋窝与臂内侧皮神经相交通(待后观察)。

局部解剖学胸部

局部解剖学胸部
位置:位于上纵隔后部和后纵隔,介于胸廓上口与膈食管裂孔之间。 外侧部、中央部→胸肌LN 掌握肺根内结构的排列顺序 ⑦ The boundary line between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mediastina 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 交感干胸部 ②The level where the trachea divides into the right and left principal (main) bronchi. 下壁:与膈中心腱愈着 位于第2(3)~第6(7)肋高度,浅、深筋膜之间。 下方:肺A、A韧带、左喉返N、左主支气管、心浅丛。 以及咽、会厌、舌根 ③平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即食管的第2狭窄处; 肋间血管神经及胸膜腔穿刺部位 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 乳房后间隙: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 胸廓保护支持胸腹腔器官、参与呼吸运动 上部→尖LN、锁骨上LN 熟悉胸壁的深层结构
→喉下神经
环甲肌以外所有喉肌 声门裂以下喉粘膜
右喉返N
左喉返N
44
迷走神经在腹部的分支:
迷走N前干
肝支
胃前支 胃后支
迷走N后干 腹腔支
45
46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
47
48
49
50
第二节 胸 壁
胸壁的层次:
➢ 皮肤 ➢ 浅筋膜 ➢ 深筋膜 ➢ 胸廓外肌层 ➢ 胸廓和肋间肌 ➢ 胸内筋膜
胸膜和肺
第3层为肋间肌。 ③ The innermost intercostal muscle
⑦ The boundary line between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mediastina Anterior and posterior intercostal artery

胸部(断层解剖)

胸部(断层解剖)


一、位置和分部 膈呈穹隆状,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中央部 较平坦,两侧隆凸。右侧隆凸比左侧高,最高点达第 5肋间隙。 膈的腱性部为中心腱,呈三叶形;肌性部分为胸骨部、肋 部和腰部;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 6肋,腰部的内 侧肌束以左脚和右脚起自上 2-3个腰椎体,外侧部起自内侧弓 状韧带和外侧弓状韧带。 二、薄弱区和裂孔 胸肋三角:位于胸骨部与肋部之间。 腰肋三角:位于腰部与肋部之间,底为12肋。 主动脉裂孔:在左右膈脚与脊柱之间,平12胸椎,正中线 稍偏左侧,有主动脉,胸导管和来自胸壁的淋巴管通过。 食管裂孔:平第 10 胸椎,在正中线左侧 2-3cm 处,有食管、 迷走神经前干、迷走神经后干、胃左血管的食管支和来自肝后 部的淋巴管通过。
5、肋弓 肋弓最低点平对第3腰椎。 6、乳头 男性乳头一般在锁。
7、锁骨和锁骨下窝 8、胸大肌 9、肩胛骨下角
(二)标志线 1、前正中线:沿身体前面正中线所作的垂直线。
2、胸骨线:沿胸骨最宽处的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3、锁骨中线:经锁骨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4、腋前线和腋后线:沿腋前、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5、胸骨旁线:经胸骨线与锁骨中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6、腋中线:经腋前、后襞连线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二)胸廓外肌层 胸廓外肌层包括胸上肢肌和部分腹肌:胸大肌、胸小肌, 前锯肌和锁骨下肌。 (三)胸廓和肋间隙 胸廓除保护和支持胸腹腔器官外,主要参与呼吸运动。 胸廓的外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等 因素有关。肋间隙内有肋间肌、肋间血管和神经。 1、肋间肌 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 2、肋间后血管 有肋间后动脉和肋间后静脉。 3、肋间神经 位于肋角内侧有肋间淋巴结,后组比较恒定。
3、剑突 剑胸结合平面,后方平对第9胸椎;剑突上端两侧与 第7肋骨相接。 4、肋和肋间隙 从第2至第5肋间隙,取6个断面,即可显示心 的结构 (1)平第2肋间隙断面,可见两腔(右心房,右心室)、一口 (肺动脉口)。 (2)平第3肋断面,可见三腔(左、右心房,右心室)、两口 (主、肺动脉口)。 (3)平第3肋间隙断面,可见四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一口(主动脉口)。 (4)平第4肋至第4肋间隙断面,可见四腔(左、右心房,左 、右心室)、两口(左、右房室口)。 (5)平第5肋断面,可见三腔(右心房,左、右心室)。 (6)平第5肋间隙断面,可见两腔(左、右心室)。 利用上述结果,可选取相应结构的最佳显示断面。

胸部解剖+图谱资料讲解

胸部解剖+图谱资料讲解
血管根部、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
1.心包 pericadium
(1)心包的毗邻 前方邻:
胸骨 第2~4肋软骨
心包后方邻:
主支气管 食管 奇静脉 半奇静脉 胸导管 胸主动脉
又称Cooper韧带, 为连于乳房皮肤与 乳腺深面的胸筋膜 之间的许多纤维组 织小束,对乳房起 固定作用。
乳癌早期,乳房 悬韧带可受侵犯而缩 短,牵拉表面皮肤产 生一些凹陷,这是乳 癌早期的常见体征。
乳房后隙:
为浅筋膜深层 与胸肌筋膜间的间 隙,内有疏松结缔 组织、脂肪、淋巴 管。
(2)乳房的动脉供应
肺根:
出入肺门的血管、 神经、淋巴管、支 气管等结构被结缔 组织包裹构成肺根。 其主要结构为肺动 脉、 肺静脉、支气 管。
肺根结构的排列:
从前到后,左右肺都为: 肺静脉 肺动脉 支气管
从上到下: 左肺为: 肺动脉 支气管 肺静脉 右肺为:支气管 肺动脉 肺静脉
4.肺段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肺段支气管: 为气管的
第三级分支。 每个肺有10 条肺段支气 管。
支气管肺段 (肺段):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 肺组织为一个肺段。左、右肺各 有10个肺段。 每个肺段略呈圆锥 形,尖向肺门。
纵隔mediastinum
内容 1. 概念 2. 周界 3. 分区及内容
1. 概念
胸腔内左、 右纵隔胸膜之间 的全部器官、结 构与结缔组织的 总称。
(1)肋间后动脉(第2~4肋间后动脉的分支 为大)
(2)胸外侧动脉 (3)胸廓内动脉 (4)胸肩峰动脉
(3)乳房的淋巴引流
乳房外侧部和 中央部的淋巴→胸 肌淋巴结。
这是乳房淋巴 回流的主要途径。
乳房上部的 淋巴→尖淋巴结 和锁骨上淋巴结。

局部解剖实验报告胸部

局部解剖实验报告胸部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胸部解剖结构,包括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

2. 掌握胸部的表面解剖标志,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 培养观察和描述解剖结构的能力。

二、实验时间及地点2023年X月X日,解剖实验室三、实验对象男性成人尸体四、实验器材解剖器械一套、解剖图谱、解剖模型、记录本、笔五、实验步骤1. 观察胸壁骨骼- 观察胸骨、肋骨、肋软骨等骨骼结构,了解其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 注意胸骨的三个部分: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以及胸骨角的定位。

- 观察肋骨的形态和排列,了解肋间隙的形成。

2. 观察胸壁肌肉- 观察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肌肉的形态、位置和起止点。

- 分析各肌肉的作用,如胸大肌的内收和内旋肱骨、上提躯干等。

- 观察胸筋膜,了解其在肌肉和深层结构之间的分隔作用。

3. 观察胸壁神经- 观察胸长神经、胸前外侧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等神经的走向和分布。

- 了解神经在胸壁的感觉支配区域。

4. 观察胸壁血管- 观察腋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等血管的走向和分布。

- 了解血管在胸壁的血液供应情况。

5. 观察胸膜- 观察胸膜壁层和脏层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 了解胸膜腔的形成和功能。

6. 观察肺- 观察肺的形态、位置和叶间裂。

- 了解肺的呼吸功能。

六、实验结果1. 胸壁骨骼:胸骨、肋骨、肋软骨等骨骼结构清晰可见,胸骨角定位准确。

2. 胸壁肌肉: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肌肉形态、位置和起止点明确,肌肉作用描述正确。

3. 胸壁神经:胸长神经、胸前外侧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等神经走向和分布清晰。

4. 胸壁血管:腋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等血管走向和分布明确。

5. 胸膜:胸膜壁层和脏层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清晰。

6. 肺:肺的形态、位置和叶间裂明确。

七、实验讨论1. 胸壁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结构的观察有助于了解胸部解剖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胸壁肌肉的作用对呼吸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其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胸部解剖-解剖学课件

胸部解剖-解剖学课件
一、组成与境界
胸部
骨性胸廓 胸壁 肋间结构
被覆软组织
胸腔 胸壁和膈围成ຫໍສະໝຸດ 左、右部:容纳肺和 胸膜。
中部:纵隔占据。
境界
上界:以颈静脉切迹向两侧- 锁骨-肩峰-CV7棘突与颈部交 界。
下界:以剑突向两侧-肋弓- 第11肋前端-12肋下缘-TV12 棘突与腹部分界。
上部两侧以三角肌前后缘与上 肢分界。
胸廓上口:由颈静脉切迹、第1肋骨及TV1构成的 骨环。
➢胸部标志线
前正中线: 后正中线: 锁骨中线: 胸骨线:胸骨最宽处; 胸骨旁线 肩胛线: 腋前线:经腋前襞; 腋后线:经腋后襞; 腋中线:
三、胸壁层次 (一)皮 肤 (二)浅筋膜 (三)深筋膜 (四)肌肉
前:胸大肌和腹直肌上部 外侧:前锯肌和腹外斜肌上部 背部:背阔肌、斜方肌
(五)固有胸壁 (六)胸膜壁层
二、体表标志与胸部标志线
➢体表标志:
1.颈静脉切迹:成人男性平对 TV2,女性平对TV3。
2.胸骨角:两侧连接第2肋软 骨,是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 平对TV4下缘。
3.剑突:剑胸结合处平 对TV9。
4.肋弓:是肝、胆囊和脾的触诊标志。两侧肋弓与 剑胸结合构成胸骨下角,约70-110°。
剑突与肋弓构成剑肋角,左侧剑肋角是心包穿刺常 用进针部位。

(三)胸膜的体表投影
以胸膜壁层在胸壁上的返折线来表示。
胸膜前界:即纵隔胸膜和肋胸膜的 返折线。两侧经胸锁关节后方,斜向 下内至中线达第2肋软骨水平;垂直下 降至第4肋软骨水平;右侧继续下降到 第6胸肋关节处移行为胸膜下界。左侧 自第4肋软骨水平,斜过第5、6肋软骨 中点,移行为胸膜下界。
两侧胸膜前界有时可相互重叠。
肋间后A → 第3~11肋间隙 • 胸 主 A → 肋下动脉 → 第12肋下

局部解剖学资料(胸部)

局部解剖学资料(胸部)
11.动脉导管三角:triangle of ductus arteriosus 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韧带(成人)或动脉导管(胎儿)、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12.心包窦:pericardial sinus 浆膜心包壁、脏两层相互返折处形成的间隙,称心包窦。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和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横窦。在心脏手术时,可利用心包横窦钳夹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以暂时阻断血流。位于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斜窦。位于浆膜性心包的前壁与下壁返折处的间隙称心包前下窦,深1~2cm,是心包腔的最低部位,坐位时,心包积液首先积聚于此。
4.乳房后隙:retromammary space 乳房位于胸肌筋膜表面,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因此,乳房可轻度移动脉。患乳腺癌时,乳房可被固定在胸大肌上。乳房后间隙感染可致脓液积聚,称乳房后脓肿。
5.胸肋三角:sternocostal triangle 膈肌胸骨部和肋部之间缺乏肌纤维,只有膈胸膜筋膜和膈上、下筋膜覆盖,形成一薄弱区,称为胸肋三角,腹壁上血管及来自腹壁和肝上面的淋巴管通过该三角,该三角亦是膈疝的好发部位。
10.通过主动脉裂孔的结构有 、 和淋巴管。通过食管裂孔的结构有 、 、 和胃左血管的食管支、淋巴管。通过腔静脉孔的结构有 和 。
11.肺根内主要结构的排列顺序由前向后依次为 、 和 。
12.左肺根内的结构自上而下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 和 。
4.锁胸筋膜是指位于 、 和 之间的筋膜,穿经该筋膜的主要结构有 、 、 及淋巴管。
5.胸肌间隙位于 和 之间,内含 和 。
6.在肋沟处,肋间血管和神经的排列顺序自上而下依次为 、 和 。

胸部解剖影像知识点总结

胸部解剖影像知识点总结

胸部解剖影像知识点总结胸部解剖影像是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影像学的手段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胸部器官的结构和形态,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胸部解剖影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常见的胸部解剖结构、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及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等内容。

一、胸部解剖结构1. 胸廓结构:胸廓是由胸骨、肋骨和脊柱组成的。

胸骨是胸廓前壁的主要骨质结构,胸廓侧壁主要由肋骨和胸椎组成。

肋骨分为真肋、假肋和浮肋,其中真肋连接胸骨而假肋和浮肋直接或间接与胸骨相连。

2. 胸膜结构:胸膜是包裹在肺部外表面的一层薄膜,由两层组成,分别是胸膜和脏胸膜。

其中,胸膜附着于胸廓内表面,而脏胸膜附着于肺的表面。

3. 心脏结构:心脏位于胸腔中央,是一种中空有机器官,由心包、心外膜、心肌、心内膜和心腔组成。

影像学检查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成像方式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准确地观察。

4. 肺部结构:肺部是呼吸器官,通过气管分支进入到左右两侧的肺脏。

肺脏的解剖结构复杂,包括气管、支气管、肺泡等结构,影像学检查可以将这些结构清晰地显示出来。

5. 气管和支气管结构:气管是呼吸道的主要部分,将气体从外部吸入到肺部。

气管向下分支为左右支气管,再进一步分支为肺泡,这些结构在影像学检查中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

6. 胸腔内其他结构:此外,在胸腔内还有其他重要的结构,包括食管、主动脉、上腔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等,这些结构在影像学检查中同样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

二、胸部解剖影像学检查的方法1.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见的胸部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射线的透射,可以获得胸腔及其中器官的影像。

通过X线胸片,可以观察到心脏、肺部、胸廓等结构,对于肺部疾病如肺炎、肺气肿、胸腔积液等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诊断准确性。

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显示胸腔内器官的详细结构,对于小肺结节、胸膜增厚、肺脓肿等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1.胸部正常解剖

1.胸部正常解剖

三、肋间结构
肋间肌、肋间血管神经、肋
间动脉环。
肋骨骨折时,易伤及血管。
四、胸膜、胸膜腔及 胸腔
脏层胸膜
壁层胸膜 肋胸膜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顶:高出锁骨内侧1/3
上方2-3cm. 胸膜腔:左右各一,常呈负压。
五、肺
1、肺的分叶
肺为胸部一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左肺由从后上斜向前下的一 条斜裂,将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一条接近 于水平方向的右肺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肺分 一尖一底两面两缘。
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 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 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 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从前向后:上肺静脉、肺动脉、支 气管; 从上到下:左侧最高为肺动脉,前下
为上肺静脉,后下为支气管;右侧最
高为支气管,前下为肺动脉,再前下 为上肺静脉。 两肺门最低均为下肺静脉。
三、纵隔侧面观:
以肺根为中心进行描述。
两侧相同点主要有: 前方均有心包膈血管、膈神经;后方均有迷走神经;上 方均有一血管弓。
(一)纵隔左侧面观:
前方:心包膈血管、左膈神经; 后方:左迷走N、食管、胸主A及胸导管;
上方:主A弓、左锁骨下A、左喉返N、动脉导管韧带;
下方:肺韧带;
(二)纵隔右侧面观:
胸部的解剖
郭建伟
胸部的解剖
大体解剖
一、胸部的组成 二、体表标志与胸部标志线 三、肋间结构 四、胸膜、胸膜腔及胸腔 五、肺 六、纵隔 七、心包
胸部影像解剖
概述 一、X线解剖 二、CT解剖
大体解剖
一、胸部的组成
胸壁 胸部 胸腔
前有胸骨、锁骨,后有胸椎、肩胛骨, 骨性胸廓: 肋骨则围绕其间 肋间结构

局部解剖学(胸部)

局部解剖学(胸部)

(二)裂孔:
主动脉裂孔在膈左、右脚与脊 柱之间,平第12胸椎高度, 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在主动脉裂孔的左前 方,平第10胸椎高度,有食 管、迷走神经前后干、胃左 血管的食管支和来自肝后部 的淋巴管通过,是膈疝好发 部位之一。
腔静脉孔在食管裂孔的右前方, 平第8胸椎高度,有下腔静脉 和右膈神经的分支通过。
二、深层结构 深筋膜 胸廓外肌层 胸廓和肋间隙 胸廓内血管 胸内筋膜
(一)深筋膜
胸前外侧区的深筋膜分为 浅、深二层。
浅层覆盖于胸大肌表面,较为 薄弱,向上附于锁骨,向下 与腹部深筋膜相移行,内侧 与胸骨骨膜相连,外侧在胸 外侧壁处增厚,向后接胸背 部深筋膜浅层。
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上端附 于锁骨,向下包裹锁骨不肌 和胸小肌,并覆盖在前锯肌 表面。
和腹直肌上部。 第二层为锁骨下肌、胸小肌
和前锯肌。 第三层为肋间肌。 第四层为贴于胸廓内面的胸
横肌。
胸大肌:
位于胸前区,接起始部位不同, 而分为锁骨部、胸肋部和腹 部。由胸内、外侧神经支配。 血供主要来自胸肩峰动脉的 胸肌支和胸廓内动脉的穿支。
前锯肌:
位于胸外侧区,为一定薄扁肌。 由胸长神经支配。主要由胸 背动脉供血。若手术不慎损 伤胸长神经,可出现“翼状 肩”。
内侧部:
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并 与对侧乳房淋巴管相吻合。
内下部:
注入膈上淋巴 结,并与腹前壁上 部及膈下的淋巴管 相吻合,从而间接 地与肝上面的淋巴 管相联系。
深部:
经乳房后隙继穿胸 大肌注入胸肌间淋巴 结或尖淋巴结。胸肌 间淋巴结又称Rotter结, 位于胸大、小肌之间, 乳腺癌时常受累。 乳 房浅淋巴管网广泛吻 合,两侧相互交通。
肋下神经:第12胸神经前支 行于第12 肋下方。

解剖胸骨知识点总结

解剖胸骨知识点总结

解剖胸骨知识点总结一、胸骨的解剖结构1. 胸骨的位置:胸骨位于胸部正中,呈“T”字形,上端连接锁骨,下端连接肋骨。

2. 胸骨的组成:胸骨由三部分组成,从上到下依次为柄状部、体部和剑突。

柄状部连接锁骨,体部连接肋骨,剑突则是胸骨的末端。

3. 胸骨的表面解剖标志:胸骨表面有多个重要的解剖标志,包括胸骨切迹、腹侧切迹、附着面等,这些标志对于临床医学有重要意义。

4. 胸骨的骨质特点:胸骨呈扁平骨,骨质轻、坚硬,是连接上肢和躯干的重要桥梁。

5. 胸骨的血供和神经供应:胸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乳头下动脉和胸内动脉的分支,神经供应来自于胸腔前支和剑下神经。

二、胸骨的生理功能1. 支撑和保护功能:胸骨连接肋骨,构成了胸廓的骨架,具有支撑和保护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的作用。

2. 呼吸运动的支持:胸骨与肋骨的连接,通过呼吸肌的收缩、松弛帮助胸廓的扩张和收缩,从而支持呼吸运动的进行。

3. 建立心电图的参照点:心电图的导联中,常用胸骨为参照点,进行心电图的诊断与分析。

4. 肌肉和韧带的附着:胸骨表面有多个附着点,包括肌肉和韧带,在胸部的运动和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胸骨的相关解剖学知识1. 胸骨的相关疾病:胸骨是人体重要的解剖结构,不仅与多种胸部疾病有关,还可能受到外伤的影响,导致骨折等损伤。

2. 胸骨的手术操作:在心脏和胸部手术中,胸骨是重要的手术区域,包括开胸手术、心脏搭桥手术等,需要对胸骨进行解剖和操作。

3. 胸骨的X线解剖:X线解剖是对胸骨进行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发现胸骨的解剖异常和疾病变化。

4. 胸骨的解剖学研究:对胸骨的解剖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人体解剖学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四、胸骨的临床意义1. 解剖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深入了解胸骨的结构、功能和相关解剖学知识,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2. 解剖学知识与手术操作:胸骨是临床手术的重要区域,对其深入了解,可以为手术操作提供重要的解剖学依据。

胸腔的名词解释解剖学

胸腔的名词解释解剖学

胸腔的名词解释解剖学1. 胸腔的概述胸腔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解剖区域,位于颈部和腹部之间。

它是由胸廓壁和胸膜围成的一个空腔,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器官,如心脏、肺部、食管、气管等。

胸廓壁由肋骨、胸椎、胸骨和肌肉组成,起到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

2. 胸廓壁胸廓壁是指围绕着胸腔的结构,包括肋骨、胸椎、胸骨和相关肌肉。

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坚固的框架,保护了内部器官。

•肋骨:人体有12对肋骨,分为真肋、假肋和浮肋。

前7对连接到胸骨上,被称为真肋;第8至10对连接到前面的真肋上,被称为假肋;第11至12对不与任何其他结构相连,被称为浮肋。

•胸椎:人体有12个胸椎,位于胸廓壁的后部,与肋骨相连。

胸椎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并保护脊髓。

•胸骨:胸骨是位于前部的扁平骨,由三个部分组成:胸骨体、胸骨柄和胸骨剑突。

它与肋骨和锁骨相连,形成了前部的框架。

•相关肌肉:胸廓壁还包括许多重要的肌肉,如腹直肌、斜方肌和胸大肌等。

这些肌肉不仅起到支撑作用,还参与呼吸和运动等功能。

3. 胸膜胸膜是覆盖在胸腔内壁和包裹住内部器官的双层薄膜。

它由两个层次组成:外层称为壁层,贴附于胸廓壁;内层称为脏层,贴附于心脏、肺部等器官表面。

•壁层:壁层与内层之间有一小间隙,称为胸腔间隙(pleural cavity)。

这个间隙充满了胸腔液,起到润滑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脏层:脏层与器官表面贴合,保护器官免受外部伤害,并通过分泌液体来保持器官表面的湿润。

4. 胸腔内的重要器官•心脏:心脏是胸腔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胸廓壁的中央稍向左侧。

它是泵血的中心,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肺部:肺部是呼吸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胸廓壁的两侧。

人体有两个肺叶,左肺有两个叶,右肺有三个叶。

肺部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食管:食管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在胸廓壁内向下延伸。

它负责将食物从口腔运送到胃,并参与消化过程。

•气管:气管是连接喉部和支气管的管道,在胸廓壁内向下延伸。

胸骨管的名词解释

胸骨管的名词解释

胸骨管的名词解释胸骨管(sternum foramen)是位于人体胸骨上缘的一个小孔,也称为胸骨孔或胸骨凹陷。

在解释胸骨管的概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解剖知识。

人体骨骼系统是由多个骨头组成的复杂结构。

胸骨是胸廓的一部分,位于胸腔正中,具有保护心脏和肺部的重要功能。

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从上到下依次为胸骨体、胸骨柄和剑突。

胸骨体是最大的部分,呈长方形,位于心脏和肺部之间。

胸骨柄是连接胸骨体和肋骨的部分。

剑突是胸骨的最下方,略呈三角形。

在胸骨体和胸骨柄之间,有一个小孔,即胸骨管。

它通常位于胸骨的中线上,呈圆形或卵圆形。

胸骨管的大小和形状可因个体差异而异。

这个小孔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胸骨管在解剖和医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胸骨管的观察和测量,医生可以诊断和评估一些心脏和肺部相关的疾病。

例如,胸骨管的异常扩大可能与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瘤等心血管疾病有关。

此外,胸骨管的形态也可被用来评估胸骨及其周围结构的发育情况。

其次,胸骨管在人体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胸骨管通过连接胸骨的不同部分,使得整个胸廓成为一个坚固的结构,能够保护心脏和肺部免受外界的损伤。

此外,胸骨管还起到支撑和稳定肋骨的作用,使得呼吸过程更加高效。

在呼吸时,肋骨通过与胸骨的连接,可以迅速扩张和收缩,将空气送入和排出肺部。

最后,胸骨管也在人体的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胸骨管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随着个体的生长和发育而变化。

此外,遗传和环境因素也可能对胸骨管的形态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和分析胸骨管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种群和人群之间的差异,并揭示人类进化和适应性的一些特征。

综上所述,胸骨管是位于人体胸骨上缘的一个小孔,具有重要的解剖、生理和进化意义。

它在医学实践中可以用来诊断和评估心脏和肺部相关的疾病,同时也在人体的生理过程中起到连接和支撑的作用。

对于了解人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的变化,胸骨管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正是因为这个小小的孔隙,我们才能理解人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深入探讨人类生命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