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与爱重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附行為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行為傾向,可以維護物種的繁衍。 依附行為依賴內在運作模式( internal working model )而運作。
Ainsworth等人(1978)
安全依附 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
親密 Intimacy 兩個人心靈契合、相互了解,彼此相知相惜。 激情 passion 各種渴望與需求的表現。 承諾 commitment 包括短期的和長期的兩方面。短期是指做出決定要 愛某個人,而長期是指做出承諾要維繫這份愛。
愛情關係的成分:愛情三角理論
Sternberg (1986, 1999)愛情三角理論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愛情關係的成分:激情愛
Schachter (1964)情緒二因論 了解情緒狀態需要經過兩個步驟:其一是意識到自己 的生理激發狀態,其二是對此生理狀態做出合理的解 釋,亦即自我知覺的過程。
生理激動 歸因於喜歡的對象。
Zillmann(1975, 1984)情緒轉移 (Excitation transfer) 踩腳踏車機 看色情影片(0,5,9分鐘後)評估喜歡 影片的程度。 5分鐘後看的人,對影片有最正向的評估。
個人收益 個人投資
=
對方收益 對方投資
Hatfield (1982): 假設:若平衡可以維持關係,Over-benefit 會感到罪 惡,Under-benefit 會憤怒。 低回報會感到不滿,過度回報與平衡組有相同感受
關係的類型
我們對所有的關係都是如此精於算計嗎 ?
Clark &Mills (1979)交換、共享關係 黃光國(1985)工具、混合、情感性關係
獎賞
付出
比較水準(CL)
滿意
其他方案 比較水準
承諾
關係的建立與維持
Rusbult 等人(1998)投資模式(Investment model)
獎賞
付出
比較水準(CL)
滿意
投資
其他方案 比較水準
承諾
關係的建立與維持
Adams (1965)公平理論
在關係中收益與付出應相當 Outcomes=rewards-costs
你帶著什麼樣的愛情特質?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Secure: 1,3,5,8,14,18 Avoid:4,7,9,10,12,16 Anx; 2,6,11,13,15,17
從發展的觀點看愛情:依附理論
Bowlby (1958, 1973, 1988)
激情愛 passionate love
可解釋passionate love 的特色:
有時被強烈的負性情緒感受引起 Lovers’ quarrel也可能會增加熱情 憤怒可能催化激情
理論限制:
(1)Arousal 隨時間而消逝 (2)生理激動的歸因方向若清楚則不會發生
從發展的觀點看愛情
愛情關係的成分:激情愛
Dutton 與Aron(1974)吊橋實驗 Meston 與Frohlich(2003)雲霄飛車實驗 White等人(1981)
跑步(兩分鐘、十五秒) 聽引發正、負向情緒的錄音帶
Foster 等人(1998)
對33個研究做meta analysis :激發狀態吸引力?
透過外在人口變項或外表(如性別、年齡身高)等作初步過 濾,此期為交往的浪漫期,受外表影響大。
價值澄清期value stage:
經由互動了解彼此價值(similarity in attitudes and values)。
角色時期role stage:
衡量對方能否同意你期盼他擔任的角色。
一、關係的建立與維持
社會交換理論 (Social Exchange Theory) 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
關係的建立與維持
Homans (1958) 社會交換理論 Social Exchange Theory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同經濟學理論,尋求最少的損失與最 大的利益。酬賞越多付出越少的關係,越滿意而持久。
Passionate love 在情緒、思考上都想要和對方合為一體的一種想望,常伴 隨強烈的情緒 Companionate love (friendship) 當兩個人在生活上密切交織時所伴隨的一種情感上的緊密 連結。
Passionate love 會逐漸轉變成companionate love。
?親密關係三成份是一種或一種以上?emotionalattachmentaffectionandlove情緒依戀情感與愛?fulfillmentofpsychologicalneedsofthepartner心理需求的滿足與實現?如分享?interdependencebetweentheindividuals對對方有意義且持久的影響?empathyshellmarriage相互依賴但無情感?summerromance有情感但無依賴吸引力的階段理論?mursteins1970svr三階段論?刺激期stimulusstage
關係的進展是由淺到深,由窄到廣。
逐漸熟識:歷程觀點
Self-disclosure liking Derlega 等人(1976)
關係初期,著重對等的互惠(reciprocity)。 逐漸熟識後,互惠下降,但責任(responsiveness)上升。
關係的建立與維持
決定開始一段關係,然後呢 ?
Passionate love 會逐漸轉變成companionate love。
愛情關係的成分
愛情關係的實質內涵 ?
愛情三角理論 (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 浪漫愛的兩種形式:激情愛、友伴愛
愛情關係的成分:愛情三角理論
Sternberg (1986, 1999)愛情三角理論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黃光國(1985)人情與面子的理論模式 人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會根據對方和自己的「關係」 與其交往,面對不同人會訂出不同的社會交易法則。
工具性關係:這種關係是短暫而不穩定的。以公平法則交往,較能依據 客觀標準作對自己有利的決策。以該關係作為獲取其他目標的手段或工 具。雙方即使預期未來會再次相遇,也不預期能有情感性交往。 混和性關係:雙方彼此認識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情感關係,但情感沒有深 厚到可以隨意表現出真誠行為。人際關係網絡彼此重疊,形成複雜的人 際關係網。雙方不僅預期未來還會進行情感性交往,且社會關係網中的 其他人可能了解其交往情形並可以社會規範加以批判。以人情法則交往, 容易落入人情困境。 情感性關係:屬於長久而且穩定的社會關係。以需求法則交往,並表現 出較多的真誠行為。這種關係可以滿足關愛、溫情、安全感等情感上需 求。
Thibaut & Kelly (1959) 投資模式(investment model)
比較水準(Comparison level, CL) 預期比較水準 (Comparison level for alternatives, CLalt)
關係的建立與維持
Thibaut & Kelly (1959)
關係的類型:工具、混合、情感性關係
Step1 關係判斷 工具性關係 Step2 交易法則 公平法則 代價 混和性關係 Step3 心理困境
人情法則
預期報償
情感性關係
需求法則
二、愛情關係的理論
愛情關係的類型
愛情關係有哪幾種不同的類型 ?
愛與喜歡(loving &liking) John Lee的愛的形式
愛與喜歡
喜歡一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會很開心;愛一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會 莫名的失落。 喜歡一個人,你不會想到你們的將來;愛一個人,你們常常在一起憧 憬明天。 喜歡一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會永遠是歡樂;愛一個人,你會常常流淚。 喜歡一個人,當你們好久不見,你會突然想起他;愛一個人,當你們 好久不見, 你會天天想著他。 喜歡一個人,當你想起他,你會微微一笑;愛一個人,當你想起他, 你會對著天空發呆。 喜歡一個人,你會想起她有了孩子,你一定會喜歡;愛一個人,會有 一天,你突然很好奇:將來我們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子。 喜歡一個人就是希望大家都開心;愛一個人希望他會更開心。 喜歡一個人,你要的只是今天;愛一個人,你期望的是永遠。
關係的類型:交換與共享關係
Clark 與 Mills (1979)
交換關係(exchange theory) 雙方以一種關心對方需求的方式在建立長久的親密關係。 共享關係(communal relationships) 雙方重視自己的利益,不會無條件的為他人做事,而是仔 細衡量彼此的關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關係的類型:工具、混合、情感性關係
愛與喜歡
Heider(1958)
愛只是比較強烈的喜歡
Rubin(1970, 1973)Loving vs. Liking 愛與喜歡
愛與喜歡是兩個不同的向度 愛:具有獨佔性(exclusiveness)
歸屬和依賴的需求(affiliative and dependent need) e.g.,若我不能和他在一起,我覺得非常的不幸。沒有他,我覺得難以 生活下去。 想幫助對方(predisposition to help) e.g.,我願意為他做所有的事情。在世界上也許我關心很多事,但有一 件事就是他幸福不幸福。 獨佔性與同一性(exclusiveness and absorption) e.g., 對他我有一種佔有性。我在所有的事件上,都可以信賴他
Intimacy
友愛
友伴愛
companionate
完全的愛
浪漫愛
romantic
Commitment
Passion
空愛 empty
虛幻之愛
fatuous love
infatuated love 迷戀
愛情關係的成分
Berscheid & Walster (1969, 1978); Hatfield (1988) 浪漫愛有兩種形式:
喜歡: 對對方有正面的評價、有好感、喜歡,或覺得對方和自己很像
愛情關係的類型
Lee (1977, 1988)
友伴之愛 Storge
情慾之愛 Eros
狂 熱 的 愛 Mania
遊戲之愛 Ludus
愛情關係的類型
Lee (1977,1988): 三原色論
Eros --情慾之愛:強烈、外貌吸引 Ludus --遊戲之愛:遊戲而不承諾 Storge --友誼之愛:漸進依戀而致穩定 Mania --佔有之愛:怕失去對對方的掌控 Agape --無私之愛:利他的、不求回報的愛 Pragma --現實之愛:尋求門當戶對 (工作、 收入…)
次三色:
愛情關係的類型
愛情關係會改變嗎?
Berscheid & Walster (1969, 1978) 浪漫愛的轉變歷程
愛情關係的類型
Berscheid & Walster (1969, 1978); Hatfield (1988) 浪漫愛有兩種形式:
Passionate love 在情緒、思考上都想要和對方合為一體的一種想望,常伴 隨強烈的情緒 Companionate love (friendship) 當兩個人在生活上密切交織時所伴隨的一種情感上的緊密 連結。
相關研究: Berg & McQuinn (1986)
在關係進程中經驗到大量酬賞的情侶較可能繼續在一起。
Hays (1985)關係初期
關係初期不在乎付出多少。
關係初期之後,酬賞與付出都會影響滿意的水準。
Margolin & Wampold (1981)已婚夫妻
關係的建立與維持
為什麼有的人獲得的很少但還是很滿意? 有的人獲得很多還是不滿意?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the individuals 對對方有意義且持久的影響
empathy shell marriage, 相互依賴但無情感, summer romance 有情感但無依賴
吸引力的階段理論
Murstein‘s (1970) SVR 三階段論
刺激期stimulus stage:
逐漸熟識
什麼因素讓你從有好感變成喜歡?
相似性(similarity)vs. 互補性(complementarity) 相互性 (reciprocity)
逐漸熟識:歷程觀點
如何進一步認識彼此?
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
逐漸熟識:歷程觀點
Altman & Taylor (1973) 社會滲透理論(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
親密關係與愛
李怡真
何謂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三成份(是一種或一種以上)
Emotional attachment, affection and love 情緒依戀,情感與愛 Fulfillment of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he partner 心理需求的滿足與實現
如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