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与湿度变化
【答案】11. A 12. 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地膜覆盖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1题详解】
地膜 覆盖可以减少地面散失的热量,锁住更多的热量,使地温的温度不至于太低,因此A正确;地膜是紧贴地面的不会影响到大气辐射的,因此B正确;地膜的使用可以增加地温,不会降低地温的,因此C错误;地膜的覆盖不会,增强太阳辐射的,因此C错误;地膜会削弱太阳辐射,因此D错误。
【10题详解】
由上一小题可知,图示地区为背斜成山。是因为地壳运动,隆起抬升而成,故A正确。
【点睛】地壳运动,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向斜处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但背斜顶部岩层在张力的作用下易崩解破碎,被外力侵蚀后会形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地.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下图示意北大西洋部分海域洋流分布, 图中虚线为甲乙两港口间的航海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①②两条洋流 流向和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向北流,暖流B. ①向南流,寒流C。 ②向北流,寒流D。 ②向南流,暖流
7. 从甲港口出发沿图中航线开往乙港口的海轮,沿途( )
A. 顺风顺水B。 顺风逆水C. 逆风顺水D. 逆风逆水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 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 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
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12。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 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14. 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环节中,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 取水——保护水源地B. 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 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 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15.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知识。第1题容易误选B项;第2题容易误选A项.
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下图为某城市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
A. 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14题详解】
排水环节降水排入地表径流,不仅仅从考虑防止当地污染的的角度区考虑,应该注意保护整个流域的水资源。故选D。
【15题详解】
①为自然原因,②为人为原因,③为自然原因,④为人为原因。故选D。
二、填空题(40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某日近地面天气形势简图。
材料二 威海是著名的”雪窝子”,总降雪量大但是南北相差悬殊。 2012 年 12 月 7~8 日,环翠区的降雪量为 5.8 mm,属于大雪曰乳山降雪量只有 0。2 mm,属于小雪. 图乙是威海市地形图。
9。 该地形为( )
A。 向斜成山B。 向斜成谷C。 背斜成谷D. 背斜成山
10. 形成图示地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地壳运动B。 岩浆活动C. 侵蚀作用D。 堆积作用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等高线凸起方向海拔降低,应为山脊;按照沉积岩的形成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中间为最早沉积的砾岩,两翼为后沉积的砂岩和页岩,所以该地为背斜,故D正确。
下图示意怀特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球内部的
A. 地壳B. 下地幔C. 软流层D. 地核
2。 新西兰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3. 甲地熔岩进入地层裂隙后冷却,最有可能形成的岩石是( )
A. 沉积岩B。 变质岩C. 侵入岩D。 喷出岩
4. 据图判断乙山峰是( )
A。 背斜山B. 向斜山C. 火山D. 断块山
5. 下列山峰与乙山峰成因相同的是( )
A。 珠穆朗玛峰B. 富士山C. 华山D。 庐山
【答案】3。 C 4。 C 5. B
【解析】
本题组以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岩石类型判断、地质构造、山地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题详解】
题中表明该岩石是由熔岩冷却形成,只能形成岩浆岩,排除A、B选项。图中甲处岩浆没有喷出地表,只是侵入到地表以下的沉积岩中,因此形成侵入岩,排除选项D,选项C符合题意。
(4)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威海的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该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5)图乙中 C 处冬季降雪比 D_______处(填“多或少”),原因之一是 C 处冬季多吹_______风,海洋水汽沿地形爬升,多___________雨(填降雨类型).
【答案】 (1). 低压 (2)。 反气旋 (3). 偏南风 (4)。 较高 (5)。 较低 (6). 冷锋 (7)。 大风、降温、雨雪等 (8)。 冬季 (9). M (10). C (11).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2)。 多 (13)。 西北风(或偏北风) (14). 地形
8. 关于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洋流在北极圈以北形成了终年不冻港B。 ②洋流携带北极冰山南下威胁航行安全
C. ①③洋流交汇的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D. ④洋流沿岸因上升流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答案】6. B 7. A 8。 C
【解析】
本题考查洋流分布及其影响.
【6题详解】
①为拉布拉多寒流,向南流;②为北大西洋暖流,向北流.故选B。
(1)从天气系统角度看,图甲中 A 处按气压状况称为_____,B 处按气流状况称为_____________。
(2)图甲中 Q 地此时风向为_______,天气特点是:气温 __________、气压__________;未来几天可能受_____天气系统影响,出现_______天气。
(3)图甲中此时可能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_(季节);M、N 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3)下图示意某山地植被分布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甲地的植被应为_______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苔原带 D.针叶林
②与北坡相比,南坡_______
A.水土流失较严重 B.自然带数目较多 C。年降水量较小 D。气温垂直递减率更大
【答案】 (1). 经度(从沿海到内陆的或干湿度) (2). 水分 (3)。 中 (4). 温带大陆性气候 (5). 温带落叶阔叶林 (6)。 D (7).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详解】(1)甲图植被茂盛,为森林;乙图为蒙古包,为草原景观;丙图为沙丘,为荒漠景观.从甲到乙再到丙,出现了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变化,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原因是由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中纬度这种差异最大。 (2)图乙和图丙所在地区降水稀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图甲降水较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3)针阔混交林和高山草甸之间为针叶林。与北坡相比,南坡针阔混交林的海拔更高,降水更丰富,且坡度更大,水土流失可能更严重,A正确,C错误;自然带数目和气温垂直递减率是一样的,B、D错误.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
【详解】(1)根据气压分布可知,A处为低压中心,B处为高压中心。按照气流状况,低压中心为气旋,高压中心为反气旋.
(2)根据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 方向可判断Q地风向为偏南风;此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受该地冷锋系统影响,将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
(3)此时陆地为高气压,北半球为冬季;M与N相比,M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因此风力较大。
(4)威海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下图中A为地中海气候,错;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错;C为温带季风气候,正确;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错;因此答案选C.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我国东部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C位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故C处降雪多于D处;原因即:C处冬季多吹西北风,且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
②城市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
③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
④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答案】13。 B 14。 D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甲与人工降水是并列的,则甲为降水;乙是靠降水补充而又可以补给地下水,还与地表天然水体有关系,故乙为表径流;丙与地表天然水体和水汽输送有关系,则丙为蒸发;丁通过流域间循环进行输水,则丁为跨区域调水.故B对。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
第I卷 选择题(6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5个小题,共60分)
新西兰媒体“Stuff”2019年12月9日报道,当地时间9日14时10分左右,位于新西兰北部的怀特岛发生火山喷发。
17。图甲为吉林长白山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1)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种分异的原因是_______的差异,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北半球___________纬度.
(2)图乙和图丙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图甲地区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地球内部的圈层结地幔,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2题详解】
根据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理论,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消亡边界,地壳活动活跃,岩层破碎多火山活动。故C项正确。
下图为不同类型火山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题详解】
山东胶东的夏季温度较高,地温也较高,不用再保持地温,因此A错误;地膜的覆盖不会使地温降低,因此B错误;地膜会对太阳光照有很强的反射作用,果树可以充分地利用辐射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使果实色泽更加鲜艳、更加饱满,因此C正确;胶东地区的夏季地温足够高,湿度也足够高,不用再增加地温和湿度了,因此D错误。
【4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山峰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山峰,按成因分类属于火山,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乙处沉积岩没有明显的弯曲,因此不属于背斜山或向斜山,排除选项A、B,乙处岩层没有发生断层,排除选项D。
【5题详解】
从前面判断可知,乙山属于火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富士山就是一座活火山,选项B符合题意。珠穆朗玛峰是板块碰撞形成的褶皱山,华山、庐山是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断块山,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7题详解】
图中航线沿北大两洋暖流方向航行,且地处中纬西风带,所以一路顺风顺水。故选A。
【8题详解】
①③洋流交汇的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组芬兰渔场;②洋流在北极圈以北形成了终年不冻港;①洋流携带北极冰山南下威胁航行安全。故选C.
下图中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答案】11. A 12. 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地膜覆盖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1题详解】
地膜 覆盖可以减少地面散失的热量,锁住更多的热量,使地温的温度不至于太低,因此A正确;地膜是紧贴地面的不会影响到大气辐射的,因此B正确;地膜的使用可以增加地温,不会降低地温的,因此C错误;地膜的覆盖不会,增强太阳辐射的,因此C错误;地膜会削弱太阳辐射,因此D错误。
【10题详解】
由上一小题可知,图示地区为背斜成山。是因为地壳运动,隆起抬升而成,故A正确。
【点睛】地壳运动,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向斜处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但背斜顶部岩层在张力的作用下易崩解破碎,被外力侵蚀后会形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地.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下图示意北大西洋部分海域洋流分布, 图中虚线为甲乙两港口间的航海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①②两条洋流 流向和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向北流,暖流B. ①向南流,寒流C。 ②向北流,寒流D。 ②向南流,暖流
7. 从甲港口出发沿图中航线开往乙港口的海轮,沿途( )
A. 顺风顺水B。 顺风逆水C. 逆风顺水D. 逆风逆水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 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 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
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12。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 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14. 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环节中,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 取水——保护水源地B. 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 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 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15.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知识。第1题容易误选B项;第2题容易误选A项.
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下图为某城市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
A. 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14题详解】
排水环节降水排入地表径流,不仅仅从考虑防止当地污染的的角度区考虑,应该注意保护整个流域的水资源。故选D。
【15题详解】
①为自然原因,②为人为原因,③为自然原因,④为人为原因。故选D。
二、填空题(40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某日近地面天气形势简图。
材料二 威海是著名的”雪窝子”,总降雪量大但是南北相差悬殊。 2012 年 12 月 7~8 日,环翠区的降雪量为 5.8 mm,属于大雪曰乳山降雪量只有 0。2 mm,属于小雪. 图乙是威海市地形图。
9。 该地形为( )
A。 向斜成山B。 向斜成谷C。 背斜成谷D. 背斜成山
10. 形成图示地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地壳运动B。 岩浆活动C. 侵蚀作用D。 堆积作用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等高线凸起方向海拔降低,应为山脊;按照沉积岩的形成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中间为最早沉积的砾岩,两翼为后沉积的砂岩和页岩,所以该地为背斜,故D正确。
下图示意怀特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球内部的
A. 地壳B. 下地幔C. 软流层D. 地核
2。 新西兰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3. 甲地熔岩进入地层裂隙后冷却,最有可能形成的岩石是( )
A. 沉积岩B。 变质岩C. 侵入岩D。 喷出岩
4. 据图判断乙山峰是( )
A。 背斜山B. 向斜山C. 火山D. 断块山
5. 下列山峰与乙山峰成因相同的是( )
A。 珠穆朗玛峰B. 富士山C. 华山D。 庐山
【答案】3。 C 4。 C 5. B
【解析】
本题组以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岩石类型判断、地质构造、山地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题详解】
题中表明该岩石是由熔岩冷却形成,只能形成岩浆岩,排除A、B选项。图中甲处岩浆没有喷出地表,只是侵入到地表以下的沉积岩中,因此形成侵入岩,排除选项D,选项C符合题意。
(4)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威海的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该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5)图乙中 C 处冬季降雪比 D_______处(填“多或少”),原因之一是 C 处冬季多吹_______风,海洋水汽沿地形爬升,多___________雨(填降雨类型).
【答案】 (1). 低压 (2)。 反气旋 (3). 偏南风 (4)。 较高 (5)。 较低 (6). 冷锋 (7)。 大风、降温、雨雪等 (8)。 冬季 (9). M (10). C (11).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2)。 多 (13)。 西北风(或偏北风) (14). 地形
8. 关于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洋流在北极圈以北形成了终年不冻港B。 ②洋流携带北极冰山南下威胁航行安全
C. ①③洋流交汇的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D. ④洋流沿岸因上升流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答案】6. B 7. A 8。 C
【解析】
本题考查洋流分布及其影响.
【6题详解】
①为拉布拉多寒流,向南流;②为北大西洋暖流,向北流.故选B。
(1)从天气系统角度看,图甲中 A 处按气压状况称为_____,B 处按气流状况称为_____________。
(2)图甲中 Q 地此时风向为_______,天气特点是:气温 __________、气压__________;未来几天可能受_____天气系统影响,出现_______天气。
(3)图甲中此时可能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_(季节);M、N 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3)下图示意某山地植被分布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甲地的植被应为_______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苔原带 D.针叶林
②与北坡相比,南坡_______
A.水土流失较严重 B.自然带数目较多 C。年降水量较小 D。气温垂直递减率更大
【答案】 (1). 经度(从沿海到内陆的或干湿度) (2). 水分 (3)。 中 (4). 温带大陆性气候 (5). 温带落叶阔叶林 (6)。 D (7).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详解】(1)甲图植被茂盛,为森林;乙图为蒙古包,为草原景观;丙图为沙丘,为荒漠景观.从甲到乙再到丙,出现了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变化,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原因是由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中纬度这种差异最大。 (2)图乙和图丙所在地区降水稀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图甲降水较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3)针阔混交林和高山草甸之间为针叶林。与北坡相比,南坡针阔混交林的海拔更高,降水更丰富,且坡度更大,水土流失可能更严重,A正确,C错误;自然带数目和气温垂直递减率是一样的,B、D错误.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
【详解】(1)根据气压分布可知,A处为低压中心,B处为高压中心。按照气流状况,低压中心为气旋,高压中心为反气旋.
(2)根据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 方向可判断Q地风向为偏南风;此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受该地冷锋系统影响,将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
(3)此时陆地为高气压,北半球为冬季;M与N相比,M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因此风力较大。
(4)威海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下图中A为地中海气候,错;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错;C为温带季风气候,正确;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错;因此答案选C.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我国东部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C位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故C处降雪多于D处;原因即:C处冬季多吹西北风,且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
②城市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
③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
④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答案】13。 B 14。 D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甲与人工降水是并列的,则甲为降水;乙是靠降水补充而又可以补给地下水,还与地表天然水体有关系,故乙为表径流;丙与地表天然水体和水汽输送有关系,则丙为蒸发;丁通过流域间循环进行输水,则丁为跨区域调水.故B对。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
第I卷 选择题(6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5个小题,共60分)
新西兰媒体“Stuff”2019年12月9日报道,当地时间9日14时10分左右,位于新西兰北部的怀特岛发生火山喷发。
17。图甲为吉林长白山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1)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种分异的原因是_______的差异,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北半球___________纬度.
(2)图乙和图丙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图甲地区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地球内部的圈层结地幔,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2题详解】
根据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理论,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消亡边界,地壳活动活跃,岩层破碎多火山活动。故C项正确。
下图为不同类型火山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题详解】
山东胶东的夏季温度较高,地温也较高,不用再保持地温,因此A错误;地膜的覆盖不会使地温降低,因此B错误;地膜会对太阳光照有很强的反射作用,果树可以充分地利用辐射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使果实色泽更加鲜艳、更加饱满,因此C正确;胶东地区的夏季地温足够高,湿度也足够高,不用再增加地温和湿度了,因此D错误。
【4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山峰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山峰,按成因分类属于火山,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乙处沉积岩没有明显的弯曲,因此不属于背斜山或向斜山,排除选项A、B,乙处岩层没有发生断层,排除选项D。
【5题详解】
从前面判断可知,乙山属于火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富士山就是一座活火山,选项B符合题意。珠穆朗玛峰是板块碰撞形成的褶皱山,华山、庐山是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断块山,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7题详解】
图中航线沿北大两洋暖流方向航行,且地处中纬西风带,所以一路顺风顺水。故选A。
【8题详解】
①③洋流交汇的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组芬兰渔场;②洋流在北极圈以北形成了终年不冻港;①洋流携带北极冰山南下威胁航行安全。故选C.
下图中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