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
一、目标与内容
(一)学习目标:
1. 会写“涯、莺”等14个生字,会写“慷慨、资源”等20个词语。

2.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生活、画面联想等方式理解文中相关词语,背诵《古诗三首》,积累韵语和诗歌,感受祖国不同地域自然风光的辽阔壮美。

3. 明确什么是关键句,学会找关键句,能结合关键句知道“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的。

4.能通过抓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完成课文导读中问题的学习。

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受到老人精神的感染。

5.借助范文,掌握倡议书的格式。

通过例文对比,围绕一个主题,从现象和所产生的后果两方面提出具体倡议。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
(三)设计说明
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保护环境”,组织选文,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两篇略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

《语文园地六》中编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这些内容主题突出,体裁多样。

本单元的习作是《学写倡议书》,属于应用文的练习。

《浪淘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穿越了大半个中国,写下的九首诗中的其中一首,描写了九曲黄河的磅礴气势。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

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书湖阴先生壁》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之一,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表现了农民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本单元的课文,有的表达对地球的忧思,有的抒发对土地的热爱,有的则讲述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的“地球守护者”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这是在中年级“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侧重引导学生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青山不老》侧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三黑和土地》侧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体会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并能谈谈对脚下土地的新感受。

《语文园地六》中“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提炼有价值的信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本单元内容编排与人文主题“保护环境”一致,但内容分布相对零散,有些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遥远,不利于跟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

基于此,我们在设计时提炼真实情境,调整了原有的教材顺序,帮助学生在当下的生活实际和环保之间建立联系。

首先,依据“世界地球日”创设真实情境
世界地球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动员大家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每年的地球日,社会各界及学校,都会举行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主题活动,这和本单元人文主题“保护环境”不谋而合。

秋冬季节雾霾高发,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借助这个真实的情境,在学生与大地、地球与人类之间建立联系。

通过学生旅行中对美好风景的感受,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最后围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写倡议书,表达环保的
愿望,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整个单元始终围绕“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开展教学,符合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

其次,调整教材顺序,整合学习内容
本单元教材虽然以“保护环境”为主题进行编排,但内容分布相对零散,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因此我们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调整了教材顺序。

将“日积月累”“交流平台”和《古诗三首》整合成“在美丽的山水间吟诵”这一任务;《只有一个地球》和《口语交际》整合成“我在太空看地球”这一任务;《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字句段运用”和《习作》整合成“守护那希望的田野”这一任务。

这种设计旨在让学生认识地球、关爱地球、保护地球,形成了完整清晰的逻辑关系。

第三,链接生活世界,在行动中运用语文
学生的生活是完整的、丰富的,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源头活水,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

通过观看视频、吟诵诗歌、搜集资料、绿色出行等多种方式,从文本资源突破,融通学生生活世界,充分考虑学生立场,在活动中启发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兴趣,收获学生成长。

二、情境与任务
(一)学习情境
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是需要我们全心保护的美丽星球。

阅读课文,跟随航天员从太空看地球,欣赏它可爱的模样,告诉人们它越来越多的担忧和烦恼。

走进诗词韵语,在诵读和吟唱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穿越时空的绮丽富饶的风光。

一起讲述巍巍青山、辽阔田野上,可敬的农民们守护土地的动人故事。

一起来写倡议书,用我们的身体力行,为地球母亲呼吁,共同守护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二)任务框架
1.任务框架
2.内容安排
(三)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为主题,整合三个任务七个活动进行学习。

将识字写字、课文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整合为“在美丽的山水间吟诵、我在太空看地球、守护那希望的田野”三大学习任务。

在参与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活动中,读读山水诗,感受祖国山河之秀丽壮美;说说地球的担忧和烦恼,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看看守护土地的故事,学写倡议书,表达保护地球家园的决心。

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中,树立“热爱土地,珍爱家园”的意识。

第一个任务是“在美丽的山水间吟诵”,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将山水诗词与自己的游玩经历相关联,在诵读、理解和积累的过程中,感受诗词之美。

活动一“从九曲黄河到烟雨江南”,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朗读、背诵《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三首古诗,将祖国山水美景刻画于学生内心之中。

活动二“唱不完的大地之歌”通过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与
大地和人的关系;通过对家乡山水诗词的积累和吟诵,意识到来源于大地的“五行、五谷、五音、五彩”与人的情感、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

第二个任务是“我在太空看地球”,通过两个活动指导学生了解太空中的地球,感受地球的可爱与易碎;针对意见中的分歧展开讨论,在思考和沟通中学会协商,体会珍爱家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一“原来,它这样可爱”,以宇航员的身份登上太空看地球,通过提供太空中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地球之美,对地球的现状有初步地了解。

活动二“告诉你地球的担忧与烦恼”,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将环境话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指导对有分歧的意见进行协商,能简洁明了、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个任务是“守护那希望的田野”,通过三个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守护,策划出自己的环保出行方案,从环保的角度为地球发出倡议。

活动一“青山是不会老的”,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自主阅读,感受山野老农为创造绿洲所付出的辛苦努力,看到农民与青山共存的信念。

活动二“三黑的土地变了样”,通过提供背景,帮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交流“在希望的田野上”带给农民的梦想与希望,引导学生交流对土地产生的新感受。

活动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以宇航员的这句话作为活动名称,给学生带来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冲击,通过对活动一和活动二的学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意识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唯一的家园。

通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策划自己的绿色环保出行方案,选择环保的一个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写倡议书,或者借助教师提供的下水文,站在地球的角度,发出倡议。

三、教学活动示例及说明
任务一在美丽的山水间吟诵
活动一从九曲黄河到烟雨江南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通过“一路山水一路歌”引导学生在生活和课文之间建立联系,将自己旅行时看到的不同地方的美景用一句恰当的诗句吟诵出来。

通过“从九曲黄河到烟雨江南”,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朗读、背诵《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三首古诗,让学生领略不同地域自然风貌的辽阔壮美,产生对美好环境的热爱之情。

建议安排2课时
1.一路山水一路歌
分享美景,诵读诗歌:请学生分享看过的风景名胜,游览过的许多名山大川,用一两句诗来吟诵赞美自己眼中的美景。

2.传诵千年的山水诗词
导入: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

(1)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分享好方法:出示《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说说交流平台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方法来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古诗?你还有哪些好方法给大家分享。

(2)学习古诗
①说一说:初步了解作者和诗题
a“浪淘沙”是什么意思?(明确:浪淘沙,唐代的一种曲子名。

)
b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至今广为传唱。

②多种方法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a诵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停顿节奏。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b运用学到的方法理解古诗意思
点拨重点词语:
九曲(qū):形容黄河形容黄河水转变很多。

九,在古代表示多数。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天涯:天边。

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c集体交流诗句的意思,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来理解古诗意思的?
③欣赏品读,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a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想象一下: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b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想象一下牛郎织女的家是什么样子。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讨论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④巩固练习
a多种形式朗读这首诗,抒发你学习本诗的感受。

b全班交流,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

c谈一谈你学习本诗的感受。

(1)学习《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①回顾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
a初步了解作者和诗题
b多种方法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c欣赏品读,想象诗歌中的画面。

②学生学习古诗《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两首古诗,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的。

③说说三首诗歌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谈谈你的感受
④背诵三首古诗,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三首诗作者借黄河雄壮美丽的景象,江南烟雨秀美迷人的春天景色和干净恬淡的田园生活,抒发自己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的精神,表达了对山水田园美好生活的向往热爱。

从九曲黄河到烟雨江南,不同地域迥异的自然风貌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辽阔。

活动二唱不完的大地之歌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通过“大地藏着五字歌”,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古代含有数字的特指名词,如“五行、五谷、五音、五彩”指代的内容以及所表现的大地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一方山水一方情”,激发学生对描写家乡山水风光的诗歌产生兴趣,进行收集、吟诵,并在课堂上举行诗歌朗诵会,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建议安排2课时
1.大地藏着五字歌
(1)出示诗句,学生读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2)出示:日积月累
a学生读一读五字韵语,注意读准字音。

◆易读错的音:
“五行”的“行”读作xínɡ,不要误读作hánɡ。

“五音”中的“角”读作jué,不要误读作jiǎo。

b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疏通字义,以助理解。

字词解释: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我国古代思想家试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则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五谷]五种谷物,古书上有不同的说法,如稻、麦、黍、菽、稷或稻、黍、稷、麦、豆,总之是泛指粮食作物。

[五音]我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

古代叫作宫、商、角、徵、羽。

[五彩]原指黄、青、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各种颜色。

c说一说:你知道关于“五行、五谷、五音、五彩”起源的故事吗?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d根据故事我们知道,它们都起源于我们的大地,离不开大地,联系生活,具体说说看到或者听到过哪些?
(3)学生通过查看词典,中国传统文化中多用“五”来概括事物类别或种类的词语,还能说出哪些?
a示例:
b小结:
其实不仅仅是数字五,其他数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

数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有趣的现象,从一到十,几乎涉及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比如“四”,就有四方、四海、四呼、四声、四体;再比如“九”,有九天、九鼎、九宫、九泉、九州……。

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多找找这方面的资料,相信大家会有更多收获。

(3)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a学生回顾学习诗词的几种方法。

b搜集更多关于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数字词语。

c推荐阅读书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2.一方山水一方情
(1)秀秀我的家乡美景
请学生用拍照、视频、绘画等多种方式记录家乡美景,在课堂中展示给大家欣赏。

(2)歌颂家乡美景的古今诗歌不胜枚举,同学们经过收集整理,并进行了配乐朗诵,学生还可以将朗诵视频或者音频发布在班级群中,举行一个小小的家乡山水诗词朗诵会,表达对家乡美好环境的赞美热爱。

会后评选出班级“最美朗读者”。

任务二我在太空看地球
活动一原来,它是这样可爱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我在太空看地球”,这是一件多么神奇有趣的事情。

让学生自主收集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或视频等资料,从宇航员的视角,观看“太空看地球”的视频,阅读宇航员眼中的地球描写片段,了解抓住关键句发表观点的方法,感知地球的神奇美妙。

抓住关键句阅读《只有一个地球》,进一步体会地球的美丽可爱。

补充阅读《可爱的地球》,抓住关键句,再联
系生活实际夸夸“眼中看到的可爱的地球”。

在学生逐步感知和深度学习中,热爱地球、呵护地球的情感油然而生。

建议安排1课时。

(一)跟着宇航员看地球
1.查一查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或视频资料,发布到“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交互分享平台。

同伴互相交流:通过查阅资料,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2.跟着宇航员看地球
(1)播放“宇航员杨利伟太空看地球”的视频,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2)交流《梦圆飞天》中的片段,说说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①出示宇航员杨利伟眼中的地球描写片段:
“来到茫茫太空,我看到了神奇美妙的景色。

舷窗外,阳光把飞船的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下面就是人类居住了一万多年的美丽的地球。

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

飞船高速飞行着,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

黑白交替之间,地球的边缘仿佛镶了一道美丽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

”啊!这就是杨利伟眼中的太空,这就是他眼中的地球。

②快速浏览,交流阅读感受: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③学生交流。

(我看到了“神奇美妙的地球”,我从“来到茫茫太空,我看到了神奇美妙的景色。

”这句话看出来的;我看到了“神奇漂亮的地球”,我从“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

”这句话看出来的;我看到了“美丽迷人的地球”,我从“飞船高速飞行着,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

黑白交替之间,地球的边缘仿佛镶了一道美丽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

”这句话看出来的……)
④相机揭示阅读文章发表自己观点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抓住关键句。

3.学习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继续跟着宇航员看地球
(1)自读课文,点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交互分享平台,交流生字词的自主学习情况。

重点指导写好“裹”字
(2)默读课文,圈画出关键句,说说宇航员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3)小组交流体会:地球美丽却很渺小,可爱却又容易破碎。

(我看到了“美丽壮观的地球”,我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这句话看出来的;我从宇航员的这句话中“我们的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我看到了可爱,又容易破碎的地球……)
(二)说说我眼中的可爱的地球
过渡语:跟着宇航员从太空看地球,我们看到了地球的景色是那样的神奇美妙,看到了美丽可爱的地球。

回到地球村中,我们生活的地球又有哪些可爱之处呢,请同学们用上我们学到的阅读方法,抓关键句继续阅读,结合生活实际来说说你眼中的地球的可爱之处吧。

1.点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交互分享平台,交流《可爱的地球》中圈画出的描写地球可爱的关键语句。

2.小组同学交流:
交流要点:(1)它有个美妙的大气层;(2)带给我们美丽的四季(3)自转速度合适(4)有吸引力(5)有气候的变化
3.开展“夸夸可爱的地球”活动。

(1)用手中的相机拍下生活中你眼中的地球的可爱之处,上传到“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交互分享平台。

(2)点击图片,交流分享眼中的可爱的地球。

(学生交流分享地球上缤纷的四季、美丽的风景、不同的地形地貌、丰富的物产、变幻莫测的气象、可爱的动植物)
(3)制作一份宣传小报,夸夸我可爱的地球,上传到“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交互分享平台。

活动二告诉你地球的担忧和烦恼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地球是渺小的,又是容易破碎的。

深入阅读《只有一个地球》,抓住关键句,说一说地球的担忧和烦恼。

通过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现象,设计环保的宣传标语。

关注身边生活,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面对不同意见时,可以采用协商的办法,通过阐述主张、换位思考、
共同商量,寻求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

建议安排1课时。

(一)说一说:地球的担忧和烦恼
1.继续阅读《只有一个地球》,采用圈画关键句的方法,说说地球有哪些担忧和烦恼?
(1)小组交流体会:自然资源有限,由于人类的损坏,许多可再生资源已经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

除了地球,没有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师生相机补充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如矿产、水、森林、大气等资源资料,小组交流整合。

(2)创设情境:试着从地球、人类等不同的角度,给四年级小朋友说说地球的担忧和烦恼。

预设:
地球:就拿动物资源来说,一百多年前,每四年我看到一种动物在我眼前消失;八十年前,每一年灭绝一种动物。

现在,每十三分钟就有一种动物绝迹。

孩子们呀,亲爱的朋友们,我心如刀割呀,为什么会这样呢?
科学家、六年级学生……不同人群,从不同角度又该怎样讲述地球的担忧和烦恼?小组练说,全班交流。

(3)观看视频,明确地球是目前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2.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的?
小提示:仔细读读有关科学家证明和设想的句子,想想这两部分描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段呢?
根据提示,思考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结论的。

3.写一写:设计环保宣传标语。

(1)阅读课文中描写“地球担忧和烦恼”相关的语句,说说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2)针对这些现象设计宣传标语,上传到“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交互分享平台,互动点评。

4.读一读:推荐课外阅读《地球简史》(图解版)
根据班级阅读交流会安排,小组制定阅读计划,安排交流展示相关事项。

(二)议一议:意见不同怎么办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示例:今年,我们所在的城市砍伐了3000多棵杨树、柳树,有的市民拍手称快,为政
府下狠心治理“杨柳絮飘飞”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点赞;有的市民为生长了几十年的树木被伐,感到惋惜……一时间网络上的评价众说纷纭,作为一个小学生,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你的亲戚朋友对此又有什么议论呢?
(教学时,各校可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情境创设)
2.阅读事例,发表意见
(1)抓关键信息,自主阅读事例;根据不同的角色思考他们的观点,自主思考尝试说出理由。

(2)选择事例自组小组:根据文中事例分成“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该不该伐树”两个大组,按照课本上的“相关方”逐一确定每组的角色。

(3)每个角色准备好自己的发言材料,依次谈一谈自己看法。

(4)组内成员依据学习提示,针对事例,积极参与讨论。

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注意倾听,做到准确把握别人观点,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

全班交流展示。

3.链接生活,举一反三
生活中,同学们对哪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呢,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大家的意见都会有分歧,需要进行协商,我们要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学着简洁明了、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不同的看法要学着换位思考,积极沟通。

任务三:守护那希望的田野
活动一:青山是不会老的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在诗句中欣赏了祖国的美丽山水,以宇航员的身份看到了地球的可爱与易碎,再回到山野中,看看有多少人在默默守护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带着这样的任务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自主阅读,运用《只有一个地球》中学到的“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方法,说说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感受山野老农为创造绿洲所付出的辛苦努力,看到农民与青山共存的信念。

建议安排1课时
1.看看祖国的大西北
祖国山河秀丽壮美,但是也有环境恶劣的地方,造成人民生活分外艰苦,让我们跟随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