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稀释B.酒精挥发C.酒精燃烧D.酒精溶解碘2.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
..的是
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3.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重新鼓起,其原因是
A.分子的体积变大B.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C.分子的间隔变大D.分子分解成了原子
4.微粒观、元素观、能量观、转化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Na和Cl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B.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则为同种物质
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D.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5.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氧化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冰水、天然气B.熟石灰、液氧C.碳酸、矿泉水D.氮气、空气6.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氮肥。

尿素受热分解生成有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N2B.CO C.NH3D.SO2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都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B.某温度下,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若温度不变,食盐不溶解
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在同一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8.亚硒酸钠(Na2SeO3)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

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e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B.Se是一种金属元素
C.Se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D.n的值为6
9.下列区分物质或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石蕊溶液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铁片和铜片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
D.用灼烧的方法除去铜粉中少量的CuO
2Na+2C H OH=2C H ONa+X ,下列说10.金属钠能够与乙醇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525
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钠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保持乙醇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乙醇分子D.X 的化学式为H2O
11.固体硝酸钾、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硝酸钾、硝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硝酸钾、硝酸钠的溶液从t2℃降温至t1℃一定有晶体析出
C.t2℃时,向30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10 g水可得到20%的溶液
D.将t1℃时两固体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H N O)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12.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新冠治疗药千金藤素(
373826
下列关于千金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千金藤素由37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一个氮分子和六个氧原子构成
B.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
C.该物质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9:3
D.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3.下列图像表示的对应关系中不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铁粉
C.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14.取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不含钙元素)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得到24g固体,测得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A.20g B.25g C.30g D.35g
二、填空与简答
15.空气中含量比较高且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都写化学式)16.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泡沫冒出。

其原理是。

(2)森林发生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

17.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2℃时,分别用甲、乙的固体配制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甲乙(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与5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8.下表是KNO3和NaCl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回答:
(1)上述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是。

(2)要使KNO3从其溶液中全部结晶出来,应该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3)60℃时,用100g水配成KNO3饱和溶液再将其降温到10℃,析出结晶g。

19.Mg和A1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相等质量的氢气,则消耗Mg和Al两种金属的质量比为(填写最简整数比);在点燃条件下,2.6gC2H2与7.2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一定质量的C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如图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

其中A为黑色单质,D为红色单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是。

(2)B的一种用途。

(3)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的原理。

(1)铝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却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三、实验题
22.某同学欲配制1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g。

(2)图示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3)若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四、填空与简答
23.如图是某学生设计的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图。

(1)写出a处发生反应的现象。

(2)写出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简述改进方法。

24.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回答问题
(1)若装置甲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2)乙装置中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润的石蕊纸花变红色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第2问)
五、综合应用题
25.铜、铁、铝是重要的金属材料。

(1)在历史上被大规模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铜、铁、铝,有同学认为影响金属大规模利用的
先后顺序的因素有: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金属的导电性℃金属的活动性℃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金属的延展性。

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2)向3ag AgNO 、()32Cu NO 、()33Al NO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
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则所得滤液的质量 (
填“>”“=”或“<”)ag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即可)。

(3)在高温条件下,铝和氧化铁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得到熔化的铁和铝的氧化物,该反应可用于轨道焊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等质量的铜、铁、铝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小华同学只需一种溶液和两种金属即可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该溶液是 。

(5)将10g 黄铜(注意成分为铜和锌)放入到100g 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109.8g 。

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酒精稀释只是加入水稀释,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 错误;
C、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酒精溶解碘,属于物质的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A、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会增大空气流通,使火势更旺,则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做法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做法正确;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则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做法错误;
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做法正确。

故选C。

3.C
【详解】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重新鼓起,其原因是分子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分子一直在不断运动,由于该变化是物理变化,分子并没有分解成原子,故选C。

4.B
【详解】A、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质子数,质子数不同元素不同,A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二者的性质不同,不属于同种物质,B错误;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反应是放热反应,C正确;
D、洗涤剂去油污利用的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D正确。

故选B
5.A
【详解】A、冰是固态的水,冰水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也属于氧化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是由Ca、O、H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液氧是液态氧气,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碳酸是由H、C、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矿泉水是由水、可溶性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N、H、O,故生成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氨气,氮气、一氧化碳是无味的,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硫。

故选C。

7.D
【详解】A、没指明温度,没法比较,错误;
B、在某温度下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而不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加入食盐后会溶解,错误;
C、溶液的浓稀与是否饱和没有关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D、在同一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值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Se原子核内电荷数为34,故A错误;
B、硒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Se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C错误;
D、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34=2+8+18+n,n=6,故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A、硬水和软水都不能与用石蕊溶液反应,无法区分,应该用肥皂水鉴别,故A错误;
B、铁片是银白色固体,铜片是紫红色固体,可以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铁片和铜片,故B
正确;
C、二氧化碳具有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质,无法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故C错误;
D、铜粉加热灼烧生成氧化铜,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D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A、反应前钠位于单质中,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钠位于化合物中,化合价为+1价,则反应前后钠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2个钠原子、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等号右边除了X外,有2个钠原子、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X中含有2个氢原子,化学式为H2,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乙醇是由分子构成的,则保持乙醇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乙醇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前面分析可知,X的化学式为H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A、在t1℃时,硝酸钾、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溶解度相等,但硝酸钾、硝酸钠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无法确定是否相等,故A错误;
B、硝酸钾、硝酸钠的溶液不一定饱和,所以从t2℃降温至t1℃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B错误;
C、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0g,向30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10 g水得到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为:
200g
30g100%
200g100g
100%
30g10g
⨯⨯
+

+
=50%,故C错误;
D、在t1℃时,硝酸钾、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溶解度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将t1℃时两固体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两固体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A、千金藤素由千金藤素分子构成,一个千金藤素分子由37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2个氮分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 、千金藤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 、千金藤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8:166=19:48⨯⨯,不符合题意;
D 、千金藤素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7:138:142:166222:19:14:18⨯⨯⨯⨯=,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13.D
【详解】A 、向一定量KNO 3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KNO 3固体,KNO 3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再加入KNO 3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选项图像描述正确;
B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可知2222Fe 2HCl=FeCl Zn 2HCl=ZnCl H H 5673657322
++++↑↑,,则同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消耗铁56份质量,消耗锌65份质量,所以等质量的Fe 、Zn 反应,Fe 产生氢气的质量更大;消耗等质量的稀盐酸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则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故选项图像描述正确;
C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产物的质量,则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有催化剂加入反应速率快,图像斜率更大,反应结束后产生的氧气质量都相同,故选项图像描述正确;
D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溶液中溶剂水被消耗,则溶质会不断的析出,溶质的质量会不断的减小,不会保持不变,故选项图像描述错误。

故选D 。

14.C
【详解】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钙元素的质量=24g×50%=12g ,由于反应前后钙元素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碳酸钙的质量=12g÷
404012163++⨯×100%=30g ,即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30g 。

故选C 。

15. O 2 SiO 2 Fe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其中氧气是空气中
含量比较高且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化学式为O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硅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硅,其化学式为SiO2;
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化学式为Fe。

16.(1)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气压减小而减小(合理即可)
(2)隔离(清除)可燃物
【详解】(1)汽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是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溶解在水中,打开瓶盖气压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气压减小而减小,故有大量气泡冒出,故填: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气压减小而减小;
(2)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开辟隔离带灭火,是利用了隔离(清除)可燃物的原理,故答案为:隔离(清除)可燃物。

17.t 1小于20%
【详解】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解答;根据t2℃时,甲的溶解度计算解答。

由图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 1℃;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

故分别用甲、乙的固体配制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甲<乙;t2℃时,75g甲
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75g×
50g
50g100g
+
×100%=25g;所含水的质量为75g-25g=50g,
所以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与5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5 7550
g
g g
+
×100%=20%。

18.(1)KNO3
(2)蒸发结晶
(3)89.1
【详解】(1)根据图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分析,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填:KNO3;
(2)要将KNO3从其饱和溶液中的全部结晶出来,应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填:蒸发结晶;
(3)60° C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即在100g水里溶解110gKNO3,10°C时KNO3的溶解度是20.9g,即在100g水里溶解20.9gKNO3,故60°C时,用100g水配成KNO3饱和溶液
再将其降温到10°C 析出晶体质量= 110g -20.9g= 89.1g ,故填: 89.1。

19. 3:4 222
224C H 9O 624H O CO CO +++点燃
【详解】假设生成的氢气质量为1g ,需要金属镁的质量为x ,需要金属铝的质量为y 2442H H 241242g 21g 121g Mg SO MgSO x x x +=+↑==()2424323H 23H 541
546g 61g 9
1g SO Al SO Al y y y +=+↑
==
11
g :g 3:4129
= 故填:3: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O 的质量=2.6g+7.2g -6.6g -1.8g=1.4g ,生成的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
6.6g 1.4g
:3:14428
=,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22
224C H 9O 624H O CO CO +++点燃,故填:222224C H 9O 624H O CO CO +++点燃。

20. CO 2 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C+2CuO
高温
2Cu+CO 2↑
【详解】A 为黑色单质,D 为红色单质,A 能够转化为B ,因此A 是碳,碳和氧化铜产生铜,则D 为铜;B 、C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且B 能够转化为铜,因此B 是一氧化碳,C 为二氧化碳,代入检验,符合题意,因此: (1)C 为二氧化碳,故填:CO 2;
(2)B 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因此可以作为燃料或冶炼金属;故填: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3)碳和氧化铜高温得到铜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2CuO
高温
2Cu+CO 2↑。

21.(1)2234Al 3O 2Al O +=
(2)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
【详解】(1)铝虽然比较活泼,但是铝制品容易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此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氧气与铝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4Al+3O 2=2Al 2O 3;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2.(1)12 (2)℃℃℃℃℃ (3)偏小
【详解】(1)配制120g 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20g×10%=12g 。

(2)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则顺序为℃℃℃℃℃。

(3)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多,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23.(1)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2)2232CO +Ca(OH)CaCO +H O =↓ (3)在b 导管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详解】(1)a 中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故可以看到黑色的粉末变为红色。

(2)b 中为a 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CO +Ca(OH)CaCO +H O =↓。

(3)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易造成空气污染,图中实验装置无尾气处理装置,可以在b 导管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使用燃烧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24.(1)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2223CO +H O=H CO
【详解】(1)装置甲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低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2)乙装置中干石蕊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纸花变色,湿润的石蕊纸花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2223CO +H O=H CO 。

25.(1)③④/④③
(2) < 硝酸亚铁、硝酸铝或()32Fe NO 、()33Al NO
()332Fe 2AgNO 2Ag Fe NO +=+或()()3322Fe Cu NO Fe NO Cu +=+
(3)23
232Al Fe O 2Fe Al O ++高温
(4) Al Fe Cu >> 2FeCl 溶液(合理即可) (5)解:生成氢气的质量()10g 100g 109.8g 0.2g =+-=。

设:稀硫酸的溶质质量为x 。

2442Zn H SO ZnSO +H 9820.2g
x
+=↑
9820.2g
x = 9.8g x =
9.8g
100%9.8%100g
⨯= 答: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9.8%。

【详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但是铝比铁、铜利用的晚,说明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与使用的先后顺序无关,错误; ℃金属的导电性与使用的先后顺序无关,错误;
℃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利用的越晚,金属的活动性与使用的先后顺序有关,正确; ℃金属冶炼越易冶炼,利用的越早,正确; ℃金属的延展性与使用的先后顺序无关,错误。

故选℃℃;
(2)金属活动性:Al >Fe >H >Cu >Ag ,则将Fe 加入AgNO 3、Cu(NO 3)2、Al(NO 3)3的混合溶液中,AgNO 3不能与Al(NO 3)3反应,AgNO 3先与Fe 反应生成Fe (NO 3)2与Ag ,反应完后,铁再与Cu(NO 3)2反应生成Cu 与Fe(NO 3)2;向反应后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说明Fe 被完全消耗完,则Fe 可能只与AgNO 3反应,也可能与AgNO 3、
Cu(NO 3)2
反应,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Fe+2AgNO 3=Fe(NO 3)2+2Ag ,Fe+Cu(NO 3)2=Fe(NO 3)2+Cu 分析可知:每56份质量的Fe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216份质量的Ag 、64份质量Cu ,析出金属的质量都大于铁,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剩余的滤液的质量将减小;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e 可能只与AgNO 3反应,也可能与AgNO 3、Cu(NO 3)2反应,且不与Al(NO 3)3反应,则溶液中一定含有Al(NO 3)3、Fe(NO 3)2;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为:Fe+2AgNO 3=Fe(NO 3)2+2Ag ,Fe+Cu(NO 3)2=Fe(NO 3)2+Cu ;
(3)根据题意可知,在高温条件下,铝和氧化铁反应可得到熔化的铁和铝的氧化物(Al 2O 3),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3
232Al Fe O 2Fe Al O ++高温

(4)Cu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Fe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Al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则单个的原子质量Cu >Fe >Al ,等质量的金属中原子个数由多到少为:Al >Fe >Cu ; 选用Al 、Cu 、FeCl 2溶液可以判断出Al 、Fe 、Cu 的金属活动性;将Al 、Cu 分别加入FeCl 2溶液中,观察到Al 表面有金属析出,且溶液逐渐变成无色,则证明金属活动性Al >Fe ;加入铜的溶液中观察到无明显的现象,则证明金属活动性Fe >Cu ;综上得出金属活动性:Al >Fe >Cu ;
(5)金属活动性:Zn >H >Cu ,将10g 黄铜(注意成分为铜和锌)放入到100g 稀硫酸的烧杯中,只有锌能与硫酸产生氢气。

见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