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一轮复习研讨会 全国卷I试题评析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英语试题评析及对高三复习备考的启示
一、2015年考试说明、考试大纲的新变化
1. 词汇量要求的新变化
高考词汇量增至3500,2014年山东考试说明词汇为3346词,《大纲》词汇表与《说明》词汇表实现了统一,过渡期(全国考试大纲做如下的标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考试说明》中对词汇量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得低于3000个单词;同时,应制定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分期、分批增加至3500个单词。

)结束。

语言知识考察范围扩大;考生应考工作量增加。

3.语法填空题中所填词数的要求有了变化
二、试卷总体分析
2015年全国I卷为一套难易适中的好题。

可概括为四句话:平稳创新引领课改;梯度适当区分合理;注重能力体现探究;贴近生活注重交际。

具体特点如下:
1. 全卷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原则,体现“突出语篇,强调运用,重在交流”的命题导向。

今年试题题型顺序同2014年:听力、阅读理解+语言知识的运用(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写作能力(短文改错+书面表达)。

这一态势表明“听力领先,阅读突出,侧重运用,先客(观)后主(观)”特色。

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有助于学生思维表达的主观题”的要求——对考生考查由“单句”层次过渡到了“语篇”层次。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试卷的创新性,例如今年词义猜测题考查了考查了contributions在上下文的指代,完形填空47、56干扰项的设置不一致,语法填空中素材的“中国元素”,这些都极好地体现出试卷命题的创新性。

2. 试题的命制彰显“四化”特征,即:试题生活化、生活情境化、情境应用化、应用有效化;
从试题的语言风格及用词来看,所选材料皆为地道的英语文章,且素材体现出高度的生活化和时代感。

具体涉及到讲座相关安排,异地旅游经历,艺术家作品展览相关事项,咖啡馆大受欢迎的现象,重建信任,帮助他人,景点介绍,生活感悟等。

这些素材内容都与考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大多考生都能有切身体会。

试题素材不仅局限于外国生活和文化,更多地涉及到了考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融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

例如英语知识运用的第二节,素材给考生讲述的就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国阳朔。

试题素材很巧妙地融合了中国文化,令人耳目一新。

2015年英语全国I卷整体而言比2014山东卷略难,更加强调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从文章主题思想,社会正能量,生活实际体验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活学活用”。

例如,阅读理解的28题,该题要求考生从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词来描述“Dali”,考生需要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并掌握“productive”一词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才可选出该正确选项。

再举31题为例,该题考查“contributions”一词在文章所代表的含义,如果考生简单的理解文章会很容易中出题者的“圈套”而选择C选项“d onations”,但结合具体语境,可知“contributions”在文章中指的是“a rtworks”.
3. 试题题型多样全面,难易泾渭分明;
如阅读理解的第一篇广告阅读非常简单;而最后两篇难度较大;区分度大。

同时二卷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的命题相对也非常简单。

4. 充分体现测试功能和教育功能
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通过听力,阅读,完形,书面表达等方式测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英语教学工具性的体现。

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要求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015年英语全国I卷阅读、完形、语法填空短文改错等的选材体现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人、环境保护、心理健康、热爱祖国等主题思想,充满正能量和教育意义,从微观上很好地察到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意识,这些无不体现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

三、试卷命题具体分析及启示
词汇分析及启示
1. 试卷应用词汇具体分析
该套试卷英语单词总词数为2847词,因为题型设置不同,比2014年山东卷英语单词总词数3803词少了将近一千个英语单词,但单词难度却比2014年山东卷难很多。

主要表现在一是选修课本中的词汇大幅度增加;二是超标词汇多;三是熟词生意多。

具体分析如下:
1) 选修课本(6-11册)单词共31个,它们是:
听力3个:due, relationship, percentage
阅读理解22个:civil; undertake,update; psychologist;; session; personality; exhibition; sculpture; reflect; per; exit; skip; accuracy; traditional; exhibit; document; adaptation; psychology; neighborhood; boom; platform, prayer;
七选五阅读3个:outcome; angle; violate
完形填空2个: quit; vividly;
语法填空1个: destination
这31个单词中,七、八两册所占比例最大;九册单词(生词)出现零个;十册和十一册单词(生词)出现了三个:prayer; violate; session。

2) 熟词生意共18个,为历年最多,它们是:
听力试题: When is the report due?
阅读理解A:and you don’t need to book.
They end around 21:00
阅读理解B:The freezing N ortheast hasn’t been a terribly fun place…
dulled by months of cold- weather root vegetables…
But I homed in,
on one particular table at the Brown’s Grove Farm’s stand
These were the real deal
I realized that the best part of Sarasota in winter was going to be eating things that back home
阅读理解C:The exhibition shows how Dali draws the viewer between two infinities
and with contributions from other institutions like the Salvador Dali Museum in St. Petersburg.
阅读理解D:says Maurice Frisch, a café La C hope regular who works as a religious instructor in nearby church.
some thirty Parisians who pay just under $2 …
七选五阅读:where the wrongdoer takes no responsibility to fix the mistake.
完形填空:My kids and I were heading into the supermarket
We were low on cash ourselves.
语法填空: I had skipped nearby Guilin.
and dark waters of the Li River 64 are pictured by artists in so many Chinese 65 I’d head straight for Yangshuo.
这18个熟词生意中,转换法所构成的熟词生意最多,共9个。

其中head当做动词的用法出现了两次。

这些词的灵活运用,既反映了试题的选材为地地道道的英美国家的语言材料,更体现了在语境中考查词语
的灵活运用的命题立意。

3) 超标词汇(专有名词和标注词除外)33个, 主要集中在阅读理解部分。

符合高考命题生词不超过
3%的要求, 但仍然为历届最多。

这其中纯超标词汇5个:, well-being; persistence; contraction, limestone; showy
标内合成、派生构词法形成的超标词汇28个,它们是:abundance, personality; admiration, betrayal; freezer; mentality; preservation; catering; wrongdoer; reopening; understandable; gratefulness; unfailingly; supplier; masterwork; showman; mislead; expansion; creation; pastimes; unemployed; homemakers; retirees; spiritual; watery; choking; industrialization; smog(smoke+fog) 这28个
词汇,虽然不在课标范围之内,但中等和中等成绩以上的学生,却不难利用构词法猜出它们的含义,因此,
这28个超标词汇对中等成绩以上的学生构不成阅读障碍。

4)可能对中等程度的学生构成理解障碍的短语有5个:touch down; catch on; carry over; fall victim to; do away with。

这些短语的出现提示我们老师要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指导帮助学生积累阅读
材料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

2. 词汇考查角度分析
除完形填空考了两个短语搭配 (make a comment on; in need) 外,其余全部为考查词汇在具体语境
中的语义理解。

3. 对高三复习备考的启示
1)当前高中英语词汇教与学的困境
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问题:
①重词用,轻词义。

词汇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讲解单词的用法及搭配,而且拓展过多、过难。

这种教学
方法严重背离了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教考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

许多老师甚至在一轮
复习时候还要把每一单元所谓的重点单词的用法再讲解、复习一遍,纯粹浪费学生的时间!其实许多单词
只需要混个“眼熟”即可,只要学生看到它们的“整体形状”,就知道中文意思就行,没有必要掌握这些
单词的搭配和用法。

能认识50个单词,比完全掌握5个单词更有价值
②词汇教学方法单一,以讲解和练习为主,不能给学生创造丰富的语境进行词汇教学,许多老师甚至脱离
课本,单纯照着附录表中的词汇表进行词汇教学和复习,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效果极差。

③检查和跟踪督促方式单一,力度不够,且主要以听写为主,效果不佳。

2)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问题:
①词汇学习无计划、不系统。

不能站在高考角度,统筹规划和反思整个高中阶段的英语词汇学习。

②被动依赖教师、教材和课堂。

③普遍存在记忆单词的畏惧心理。

④词汇记忆和复习的方式单一,习惯较差。

很多学生一到复习阶段,每天英语学习做的事情就是翻看课本
附录部分的词汇表,结果到考试的时候却还是不过关。

究其原因就是:方式单一、习惯较差和缺乏语境。

很多学生只读不写、只写不读,只记英语拼写不记汉语意思,只知记忆不知道自我检测,甚至还有的只看
不读,再加上缺乏语境,自然是流于形式,效果极差。

⑤质量不高,无法达到高考要求。

主要体现在一是量不足:许多高考词汇不认识;还有许多同学虽然认识,
但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常见词的一词多义掌握的不好。

二是质不高:准确度差、熟练运用能力不足。

高考后对很多考生的调查表明对高考词汇掌握不熟练、不准确,在很大程度上正成为学生解题能力有效发
挥的制约因素!成为学生答题的拦路虎。

2)破解之道
①知彼知己,摸清底数。

高考课标词汇为3500,而初中课标词汇为1600(初中教材实际呈现了2500词),所以高中实际需要学习掌握的单词只有1900个。

考生还要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明确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词汇表中的词汇;逐一排查,筛选出仍“不认识”的词汇,它们也就是高考词汇中的“生词”。

同时任课老师要做好9——11册非课标词汇的排查,将非课标词汇坚决删掉,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②改变观念,创新思路。

我们一定要坚决地摈弃传统的以词汇的用法分析和讲解为基本方法,以少数“重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为教学的主基调的一轮复习的老路,变重词用讲解,为重词义及词形拓展,通过构词法、近义词、反义词、同类词归纳、联想、拓展等来扩大学生的隐性词汇量。

在这一方面,市编一轮新学案的思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崔老师当时提出这样的一个词汇复习的思路和变革决不是空穴来风,是经过深入调研的,是非常符合当前高考英语命题的形式和特点的,是立足于考情和学情的),就词汇复习的这个角度来说,在浩如烟海的一轮复习资料中,市编新学案其新颖的体例模式,是目前唯一的特色、高效、符合学情、考情的最佳复习资料。

用好了市编新学案,词汇复习一定是省时高效的。

③创造语境,突破“运用”。

从以上我们对高考试题的词汇分析来看,词汇考查的主要角度是考查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理解,而对词汇用法的考查则几乎没有涉及。

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许多学生连课后词汇表中的词义都不能掌握,而且存在词形和词义无法对应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产生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对词汇的记忆缺乏语境,其孤立的、单一的单词记忆策略注定是耗时低效的。

因此,我们的词汇复习必须立足于学情和考情,积极创造、利用语境,让学生学会在语境中理解和记忆单词,在语境中运用单词,从而达到对考纲词汇的牢固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

在我看来,市编新学案的编写就是这一策略的充分体现。

我们的一轮复习首先要利用好课文这个大语境引导学生记忆单词,然后指导学生利用市编新学案的词汇识记和词汇拓展部分进行自我检测和巩固。

然后对于“应用”词汇(写作常用词汇及一词多义的词汇)利用市编新学案的“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的语意或完成相关练习”部分进行自测,该部分实际上是为“应用”词汇设置了一个单句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该单词的语义及其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根据单元话题进行同话题词汇总结(市编新学案单元话题词汇小结部分可以根据学情再加工,比如说对同话题词汇再分类、结合其他模块同话题的词汇再拓展等。

),然后利用好市编新学案的“要点串记、话题写作”部分,通过学生动手写作,实现话题词汇和应用词汇的熟练掌握和运用。

此外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网络上较为成熟的语境词汇记忆材料,如《四十语篇巧记高考3500单词》、《200个句子包含高中4500词汇》就是很好的词汇记忆材料。

④丰富形式,强化落实。

为了避免学生记忆单词时因材料单一而出现的失去兴趣,效率低下的问题。

要给学生提供多种版本和形式的词汇记忆材料,如课本词汇表、话题词汇表、考纲词汇表、高频单词词汇表、熟词生意词汇表、不规则动词词汇表、口袋词汇书等让学生背诵记忆。

也可以在高三学年制定三轮的词汇复习计划,采用车轮战——多个轮回,突出“生词”记忆;麻雀战——各个击破,明确特点;四位一体——词形、读音、词性、词义抓特点,明“考点”;重点“熟词新义”;高三教师应该定期采用拼写大赛等形式激励学生记忆和巩固单词。

再好的复习思路和方法离开了落实都是空谈。

要利用多种形式来检查学生的词汇落实情况,除传统的听写外,还可以采用小组检测、同桌互测、小测验、词汇拼写大赛等形式。

既要检查英译汉,也要检查汉译英,既要有单个单词的拼写检查,也要把单词放在单句或段落中检查。

要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即“高考词汇”结合“教材”;“词汇学习”结合“综合练习”;“词汇学习”结合“语句”;要积累语句,体会词形、词性变化;最终超越“识字”阶段,达到熟词新用、活用。

听力试题分析
2015年全国卷高考英语听力整体情况与去年持平,重点考查听者辨别事实细节和简单推理判断的能力。

平稳中稍有变化。

短对话较之往年,句子更简短,结构更松散,语调的作用在上下文得到了较明显的体现。

长对话的材料组织在信息干扰方面加大了力度。

独白的句法、词法丰富,在描绘伦敦茶叶贸易中心图景的同时,充分展现了语言的文化魅力。

1. 基本情况
2015年全国卷高考英语听力材料话题丰富多彩,贴近日常生活。

且部分话题近几年呈现出重复性考查的特点。

见下表:
731个单词,为近5年来最少;设题方面,依然以事实细节题和推理判断题为主;难度方面,整体上有6个左
2. 试题特点
1)更加真实的对话情境。

Text 5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5.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do?
A. Speak louder.
B. Apologize to her.
C. Turn off the radio.
原文:
W: Could you turn that off? I can’t hear myself think.
M: What?
W: The radio.
M: Oh! Sorry.
整段对话字数很少,男女双方使用的都是只言片语,简单的话语配上合适的语调,勾勒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幕。

2) 信息点密集。

正确选项和干扰项的信息点密集分布在原文中, 尤其体现在Text 6和Text 9两段对话中,如第6、7、8、11、14、15、16小题。

第6题问How long did Michael stay in China?而原文中与之相关的信息点有five days,one week 和two weeks. 第7题问Where did Michael go last year? 干扰的信息点有Russia,Norway和India. 第15题问How much rent should one pay for the one-bedroom apartment? 相关信息点有$350,$400和$415. 这几道题的干扰项信息点均出自原文,且位置紧密。

3) 推断题构思巧妙。

尤其体现在第1、3、9、10、11、13等小题。

解答这类题在听取录音时,不仅需要记录相关信息点,排除干扰项的录音,还要进行简单的计算及推理判断。

3. What will the man do?
A. Attend a meeting.
B. Give a lecture.
C. Leave his office.
原文:
M: Now, let’s stop talking and get going. I need to be in my office in fifteen minutes, or I’ll be late for a meeting.
W: Okay, bye.
此题是对下一步动作的推断,答案为A。

从男士的话let’s stop talking and get going.及or I’ll be late for a meeting.可推知他接下来要去开会。

9. What are the speakers going to do?
A. Cook dinner.
B. Go shopping.
C. Order dishes.
原文:
M: Sally, do you like seafood?
W: Yes, of course.
M: Is there anything you especially like?
W: Well, I really don’t know. I can never remember the names.
M: Okay. Is there any food you don’t eat?
W: Well, I don’t eat chicken. And I don’t like eggs, either. But I lik e all kinds of fish and vegetables.
M: Then let’s look at the menu and see what they’ve got for us.
此题通过对下一步动作的推断来考查对话的场景,答案为C。

结合上下文语境及最后一句Then let’s look at the menu and see what they’ve got for us.可推知两人将要点餐。

10.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hospital.
B. In the office.
C. At home.
11. When is the report due?
A. Thursday.
B. Friday.
C. Next Monday.
原文:
M: You look pale, Stephanie. What’s wrong?
W: I don’t feel good. I have a bad headache. In fact, I haven’t got much sleep this past week, and I feel really tired.
M: Why don’t you go to see a doctor?
W: Yeah, I think I should. But I have a report due tomorrow. Ms. Jenkins needs it for the board meeting next Monday.
M: Well, it’s Wednesday today. Why don’t you talk to Ms. Jenkins, and ask if you can hand it in on Friday morning?
W: Maybe I should try. I guess I just need a good sleep. Thanks, George.
M: If you need any help with the report, just let me know.
第10题对地点进行推断,答案为 B。

根据上下文及女士的话But I have a report due tomorrow. Ms. Jenkins needs it for the board meeting next Monday.可知双方在谈论工作的事,对话场景发生在办公室。

第11题答案为 A。

结合女士的话But I have a report due tomorrow.及男士的话Well, it’s Wednesday today.可知答案。

13.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Salesperson and customer.
B. Homeowner and cleaner.
C. Husband and wife.
14. What kind of apartment do the speakers prefer?
A. One with two bedrooms.
B. One without furniture.
C. One near a market.
原文:
W: Anything interesting in the paper today, dear?
M: Well, yeah. There are a few here that might inte rest us. Here’s one for just four hundred dollars. It only has one bedroom, but it sounds nice, near Lake Street.
W: Yeah. Let me see what the cheapest two-bedroom apartment is. Oh, here’s one on Market Street. It’s a real bargain. Only three hundred and fifty dollars. But it doesn’t have any furniture.
M: Well, it costs a lot to buy all the furniture.
W: Oh, here’s another one for just over four hundred dollars. This sounds very interesting!
It’s on South Street. That’s a nice area.
M: Yes, it’s quiet. Did you say two bedrooms?
W: Yes, at four hundred and fifteen dollars.
M: Why don’t we go and have a look?
W: Okay, I’ll give them a call.
第13题推断人物关系,答案为C。

根据对话开头女士对男士的称呼dear可以判断两人的亲密关系,再从两人谈论的选房话题进一步确认二者是夫妻关系。

第14题的答案为A。

从女士说的Let me see what the cheapest two-bedroom apartment is. 以及男士所说Did you say two bedrooms?可以得知他们想要的是两个卧室的公寓。

答案巧妙地掩藏在上下文的话语之间。

4) 正确选项是对原文的同义转述。

短对话第4题,观点态度题。

4. What is the woman’s opinion about the course?
A. Too hard.
B. Worth taking.
C. Very easy.
原文:
M: This course is really difficult.
W: I don’t think it’s all that bad. And we’ll benefit a lot from it.
M: So, you’re taking it too?
W: That’s true.
此题答案为B,从女士的话I don’t think it’s all that bad. And we’ll benefit a lot from it.可知她觉得这门课值得选。

18. Why do tea tasters taste tea with milk?
A. Most British people drink tea that way.
B. Tea tastes much better with milk.
C. Tea with milk is healthy.
此题答案为A。

原文The tasters generally taste teas with milk, since that is how the majority of British people drink their tea.中的the majority of British people 在正确选项中转换成了most British people。

这两道题的正确选项都是对原文中相关的语块、词汇进行了转换,第4题的benefit from (受益),第18题的majority (大多数)。

其中majority这个词可能不属于听力常用词汇,但这里出题点就落在这个单词身上,所以学生们平时词汇的积累当然是多多益善。

顺便提一下,这段有关伦敦茶叶贸易中心的独白之前曾以完形填空的形式出现过,本段材料做了一点改写。

综上所述,全国卷听力既注重学生辨别基本的事实细节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的理解推断能力。

既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也不忽略语言的文化内涵。

3. 对高三复习备考的启示
1) 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听力话题词汇(可参考部分教辅材料)。

2) 有计划、有规律的多听,量变引起质变
3) 一轮之后可以有意识地改变听力的方法:
a. 所有材料只听一遍,打消对第二遍的心理依赖;
b. 听之前不看题目,提高对信息的专注度;
c. 有选择地默写某些片段,提高对细节的把握能力;
d. 学会看听力稿并尝试出题,更准确地把握听力的命题点
4) 夯实语言知识基础,熟悉重音、语调等相关语音知识,加强辨音能力;
5) 选择信息点丰富,选项干扰强的材料;
6) 培养语言灵活转换的能力(可通过长难句分析、同义句转换、缩写长句等实现);
7) 重视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听力综合素质。

阅读理解第一节试题分析及启示
1. 2015年阅读理解第一节命题特点分析
1) 选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渗透文化意识;注重体裁、题材多样化、交际化和生活化;
2) 延续近三年特点,短文总词汇量减少,各篇长度差异较大。

第二节虽有所加长,但仍比较短。

4篇总阅
读量为1102词(不包括问题及选项),最短的仅217词(C篇),最长的342词(B篇),四篇阅读平均词汇量为266.8词,总词汇量、阅读速度近年来最低。

但文章词汇难度相较于原山东卷而言确是难度大增,主要表现在选修课本中的词汇多、超标词汇及熟词生意多(以上已有论述,不再赘述)。

3) 题目设计:全部采用完整问句的提问方式,题干及选项简洁、精炼,最长的选项只有7个词,这就在
某种程度上高度挑战学生归纳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题目涉及细节理解(21、22、23、25、28、29、
30、32、33)、推理判断24、26、27、34、35)、词义猜测 (30) 三个方面,细节理解最多,但仍以
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推断能力为主。

过往三年全国I卷都有考察主旨大意题,但 2015年英语全国I 卷却未出现(但不能排除以后不考)。

需要注意的是30题的词义推测题不再是以往的不包含在考纲内的词汇,而是考试在平常学习中的常见词。

因此该题的C项“Donations”非常具有干扰性,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才能选出正确选项。

4) 试题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及难,梯度和难度设置非常合理,层次感强。

第一篇广告阅读非常简单;而
最后两篇难度较大;区分度大。

阅读总体效度较高,能够有效区分英语基础较高和偏弱的学生。

2. 四篇阅读理解话题及题型分析
A篇广告阅读,沿袭全国1卷常规,难度基本为一星。

题型分布:3个细节题,全部可以通过定位技巧做答。

B篇记叙文,描写和对比了美国纽约和南部小镇西红柿的质量,情节简单,三大类实词均是生活常用词,但是文章出现倒装,虚拟,夸张等写作手法,增加了文章理解的难度。

好在题目设置较为简单。

题型分布:3个细节题,1个理解题。

应用细节定位和关键句理解技巧可得分。

C篇是艺术家及其作品展介绍,本篇词汇较难,句式结构较复杂,对学生词汇和语法的要求较高。

题型分布:2个细节题,2个理解题,需熟记高中高频单词和句法,且结合阅读技巧方可顺利做答。

D篇借新兴主题餐厅介绍,导入社会性话题的讨论。

文章涉及高中较难语法-虚拟语气,会对学生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碍。

题型分布:2个细节题,2个理解题。

需要理解透全篇才能顺利作答。

具体见下表:
3. 正确选项的四大规律 (文章信息到答案信息转换的四大规律)
1) 同义替换。

正确选项大都不会直接采用原文的表达方式,即使采用了原文的部分词句,关键词也一定会换用其他同义的表达方式。

例如Passage B24题正选项B项 boring,对应的原文信息为“hasn’t been a terribly fun place”; 26题正选项B项They look nice,对应的原文信息为“no matter how attractive they look in the store,”。

这种答案呈现方式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还是考查考生的词汇量。

2) 简化总结。

如27题正选项C项eat in a restaurant是原文最后一段第一句话“Delighted as I was … that very night”(共49词)的简化总结。

3)合理推断。

如28题productive选项是“…bringing together over 200 paintings, sculptures, drawings and more…”一句的合理推断。

35题B 选项是通过全文最后两句虚拟语气推断出来的。

这种答案呈现方式很大程度上是考查考生的句法、语法知识,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长难句分析能力。

4)综合概括。

主旨大意类的题目多是从这个角度呈现答案,本套试题没有主旨大意类的试题就无法举例了。

但我们可以告诉我们的学生一个规律:凡主旨大意类的题目,正确选项必定是概括性的抽象的或表达观点的。

凡是具体的或事实性的选项一定不是正确选项。

对高三复习备考的启示
1. 找到阅读理解的“钥匙”——阅读词汇量
什么是阅读词汇量?就是阅读理解经常出现的高频词汇,但是其中有许多单词只需要混个“眼熟”即可,只要学生看到它们的“整体形状”,就知道中文意思就行,没有必要掌握这些单词的拼写、搭配和用法。

能认识50个单词,比完全掌握5个单词更有价值
没有一定的“阅读词汇量”,学生就不具备接触真实语言材料的基本能力。

只有当学生具备了相当的阅读词汇量,才能把控制注意从字词辨认等基本技巧上转移到抽象概念形成等高级技巧上,才能利用背景知识和必要的上下文引线来实现意思构建。

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由于生词过多,而在高考阅读理解中频频失分。

词汇量是阅读的前提。

高三学生应具备的词汇应包括显性词汇(即最常见的涉及文化、科普、政治、经济甚至军事等方面的最基本的大纲词汇)和隐性词汇两种。

快速增加词汇主要是扩大隐性词汇量。

通过构词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每个人的词汇量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属于情景词汇—即在文中、情景中即可识辨的、不必单独认识的词汇。

很多这样的词是(构词法)派生出来的。

因此阅读训练必须扩大输入量,放手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逐步积累词汇,加深对词义、词用的体验。

教师平时词汇教学要善于运用摘葡萄、归纳、联想等多种方法。

其次,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广播电视等多种学习资源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达到开阔视野、丰富词汇知识、提高词义迁移能力和获得流行词语、英语最新发展的感性体验的多重目的。

2. 把好阅读训练的“材料关”
选好了阅读训练的材料就意味着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成功了一半。

高考阅读理解中的阅读材料直接从英文报刊、杂志和网络文章中精选,稍作修改,原汁原味。

选材广泛,内容丰富,选材更加生活化,更多地关注与当今社会、生活、科技、文化、教育等相关的话题。

往往涉及到日常生活、人物传记、国内外风土人情、故事传说、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史地科技、自然现象、新闻报道、体育活动、广告说明、书信通知、目录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丰富的文章内容反映了高考的文化内涵,体现了高考对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提高全面文化素质的要求。

文章大多是说明文和议论文,趣味性不大,句子的平均长度和复杂程度远远高于课文,语言结构趋于复杂,出现长句、特长句。

长句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从句,而且夹杂多种语法现象,如插入语、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双重否定句、虚拟语气等。

实践证明,句子长度和句子结构复杂程度是影响考生阅读理解速度和准确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输入决定输出。

在准备限时阅读材料时,英语教师务必精益求精,优中选优,多选择一些“有嚼劲”的文章,让学生见见世面,开开眼界,多积累一些处理真实语言的经验。

关于阅读材料的选择,我认为最好的阅读材料一是近五年各地高考试卷的C、D、E篇;二是报纸,可以选择订阅两份报纸,比如学生双语报和二十一世纪英语报。

此外还可以从网络上摘选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感的文章和经典美文,既增加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3. 练出做题“高分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