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阶段性测试(一)浙教版(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阶段性测试(一)(新版)浙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阶段性测试(一)(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阶段性测试(一)(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阶段性测试(一)
[考查范围:物质及其变化(1.1~1.3)]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
氧气液化变成蓝色
B.石墨在高温高压下转变成金刚石
C.铁熔成铁水
D.瓷碗破碎
2.下列自然界中的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 D )
A。
碳循环 B.氧循环
C.氮循环 D.水循环
3.某无色溶液X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X 溶液,向其中分別加入酚酞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
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是( A )
加入的物
酚酞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
质
A. 稀盐酸 B.稀硫酸
C.NaOH溶液 D.Na2CO3溶液
第4题图
4.霸树中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探究“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则物质A是( D )
A。
浓氨水 B.浓硫酸
C.生石灰 D.浓盐酸
5.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镁粉,下列函数图象横轴表示此化学反应的时间,纵轴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B )
A B C D
第6题图
6.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木块(如图)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某种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大(假设这些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C )
A. Ba(NO3)2 B.Fe
C.Ba(OH)2 D.CuO
7.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H+,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C )
A.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8.盐酸、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 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9.“XX洁厕精”产品特性或使用注意事项如下:①轻松去除锈迹;②勿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③不适用于大理石地面。
其中与洁厕精含有酸有关的描述是( D )
A. 只有③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10.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稀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25 ℃时,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
C.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H2SO4和K2SO4溶液
D.上述三种花汁都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1.通过钝化的方式使锌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有效防止锌的腐蚀。
某锌制品的钝化液含有硝酸银、硝酸铜、重铬酸等,其中重铬酸是一种可溶性的酸.
(1)该钝化液pH__<__(选填“〉"“<”或“=”)7。
(2)重铬酸(H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__+6__.
12.分析五种物质:Fe、Fe2O3、NaOH溶液、AgNO3溶液、稀盐酸,回答问题:
(1)五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能与其他四种物质发生反应,该物质是__稀盐酸__;
(2)能与稀盐酸反应并有盐和水生成的物质有__Fe2O3、NaOH__;
(3)要通过一步反应来制取氯化铁溶液,可选择上述物质中的__Fe2O3、稀盐酸__;
(4)将其中的两种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HCl+AgNO3===HNO3+AgCl↓__。
13.已知硫酸、磷酸、醋酸、硼酸按顺序酸性由强变弱,请根据以下实验事实,作出推断:A。
硫酸和磷酸钠反应可制得磷酸; B.磷酸和醋酸钠反应可制得醋酸;C。
醋酸和硼酸钠反应可制得硼酸;D。
硼酸不能和醋酸钠反应制得醋酸。
(1)由上述资料,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一般地说__强__酸可以和“含有弱酸根离子的盐"发生反应而生成弱酸,反之__弱__酸不能和“含有强酸根离子的盐”发生反应.
(2)请用上述结论解释,为什么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无碳酸钙沉淀生成?因为CO2对应的酸为碳酸,碳酸酸性比盐酸弱。
(3)又已知,醋酸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硼酸不和碳酸钠反应。
请指出碳酸酸性在上述四种酸中的位置,该如何排列?__醋酸>碳酸>硼酸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计36分)
14.甲、乙、丙三位同学为一家化工厂的污水设计排污方案,请根据探究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第14题图
Ⅰ、首先用pH试纸检测污水的酸碱性。
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甲: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
乙: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湿润,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
丙:取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得pH<7。
(1)以上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__甲__,污水显__酸__性。
Ⅱ、利用酸和碱反应原理测定污水中污染物(设为盐酸)的质量分数.
甲、乙两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甲、乙所示:
(2)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色,于是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
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__不正确__,理由是__氢氧化钠溶液过量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__。
(3)乙同学当观察到刚好__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__现象时即恰好完全反应.
(4)实验过程中,NaOH溶液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且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防止氢氧化钠过量,使反应充分进行。
丙同学利用连接在传感器上的计算机随机绘制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溶液的pH随所加的NaOH 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5)从曲线上可知污水的pH=__a__,M点表示的含义是__恰好完全反应__。
15.李兴同学将BaCl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得到一种浊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BaCl2+H2SO4===2HCl+BaSO4↓__。
李兴又将浊液过滤,并探究滤液的成分。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里的溶质只有HCl;
猜想2:滤液里的溶质有HCl和H2SO4;
猜想3:滤液里的溶质有HCl和__BaCl2__。
【设计实验】
操作Ⅰ:滤液错误!验证猜想2
操作Ⅱ:滤液错误!验证猜想3
其中操作__Ⅰ__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应该将药品更换成__B__(填字母)。
A。
AgNO3溶液 B.BaCl2溶液
C.NaHCO3固体 D.金属铝
四、计算题(14分)
16.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
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该样品11 g,加入到盛有50 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最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56。
6 g.计算: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1)96。
4%(2)2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