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芒砀山导游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城芒砀山导游词
芒砀山,古称砀山,又称“仙女峰”,为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永城芒砀山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篇1:永城芒砀山导游词
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来到国家“AAAA”级景区——永城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观光旅游。

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文化内涵厚重,人文景观遍布,目前对外开放的有四大景区,分别是:保安山景区、汉兴源景区、陈胜园景区以及夫子山景区。

现在我们即将参观的是保安山景区。

在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上对这座山的描述是这样的:砀山南岭或曰安山,山下有保安镇,此山称保安山,有保一方平安之意。

保安山海拔只有116.5米,在这座看似其貌不扬的山上却埋葬着西汉梁国特殊的一家三口,他们就是汉景帝的同母胞弟梁孝王刘武,其妻李王后及长子梁共王刘买。

好,景区的概况就为您介绍到这儿,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您手中的这个导游机。

机器上面有电子地图,图上红色虚线就是游览车经过的路线,蓝色虚线是表示步行路线,有红灯的地方都有讲解,红灯闪烁时是表示您所在的位置,音量的大小可以用机器上方的按钮来调节,如果需要帮助,请拨打我们的服务电话。

在您
旅行的途中请保管好导游机,游览完景区后,请记得归还。

好了,机器的使用就说到这里,请您不要将耳机摘掉,在旅行途中导游机会自动开启,继续为您讲解。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汉文化之旅吧。

一、汉博苑广场
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汉博苑广场,取汉博苑这个名字是表达汉文化博大精深之意。

芒砀山是秦末风云动荡的中心地区、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之地,更是刘邦的早期根据地和首次举兵伐秦的出发地。

2007年,国内外著名的汉文化专家云集芒砀山,将此地评定为“汉兴之地”。

我们跨过第二道门阙,可以看到两侧的长廊,这是汉文化展廊。

您可以看到,左侧的展廊里有一些巨大的石头,那是做什么用的呢?我们可以走近些看
看。

原来这些石块是墓室的塞石,塞石又叫封石、断龙石,古人为了防止盗墓者进入墓室,一般会用一块巨大的石头将墓门封住。

这用来封门的巨石就叫做塞石,而这封的门也被称作隔世门。

这是封堵梁孝王王后陵墓的塞石,目前该地宫共出土完整塞石3000余块,每块重达一吨半左右,上面主要刻有干支记时、工匠姓氏、石块尺寸或排列位置的序号等。

这些塞石成阶梯状封堵整段墓道,当时没有起重机,全凭人力搬运,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游客朋友,您是否看到有一块写有“东宫东南旁”字样的塞石呢?下面我们就来找找看吧。

这是一块记载方位的塞石,出土在地宫东宫的位置。

这张拓片刻字的内容为:“第九四十三丙寅佐崖厚二尺广三
尺六寸袤五尺”,意思是:“这块石头是放在第九层,四十三号的塞石,实际测量后的尺寸均为22-23.1厘米左右。

可见汉尺和现在的尺度有着明显的区别。

您可以仔细浏览。

展廊右侧展示的是在永城出土的部分汉代画像石和拓片,主要内容为宴饮、狩猎、舞乐百戏、出巡、神兽铺首衔环、乘龙升仙图、宴飨xiǎng舞乐图、狩猎侍宴图、车骑出行图等。

这里的每一块画像石可谓巧夺天工,艺术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先民的生活场景。

汉代画像石刻是汉代绘画艺术与石刻艺术融为一体的历史文物。

是汉代政治、经济、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图象反映,是汉文化、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和艺术瑰宝。

目前,永城境内已发现汉画像石200余块,在李王后和梁共王地宫内出土的座便厕所上发现的画像石,被专家认定为“我国目前年代最早的画像石”。

为研究我国汉代画像石的起源,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下面我们来看脚下的纹饰,这是“绶带穿壁”纹,是在梁共王陵出土的四神壁画边饰的图案,据说,只要踏上去就会吉祥如意,长生不老。

另外,这里还
有四道门阙,它象征一年四季,寓意春、夏、秋、冬,四季如意。

现在就让我们踏上这吉祥如意的台阶吧!游客朋友,在登山时,您不妨数一数共有多少级台阶。

永城市地处河南省的最东部,与苏、鲁、皖三省毗邻,素有“豫
东门户”之称。

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群聚居;春秋战国时期兵家必争的膏腴之地;历朝历代都设有郡治与县治;至隋大业六年,也就是公元610年,割彭城、睢阳二郡之地置县,才起名永城沿袭至今。

关于永城的名字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据县志记载:永城原名马甫城,隋大业四、五年间,汴河淮河流域广发水灾,沿途城池尽毁,唯有马甫城完好无损,隋大业六年,隋炀帝乘龙舟顺汴河南下,见到了完好无损的马甫城池,高兴之余随口说道:连年水灾毁多城,唯有马甫是永城。

永城之名就此诞生。

意为永远之城、永固之城、屡遭水击而不败之城。

这座千年古城如今正散发着夺目的光彩,现在的永城人拥有四张靓丽的名片,即汉兴之地、面粉之城、能源之都、生态之市。

永城是全国六大无烟煤产地之一,盛产优质无烟煤。

还是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加工基地,有着“中国面粉城”的称号。

芒砀山坐落在永城市的北部,突兀崛起的十多座山峰龙脉相连,在方圆千里的大平原上,犹如十多位仙女从天而降。

这里山山有历史,洞洞有传奇,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的多项第一,成为我国灿烂汉文化的博物院。

游客朋友,刚才您仔细数过我们的台阶了吗?没错,我们的登山台阶总共365级,这365级台阶象征着一年365天,寓意天天平安、岁岁如意,步步高升。

让我们转身回顾台阶,您是否看到了原来的层层阶梯变成了一个平台,这视觉效果多好啊!请您继续游览。

二、梁共王陵
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即将参观的是梁共王陵,梁共王陵于1986
年被发现,
1987年发掘,1991年发掘峻工,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它属于大型崖洞墓,系人工在坚硬的岩石中开凿而成,全墓由墓道、甬道、主室、耳室、巷道及排水系统组成,总面积383平方米。

经专家考证,该地宫的主人为梁孝王刘武的长子梁共王刘买,距今已2100多年。

1、墓道:
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已进入陵墓的墓道部分,墓道为露天开凿,全长60余米,全用凿制规整的长方形青石封堵,每块重约1吨。

共清理出土封石2000余块,南北两岩壁较直,壁面有加工规整的竖向堑道,线条流畅,粗细匀称,可见当时工匠技艺相当高超。

墓道放置大量排列有序的车马器、陶俑及兵器等遗物,共出土25辆车,其中封石内一辆,其余24辆分置于墓道底部南北两边,排列有序,马的数量有100余匹。

在以往发掘的汉诸侯王级别的陵墓里,一般随葬2-3辆马车,最多也不过随葬6辆,而梁共王陵发掘的随葬马车是同类或同时代陵墓中所仅见的,不仅如此,位于东部的几辆马车内还站有彩绘女俑,车马器旁边排列着40件骑士俑,作骑在马上之状,目视前方,神彩奕奕。

整个阵容形成一幅前有导从车,中间有主人乘坐的车,后有小车随从,最后有骑士护卫的浩浩荡荡、蔚为壮观的场面。

墓道有一个坑槽,称“前庭”,是墓主人迎送宾客,停放车马的地方,坑槽东南角有一个钱窖,钱窖里储满了铜钱,分层成串排列,每串大约1000枚,共约225万枚,重约5.5吨,数量如此之
大,实属罕见。

您知道吗?现在我们头顶看到的这个红笔圈起来的炮眼就是这座陵墓的发现点,1986年,芒砀山还是一个炮声隆隆的年代,当地的村民开山采石、填放炸药,因炸药填不满,十分偶然的发现了此处陵墓。

2、墓室:
游客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地宫一睹为快吧,请注意脚下的台阶,慢慢
往前走。

您现在所走的是甬道,甬道就是从墓道通往墓室之间的过道。

在您眼前的这每一块石块都有着两千年多年的历史。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墓室前厅,请您抬头看前厅顶部,顶部及南壁绘有一幅将近30平方米的西汉彩绘壁画,这就是《四神云气图》,这幅壁画的价值之高,也许会超出您的想象,它比敦煌壁画整整早了630年,专家们赞誉其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四神云气图》被誉为“四最壁画”,即:篇幅最大、年代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考古艺术价值最高。

这幅壁画主要内容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灵芝及云气纹。

《四神云气图》高超的绘画技巧,让人不可置疑的相信,它不可能出自民间工匠之手,只能是来自西汉的宫廷画师,它代表着西汉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游客朋友,您在观看这幅壁画时是否注意到这壁画上并没有我刚才说的玄武?这玄武哪儿去了呢?我们找找看吧,在青龙舌部卷着一个鸭嘴、鱼身、长有巨刺的神兽,您找到了吗?汉代有一种避讳:唯亲者讳、贤者讳、尊者讳。

梁共王的
父亲便是孝王刘武,刘武的武字和玄武的武字,同音并且同字,试问谁敢把国王父亲的名字画在这里呢?所以就有这么一个神兽来代替玄武了。

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向左转,就会看到的第二室棺床室。

棺床室是安放棺椁的地方,象征墓主人刘买生前的卧室,由于陵墓被盗掘,只发现了部分散落的玉片,按照梁共王刘买的身份及地面散落的玉片,我们可以断定,刘买随葬有金缕玉衣。

您知道吗?葬玉制度始于西周晚期,历经春秋战国到了汉代盛行起来。

玉衣是丧葬用玉中的最高档次,依死者爵位的高低,又分为金、银、铜缕三种玉衣。

在西汉初期,皇帝、皇后、王侯皆可使用金缕玉衣。

为什么帝王会选择用玉来装殓尸身呢?古人将玉赋予种种美德的同时,认为玉有灵性,用玉殓尸可以使尸骨千秋不腐。

但颇具讽剌意味的是,迄今发现的玉衣中没有一件能使尸骨保存完好的,放在棺床上的这件金缕玉衣是1986年在僖山汉墓发
现的。

该玉衣衣长1.76米,由2008片玉片用纯金丝编制而成,金丝的细度达到0.5毫米,做工极为精细。

这套金缕玉衣的出土是继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金缕玉衣的又一次重要发现.该玉衣1988年参加了在北京故宫举行的全国出土文物精华展,1991年作为中新建交的先行使者赴新加坡展出。

而后又到美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地的十几个国家巡回展出,震惊世界,为我国古老悠久的中原文化增添光彩。

游客朋友,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第三室——主室,主室是整个墓葬的中心。

是主人宴饮宾客与议事的场所,现在您看到的布展是汉代
宴饮宾客的场景,周围每个房间都是独立的单间,分别有武库、仓屋、衣物存放室、疱厨、巷道、沐浴室、厕间、货币贮藏室等。

现在我们就到第四号室武库看看吧。

武库是收藏兵器的库房,皇帝和诸侯王的宫殿内都设有武库。

该室出土大量铁剑残段,重约20公斤,大约12支,这些铁剑外部多带有薄木鞘qiào,并用丝麻之类缠裹,剑体较小,成束摆放,可能是明器。

接着请您看第五室“仓屋”,仓屋是贮放粮食的地方,将贮粮使用的仓等装上麦、豆、栗,置于仓屋内,表示供死者取食。

游客朋友,我们看到的第六室为衣物贮藏室,该室底部有一层厚约0.2米的赭红色泥浆,非常纯净细腻,并拌有大量的室内渗水,另还发现有丝织品的残迹,经专家考证,这是“绢”的一种,足以说明该室为衣物存放室。

这里的第七室是“庖páo厨”,中国古人信奉灵魂不灭,具有视死如生的观念,认为人死后不过是去另外一个世界生活,因此陪葬物品如生前一样,摆上锅灶、餐具、食物,是想让死者在阴间继续享用。

这里的第八室是“巷(hang)道”,巷道与汉代诸侯王陵墓中的回廊不同,其作用是为了增加侧室数量的需要,也是汉代诸侯王陵墓的一种特有形制。

我们接着看第九室“沐浴室”,室内地面刻有象征浴池的浅石槽,由此断定
该室的用途是仿生前使用的沐浴间,室内复制品沐盘和铜匜是汉代王室成员的洗浴用具。

游客朋友,下面这个是第十室“厕间”,中国汉代习惯称厕所为厕间,厕是宫中和居室内必需的生活附属设施,在这个厕间里您能看到最原始的坐便池,我们可以看到它是由靠背、座垫、脚踏石、扶手等组成。

您仔细分辨,脚踏石上还有精细的花纹,长青树等,即防滑又美观。

除此之外,在左边后方的墙壁上,有一条长方形的凹槽,这是原始冲水管道,设计十分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人们常说“观文明,看厕所”,看来,这两千多年前的座便确实能够代表中国的古代文明。

游客朋友,您现在来到的是第十一室“货币贮藏室”,该室出土有“半两”铜钱共60余枚,门道及门道对应的主室北侧有一些零散的铜钱及一枚金饼,由此可断定该室为货币贮藏室。

游客朋友,梁共王陵的参观到此就结束了,请您沿台阶原路返回。

欢迎您继续游览下一个景点。

三、寝园基址寝园遗址
游客朋友,您好。

在您面前的这座山叫保安山,据考古发掘,在这座山的南峰上葬的是梁孝王刘武,北峰葬的是刘武夫人李王后,这属于夫妻“同坟异穴”合葬的陵墓。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汉代的梁国尤其在西汉时期是诸侯王中的大国。

公元前168年,西汉梁国的国王梁孝王刘武从淮阳王徙封为梁王,死后就葬在这芒砀群山之中,形成一个全国罕见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西汉梁国王陵墓群,该墓群于1996年被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你可以看到梁孝王陵前有一片阔地,这里就是梁孝王寝园建筑遗址。

寝园这个名称来源于西汉,是由秦代的
寝殿发展而来。

汉代厚葬之风盛行,又有墓祀的习俗,梁孝王刘武生前财冠京城,权势超人,死后自然是无限风光,梁孝王陵前原本建有一座巍峨壮观的寝园,可惜毁于西汉末年。

1992年9月—1994年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基址进行发掘清理,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游客朋友,我们可以看到寝园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南北长110米,东西宽60米,面积6600平方米,主要建筑基址有前庭、照壁墙、寝殿、便殿、庖厨、回廊等组成。

说到这儿您可能会问了,建这么大个寝园是做什么用的呢?下面我来告诉您,它有以下几种用途:一是每天早晚奉衣食祭祀亡灵,每逢重大节日还要在此举行大典等祭祀活动;第二就是作为守陵之用。

梁孝王机关算尽,却忽略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道理,这无疑告诉人们这儿有大型墓葬,墓葬内也一定有稀世珍宝,汉家天下终归不是铁打的江山,仅仅过了300多年,这里就被曹操引兵伐冢,掘墓破棺,盗走了全部珍宝。

据《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记载:曹操为盗掘梁孝王陵还专门设置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呢。

曹操从这里盗走了金银72船,用这些财物养兵三年,奠定了自己争雄天下的经济基础。

好,下面请您继续往前,咱们即将参观的是梁孝王刘武的墓室。

四、梁孝王刘武陵
游客朋友,在您的右手边有梁孝王陵的墓室透视图,您可以走近些看看。

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座陵墓由墓道、甬道、主室、
角室、回廊及排水系统组成,是中国西汉早期“凿山为室”的横穴大型石崖墓,全是人工在坚硬的岩石中开凿而成的,全长96米,最宽处32米,面积约700平方米。

在陵墓口的地方曾出土东汉“五铢”钱,唐代瓷碗等,说明该陵墓在东汉末年及其后多次被盗掘。

您现在看到的这一段墓道为封闭式墓道,该墓道为“U”形,上部用梯形石板扣压,形成拱形建筑,极其坚固,至今保存完好。

现在的建筑史表明,
拱形建筑是汉武帝通西域之后传到中国的,但是梁孝王死时汉武帝还没有继位,所以许多建筑专家参观后惊叹不已,认为可以改写中国建筑史,这种设计理念时至今日仍值得借鉴。

游客朋友,走进墓室您看到右侧的第一室是梁孝王刘武北车马室。

在主室前方打凿车马室,象征梁孝王生前出巡的车行队伍和守备力量。

这里所展的车马都是复制品。

左侧为第二室——梁孝王刘武南车马室,按照汉朝规定“天子驾六,诸侯、卿驾四,庶人驾一。

”根据这个规定,梁孝王刘武下葬时按其诸侯王的身份应有四匹马拉的车陪葬。

现在请您走进甬道部分,甬道是通往主室的过道。

请您扶好扶手,注意脚下台阶。

游客朋友,进入甬道中段,我们可以看到左右各开凿一个侧室。

右侧第三室为练兵室,这是陵墓内面积最大的一个侧室,近130平方米,但室内凿制并不规整,专家推测与梁孝王暴病而死有关。

在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有一套完备的战争理论体系,排兵布阵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西汉梁国是当时诸侯王国之首,梁孝王在位时期,军事
强大,经济发达,又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立了大功,因此,其生前拥有大规模的练兵场,即使死后,墓室内也应该有练兵的场所,这个大面积的贮藏室就是梁孝王刘武的练兵室。

请您转向左侧看第四室武库,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载:梁孝王居天下“膏腴地”,梁国府内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

现在您看到的都是复制兵器。

请继续前行。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五室主室。

主室是整座墓葬的中心,东西长9.6米,南北宽4.7米,高3米,顶部中间略高于四周,呈弧形,室内四周垂直,表面光平,开凿后经过修磨,它的作用是为了排出山间渗水,以保持室内干燥。

前方这尊塑像是后来为梁孝王刘武而雕塑的。

刘武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汉文帝刘恒的儿子,又是景帝刘启的同母弟弟,母亲窦太后特别宠爱他,景帝也对他特殊照顾,梁孝王每次回京师探望,景帝必出宫远迎,并且同车在上林苑游猎,
就连梁孝王车马的装饰,也与其皇兄无异,由此可见梁孝王刘武地位的特殊。

刘武其人才华横溢、雄才大略,颇有君子之风,当时的文人雅士多好与其交往。

为了炫耀文雅,刘武大兴土木,修建了当时最大的私家园林建筑,史称“梁园”,又名“兔园”,作为与文朋诗友吟诗作赋、把酒抒怀的场所。

相传梁园方圆三百里,至今在商丘仍有平台、朱台、三陵台、清凉寺等许多遗迹。

据《西京杂记》记载:“梁孝王好营宫室园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

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

”历代的名人骚客多
有到梁园怀古、追思梁孝王风范者,李白、杜甫、高适、枚乘等都曾在此留下了传诵千古的篇章,尤以李白的《梁园吟》最为著名,也留下了“梁园虽好,终非故乡”的遗憾。

因此,当时的梁园可算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会馆。

(修改内容待查)荣华富贵功劳风雅膨胀失落接下来我们将要参观的是第六室棺床室。

从这间房子的形制和室底平台的大小分析,平台上应该是放置棺椁的地方,室顶东西两壁的石槽是棺上帷帐结构的榫sǔn]口。

与棺床相临的是第七室沐浴室。

象征墓主人沐浴更衣的地方,室内地面刻有象征浴池的浅石槽,室内复制品沐盘、铜匜yí是汉代王室成员洗浴的用具。

第八室为厕间。

中国汉代称厕所为厕间,厕间是宫中和居室内必需的生活附属设施。

游客朋友,请您转向主室的右侧,参观第九室衣物贮藏室。

中国古人信奉灵魂不灭,死后如常居的观念,认为人死后不过是到另一个世界生活,生前所用的衣服和丝织品等都需要陪葬,这里就是梁孝王刘武的衣物贮藏室。

第十室是庖厨室。

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信仰中,先人的神灵同现实的人一样,需要定时饮食,因此,建了这个庖厨室。

与庖厨室相邻的第十一室是仓屋。

将贮粮使用的仓、廪等装上麦、豆、粟,置于仓屋内,表示供死者取食。

游客朋友,现在请您顺着东回廊依次参观;游客朋友,走过回廊您可以看到第十三室和第十四室,;游客朋友,您顺着回廊环绕一周,会发现东回廊的门道;梁孝王刘武生活在西汉初期文景盛世,由于他特殊的身;五、芒山寺(奶奶庙);游客朋友,在您面前的就是芒山寺了,您需要在旁边售;六、梁孝王王后陵;游客朋友,您现在参观的这处陵
墓是西汉梁孝王刘武之;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陵墓的东墓道游客朋友,现在请您顺着东回廊依次参观。

主室外围建有回廊,现在请您按顺时针方向环绕主室一周,回廊的四角各开凿一室为“外藏室”,是放置珍贵陪葬物品的地方。

您首先看到的是第十二室梁孝王刘武的礼、乐器具外藏室。

过去已发掘的西汉诸侯王陵中在外藏室内多出土礼器、乐器、陶器和饮厨器等,说明外藏室也是放置礼、乐、酒、兵、车器的库房。

请您注意看回廊内壁底部有凿制规整的排水设施,在墓室内它们相互连通,自成一体,最终通过岩缝回到山体,消失于无形,相当于现在的下水道。

在西汉时期就拥有如此先进的排水系统,真令人感叹啊。

游客朋友,走过回廊您可以看到第十三室和第十四室,均为货币外藏室。

梁国地大物博,加上朝廷的不断赏赐,积累大量的财富。

《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其未死时,财以聚万计,不可胜数,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

”好,下面我们去第十五室看看吧,这里是梁孝王刘武的生活用具外藏室。

中国汉代崇尚神灵,有视死如生的观念,认为人死后要到另一个世界生活,因此墓室内陪葬品有各式生活用具,如案栏、酒器、铜带钩、铺首等。

游客朋友,您顺着回廊环绕一周,会发现东回廊的门道口南北两侧,西回廊的南端等壁顶、壁中间都有用于安门和固定门的设施,因此推测该墓的回廊是封闭的,每壁的两端都有门封堵,从这些现象考古专家们分析,墓中的回廊在当时装饰是十分复杂和华丽的。

梁孝王刘武生活在西汉初期文景盛世,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和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