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中药:茯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中药:茯苓
《送阿龟归华》唐朝李商隐
草堂归意背烟萝,黄绶垂腰不奈何。

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根下茯苓多。

李商隐的这首诗为我们道出了茯苓的出生之谜。

茯苓长在松树底下,是抱着松根生长的。

松木四季不老,茯苓得松树的收敛之气,因此可以四季常生,从而成就自己的物性。

茯苓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与各种药材相互配伍,无论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也是茯苓被称为“四时神药”的原因。

中医
中药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

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

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

云南产者,质量最佳,称为“云苓”。

野生或栽培。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

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及“茯苓片”,晒干,生用。

药材性状:气微,微苦。

以体重坚实,外皮呈褐色而略带光泽、皱纹深,断面白色细腻,黏牙力强者为佳。

茯苓性味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经。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

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

《神农本草经》:“茯苓,味甘,平。


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
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
神,不饥延年。

一名茯菟。

生山谷。


茯神和茯苓皮
茯神为茯苓抱有松根的菌核。

茯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宁心安神。

茯神功效与茯苓作用相似,但长于宁心安
神,多用于心神不安之心悸、失眠、健忘等,常与人参、远志、龙骨等同用。

茯苓皮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

茯苓皮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利水消肿。

茯苓皮功效类似茯苓,长于利皮肤水湿,多用于皮肤水肿,常与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等同用。

茯苓菌核黑色外皮部分为茯苓皮;
白色菌核中间抱有松根部分即为茯神。

《本草经解》
茯苓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平味和,降中有升,阴也。

胸者肺之分也,胁者肝之分也,肝主升而肺主降,肺金不足则气不降,肝木有余则气上逆,逆于肝肺之分,故在胸胁间也;茯苓入肺,气平则降,味甘可以缓肝,所以主之。

脾为土,肺为金,脾肺上下相交,则五脏皆和,位一身之天地矣,若脾肺失中和之德,则忧恚惊邪恐悸,七情乖戾于胸,发不中节而为病;茯苓味甘和脾,气平和肺,脾肺和平,七情调矣,心下脾之分也,湿热在脾则结痛,湿热不除,则流入太阳而发寒热,郁于太阴而烦满,湿乘肺金而咳逆;茯苓甘平淡渗,所以能燥脾伐水清金,治以上诸症也。

人身水道不通则火无制,而口焦舌干矣;茯苓入肺,以通水道,下输膀胱,则火有去路,故止口舌干焦。

水道通,所以又利小便也。

肝者魂之居也,而随魂往来者神也。

久服茯苓,则肺清肃,故肝木和平,而魂神安养也。

不饥延年者,脾为后天之本,肺为元气之腑,脾健则不饥,气足则延年也。

制方:白茯同人参、白术、甘草、陈皮、山药、扁豆、白芍,治脾虚。

同人参、白术、甘草、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治咳而吐。

同二术、泽泻、车前、白芍、陈皮、木瓜、猪苓,治水肿。

同陈皮、半夏、甘草、人参、枳壳、川芎、白芍、归身、生地、前胡、葛根、桔梗、苏叶、生姜、大枣,名茯苓补心汤,治火郁心包痛而吐血咳逆。

《本草乘雅半偈》
茯苓。

气味甘平,无毒。

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核曰】出太山山谷及华山、嵩山、郁州、雍州诸处。

生古松根下,下有茯苓,则松顶盘结如盖。

时有彤丝上荟,非新雨初霁,澄彻无风,不易现也。

此即古松灵气,沦结成形。

如得气之全者,离其本体,故不抱根。

如得气之微者,止能附结本根,故中心抱木。

小者如拳,大者如斗,外皮皱黑,内质坚白。

形如鸟兽龟鳖者良,虚赤者不堪入药。

又一种,即百年大松为人斩伐,枯折槎枿,虽枝叶不复上生,而精英之气,亦沦结成形,谓之茯苓拨。

即于四面丈余地内,以铁锥刺地,有则锥固不可拔,无则作声如瓮者,谓之茯苓窠。

中有白色蒙翳,蒸润其间,如蛛网然,尚属松气,将结成形者也。

亦可人力为之,就斫伐松林,根则听其自腐,取新苓之有白根者,名曰茯苓缆。

截作寸许长,排种根旁,久之发香如马勃,则茯苓生矣。

修治:去皮,捣作细末,入水盆中搅浊,浮者滤去之,此即赤膜也。

误服令人目盲,或瞳子细小。

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酸物,得甘草、防风、芍药、紫石英、麦门冬,共疗五藏。

【参曰】岁寒不凋,原具仙骨,虽经残斫,神灵勿伤。

其精英不发于枝叶,而返旋生气,吸伏于踵,所谓真人之息也,故茯取伏义,苓取龄义。

又松木参天,条达之气反潜隐不露,亦茯取伏义,苓取令义。

二拟未确,聊备博采云尔。

芳香清气,潜藏根底,对待忿戾浊邪,冲逆胸胁。

皓苓下居,彤丝上荟,对待忧愁怫逆,形诸颜面。

摧残槎枿,俯就零落,对待刀圭在心,有怀怨恨。

珍重深邃,对待惊骇气上。

镇定不动,对待恐惧悸忡。

形质块磊,气味清疏,对待晦滞立坚,心下结痛。

神灵在躬,对待寒热外侮。

幽静安闲,对待劳乱烦满。

渗泄就下,对待水寒逆肺。

清闲平淡,对待口焦舌干。

转旋气化,对待小便闭癃。

吸元归踵,对待游魂于天。

恬澹虚无,对待神不内守。

服气长生,对待饥渴夭龄。

悉属象形,巽以入之。

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此其验也。

《嵩山记》曰:嵩山有大松树,或百岁,或千岁,其精变为青牛,为伏龟。

采其
实,可长生。

《万松记》曰:夫松,木德之中正也,五德具焉。

故其好生似仁,其后凋似义,其调理似礼,其枝不生污下似知,其气化为茯苓、其脂化为琥珀似信。

《本经疏证》
茯苓。

味甘,平,无毒。

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府,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一名茯菟。

其有抱根者名茯神。

茯神平,主辟不祥,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

生泰山山谷大松下。

二月、八月采,阴干。

马蔺为之使,得甘草、防风、芍药、紫石英、麦门冬,共疗五脏。

恶白蔹,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鳖甲。

茯苓出松树根下,在土底,作块大者,至数斤,似人形及龟鸟者佳。

皮黑,肉有赤白等色,无苗叶花实。

或云是多年松脂流入土中变成,或云假松气于本根上生。

今人采法,山中古松久为人斩伐,其枯折槎枿,不生枝叶者,为茯苓,拨见之,即于四面丈余地内,以铁头锥刺地,如有茯苓,则锥固不可拔,于是掘土取之。

其拨大者,茯苓亦大。

皆自作块,不附著根上。

其抱根而生者为茯神,然则假气而生者,其说胜矣。

(《图经》)
刘潜江云:茯苓本古松灵气,沦结成形,卢子繇谓其精英不发于枝叶,返旋生气吸伏于踵,一若真人之息。

则但视为利湿,殆有未然。

盖松之凌冬不凋,非以其禀真阳之性耶。

乃其气入土久而结茯苓,是其质成于阴,气禀于阳也。

陶隐居曰:性无朽蛀,埋地中三十年,犹色理无异,不可见其坚贞哉,第淡渗之物,俱先上行而后下降。

其说犹非始于李濒湖也。

前乎此者,有谓味淡为天之阳,阳当上行。

气薄为阳中之阴,阴主下降。

后乎此者,有谓参天之阳,迴返而团结于阴,其义为阳有余而下趋于阴,故其气专,专则从清阳以化浊阴,又为阳有余而下合于阴,故其气和,和则引至阴以归至阳。

其说皆精确不磨,可证濒湖不妄矣。

且甘先入脾,淡主养胃,是其功在中土而升清阳。

就其升阳,即以为泄浊之用。

故在上焦,而同益气同祛痰。

在下焦,
而同导水同健脾,莫不以是为升。

即升致降,固未可徒以下渗概之。

此《本经》主胸胁逆气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之义也。

至其主忧恚惊邪恐悸,非治心乎。

主口干舌焦利小便,非治肾乎。

则但谓其升清降浊,似尚未尽悉其物之理。

与其治之能者,夫清浊本之阴阳,阴阳兆于水火,水火属之心肾。

心内阴外阳,而位于上。

肾内阳外阴,而位于下。

茯苓之用,能于阴中吸阳以归阴,又能于阳中引阴以归阳。

是故在上者阴宅阳中,则火有所主,而下交于水,水中之火,自从地气而蛰藏。

在下者阳宅阴中,则水有所主,而上交于火,火外之水,自从天气而发育。

是所谓神足则气充,气充而精盈,精盈而气固。

忧恚惊邪恐悸口干舌焦又何自为患哉。

故其升清降浊,特从阳吸阴,由阴归阳之余事耳。

至若茯神入土较浅,故止能入心,以得阳厚,得阳中之阴不厚也。

大凡物之生,必阴阳相抱,若茯苓则水土之阴交于正阳而生者也。

其摄于阳,则有气无质,其钟于阴。

则有质无气。

故能于无形中炼有形,有形中吸无形。

无形中炼有形,则上焦之以气化阴也。

有形中吸无形,则下焦之从阴引阳也。

上焦之气能化阴,则所谓滓秽去而清光来,结者自开,逆者自降矣。

下焦之阴能引阳,则所谓宇泰定而天光发,焦者自苏,干者自泽矣。

《灵枢·决气》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为气。

于此见若焰若烟若霜霰若霖雨,皆非气之正。

故夫气以润而行,水以气而运,水停即气阻,气阻则水淤。

茯苓者,纯以气为用,故其治咸以水为事。

观于仲景书,其显然可识者。

如随气之阻而宣水(茯苓甘草汤),随水之淤而化气(五苓散)。

气以水而逆,则冠以导水,而下气随之(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水以气而湧,则首以下气,而导水为佐(桂枝五味甘草及诸加减汤)。

水与气并壅于上,则从旁泄而虑伤无过(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戎盐汤茯苓泽泻汤)。

气与水偕溢于外,则从内挽而防脱其阳(防己茯苓汤)。

气外耗则水内迫,故为君于启阳之剂(茯苓四逆汤)。

气下阻则水中停,故见功于妊娠之疴(桂枝茯苓丸葵子茯苓散)。

凡此皆起阴以从阳,布阳以化阴,使清者条畅,浊者自然退听,或从下行,或从外达。

是用茯苓之旨,在补不在泄;茯
苓之用,在泄不在补矣。

现代药理
茯苓煎剂或糖浆剂对正常人体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茯苓流浸膏、煎剂对大鼠有利尿作用,能促进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

茯苓多糖能有效防止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具有化石作用。

茯苓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防止肝细胞坏死。

茯苓中多种成分均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和抗肿瘤的作用。

茯苓多糖能提高荷瘤小鼠体内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和明显提高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

茯苓三萜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活性,尤对肺癌、卵巢癌、皮肤癌、中枢神经癌、直肠癌等作用明显。

茯苓多糖及羧甲基茯苓多糖具有抗白血病作用。

茯苓多糖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血清中TSOD和Cu-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具有抗寒、抗疲劳及抗衰老作用。

茯苓煎剂有镇静、降血糖等作用。

茯苓水、乙醇及乙醚提取物对实验动物有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的作用。

茯苓提取物高剂量组还可明显抑制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Fas抗原的表达,能促进染铅小鼠体内铅排出,对改善大脑记忆功能有明显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