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四逆散——乳癖,乳痈,乳衄,乳房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四逆散——乳癖,乳痈,乳衄,乳房痛
169乳癖——许润三医案
和某,女,28岁。

1991年5月23日初诊:主诉:经前双乳胀痛,经期加重1年。

历次月经来潮前1周双乳胀痛,行经期加重,伴胁肋隐痛,素易怒,月经周期准,量中,色暗,有血块,末次月经1991年4月20日。

舌质稍暗,苔薄白,脉弦。

查体扪及右乳右上象限有一枣核大小包块,质地柔软,有压痛,与皮肤无粘连,皮肤色泽正常。

此乃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阻滞胃络不通而致经行乳房胀痛,渐成乳癖。

治宜疏肝解郁,方用四逆散加减。

用药:柴胡、枳实、白芍、甘草、香附、郁金、川楝子、丝瓜络、菊花、山慈菇、荔枝核、石菖蒲各10g。

服7剂后,诸症减轻,继以上方加减14剂,肿块消失。

原按:此疾多因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所致。

《薛己医案》云:“夫乳房属阳明,乳中有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贵肝?以阳明胃土,最畏肝木。

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惟恐来克,伏而不畅,气不敢泄而肿硬形成,胃气不敢舒而畏惧之色现,不痛不赤,正见其畏惧
也。

”刻下患者正值经前期,药用四逆散加减疏肝理气解郁之法,使其舒畅,肝胃和调,症状消除,乳癖消失。

摘自:邵象仪,许润三教授应用四逆散临证举隅.光明中医,1995(5):30.《经方治验妇科疾病》
170乳癖——张树农医案
张某,女,34岁。

已婚未育。

一年前发现乳房肿块,以右侧为大,时有微痛,经前增大,经后变小,经省医院病理检查报告为乳腺增生.情绪易激动,两乳均可扪及如核桃大较硬包块,皮色正常,有压痛,无粘连。

舌淡紫,边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弦。

证属肝郁气滞,气血结聚,经脉受阻,结为乳癖。

四逆做加减化裁:柴胡9克,白芍12克,枳壳12克,甘草3克,当归12克,全瓜蒌30克,香附9克,制乳没各3克,青皮9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6克.
每日1剂,连服一月,加昆布12克,海藻12克,二月后,肿块消失。

按:乳腺增生属“乳癖”、“乳疬”、“乳中结核”之范畴。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胸乳部):“乳中结核梅李形,按之不移色不红,时时隐痛劳岩渐,证由肝脾郁结成。

”可见此症为“日久不消,轻成乳核,重成乳岩”,有恶变之可能,故不可掉以轻心。

乳房乃肝经循行之处,气郁本经,故见乳房肿痛,气滞当理,血瘀当活。

方中四逆做枳壳易枳实、加青皮、香附、全瓜蒌,以疏肝解郁,宽胸行气,当归,制乳没活血化瘀;生牡蛎,夏枯草软坚散结。

此外、如需加昆布,海藻,也勿须将甘草减去,“十八反”中谓海藻、甘草为相反之药,但临床上并无不良反应,且效果反增。

《当代医家论经方》
171乳癖——闫云科医案
闫某,28岁。

产后两月,右乳疼痛,可摸及核桃大小之肿块,不红不热,质地较硬,有压痛,活动度小。

询知日暮寒热,胸闷太息,胃纳尚可,口干口苦,大便干秘,二日一行。

舌红少苔,脉象沉弦略数。

观其脉症,知病起肝气郁结,气郁血瘀则乳房肿痛。

胸闷便秘,口干苦,舌质红,脉象弦数,皆属肝郁化火之征。

以肝喜条达,主疏
泄,故宜疏肝清热,消瘀软坚以治。

拟四逆散加味:枳实10g 柴胡10g 赤芍10g 甘草6g 甲珠10g郁金10g 当归15g 青皮10g 王不留30g 芒硝6g 牡蛎30g五剂
二诊:疼痛减轻,摸之仍硬,拒压。

便通胸舒,寒热亦止,为气血冲和,周流畅达之象。

治法不变,原方加三棱10g,莪术10g,白芷6g,五剂。

三诊:肿硬之核已无,遂未书方,嘱其开阔心胸,调理情绪。

《临证实验录》
172乳癖——闫云科医案
闫某,女,36岁。

先是夫囚于狱,继又长女病夭,迭遭不幸,悲感过甚,心胸郁闷,肝气不舒。

升降道路痞塞,乳房结核如枣;气血运行障碍,胸胁胀痛不休;肝胃相敌,纳呆脘胀;木土互仇,腹痛泄泻。

舒肝理气,当务之急,软坚散结,在所必需。

拟四逆散加味:柴胡12g 枳实10g 白芍15g 甘草6g 王不留行15g夏枯草30g 海藻15g 苏子15g。

三剂尽,疼痛减,诸症悉轻,守方共服17剂,癖块始杳。

按:丹溪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故人生在世,务求气血冲和,切忌怫郁萌生。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焉能事事如愿,时时称心?无忧无虑,大度能容,乃养生之道也。

海藻甘草相反,属处方禁忌之列,然古人多有用者,取其相反相成之义也。

余亦多有实验,未见不良反应耳。

《临证实验录》
173乳癖——陈瑞春医案
浮房小叶增生
朱某,女,47岁,干部。

1982年5月10日初诊。

病者左乳房小叶增生,有两个核桃大的活动性硬结。

经切片检查,排除癌变,确诊为小叶增生。

自述每于经前肿块增大,肿痛明显,牵引肋痛,经后痛势减轻,夜寐梦,烦躁易怒,大便偏结。

脉弦而缓,舌苔白润。

处方:柴胡6g 白芍12g 枳壳10g 炙甘草6g 猫爪草15g 郁金10g 橘核30g (打碎,先用冷水一宿)酸枣仁15g 浙贝母10g(研末冲服)每日服1剂,水煎分2次凉服。

二诊:6月20日。

服上方20余剂,乳房肿块明显减小,经前乳房胀痛减轻,烦躁、失眠等症亦有所改善。

脉弦缓,舌苔薄润。

守原方加青皮10g,生牡蛎15g,嘱每隔日服1剂,水煎分2次凉服。

三诊:8月25日。

服上药20余剂,乳房肿块基本消失,经前无明显反应。

月经正常,食纳、睡眠无不良反应,除偶尔月经前稍有胀感,肿块未再增大,遂停药观察。

至今已数年,未复发病。

按:乳房为肝脉所循行之处,小叶增生乃属肝郁气滞之症,并多伴有情绪郁闷,如“脏躁症”。

若除外占位性病变,且肿块不超过核桃大,用上方疏肝理气,加橘核、浙贝母软坚散结,加青皮或川檬子之类理气药;可以获效。

治疗不能求速效,而令其渐消渐散,服药当持之以恒,必待乳核消散之后,方可停药。

《伤寒实践论》论:猫爪草,是一单味的偏方,是专门散结节的草药,网上能搜到散结节的医案。

174乳衄——闫云科医案
翟某,女,55岁。

右乳泣血七月余,一般量不多,仅染红局部内衣而已,偶有量多时,省肿瘤医院诊断为乳腺管扩张,建议手术治疗。

某闻切除乳房,毛骨悚然,求诊于余。

观其面颊红赤,形瘦肩削,乳头凹陷大部,外露1毫米左右,有血迹,不红不肿,舌质淡红,苔薄白。

询知乳头、乳房不胀不痛,胃纳可,二便调,胸满心烦,喜叹息,口干苦。

诊其脉,沉弦略数,乳房不热,质软,无肿块结节,腹壁薄,亦无压痛。

乳衄血,乳头陷,为乳岩症状,然乳房质软不硬,且无肿块结节,显然非也。

观其胸满叹息,口苦心烦,脉沉弦略数,知病源于肝郁,
久则化火伤络而衄。

乳头属肝之外络,故应于乳也。

今虽非岩,然气滞不解,长此以往,与顽痰死血相结,难保日后不岩。

治当舒肝解郁,清热止血。

肝气解,气血和,自无恶变之虞。

拟:
柴胡15g 枳实15g 白芍15g 甘草10g 大黄10g五剂
二诊:二剂尽,泣血止,胸满心烦亦轻,原方减大黄再服五剂。

论:本案典型。

西医就要切除乳房,病为气机不调,切除之后,仍是气机不调,切了也白切,因为气机不调,气郁壅塞不通,会从别的地方凸现出来,如从另外一则乳房,或上焦心悸胸痹,或带下崩漏,或嗳逆胸痞等等。

三焦不利,气机不调,百病从生,切完再切,没完没了。

四逆散,治根,手术刀,治标。

四逆散,调气,手术刀,切形;气是高级的,而形是低级产物而也。

175乳痈——梁仁瑞医案
陈某,女,23岁。

1976年11月2日就诊。

第一胎产后5天,出现恶寒发热(体温37.8℃),头痛头晕,汗出神疲,口苦纳差,右侧乳房红、肿、热痛、彻夜难眠。

前曾服中药2剂,头晕、汗出、神疲更甚,局部诸症加重,用热敷和人工挤压,亦无显效。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数。

当即予加味四逆散:
柴胡9克枳实9克青皮9克白芍9克炙甘草9克加米酒100毫升煎服。

上午服药,下午诸症明显减轻,乳汁排泌基本通畅。

再予原方一剂,煎法同前,服后余症消失。

梁仁瑞:加味四逆散治疗乳癖15例,广西中医药4134,1978等医案《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176乳房痛——程敦夫医案
陈某,女,20岁。

产子3月(第一胎),乳汁不浓、量中等,乳房痛,在哺乳后尤甚,乳汁胀时则痛减或不痛,近20余天日甚一日。

乳房柔软,不红不肿,亦无硬结,饮食如常,身无它苦。

舌苔薄白,脉弦而软。

因思痛不离乎肝,肝胃之气不和,木郁不达,故出现乳房空痛延及乳头,乳房属阳明经,乳头属厥阴经,若二经气血郁滞而为实证,势必早成乳痈,…今延20余天,绝无红肿硬结现象,既非实证,又不是虚,故取疏肝利气法。

与四逆散加青皮、香附。

服药一剂痛减,翌日再诊,与原方2剂,服后其痛全消。

程敦夫;也谈四逆散的临床运用,3139,1966《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177乳房痛——陈庆全医案
黄某,女,42岁。

右乳房胀痛4个多月,由断乳后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拒按,伴有发热,恶寒,纳差。

肿块逐渐变硬。

舌质淡、尖边红,苔薄黄。

西医确诊为慢性乳腺炎。

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肝脾失调,治宜疏肝调脾,软坚散结,方用四逆散加味:柴胡9克,白芍9克,枳壳9克,炙甘草9克,麦芽30克,山楂15克,穿山甲(代)
12克,王不留行9克,生牡蛎30克,当归9克。

自诉服第1剂后约1个多小时,流出宿乳甚多,肿块消减十之六七,再用此方加或调理5剂而愈。

(陈庆全,四逆散新解。

新医,1974,7:349)按:乳头属厥阴肝经,乳房属阳明胃经。

今患者右乳房局部红肿热痛,且有发热纳差,当属肝胃有热,土塞木郁。

用四逆散加味清胃疏肝,应如得鼓。

《经方临证集要》
178经期胁痛乳胀——姜春华医案
梅某,女,23岁。

每值经行,胁痛乳胀,经来少腹胀痛,若遇怫逆,疼痛更剧,此木不条达,宜疏肝理气,用四逆散化裁。

柴胡6克白芍9克枳壳9克川楝子9克醋制延胡9克青皮6克制香附6克。

方5剂经来前一周服,果胀痛全消。

按:本案木不条达,故见胁痛、乳胀、少腹胀痛。

所以治用疏肝理气法,用四逆散与金铃子散加减,加青皮、香附,所以畅利气机。

此证现代医学称为“经期反应症”,多与内分泌紊乱有关。

《经方发挥与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