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四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天津港化学危险品的爆炸使许多人谈化学色变,但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化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化学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对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C.化学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应该限制其发展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2.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a=56%B.b=6%C.c=17%D.d=8%
3.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
A.B.C.
D.
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10℃时,甲、乙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相同
C.20℃时,把30g甲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将20℃时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30℃,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不变5.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
A.非金属元素B.金属元素C.氧元素D.氢元素6.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配制稀硫酸时,将水沿量筒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
C.为了达到节约药品的目的,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D.不直接把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重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测溶液pH
C .闻气味
D .倾倒液体
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丙均属于有机物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3
9.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中部分正确的是()
选项需要区分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
A 氯化钠和蔗糖取样,分别加入到饱和食盐水中分别加水溶解,加入硝酸银溶液
B 棉花和羊毛灼烧闻气味灼烧观察产物
饱和碳酸钾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
降温观察加入稀盐酸
C
液
D 稀盐酸和稀硫酸加水后测温度变化加入氯化钡溶液
A.A B.B C.C D.D
10.下表是某同学错题本中整理的部分内容,其中不需要修改的是
A.化学用语B.现象描述
氧化铝——AlO
H——表示一个氢分子
2Fe2+——表示两个铁离子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性质与用途D.事实与解释
氦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石墨质软而滑腻——做润滑剂
N2常温下性质稳定——制氮肥、炸药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N2被压缩成液氮——分子之间有间隔
O2和O3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11.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1t℃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2t℃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1t℃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2t℃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
1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单质形式存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入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加快,则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选出相应的物质并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有的可能不止一个答案).
①熟石灰②硫酸铜③稀硫酸④硝酸钠⑤磷酸铵⑥锌粒⑦稀盐酸可用来作复合肥料的是_____.(2)实验室里
用来制取氢气的原料是_____.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4)不参加任何复分解反应的物质是_____.属于波尔多液原料的是_____.(6)检验碳酸盐所需要的物质之一是_____.
14.煤的成分复杂,主要是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氮元素。
因此,煤燃烧时除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外,还产生一氧化碳和能形成酸雨的气体如氮的氧化物和_____(填化学式)气体,酸雨的pH_____(填“>”、“<”或“=”)5.6;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我国“西气东输”输的“气”是指_____。
15.“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加强了我国与欧亚各国的交往合作。
古“丝绸之路”中,丝绸、瓷器和茶叶是我国输出的主要商品。
(1)丝绸属于天然纤维,人们常用的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法是_____。
(2)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3)茶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矿物质,这里的“钾、钙、镁、锰”指的是____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
16.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不能服用NaOH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NaOH具有_______性。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的原理_____________。
乙烯(C2H4)的年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某研究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______(填①或②)通入。
(3)乙炔(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实验室用碳化钙(CaC2)固体和水反应制取乙炔,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乙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
18.在检验一包混有氧化铁的铁粉中氧化铁含量时,某小组同学称取10 g该样品,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你一同参与并解答问题。
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若他们想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
化来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时,你认为B中最好应使用_____的浓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从防止大气污染和节约资源角度考虑,你对尾气处理的建议是_____。
实验完毕后,某同学称得A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9.04 g,装置B增重2.64 g,则该铁粉样品中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如图为某药品的说明书。
如果小孩每日食物中铁元素过多,含量超过200mg则不利于身体的发育。
有个小孩一天吞食了8片此药,问:
8片此药中铁元素的质量是多
少?请你判断铁元素是否过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不仅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还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故A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同时化工生产也带来了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利用化学知识可控的,故B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化学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不应该限制其发展,故C认识错误,符合题意;
D、化学分支有生物化学学科,化学在生命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D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解析】
对比图1、图2和图3得,反应后甲和乙质量减少了,丙质量增加了,丁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则甲+乙丁丙。
A 、甲由70→42,减少了28,图2应减少14,a =70%-14%=56%;B 、乙由14%→11%,减少了3%,图3应减少6%,b =14%-6%=8%;C 、丙由6%→40%,增加了34,图2应增加17,c =6%+17%=23%;D 、对比图1和图3得,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没有改变,d =10%。
故选A 。
3、D 【解析】
试题分析:A 、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装置也不是密闭容器,不能验证;B 、两种物质不反应,不能验证;C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另外该装置也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验证;D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密闭,可以验证。
故选D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4、D 【解析】
A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温度影响溶解度,所以不指名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错误;
B 、=100%+100g 溶解度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错误;C 、 20℃时,甲的溶解度为40g,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把30g 甲放入50g 水中,溶质为20g ,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g ÷70×100%≈28.6%,错误;D 、 将20℃时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30℃,甲、乙的溶解度变大,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的量都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不变,正确。
故选D 。
5、A 【解析】
盐是指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 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详解】
A .根据盐的定义,盐中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B .根据盐的定义,铵根离子(NH 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属于盐,但不含有金属元素,如NH 4NO 3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属于铵盐,但不含有金属元素,选项错误;
C .根据盐的定义,铵根离子(NH 4+)与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属于盐,但不含有氧元素,如NH 4Cl 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属于铵盐,但不含有氧元素,选项错误;
D .根据盐的定义,盐可由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化合物中可不含有氢元素,如NaCl ,选项错误,故选A 。
6、D
【解析】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且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A不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B不正确;
C、由实验室药品的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为防止污染试剂,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故C不正确;
D、为防止腐蚀托盘,不直接把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天平的托盘上,故D正确。
故选D。
7、C
【解析】
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时,pH试纸不能伸进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不符合题意;
C、闻气体的气味时,用手指并拢的手掌放到瓶口慢慢扇,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符合题意;
D、倾倒液体时,瓶塞不能正放实验台,以免污染试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解析】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4O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一定条件
CH4O+H2O
【详解】
A、甲物质为二氧化碳为无机物,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原子数目不变,故选项错误;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正确;
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3×2)=22:3,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D
【解析】
A、饱和食盐水不能再溶解氯化钠,能溶解蔗糖,取样,分别加入到饱和食盐水中能溶解是是蔗糖,不能再溶解的是氯化钠;氯化钠能与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蔗糖不能与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别加水溶解,加入硝酸银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钠,无明显变化的是蔗糖。
两种方法都是正确,不符合题意;
B、棉花灼烧产生烧纸的气味,产生的灰呈白色;,羊毛灼烧有烧焦的羽毛味,产生的灰呈黑色,灼烧闻气味,灼烧观察产物都能区分棉花和羊毛。
两种方法都是正确,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碳酸钾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降温观察,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出现浑浊的是饱和碳酸钾溶液;碳酸钾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盐酸能反应但无明显的实验现象,两种溶液,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钾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钙溶液。
两种方法都是正确,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和稀硫酸,加水后测温度变化,两溶液均无明显的变化,不能区分;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盐酸与氯化钡不能反应,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盐酸。
两种方法中部分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然后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根据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鉴别。
10、D
【解析】
A、氧化铝——Al2O3,,H——表示一个氢原子;2Fe2+——表示两个亚铁离子;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生成白色固体;
C、氦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石墨质软而滑腻——做润滑剂;N2高温下能与其他物质反应——制氮肥、炸药。
ABC都需要修改,只有D 完全正确,不需要修改。
故选D。
11、D
【解析】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t1℃时,乙的溶解度是30g,根据溶解度概念,100水中溶解30g,正好达到饱和状态,故正确;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析出固体甲多于乙,故正确;
D、t2℃的甲的溶解度为50g,向50g水中加入25g甲,搅拌后得甲的饱和溶液为75g,加1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是
25g
75g100g
×100%=14.3%,故错误;
故选:D。
【点睛】
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2、D
【解析】
A、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只有少数不活泼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故不符合题意;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两者的化学性质也不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C、Na+、Mg2+、Cl-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为8,也有可能为2(一个电子层时,2个电子也是稳定结构),例如锂离子最外层是2个电子,等等,故不符合题意;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入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加快,能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故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⑤③⑥①④①②③或⑦
【解析】
(1)磷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填:⑤;
(2)实验室中,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故填:③⑥;
(3)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①;
(4)含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物质都溶于水,则NaNO3一般不发生复分解反应,故填:④;
(5)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要用硫酸铜和熟石灰,故填:①②;
(6)稀盐酸、稀硫酸是常用于检验碳酸盐的酸,故填:③或⑦.
14、SO2<氧气Al2O3天然气
【解析】
碳在氧气中点燃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详解】
(1)煤的成分复杂,主要是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氮元素。
因此,煤燃烧时除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外,还产生一
SO气体,酸雨的pH<5.6。
氧化碳和能形成酸雨的气体如氮的氧化物和
2
(2)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氧气。
Al O。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23
(4)我国“西气东输”输的“气”是指天然气。
【点睛】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15、灼烧闻气味+4
Ca Si O元素
3
【解析】
(1)丝绸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而合成纤维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故答案为:灼烧闻气味;(2)设硅酸钙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化合物中,各个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可得:(+2)+(x)+(-2)×3=0,
解得x=+4。
所欲硅酸钙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故答案为:+4
3
Ca Si O;
(3)茶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矿物质,这些“钾、钙、镁、锰”指的是元素。
故答案为:元素。
16、强腐蚀3CO+Fe2O3高温
2Fe+3CO22CO2+ 6H2
一定条件
C2H4+4H2O
【解析】
(1)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的铁和二氧化碳:3CO+Fe2O3高温
2Fe+3CO2;
(3)根据描述,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2和H2,生成物是乙烯和水,反应条件是在一定条件下。
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2CO2+ 6H2一定条件
C2H4+4H2O。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试管2KClO3
2
MnO
Δ
2KCl+3O2↑ A ②BC
【解析】
(1)据图可知仪器a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
MnO
Δ
2KCl+3O2↑;因为反应需要加热,所以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②通入;
(3)实验室用CaC2固体和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选择B;乙炔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最好用排水法收集,故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乙炔应选择最佳装置组合是BC。
【点睛】
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18、Fe2O3+3CO 高温
2Fe+3CO2氢氧化钠2NaOH+CO2===Na2CO3+H2O 点燃或用气球收集起来
32% 【解析】
(1)装置A中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高温
2Fe+3CO2。
(2)若想通过B 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来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时,那么B 装置就要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盛放氢氧化钠浓溶液。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 +CO 2===Na 2CO 3+H 2O 。
(3)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故从防止大气污染和节约资源角度考虑,尾气处理的方法可以将气体点燃或用气球收集起来。
(4)解:由题意可知,该反应生成了2.64g 二氧化碳,设反应消耗的氧化铁质量为x,
232
32160132x
2.436Fe O CO F CO g e ++高温
160132x 2.64g
= 所以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3.2g 10g
×100%=32%。
答: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32%。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1)147.4mg ;(2)不过量
【解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注意要结合题目要求以及使用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和解答。
【详解】
①8片此药中铁元素的质量是50mg ×8×56100%56+32+164
⨯⨯ ≈147.4mg ; ②147.4mg <200mg ,所以铁元素没有过量,
故答案为:
(1)147.4mg ;(2)不过量。
【点睛】
根据化学式计算首先要确保化学式本身正确,其次过程中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