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重点联合体物理高一上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重点联合体物理高一上期中预测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
1、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A.甲比乙先着地B.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C.甲、乙同时着地D.着地时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2、从同一位置出发,向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两条线与v轴的夹角均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都相同
B.运动过程中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C.运动过程中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随时间均匀增大
D.运动过程中甲、乙两物体速度之差随时间均匀增大
3、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固有的领土,它到温州的距离为356 km.若某天我国海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早上8:00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航行了480 km,历时8时20分到达钓鱼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8:00是指时间间隔。

B.8时20分是指时刻。

C.该海监船位移大小为480 km,路程为356 km。

D.尽管海监船比较大,但在研究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的位移时,可以将它看成质点。

4、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位移与运动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决定
B.在任何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等于路程
C .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位移的运算不遵循算术相加法则
D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5、如图所示,一只气球在风中处于静止状态,风对气球的作用力水平向右.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绳的拉力为T ,则风对气球作用力的大小为
A .sin T α
B .cos T α
C .T sin α
D .T cos α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B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内部
C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D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7、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但静止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B .静止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但运动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C .正压力越大,摩擦力可能越大,也可能不变
D .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8、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根据图线作出的以下几个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 .在t =2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2s 后物体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
C .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D .前4s 内,当t =2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9、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对力和运动的认识与研究,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B.伽利略通过实验,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C.牛顿通过实验发现,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物体将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伽利略先是通过研究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然后外推到竖直情景,发现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0、有两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3N和5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
A.最大值为8N
B.可能为10N
C.最小值为2N
D.可能为1N
11、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4s末,物体速度的方向向西
B.4~6s内和6~7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0~12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27m
D.0~12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81m
12、如图所示,高处有一竖直的空管,N端距离地面64m高,管长为14m,M、N为空管的上、下两端,空管以a=1m/s1,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同时在M处一个大小不计的小球沿管的轴线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不计一切阻力,取g=10m/s1.小球的初速度v0大小为多少时可以满足在空管到达地面时小球在管内()
A.30m/s B.18m/s C.31m/s D.33m/s
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
13、(6分)在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若实验中打下的纸带如下图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由纸带测量的数据可得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
-=_________,可得出的结论是自由落体运动是__________运动,并测得其自由落BC AB
-=_________,CD BC
体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4、(10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
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没画出,测得AB、AC、AD、AE、AF、AG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1=1.30cm,S2=3.10cm,S3=5.38cm,S4=8.16cm,S5=11.45cm,S6=15.26cm
打D点时(1)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m/s(以上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2)若电源频率高于50H z,若仍按照50H z计算,则速度大小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
15、(12分)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10m/s,加速度a=2m/s2。

(1)求第5秒末的速度v的大小;
(2)求前5秒内的位移x的大小。

16、(12分)滑雪运动员由A点沿斜面顶端开始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4m/s2,经B点后滑上水平面(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开始以大小为a2=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运动了140m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4 m/s,问:
(1)斜面的长度是多少?
(2)运动员由A 经B 到达C 点所用的时间?
17、(12分)从同一抛点以30m/s 初速度先后竖直上抛两物体,抛出时刻相差2s,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 2
,两个物体何时何处相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
1、C
【解题分析】
AC 、两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相同,都为g .根据212
h gt ,高度相同,落地时间相同.故A 错误、C 正确; BD 、两者的加速度都是得重力加速度相同,根据v =gt 知,两物体着地的速度相同.故BD 错误.
【题目点拨】
该题比较简单,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下落的时间、速度与质量无关,只与高度有关.
2、C
【解题分析】
A.由图看出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

两图线平行,说明加速度相同.故A 错误.
BC.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等于两图线之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可见,随着时间的延长,它们之间的距离均匀增大.故B 错误,C 正确.
D.两物体速度之差等于同一时刻纵坐标之差,可知两物体速度之差不变.故D 错误.
3、D
【解题分析】
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时间段,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为轨迹的实际长度。

【题目详解】
8:00是指时刻,选项A 错误;8时20分是指时间间隔,选项B 错误;该海监船位移大小为356 km ,路程为480 km ,选项C 错误。

尽管海监船比较大,但在研究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的位移时,船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可以将它看成质点,选项D 正确;故选D 。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位移与运动的路径无关,是矢量,仅由初末位置决定,故A 说法正确;当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 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在其它情况下,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故B 说法错误;路程是标量,位移是 矢量,矢量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不遵循算术相加法则,故C 说法正确;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 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故D 说法正确.所以B 说法错误,ACD 说法正确.
考点:路程和位移的概念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路程和位移的概念.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是标量, 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矢量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 路程,在其它情况下,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
5、C
【解题分析】
对气球受力分析,由水平方向平衡条件可得:sin F T 风α=,故C 正确.
6、D
【解题分析】
A .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物体的形状两个因素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的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故A 错误;
B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之外,比如均匀的圆环,重心在圆环之外,故B 错误;
CD .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部分,除地球的两极之外,万有引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7、CD
【解题分析】
AB. 静摩擦力存在于相对静止的两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存在于相对运动的两物体之间,则运动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静止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故AB 错误。

C.滑动摩擦力大小一定与压力成正比,正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而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没有直接关系,正压力越大,静摩擦力可能不变。

故C 正确。

D. 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放在水平转盘上随转盘匀速转动的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指向圆心,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故D 正确。

【解题分析】
AC .物体在前2s 内沿负方向运动,后2s 内沿正方向运动,速度方向相反,故A 错误,C 正确;
BD .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图线在横轴上方,位移为正值,在横轴下方位移为负值,则知在t =4s 时,物体离出发点的位移为零,物体返回到原出发点,所以物体4s 内始终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故B 错误,D 正确。

9、AD
【解题分析】A 项,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要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故A 项正确。

B 项,牛顿通过实验,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故B 项错误
C 项,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理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物体将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故C 项错误。

D 项,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伽利略先是通过研究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然后外推到竖直情景,发现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故D 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D
10、AC 【解题分析】两力合成时,合力范围为:1212F F F F F +≥≥-,82N F N ≥≥,故AC 正确,BD 错误。

点睛:两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随两个力间的夹角的增加而减小,当两个力同向时,夹角最小,合力最大,反向时夹角最大,合力最小,合力范围为:1212F F F F F +≥≥-。

11、CD
【解题分析】
A .在4s 末,物体速度为正,则方向向东,选项A 错误;
B .因v-t 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4~6s 内和6~7s 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选项B 错误;
C .因v-t 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则0~12s 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
111(612)2(24)12(36)627m 222
+⨯++⨯-⨯+⨯= 选项C 正确;
D .0~12s 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
111(612)2(24)12(36)681m 222
+⨯++⨯+⨯+⨯= 选项D 正确。

12、AC
【解题分析】
设小球初速度v 0,空管经t '时间到达地面,则有:
21'2
H at = 解得:
'8s t == 小球在t '时间下落高度为:
201''2
h v t gt =-+ 小球落入管内的条件是:
64m≤h ≤88m
解得:
19m/s≤v 0≤31m/s
A. 30m/s 与分析相符,故A 正确。

B. 18m/s 与分析不符,故B 错误。

C. 31m/s 与分析相符,故C 正确。

D. 33m/s 与分析不符,故D 错误。

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
13、3.89mm 3.87mm 匀加速直线 9.7m/s 2
【解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自由落体的规律。

【题目详解】
[1][2]由图得
=46.9429.2517.69mm BC OC OB -=-=
29.2515.4513.8mm AB OB OA =-=-=
所以
3.89mm BC AB -=
[3]因为
=68.5046.9421.56mm CD OD OC -=-=
所以
3.87mm CD BC -=
两位移差相差在误差范围内,所以可近似看做相同,即相邻的时间段内的位移差相同。

所以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4]加速度
229.7m s x a T
∆== 14、0.25 偏小
【解题分析】
①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则:420.25/2D s s v m s T
-==; ②频率越高对应的时间越短,真实的位移除以长的时间,测量值偏小.
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
15、(1)20m/s (2)75m
【解题分析】
(1)由速度公式可得
v =v 0+at =(10 +2×5)m/s=20m/s
(2)由位移公式可得,前5s 内的位移为
x =v 0t +12at 2=10×5+12
×2×(5)2=75m 16、 (1)72m(2)16s
【解题分析】
(1)根据BC 段做匀减速运动求解B 点速度,然后根据AB 加速运动求解斜面长度;
(2)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求解时间;
【题目详解】
(1)设B 点速度为,由于BC 段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可以得到:
,代入数据可以得到:
从A 到B 加速运动,则;
(2)在BC 段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得到:
在AB 段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则运动员由A 经B 到达C 点所用的时间为:。

【题目点拨】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注意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加速度的矢量性的问题。

17、后抛出物体运动2s 后两物体在离抛出点40m 处相遇。

【解题分析】
设后抛出的物体运动时间t 后两物体相遇,
先抛物体运动的位移为:
后抛物体运动的位移为:
由两物体相遇,则有:,其中由以上各式解得:,
所以
即两物体在离抛出点40m处相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