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感人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争感⼈故事
抗⽇战争胜利后,流传下来了很多的感⼈故事,你读过⼏个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关于抗⽇战争感⼈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抗⽇战争感⼈故事(⼀)给⼋路军带路
这天晚上,爱民都睡下了,突然有⼈敲门。

爱民开门⼀看,是⼀位⼋路军叔叔。

⼋路军叔叔......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级军事指挥将领。

他原名马尚德,字骥⽣。

1905年出⽣,1926年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加⼊中国共产党。

1936年7⽉,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联军第⼀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联军第⼀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

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迹遍及30个县。

杨靖宇指挥所部与⽇伪军作战数百次,沉重打击了⽇伪军,扩⼤了游击根据地。

⽑泽东曾撰⽂称赞:“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坚决抗⽇艰苦奋⽃的战绩,是⼈所共知的。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度评价他和东北抗⽇联军,致电赞誉他们为“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之模范”。

1937年12⽉,经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杨靖宇被确定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会准备委员会委员。

杨靖宇的军事指挥才能令狠如豺狼的敌⼈胆寒且⽆奈,因⽽⼀直妄想诱使他投降“归顺”。

伪满1940年4⽉出版的⽇⽂《协和》杂志263期登载的《杨靖宇讨伐座谈会》⼀⽂有这样的记录:杨靖宇“不但有武功,⽽且有⽂才”,“才⼲不⼀般,不是⼀个寻常⼈物可⽐的⼈”。

伪通化省的警务厅长岸⾕隆⼀郎,向在场记者解释为什么⾮要劝杨靖宇“归顺”时说,“我们为了让杨(靖宇)活下去,使他的才能向好的作⽤⽅向转化,才考虑劝他归顺。


1939年秋季以后,为了消灭东北抗⽇联军,敌⼈发动伪通化、间岛、奉天“三省联合⼤讨伐”,对抗联部队发起长时间的⼤举进攻。

敌⼈为能早⽇抓到杨靖宇这个“⼤头⽬”,调集重兵对杨靖宇部实⾏野蛮、残酷的“包围追击”,“梳篦式”、“踩踏式”的“讨伐”。

对敌⽃争进⼊到异常艰苦的阶段。

仅从1940年初到2⽉中旬的50多天⾥,杨靖宇就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有时⼀天打⼏仗。

杨靖宇充分发挥他的指挥才能,⼀次⼜⼀次突破敌⼈的围攻,但由于敌⼈⼒量过于强⼤,我⽅⽆粮⾷弹药补充,只能以草根树⽪充饥,甚⾄吞咽⾝上的棉絮,饥困交加,难再⼒战。

杨靖宇不得不决定各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以保存实⼒,待机重新集结。

对于抗联部队与⽇寇⽃争的艰苦程度,彭真同志曾予这样总结:“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命⽃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

第⼀件:红军⼆万五千⾥长征;第⼆件:红军长征后,南⽅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联军的⼗四年苦⽃。


现在的⼈想像不出那时的艰苦卓绝具体是个什么样⼦。

曾当过杨靖宇⾝边警卫战⼠的黄⽣发⽼⼈回忆道:
“天⽓嘎嘎冷,我们的棉⾐⼜不齐,有的同志⼿脚冻伤了。

可是敌⼈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

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问题召集各⽅⾯军负责⼈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带被岸⾕隆⼀郎带领的⽇伪军层层包围,敌兵⼒达4万多⼈。

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炮,汽车来回运送粮⾷、弹药。

在我们的正⾯,敌⼈满⼭满⾕。

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在正⾯吸引住敌⼈,由机枪连开路,⽣⽣撕开⼀条⼝⼦。

“但是,当我们经南泊⼦突围到了五⾦顶⼦时,敌⼈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我们甩掉⼀股⼜遇上⼀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

雪地⾏军,裤⼦总是湿的,让寒风⼀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

鞋⼦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根柔软的榆树条⼦,从头拧到尾⼉,当作绳⼦把鞋绑在脚上。

⾐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天⿊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上下全是⽩的,全是凉的。

“这时候,多么需要⽕啊!⽣起⼀堆⽕,好好地烤⼀烤,把冻成冰的⾐服烤化、烤⼲,把冷冰冰的⾝⼦烤暖。

特别是夜⾥,⽓温降到摄⽒零下40多度,冻得⼤树喀吧喀吧直响,粗⼤的树⼲冻裂了缝⼉,⼈⼜怎能受得了啊!可......抗⽇战争本⾝就是很感⼈的事情。

抗⽇战争感⼈故事(⼆)急送鸡⽑信
在战争年代,鸡⽑信不是普通的信,插着鸡⽑的信必须马上迅速送达。

这⼀天,⼋路军的钟营长急匆匆来到⽩家庄找到⼉童团长李爱民,交给他⼀封鸡⽑信,说:“这封鸡⽑信很重要,你马上闯过敌⼈的封锁线去送给东沟的民兵。


李爱民知道这鸡⽑信⾮常重要,⼆话没说,把鸡⽑信藏在袜⼦⾥就出发了。

他戴上草帽,拿着镰
⼑,赶着⽑驴,装着割草的样⼦,专拣沟⾥的⼩路⾛。

沟⾥净是乱草、荆棘,脚被⽯头⼦⼉碰破了,两腿也被拉了⼏道⼝⼦,李爱民顾不得这些,⼀路⼩跑,趟过⼩河沟,爬过⼏道⼭岗,很快来到了敌⼈的封锁区。

李爱民急急忙忙⾛着,来到⼀个三岔路⼝,正在琢磨往哪⼉⾛的时候,⼀抬头,看到右前⽅⼀个⼟坎上有两个⿁⼦在望着他,嘴⾥不知在咕哝什么。

怎么办?躲开吧,怕⿁⼦⽣疑⼼,也来不及了。

李爱民想起出发时,钟营长嘱咐他说的话:“路上遇到情况要沉着,见机⾏事。

”他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远处有⼀滩驴粪。

他⾛过去⽤脚使劲踩了⼀下那驴粪,稀稀的驴粪溅了他⼀⾝。

他也顾不得脏和臭了,⼤摇⼤摆地把驴赶到沟⾥割起草来。

两个⿁⼦跑过来,其中⼀个像是⽇本军官,抓住爱民的领⼦⼤声叫道:“⼋格⽛路,举起⼿来!”
爱民装作傻呼呼的样⼦,呆呆的站在那⾥。

⿁⼦军官横眉瞪眼叫道:“⼋路的探⼦?抓起来!”
爱民装作惊慌的样⼦,说:“俺是放驴的!”
⿁⼦将爱民的⾝上从上到下搜了⼀遍,什么也没搜出来,驴粪的臭味薰得⿁⼦直捂⿐⼦。

这时候,⿁⼦营地传来了号声,⿁⼦急着要⾛,踢了爱民⼀脚,厉声喊道:“赶快滚,这⾥不准放驴!”
爱民忍着疼痛,赶着驴迅速来到了东沟。

东沟的民兵得到了情报,第⼆天顺利地配合⼋路军打下了⿁⼦的据点,保护了根据地的粮⾷。

李爱民⽴了⼀功,受到⼋路军的表扬。

抗⽇战争感⼈故事(三)贴抗⽇标语
这⼀天天⿊,王七叔把⼉童团员们召集到⼀起,在爱民家开会。

爱民的妈妈见王七叔提着⼀桶浆糊,有点莫明其妙,就问:“这是做什么啊?”原来,王七叔要组织⼀个⼉童武装宣传队,到伪军的炮楼周围去贴抗⽇的标语、撒抗⽇传单。

王七叔看⼉童团员都到齐了,就说:“今晚上咱们要完成⼀个重要任务,⼤家要胆⼤⼼细,⼀切⾏动听我的指挥!”
⼉童团员们都很⾼兴,摩拳擦掌,有的说:“我们也去打⿁⼦了!”
天⿊⿊的,在⽉光下,⼉童团员们跟着王七叔摸到了伪军炮楼下。

四周静悄悄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哨兵的⾝影。

⼉童团员们屏住呼吸,等待着王七叔的命令。

过了⼀会⼉,他们看到敌⼈没发现什么,王七叔就开始布置任务了。

⼉童团员们爬到炮楼下⾯的⼀道⼟坎上,迅速将传单⽤⼟块压上;有⼏个⼉童团员在炮楼对过的墙上贴标语。

任务完成的挺顺利,挺迅速,⼤家脸上露出了笑容。

爱民⼿⾥还有⼏张标语,他想贴在炮楼上,⼜怕敌⼈发现。

怎么办呢?他爬到王七叔跟前,王七叔很⽀持他的想法,两⼈⼩声商量了⼀下。

只见爱民朝炮楼的北侧爬去,那⾥⽐较⿊,没有敌⼈的哨兵。

王七叔在炮楼的南侧故意站起来跑了两步,⼜迅速趴了下来。

敌⼈的哨兵发现有⼈影晃动,急忙朝南边打了两枪,并且喊道:“有⼈,有⼈!”炮楼⾥的机枪也打了起来,敌⼈被吸引到了南侧。

爱民趁敌⼈不注意,飞快地将⼗⼏张标语贴在了炮楼墙上,⼜迅速翻下⼟坎,消失在⿊暗中。

天亮以后,可热闹了,敌⼈炮楼周围,包括炮楼的墙上到处是抗⽇的标语:“中国⼈不打中国⼈”、“不要替⽇本⼈当炮灰”、“快快投降⼋路军才是出路”。

过了两天,还真有⼏个伪军投降了⼋路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