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
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尿毒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腹膜透析组、血液透析组、联合应用组(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各30例。
比较三组患者的实验室指
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指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血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病率分别低于血透组和腹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的治疗方式,使
得患者能保持更为良好的内环境,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改善了尿毒症患者
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尿毒症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
17-0071-02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发
病率逐年提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由于肾移植受到肾源的限制,目前尿
毒症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仍是透析,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而两种透析方式各
有其优缺点。
本研究将两种透析方式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现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
成腹膜透析组、血液透析组、联合应用组,所有患者的年龄51-78(56.34±8.65)岁,其中男
性42例,女性48例,平均透析时间是(13.07±9.13)个月。
每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残余
肾功能、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三组患者均自愿签署
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腹膜透析组:采用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葡萄糖PD液,采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透析模式,剂量6000-8000ml/d;血液透析组:透析仪器为费森尤斯4008-B型号的透析机,
透析器型号是威高的F14,采用标准碳酸氢盐透析,透析液流量500ml/min,血流量200ml-250ml/min,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或者颈内静脉长期埋管,患者每周透析三次,每次4小时;联合组:患者应用腹膜透析一周5~6天,方法如上,然后接受血液透析,每周1~2次,方法与上相同[1]。
三组患者在透析基础上,均接受辅助治疗,包括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叶酸、降压药、降糖药、活性维生素D等,纠正贫血、控制血压血糖、保持患者的钙磷代谢平衡[2]。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和并发症情况。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的方法为,采用t检验,(n)表
示计数资料中的例数、(%)表示百分数,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见表1。
联合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指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血液透析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血透组及腹透组之间血钾和血糖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
注:#表示与腹膜透析比较存在差异,P<0.05;*表示与血液透析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
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见表2。
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2=7.598,P<0.05)。
表2 三组患者透析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讨论
尿毒症患者常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包括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但是每种透析方式都有
各自的缺点和优点。
文献报道,单纯应用其中一种透析方式,往往存在溶质清除不彻底,超
滤不足等缺点,容易造成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液体超负荷等并发症。
而联合透析的透析效率
更高,并发症发生率低[3]。
此次研究中联合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指标,明显好于其他两组;联合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的指标,明显好于血液透析组;并且联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两组。
本研
究表明联合方式整体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数值,并减
少并发症的出现。
综上所述,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更好,使得患者处于一个良好的内环境,减少
了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燕, 吴琴宁, 吴静,等.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6(9):790-793.
[2]冯静, 潘配强, 孔翠文.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用于终末期肾病伴晚期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比较[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22):57-60.
[3]夏敏, 张萍, 盛凯翔,等. 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预后分析[J]. 中华肾脏病
杂志, 2016, 32(8):584-591.
[通信作者:张英姿,女,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