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图为“海洋空间的划分”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C海域为甲国的
A. 领海B。 毗连区C. 专属经济区D. 大陆架
12. 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甲国对E海域行使的权利为
A。 可禁止其它国家勘探和开发其自然资源
B. 可禁止其它国家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
C. 可禁止其它国家在该水域航行和飞越
下图为中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甲与丙的分界线大致是
A.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 水田农业与旱田农业分界线D。 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 对区域特征及成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深居内陆,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B。 乙距海远,形成了“高寒"的气候特征
D. 可禁止其它国家在该水域进行海洋科学研究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领海是属于沿海国家或岛屿国家行使主权范围内的海域。领海范围还包括海域的上空、海岛、海底的海床及底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宽度不超过12海里;毗连区是指沿海国领海以外毗邻领海,毗连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不得超过24海里;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水深不超过200米。据图可知,C海域为国家的毗连区。故选B.
【12题详解】
据图可知,E海域为领海基线200海里以外,属于专属经济区 范围。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有下列权利: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以及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源等的主权权利;对建造和使用人工岛屿、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和保护海洋环境的管辖权.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仍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故选A。
下图为“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大体一样
B。 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 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 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14. 有关海洋表层水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下图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 后工业化阶段的到来,环境问题总是会自然而然地解决
C。 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 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A. 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 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 辐射是各纬度海区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 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小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答案】13。 D 14. B
【解析】
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北半球海区热量净收入从赤道向极地海区先增加后减少,A项错误;低纬度海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高纬度海区热量收入少于支出,B项错误;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在副热带海区最多,C项错误;海水的热量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耗热,D项正确,答案选D.
18. 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A。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B。 人的认识能力不断增强
C.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完善D。 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
【答案】17。 D 18. A
【解析】
考查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17题详解】
图中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表明,只要人类采取相应的措施,环境污染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A错误,D正确;环境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不会自然解决,B错误;保护环境至关重要,但在经济发展中不可能杜绝兴建排污工业,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甲地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深居内陆,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乙地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气候特征,故B项符合题意;丙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划分自然区的主要依据为地形和气候。
下图为“某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可持续发展水平最好 城市为
【答案】9. C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富碳农业是指在人工密闭环境中,利用光、气、温、水、肥、种等最佳条件组合,创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将二氧化碳作为气肥大量地使用,生产出丰富的粮食作物供给人类生活。据图分析可知,秸秆等其他干物质,可以加工成为化工、建筑、燃料等原料回馈工业生产。此外,"富碳农业”生产出的粮食、蔬菜、水果只利用人工光源和营养液水进行栽培,完全不用土壤甚至基质,对自然条件依赖较小,D错误;不使用农药,产品品质好,商品率高,C正确;不是精耕细作,集约化程度高,AB错。故选C。
【18题详解】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所以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只有发展水平高,才能在财力、治污防污新技术、清洁生产能力等方面予以保证。故选A.
4、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下图我国南方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 环境问题是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二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否则不得分。)
【8题详解】
图示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构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B对。产业链不可能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A错。区域气候不变,不能改变农业耕作制度,C错。实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区域可持续发展,D错。
“富碳农业”指在人工密闭环境中,利用光、气、温、水、肥、种等最佳条件组合,创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将二氧化碳作为气肥大量地使用,生产出丰富的粮食作物供给人类生活.下图是“‘富碳农业’产业链示意图"。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A。 产品流、废弃物流、再生资源流B。 废弃物流、产品流、再生资源流
C. 产品流、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D. 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产品流
8。 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
A。 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
B。 构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
【14题详解】
低纬度海区寒流的海水温度高于高纬度海区的暖流的海水温度,A项错误;洋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海区的热量交换,减小高低纬度间海水的温度差异,B项正确;各纬度间海水热量交换的主要途径是洋流,C项错误;近海岸海区受陆地影响明显,温差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海洋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4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污染指数低、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经济发展水平高,这说明这些区域城市调控能力好,单位GDP消耗小,单位GDP污染小,城市发展水平高,D正确,ABC均错误。故选D。
2019年2月18日,北京市发改委等8家单位联合提出将热泵系统作为北京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地源热泵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地下蓄能,进行能量季节迁移,冬天供暖蓄冷,夏天制冷蓄热,用最少的能耗获得最大的效益。下图为“地源热泵系统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 有关富碳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 精耕细作B。 集约化程度低C. 商品率高D。 对自然条件依赖较大
10. 发展富碳农业,能够
A. 减少农药使用量,保证土壤肥力B. 减少生产要素投入,缓解耕地紧张局面
C。 消耗二氧化碳,缓解碳排放压力D. 增加农产品供给,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C。 改变农业耕作制度,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D。 实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指向无害化处理中心的箭头,应表示废弃物流,对应图中②.由无害化处理中心指出的箭头,表示再生资源流,对应图中③。企业和农户之间的箭头,①代表产品流.A对,B、C、D错。
读图,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破坏了林地、草地,扩大了耕地面积,由于地表植被破坏,且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因此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选B。
【16题详解】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B正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根本措施,不能快速见效,A错误;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不能解决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C错误;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会导致植被破坏加重,水土流失加重,D错误。故选B.
【名师点睛】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
1、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
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A. 日照市B. 潍坊市C. 威海市D. 东营市
4。 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A. 单位GDP消耗大B. 城市发展水平低
C。 单位GDP污染大D。 城市调控效果好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越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和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越低,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好,读图可知,威海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最高,环境染程度指数和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相对较低,因此可持续发展水平最好。故选C。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地源热泵
A. 所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B. 春秋两季的利用率最高
C。 我国西部地区更易推广D。 在中纬度地区效益最大
6。 北京市推广热泵系统的现实意义主要是
A。 降低投资成本B.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C. 简化管网系统D. 利于缓解地面沉降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A. 土地沙漠化B。 水土流失C. 土壤盐碱化D. 地面下沉
16。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 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C。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D. 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答案】15。 B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C. 丙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D. 地形与气候是划分自然区的主要依据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地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乙地为青藏地区,丙为东部季风区;甲与丙分界线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故A项正确;800 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故B项错误;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线是秦岭-淮河,故C项错误;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故D项错误。
地源热泵系统属于可再生能源技术,最终能源来源为太阳能,大地是太阳能最好的、最广泛的接收器,A错误;冬夏两季的利用率最高,B错误;地源热泵系统需要技术,我国西部地区技术落后,不易推广,C错误;在中纬度四季分明的地区冬夏效益最大,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地源热泵系统的能量来源于自然能源。它不向外界排放任何废气、废水、废渣、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空调".因此北京市推广热泵系统的现实意义主要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轻环境污染。故选B。
【10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富碳农业不使用农药使用量,A错误; 实现工厂化生产,缓解耕地紧张局面,但生产要素投入多,B错误;消耗二氧化碳,缓解碳排放压力,C正确; ”富碳农业"产业不仅可以使农业大幅增产,提高食品总供给,而且可以消耗二氧化碳,进而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但不一定能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D错误|.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