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学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范例(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小学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范例体育器材管理与维护制度
一、体育器材保管与使用原则
1. 环境保持:体育器材室应保持干燥,经常清扫,确保器材摆放有序、整齐、整洁。
2. 器材借用:
师生应爱护运动器材,仅在指定运动场上使用。
各班体育委员需提前五分钟至体育老师或管理员处领取器材。
学生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器材室,违者将视情节给予教育,情节严重者将上报体卫领导小组处理。
活动课教师及体育教师需按课表借用器材,不得擅自挪作他用,借用器材需清点登记并在使用后归还,如发现数量不符,将查明情况后酌情处理。
器材损坏或丢失应及时上报体育组教师,并根据情况作出相应赔偿和处罚。
体育教师不得擅自向外单位或个人出借器材,需经主管体卫领导同意。
器材每次出借均需登记,期初与期末由体育组负责人协同总务处进行清查。
二、小学体育课及体育活动安全措施
1. 运动场地与设施管理:
设立专人负责运动场地及设施的维护、布局调整与更换,确保体育活动顺利开展。
每年对室外体育设施进行至少一至三次的检修与油漆,以保证其服务于各类大型活动及课外体育锻炼。
禁止机动车辆进入运动场地,以防损坏。
2. 体育课安全防范:
严禁无教师指导的“放羊式”体育活动。
体育课着装需符合安全要求,避免携带尖锐物品,穿着宽松合体的运动服。
课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课后做好放松运动。
教师需对使用器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安全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保护与帮助。
任课教师应经常对学生进行运动安全教育,并负责处理课外锻炼中出现的运动创伤。
新生需填写身体情况表交学校备档,作为体育运动参考。
3. 运动会安全措施:
各类运动会需提前提交活动计划及安全责任管理措施,经学校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训练器材的发放需由班主任凭借条向体育组借用,并明确安全措施。
训练结束后需按规定归还器材,训练中出现的损伤由借器材人负责。
运动会期间设立会场器材专管人员。
4. 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措施:
学校联合各部门治理周边治安环境,通过校会、班会等方式加强安全教育。
将学校作息时间表及放假时间通知家长。
三、体育器材赔偿制度
1. 因质量问题或正常消耗导致的器材损坏,免于赔偿。
2. 使用者不慎或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坏或遗失,按相关规定酌情赔偿。
3. 故意损坏或遗失器材者,将按规定加倍赔偿。
4. 归还器材时发现损坏,视情节轻重由借用者或班级照价或加倍赔偿。
5. 上课、训练及比赛中丢失的器材,任课教师应迅速查明原因并报告,按规定赔偿。
6. 赔偿程序需填写《损坏、遗失器材赔偿单》,经主管校长批准后,由器材保管员收款并上交学校财务。
7. 器材室管理人员需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因失职造成的损失由本人承担。
8. 加强对器材保管员的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定期检查安全状况,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四、体育器材使用制度
1. 体育器材室由体育教师负责管理。
2. 管理人员需做好器材购置登记,分类摆放整齐。
3. 课前或训练前预先取出器材,使用后及时收回并放回原处。
4. 器材损坏或遗失应及时报告并填写登记表。
5. 器材外借需经分管领导同意,损坏或遗失需照价赔偿。
6. 课后需保持室内整洁,检查器材放置并关好门窗。
2024年小学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范例(二)体育器材使用与出借管理制度
一、体育器材使用规定
1. 教师及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过程中,若发生正常损耗,需及时填写报废单进行报备。
2. 若器材损坏系人为因素所致,将给予相关责任人批评教育,并根据情况要求其按原价或高于原价的标准进行赔偿。
3. 每学期末,将对所有器材进行一次全面清点,对于因正常老化而无法继续使用的器材,需及时填写报废单进行处理。
4. 器材报废流程需经学校主管领导审核并签字确认,同时每学期将报废情况上报至教育局电教站进行审批。
二、体育器材出借制度
1. 课外活动:学校统一安排的课外体育活动,所需器材由器材室统一准备,每班一份,由体育委员凭学生证借取,并在活动结束后负责检查器材及归还。
2. 个别借用:在课外活动时间,学生可根据器材室现有情况,凭学生证借取器材,但需确保不影响其他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前归还。
3. 班级活动:在特定器材范围内,班级活动需由班长或体育委员出具借条,明确活动内容,并凭学生证借取器材。
若借用时间超过一定时长(如____小时以上),则需由班主任老师出面借用。
4. 外单位借用:外单位如需借用本校器材或场地,需持单位介绍信并经学校批准,同时确保不影响本校教学活动方可出借。
5. 损坏与遗失处理:体育器材为国家公共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爱护之责。
若发生损坏或遗失情况,将按质论价进行赔偿。
6. 任课教师责任:体育任课教师在课后需对所用器材进行清点、检查,并归类放置。
如发现损坏或遗失情况,应及时与保管员联系处理。
7. 器材检查制度:保管员需认真负责地管理器材,执行日常检查制度(每天一小查、每周一大查、每月一次整理修补),以确保器材完好并满足教学活动需求。
8. 场地检查制度:为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及师生安全,需定期对体育场地进行检查与维护。
2024年小学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范例(三)
一、学校体育器材应有序分类,进行详细登记,并由专人进行管理。
二、教师在使用体育器材上课时,需完成借用登记,课后确保数量和状态无误,原位归还。
三、非上课时间使用器材,需遵循借用流程,并按时归还。
如发生遗失或损坏,需明确责任,按价赔偿。
四、每学期应对体育器材进行全面盘点。
逐年采购和自制器材,以确保符合省级规定的器材标准。
五、保持管理室的清洁卫生,维持室内整洁环境。
六、重视安全工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器材丢失或损坏。
体育器材管理员职责:
一、器材管理员负责全校体育器材、运动服及场地的全面管理。
所有资产和用品均需入账,确保账物相符,定期进行核对。
二、定期盘点库存,分类存放,确保安全,同时注意防火、防盗和防霉,保持仓库卫生。
三、定期检查和维护体育器材,以满足教学和训练需求。
四、一般情况下,体育器材不外借,特别是易损品和特殊器材,如钉鞋、服装等,以防止损耗。
五、体育课和训练使用的器材,由任课教师负责借还,如有丢失,需负责追回或赔偿。
六、体育器材的购置需由保管室提出计划,经体育组审核,校长批准后执行,一般每学期制定一次购置计划。
七、加强运动场地管理,防止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影响正常教学和训练。
定期检查场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八、保管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
体育器材赔偿规定:
1、因器材自然损耗或正常使用导致的损坏,无需赔偿。
2、使用者疏忽或使用不当造成器材损坏或遗失,将根据规定酌情赔偿。
3、使用者故意损坏或遗失器材,将按规定加倍赔偿。
4、归还器材时发现的损坏,由借用者或借用班级按情节轻重照价或加倍赔偿。
5、上课、训练或比赛中丢失的器材,任课教师需迅速查明原因,通知器材室管理员,并按规定酌情赔偿。
6、赔偿程序包括:由管理员填写《损坏、遗失器材赔偿单》,损坏或遗失者签字,经校长批准后,由管理员收取赔偿款,交至学校财务部门。
7、器材室管理员需尽职尽责,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因失职造成的损失由其本人负责。
8、加强管理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强化安全措施,定期检查器材保管室的安全状况,防止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