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悲秋杜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悲秋杜甫
唐诗解读——杜甫之《悲秋》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注:
群盗:指当时史朝义与吐蕃。
宝应元年徐知道的叛乱,处处盗贼群起。
纵横;奔驰无阻,这里指盗贼纵横天下,到处都不太平.
“家远”句:当时杜南家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草堂。
客情:客居异乡,秋天来了,倍感伤情。
窥:看。
“愁窥”二句:满怀愁思地望着高空中的飞鸟,感叹自己老了还得随着逃难的人们,到处漂泊.不能回乡。
“始欲”二句:诗人原拟下三峡,后因中原未靖,徐知道之乱来果,只能发出“何由见两京”的慨叹了。
三峡:长江西自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县南津关,有瞿唐映,巫映、西陵峡。
两京。
即指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
解读:
宝应元年(7 62)秋天,杜甫送严武入朝至绵州,因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道路受阻塞,遂东入梓州。
为了暂时生计,他只得寓居梓州,杜甫在梓州,思念在成都的妻子杨氏及子女,因而写了《悲秋》这首诗。
关于这首诗,清代大才子金圣叹的点评更为精彩,不妨作一次文抄公摘录如下:
“一句秋,二句悲;三句秋,四句悲;五句秋,六句悲;七句秋,八句悲。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
“首句'凉风动’三字是秋,妙在'万里’二字生出悲来。
二句'群盗纵横’是悲,妙在'尚’字挽出秋来。
三句虚幻之极,凭空说,即今家中定当寄书来,则非秋而何?然秋在此。
而悲在家中矣。
四句只平平对过,然亦以'为客情’三字赋'悲’字,而'秋来’二字又结挽定'秋’字。
故不辩其秋生于悲,悲生于秋也。
”
“五句,鸟至秋而高飞,写'秋’字极高简,然文势与六句相抱成章,言鸟能高飞而过,朝出暮还,人何为而不如鸟乎。
盖垂白之老,犹逐众人,不言悲而悲可知也。
'愁窥’'老逐’,对得参差变动,可法。
七句,正指秋日欲投峡也。
八句总结'悲’字,忧朝廷也。
故读此诗者谓其悲秋,则不知老杜;谓其悲无家,亦岂知老杜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