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理科综合化学试题(2018年10月28日)(精校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理科综合化学试题(2018年10月28日)
7.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及其合金是使用广泛的金属材料,通常用电解氯化铝的方法制备铝
B .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常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C .采取“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提高空气质量
D .氰化物泄漏时,可直接将其冲入下水道,让其自然消解
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8 g 晶体硅中含有的Si —Si 键数目为0.1N A
B .常温下,4.6 g NO 2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 A
C .0.1 mol 氯气与足量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D .0.1 mol NH 4NO 3溶于稀氨水中,若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含有的NH +4数为0.1N A
9.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A .pH =1的溶液中:CH 3CH 2OH 、Cr 2O 2-7、K +、SO 2-4
B .NaHCO 3溶液中:
C 6H 5O -、CO 2-3、Br -、K
+ C .加入铝粉放出大量H 2的溶液中:Fe 2+、Na +、Cl -、NO -
3
D . c (Ca 2+)=0.1 mol·L -1的溶液中:NH +4、SiO 2-3、C 2O 2-4、Br -
11.短周期主族元素 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最外层电子比次外层多4个,
Y 、Z 为相邻金属元素,Z 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W 与X 同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Y >Z >W >X
B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 >W
C .工业上常用电解对应氯化物的方法制备单质Z
D.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溶于氯化铵溶液
12、某充电宝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xLi + Li1-xMn2O4LiMn2O4,
某手机镍氢电池总反应为:NiOOH + MH M+ Ni(OH)2(M为储
氢金属或合金),有关上述两种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正极迁移
B、镍氢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NiOOH+H2O +e-== Ni(OH)2+OH-
C、上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镍氢电池充电
D、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LiMn2O4—xe-== Li1-x Mn2O4+ xLi+
13、已知Fe3O4可表示成FeO·Fe2O3,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总反应为:
3Fe2++2S2O32-+O2+4OH-=Fe3O4+S4O6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有2mol Fe2+被氧化,则被Fe2+还原的O2为0.5mol
B、每生成1mol Fe3O4,则转移电子数为2mol
C、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O2和S2O32-是氧化剂,Fe2+是还原剂
27(15分).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 CO可用于炼铁,已知:
Fe2O3(s)+3C(s)2Fe(s)+3CO(g) ΔH 1=+489.0 kJ· mol-1
C(s)+CO2(g)2CO(g) ΔH 2 =+172.5 kJ· mol-1
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分离高炉煤气得到的CO与空气可设计成燃料电池,若电解质为碱性。
写出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3)CO2和H2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两种温度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
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
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
①由右图判断该反应ΔH0, (填“>”、“=”或“<”)
②一定温度下,在容积相同且固定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加入反应物,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 的取值范围为 。
③一定温度下,此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字母)。
a. 容器中压强不变
b. H 2的体积分数不变
c. c (H 2)=3c (CH 3OH)
d. 容器中密度不变
e. 2个C O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C —H 键形成
28.(15分).某无色溶液中含有K +、Cl -、OH -、SO 2
-3、SO 2-
4,为检验溶液中所含的各种阴离子,限用的试剂有:盐酸、硝酸、硝酸银溶液、硝酸钡溶液和溴水。
检验其中OH -的实验方法从略,检验其他阴离子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图中试剂①~⑤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2)白色沉淀A 加试剂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色溶液C 加试剂③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色沉淀A 若加试剂③而不加试剂②,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体E 通入试剂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每空2分)一种工业制备SrCl 2·6H 2O 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M (SrCl 2·6H 2O)=267 g/mol ;
②K sp (SrSO 4)=3.3×10-7、K sp (BaSO 4)=1.1×10
-10; ③经盐酸浸取后,溶液中有Sr 2+和Cl -及少量Ba 2+。
(1)隔绝空气高温焙烧,若2 mol SrSO 4中只有S 被还原,转移了16 mol 电子。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
(2)过滤2后还需进行的两步操作是___ 、____ 。
(3)加入硫酸溶液的目的是 ;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滤液中Sr 2+的浓度应不高于____ mol/L(注:此时滤液中Ba 2+浓度为1×10-5 mol/L)。
(4)产品纯度检测:称取1.000 g 产品溶解于适量水中,向其中加入含AgNO 3 1.100×10-2 mol 的AgNO 3溶液(溶液中除Cl -外,不含其他与Ag +反应的离子),待Cl -完全沉淀后,用
含Fe 3+的溶液作指示剂,用0.200 0 mol/L 的NH 4SCN 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 3,使剩余的Ag +
以AgSCN 白色沉淀的形式析出。
①滴定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 。
②若滴定过程用去上述浓度的NH 4SCN 溶液20.00 mL ,则产品中SrCl 2·6H 2O 的质量百分含量为____。
30(每空2分)某芳香烃X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质谱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2,现以它为初始原料设计出如下所示转化关系图(部分产物、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略去)。
其中A 是一氯代物,F 的分子式为C 7H 7NO 2,Y 是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
已知:Ⅰ.烷基苯在高锰酸钾的作用下,侧链被氧化成羧基:-CH 3――→KMnO 4/H +
COOH ;
Ⅱ.-NO 2――→Fe/HCl NH 2(苯胺,易被氧化)。
请根据本题所给信息与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X 的化学式是______。
(2)阿司匹林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
1 mol 阿司匹林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___。
(4)反应②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Y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5)请写出由A 和其他物质合成的流程图。
化学答案
7. c 8.D 9.D 10. B 11.C 12.D 13 .A
27(15分) (1) Fe 2O 3(s)+3CO(g)
2Fe(s)+3CO 2(g) ΔH =-28.5 kJ · mol -1 (2) CO+4OH -― 2e -CO 32-
+2H 2O (3) ①< ②0.4<c ≤1 ③ab
28(15分) (1)Ba(NO 3)2 HCl HNO 3
(2)BaSO 3+2H +===Ba 2+
+SO 2↑+H 2O
(3)中和OH -,防止对Cl -的检验产生干扰
(4)会使SO 2-3对SO 2-4的检验产生干扰,不能确定SO 2-4和SO 2-3是否存在
(5)SO 2+Br 2+2H 2O===4H ++SO 2-4+2Br -
29(14分). (1)SrSO 4+4C=====高温SrS +4CO↑__。
(2)_洗涤(1分)__、__干燥(1分)__。
(3)__除去Ba 2+____0.03__
(4)__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__。
_93.45%__。
30(14分).(1)C 7H 8。
(2)__酯基、羧基__。
(3)_-CHO +2Ag(NH 3)2OH ――→△-COONH 4+2Ag↓+3NH 3+H 2O_ _3__mol__。
(4)_KMnO 4/H + _
(5) __ ――→H 2Ni/△ l ――→NaOH/醇△ ――→Br 2/CCl 4 r ――→NaOH/H 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