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重在扶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防治重在扶阳
人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必须在阳气的推动下才能发挥正常活动。

《黄帝内经·灵枢》称:“人四十,阳气不足。

损与日至”,就是说人过了40岁,阳气就在走下坡路了,很多疾病都容易在这个年龄阶段发生,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

糖尿病症状和阳气的关系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病”,主症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

为什么消渴病患者容易口渴?这其实是人体脾肾阳气亏虚的表现。

为了便于理解,举一个生活中的例说明。

不知大家见过抗旱没有,炎炎夏日,农田缺水龟裂,人们借助水泵的动力,使深藏在地下的水源源不断地抽上来滋润干涸的土地。

其实人体中肾阳的蒸腾作用就相当于水泵的动力,而脾阳的输布功能就相当于水泵本身,如果两者其一虚弱,或两者都虚,津液不能上承于口,就会出现口渴多饮的症状了。

津液输布障碍,会下渗于膀胱,这样又出现了消渴病的另一个主症———多尿。

消渴病还有一个主症就是多食。

很多人认为能吃是福,其实食量大不一定是好事,往往提示着你的脾阳开始虚衰了。

道理很简单,打个比方那就如同小马拉大车。

开始你给小马加鞭,它也许可以拉动大车,但是很快就会衰惫下来,最后别说是大车就连小车也拉不动了。

脾阳也是如此,开始的时候处在一个代偿的阶段,当脾阳不能代偿时,它会突然垮掉,其结果就是发展为消渴病。

怎样扶阳气?
笔者多年从事糖尿病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认为消渴病之发生、发展,自始至终都和阳气密切相关。

所以在治疗方面应着重固脾肾两本,并且扶阳不忘补阴,于阴中求阳。

1.固其两本
祖国医学认为,“两本”指先天、后天之本,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

脾肾两脏在水液代谢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肾主水液”。

对于人体的水液代谢,肾阳就好比是人体的太阳一样重要。

就像自然界一样,阳光普照、烈日炎炎,水气上蒸,河流才会干涸。

而在人体若肾阳不足,则气化、推动和固摄作用失常,引起水液代谢障碍,就会出现痰饮、水肿、多尿、遗尿、尿少、尿闭等症。

●脾主“运化水液”。

脾气健运,既能使体内各脏腑组织得到水液的充分滋润,又能防止多余水液在体内停滞,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肾阳脾阳的不足,就会产生诸如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正是危害我们生命健康的元凶,引发多种并发症。

所以,治疗的根本就是固护脾肾阳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治疗糖尿病的著名中成药消渴丸,就充分体现了重视“扶阳气”的思想,方中重用人参、黄芪等药,大补脾肾之阳气,能有效地消除患者的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阴中求阳
阴阳互相依存,互为根本。

如果阳虚单单扶阳,则阳气易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在扶阳气的同时不能忘了补阴。

消渴丸的制方思路就很好地体现了阴中求阳的思想:补阴药如地黄、山药等,再加上补气药如人参、黄芪等,以达到阴阳互生互用,常可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