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第2章第3节大气环境(共63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带和风带 的季节移动
我国西南、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南亚
近日来,内蒙古不断遭遇大风雨雪,各地气温下 降明显。昨天(18日),全区大部地区最高气温不 足3℃,市民出行都裹得严严实实。明天起,新一 股冷空气又袭来,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将迎一次大风 雨雪天气过程,届时,局地降温幅度达8~10℃.
四、常见天气系统
第三节
大气环境
一、大气分层及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大气分层及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一) 大气的组成 (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三) 对流层受热过程
(一) 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
N2(78%) 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南北半球等压线分布的差异
(一)大气活动中心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北半球 (块状)
分布
亚欧大陆
太平洋
7月: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1月:亚 (蒙洲古高高压压) 阿留申低压
南半球: 海洋面积大——带状分布
7月(夏)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1月(冬)
亚洲高压
夏威夷高压 阿留申低压
(二)季风环流
天气晴朗
天气晴朗
大风、降温、 雨雪天气
连续性降水
气温降低、气压 气温升高、气压 升高、天气转晴 降低、天气转晴
暖锋
冷锋
(二)气压系统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低气压
高气压
四周向中心辐合 中心向四周辐散
上升 阴雨
夏秋季节东南 沿海台风
下沉
晴朗
长江流域伏旱 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
副极地低压 副高
赤道低压 副高
副极地低压
66.5°N
23.5°N 0° 23.5°S
66.5°S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填表
极地高压带 少雨带
少雨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多雨6带0°N
多雨带
盛行西风
副热带高压带 少雨带 30°N
少雨带
东北信风
赤道低压带
多雨带 0°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压带
盛行西风
O2(21%) 干 洁 CO2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空 (0.033%)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
O3(很少) 人类和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水汽(很少)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很少) 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A.赤道 B.30°N C.23.5°S D.25°S
A
2、下列四个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高 冷却
B
低 受热
A
高 冷却
C
等压面
冷却 B
受热 A
(单位:百帕)
1004 1006 1008 1010 冷却 C

等压面
高 冷却 B
太 阳 辐 射 波 长 范 围
复习:1.太阳辐射根据波长共分为哪几个波段?
2.太阳辐射最强部分的波长集中在哪个光区?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选择性吸收:OCO3—2、—水—汽————
紫外线 红外线
削弱作用 散射:蓝、紫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短)
反射:云、颗粒较大的尘埃
解释下列现象:
(1)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千米)
1、分层依据:
宇宙火箭 人造卫星
流星
极光
高 气温、运动状况、密度 层 2、各层特点


50 12
-100
平 流 层

积雨云


-60
-20
20
60
气温(℃)
2、各层特点
(三)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假如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 射定为100%,而实际上最后到达 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却只有47%,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保温作用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
射向宇宙空间

辐射 大气上界

大气 削弱
大气
增温 气 大气 逆辐射
大气 吸收
地面增温 地

熟悉4种辐射

阳 短波 辐 射
大 气 辐 长波 射

长波
气 逆
长波


大气上界、
解释下列现象:(P45活动)
1、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
蓝光容易被散射
(2)多云的白天比较凉爽
云的反射作用
(3)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 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地平线下的光被空气分子散射上来
(4)解释红灯停、绿灯行的科学依据
红光不容易被散射,远远就能看得见, 比较醒目
思考:一般来说,一天中太阳
辐射最热的时候是在正午12点,但是 我们往往感觉午后14点左右是最热的, 为什么不是12点呢?
课前一练
1、下列纬度,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的是
(C )
A.赤道 B.30°N C.23.5°S D.25°S
2、下列四个城市中,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的是( B )
A.柳州 B.海口 C.上海 D.北京
D 3、北京时间是指( )
A.北京所在经线的时间 B.东八区的地方时
C.120°E的区时
D.120°E的地方时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不毛之地
干 旱
沙漠中的绿洲
湿润
(一)大气活动中心
7月:陆地 —热— 低压, 海洋 —冷— 高压
副热带高压带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30°N
1月: 陆地 —冷—高压, 海洋 —热—低压
副极地低压带
60°N 30°N
亚洲高压
0° 阿留申低压
2.南北半球等压线分布的差异
B 风向
(hPa) 1010 1020
A
1030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就越大
(h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hPa) 1000 1005 1010 1015
副热带高压带
30°N
赤道低压带
东北信风

2、假设二
地表均一
地球自转
七个气压带 六个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盛行西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
赤道低压带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压带
盛行西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60°N 30°N 0°
(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相反
不同地方气温不同(赤道地区温度高,两极 地区温度低)
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季节,气温也是有所差别
这是为什么呢?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太阳高度大小




大气上界

B

A



思考:A,B两种情况下,地面得到太阳辐 射强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课前一练
C 1、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形成风的几种作用力的比较:
高空中的风: 受2个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 受3个力——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低 高 北极
1、假设一: 地表均一 地球不自转
——单圈环流

低 赤道
中纬 环流
低纬 环流
高纬环流
90°N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60°N
盛行西风
气团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 比较均匀、在垂直方向上各种物理性质也很相似 的大团空气。
分类: 温度 湿度 气压 密度 冷气团 冷 小 高 大
暖气团 暖 大 低 小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冷气团在下方,暖气团在上方 锋面一般分为冷锋和暖锋
锋面
冷气团
气温高、气压低、 气温低、气压高、
(单位:百帕)

低 受热
A
低 1004
1006 1008
高 1010 冷却
C
常见的热力环流:
1、城市“热岛效应”


低高Βιβλιοθήκη 郊区气温低低城区气温高

郊区气温低
2、山谷风、海陆风










完成课本48页“活动——思考”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
我们知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 在运动的过程中方向会发生偏转,今天我 们来探究风的偏转方向和受力情况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称为季风
东南北亚风
东亚 西北风
西南南亚风
东亚 东南风
1月(冬季)
7月(夏季)
东亚季风:
夏季 东南风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 我国东部、
冬季 西北风 寒冷干燥
性质差异 朝鲜半岛、 日本
东亚
东亚
南亚季风:
冬季 东北风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夏季 西南风
温暖湿润
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提高了夜晚的最低气温 2、深秋至次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
晴朗的夜里? 晴夜少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 3、我国北方在冬季为什么用烟雾笼罩大白菜?
烟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4、为什么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
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玻璃温室效应
思考:为什么玻璃温室会有保温效应?
思考:我们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