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
模拟试题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这首打油诗深刻揭露了()
A.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灾难B.鸦片输入的危害
C.清政府官场腐败D.旧中国人民生活悲惨
2.下列人物创作了《愚公移山》这幅中国画的是()
A.鲁迅B.冼星海C.徐悲鸿D.老舍
3.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4.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其中“中体西用”指()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
5.有人这样评述中国近代前期某场战争:“它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使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

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
A.培养人才B.改变官制C.废除科举D.开办学校
7.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

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

与该条约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下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第二十章? (350)
(一)武昌起义 (350)
(二)清帝退位 (351)
(三)历史意义 (354)
A.国家统一B.军阀割据C.君主立宪D.走向共和
9.他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被拒绝后,只好出国,前往他早年曾求学的檀香山。

这时甲午中
日战争爆发已三月余,日军已侵入中国东北。

怀抱“改良祖国”大志,却痛感报国无门的他愈益忧愤,遂在华侨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残暴,倡议集结团体,共谋救国大计,为此组织了兴中会。

材料中的“他”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孙中山D.陈独秀
10.他们的斗争“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斗争”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和北京大学B.《民报》和北京大学
C.《新青年》和上海D.《时务报》和上海
11.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
青年,逐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转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国民革命B.新民主主义革命C.民族革命D.旧民主主义革命12.“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朽的历史功绩。

其中与“日出东方”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中共“七大”的召开
13.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
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

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该军校成立的背景是()
A.国共第一次合作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4.毛泽东说:“……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

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

我们“城内插旗”失败指的是()
A.秋收起义受到挫折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血战湘江D.国民革命失败
15.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

”其中“一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在这里()
A.开始创建人民军队B.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召开了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D.召开了遵义会议
16.“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起()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B.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D.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17.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淞沪会战
18.“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

……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

”文中“空前的胜利”是指()
A.西安事变B.南京解放C.三大战役胜利D.抗日战争胜利
19.“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上述材料论述的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美苏对中国抗战的有力配合B.抗日战争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C.海外华侨的有力支持D.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20.电视连续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概括了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主动撤退而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典型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的地点是()
A.北京B.沈阳C.延安D.南京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00多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化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

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

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

中国乃不国矣。

——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材料一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的结果如何?(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3分)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和宝贵的革命精神。

革命精

内涵
井冈山
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于创新;依靠群众,敢于吃苦。

A开天辟地,敢于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B乐于奉献,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等。

材料二当时党的特委和军委的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注:中段为井冈山)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正规军队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材料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格中A、B对应的红色精神的名称。

(2分)
(2)结合史实说明“红船精神”的由来。

(2分)
(3)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为巩固井冈山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1分)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1分)
(4)材料三的军事行动胜利的标志是什么?(1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摘自《内战百科》材料二说起“卢沟桥”,老人眼中立刻闪烁着泪花,深邃的目光将我们带入他记忆中的1937年7月7日。

那天夜里……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并鸣枪示威。

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入城。

日军即于当夜炮击宛平城。

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抡起大刀向侵华日军冲杀而去。

——《我在卢沟桥保家卫国的日子》(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卢沟桥事变中日本的借口是什么?(1分)列举两位在卢沟桥事变中牺牲的英雄人物并说说他们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3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20世纪初,中国的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
(1)材料一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洋务运动有何关系?(2分)
(2)材料二中“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内因和外因各是什么?(2分)为什么说民族工业处于夹缝中生存?(2分)
25.(6分)南京是座有故事的城市,市内的历史遗迹则是故事的载体,请结合以下提示,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概述南京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及你在回顾这段历史后的感受。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答案
1-5 BCADB 6-10 BDDCA 11-15 BBAAD 16-20 CCDDC
14.解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我们到山顶上去插(旗)”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故选:A
21.(1)鸦片战争;(1分)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分)(2)第二
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列强在中国强租海港等。

(列举三例即可)(3分)
22.(1)A:红船精神B:长征精神(2分)(2)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

这艘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

(2分)(3)措施: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1分)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分)(4)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分)
23.(1)背景: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混战,蒋介石发动多次对红军的“围剿”;(1分)后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1分)(2)借口:一名士兵失踪;(1分)英雄人物:佟麟阁、赵登禹;(2分)
民族精神: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敢于献身的精神。

(1分)
24.(1)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分)(2)内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
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1分)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争,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分)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除了受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2分)
25.题目:近代史南京变迁;
论述: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都城,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
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杀害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居
民30多万人,制造南京大屠杀,对中华民族犯下滔天罪行;1949年4月,人民人民子弟兵
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宣布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近代史上南京变迁,可以看出,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斗争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