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郑燮)阅读答案附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郑燮)阅读答案附翻译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郑燮)阅读答案附翻译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①
(清)郑燮
作诗非难,命题②为难。
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
少陵诗高绝千古,自不必言,即其命题,已早据百尺楼上矣。
通体不能悉举,且就一二言之:《哀江头》《哀王孙》,伤亡国也;《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诸篇,悲戍役也;《兵车行》《丽人行》,乱之始也;《达行在所》三首,庆中兴也;《北征》《洗兵马》,喜复国望太平也。
只一开卷,阅其题次,一种忧国忧民、忽悲忽喜之情,以及宗庙丘墟、关山劳戍之苦,宛然在目。
其题如此,其诗有不痛心入骨者乎!
放翁诗则又不然,诗最多,题最少,不过《山居》《村居》《春日》《秋日》《即事》《遣兴》而已。
岂放翁为诗与少陵有二道哉?盖安史之变,天下土崩,郭子仪、李光弼之流,精忠勇略,冠绝一时,卒复唐之社稷。
在《八哀》诗中,既略叙其人;而《洗兵马》一篇,又复总其全数而赞叹之,少陵非苟作也。
南宋时,君父幽囚,栖身杭、越,其辱与危亦至矣。
讲理学者推极于毫厘分寸,而卒无救时济变之才。
在朝诸大臣,皆流连诗酒,沉溺湖山,不顾国之大计。
是直以《山居》《村居》《夏日》《秋日》,了却诗债而已。
且国将亡,必多忌,躬行桀、纣,必曰驾尧、舜而轶汤、武。
宋自绍兴以来,主和议、增岁币、送尊号、处卑朝、括民膏、戮大将,无恶不作,无陋不为,百
姓莫敢言喘,放翁恶得形诸篇翰以自处戾乎!故杜诗之有人,诚有人也;陆诗之无人,诚无人也。
杜之历陈时事,寓谏诤也;陆之绝口不言,免罗织也。
(有删节)
【注】①这封家书写于作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范县知县任上。
②命题:此处指选材。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陵诗高绝千古绝:超越
B.只一开卷,阅其题次次:等次
C.岂放翁为诗与少陵有二道哉道:主张
D.是直以《山居》《村居》《夏日》《秋日》直:只是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⑴且国将亡,必多忌,躬行桀、纣,必曰驾尧、舜而轶汤、武。
(4分)
⑵杜之历陈时事,寓谏诤也;陆之绝口不言,免罗织也。
(4分)
10.依据文本,概括陆游诗作选材单一的原因。
(3分)
答案:
6.(3分)B【A.冗:闲散。
C.取:迎接。
孥(nú):文中为“妻和子的统称”。
D.随:因循随俗。
】
7.(2分)C(连词,表结果,有“因而”的意思。
A.助词,取独/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B.均读作“wèi”;介词,被/介词,替、给。
D.副词,表推测、估计,译为“大概”、“或许”/连词,表假
设,译为“如果”。
)
8.(3分)B(次:编排。
)
9.⑴(4分)况且一个国家即将灭亡,一定有很多忌讳,(国君)自身的行为如同桀、纣,却偏要说自己的德行胜过尧、舜、汤、武。
(“且”“躬行”“轶”各1分,句意1分。
)
⑵(4分)杜甫(在诗作中)逐一陈述时事,寄托直言规劝之意;陆游(在诗作中)闭口不言(时事),为的是避免被人陷害。
(“历陈”“谏诤”“罗织”各1分,句意1分。
)
10.(3分)①时局变乱,朝中大臣只顾享乐而不为国事考虑,陆游作诗只为“了却诗债”;②国君(朝廷)昏庸残暴,陆游为避祸而明哲保身。
(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
意思对即可。
)附:参考译文
写诗并不难,难的是选材。
选材水平高那么诗歌的价值就大,选材水平低那么诗歌的价值就小,因此选材的事不可不慎重。
杜甫诗歌水平高,超越千年,自然不必说,就是他诗歌的选材,(也)早已位居百尺高楼之上了。
杜甫诗歌的选材不能全部举出,姑且就其中的一部分来谈一谈:《哀江头》《哀王孙》,是以伤亡国为题材的;《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前后出塞》这些诗篇,是以悲戍役为题材的;《兵车行》《丽人行》,是以安史之乱初期为题材的;《达行在所》三首,是以庆祝国家复兴为题材的;《北征》《洗兵马》,是为收复国土而高兴,期待天下太平的。
只要一翻阅他的诗集,浏览其题目的编排,一种忧国忧民、悲喜交加的思想感情,以及宗庙沦陷
为废墟、战士戍守边关的痛苦,仿佛就在眼前。
他的诗歌选材如此,他的诗歌又怎会不令人痛心入骨呢?
陆游的诗却不是这样,他的诗数量最多,但是选材最单一,不过《山居》《村居》《春日》《秋日》《即事》《遣兴》罢了。
难道陆游写诗的主张和杜甫不同吗?安史之乱,国家土崩瓦解,郭子仪、李光弼这些人,精忠报国,有勇有谋,在当时超出同辈,终于光复了大唐。
杜甫在《八哀》诗中,已经大略地记叙了这些人,而在《洗兵马》一篇中,又把这些人放在一起加以赞叹,杜甫不是随便写的。
南宋时,皇帝被囚禁,赵构偏安杭州、越州,他们蒙受羞辱及处境危险(的时刻)也就来临了。
讲理学的人尽管竭尽全力,但终究没有挽救时局变乱的才能。
在朝的众大臣,都沉湎于诗酒,迷恋于湖光山色,不考虑国家(治乱)的大计。
这样,(陆游)只是拿《山居》《村居》《夏日》《秋日》,来偿还所欠的诗债罢了。
况且一个国家即将灭亡,一定有很多忌讳,(国君)自身的行为如同桀、纣,却偏要说自己的德行胜过尧、舜、汤、武。
宋朝自绍兴年间以来,对来犯的少数民族主张和议、增加岁币、封加尊号、朝廷地位骤降、搜括百姓财物、杀戮大将,没有什么邪恶、丑陋的事情不做,百姓没有人敢说话,陆游又怎么能够将这些反映在诗歌里从而自找罪受呢!所以,杜甫的诗歌里有人,的确是有人;陆游的诗歌里无人,的确是没有人啊。
杜甫(在诗作中)逐一陈述时事,寄托直言规劝之意;陆游(在诗作中)闭口不言(时事),为的是避免被人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