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综合性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模式的建立与评价——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综合性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模式的建立与评价——以同
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为例
张一奇
【摘要】医务社会工作的作用已被广泛证实.近年来,上海的医疗机构以不同的方式开展医务社会工作,使其得到了较好地发展.其中,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模式已成为上海市综合性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代表.其专业工作方法不仅包括院前、院中和院后各个服务期,也涵盖了包括探访、个案、小组、社区、义工和公益项目在内的多元化服务方式.实践证明,这一模式取得了实效,也得到了服务对象、医院和领导等各层面的肯定和好评.
【期刊名称】《现代医院管理》
【年(卷),期】2010(008)002
【总页数】3页(P9-11)
【关键词】综合性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模式;评价
【作者】张一奇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市,200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
医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其为缓解患者心理与情绪困扰、加强支持
网络、提供社会资源、协调医患关系等方面的作用已被广泛证实。

在愈来愈多的社会问题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冲击和愈来愈多的健康问题致使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的今天,及时地在现代化医院中引入和开展社会工作日显重要[1,2]。

近年来,社会工作在上海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许多综合性医院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医务社会
1 组织体系
1.1 组织架构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设置了专职机构——社工部,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社工部作为医院的一级科室,直接由分管院长管辖。

同时,社工部也被纳入医院服务体系,作为院内服务提供主体之一,接受医院服务管理委员会领导。

1.2 人员结构
医院在实施医务社会工作的过程中,主要从原有的员工中选派具有一定基础的人员,经过必要的培训、并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者执业资格后开展工作。

这一直接把医院员工作为服务实施者的模式也逐渐推广至上海市的其他医院。

2 服务定位
2.1 医务社工的角色定位
东方医院社工部在经过初期的探索之后,逐渐明晰了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角色,并把其定位为:患者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者、患者负面情绪的治疗者、基础医务常识的咨询者、患者及其家人的支持者、患者相关权益的倡导者[4]。

2.2 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功能
基于以上的角色定位,东方医院社工部把其服务功能基本界定为六个方面:①协调病人心理与社会关系:包括因疾病引起的惶恐、失望、沮丧、与亲人之间的排斥及接触障碍、社会关系的改变;②协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因疾病引起的工作能力障碍,就业障碍、经济困难、社会歧视等;③提供心理支援:包括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
辅导、开展互助小组活动等;④提供医护康复服务:包括开设疾病常识讲座、家庭康
复训练等;⑤提供社会资源链接:包括介绍就业政策、经济援助政策、组建社区支援
网络等;⑥帮助协调医患关系[5]。

3 运行模式
3.1 院前
为及时有效地获取病人对服务的需求,医院社工部不定期在医院门诊及病区范围内
开展大型问卷调查。

采用社工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按随机抽样方式对服务需求、医院总体印象、医院布局、医疗服务(护士服务、医生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水平和医疗环境等方面开展调查评估,为医院决策和服务调整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

3.2 院中
3.2.1 病房探访:医院的专职社工每天对不同病区的患者进行探访,为患者提供情绪
疏导、心理安抚、医院及病区功能介绍等服务,并在第一时间将患者的有关情况向
医护人员反映,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

在这一过程中,尤其关注患者入院后、出院前、重大治疗前后、特殊检查前后等环节。

3.2.2 个案工作:在病房探访的基础上,对有明显情绪不良、心理困扰的患者进行跟
踪服务,并制定个案服务计划,广泛借助患者的家人、朋友、同事和其他社会资源安
抚患者,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自主能力和自信心,促进康复。

3.2.3 义工服务:包括门诊护送、病房探视、手术室陪伴等。

为患者提供医院布局与科室情况介绍、陪护患者就诊、住院患者探视、自身经验分享等服务;与此同时,通
过义工术前陪伴,为术前等待的患者心理减压,疏导其紧张和焦虑情绪。

3.2.4 公益服务:作为医院爱心基金的主管部门,社工部专门制定爱心基金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规范爱心基金的管理和使用。

此外,组织院内员工捐出藏品,开展院内义卖活动,并把所得的钱款纳入爱心基金,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3 院后
3.3.1 小组工作:以出院患者为重点,把同病种的患者组成小组,通过经验分享、知识宣教、减压训练、趣味游戏等环节,帮助患者更清晰地认识疾病,获取经验,同时建立朋友支持网络,促进自我康复。

3.3.2 社区工作:联合医院周边街道,组织开展社区健康讲座、义务咨询诊疗和居民趣味康复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医务知识和保健常识。

同时,应不同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机构的要求,组织医院相关专家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校园健康行、社区控烟活动等。

4 模式评价
4.1 服务对象层面
在已经进行的服务评估中,服务对象对医院提供的医务社会工作的评价呈现了较高水平。

在接受过病房探访、个案、小组服务的对象中,总体满意率达到99%;在接受过义工、社区服务和爱心基金资助的对象中,总体满意率达到 100%。

4.2 医院与领导层面
医院方面对于社工部医务社会工作模式的运行给予高度评价,并对社工部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扩充工作场地、提供所需经费,而且将社工部由原二级科室升格为一级科室;上级领导部门浦东新区卫生局(原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也对东方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模式表示肯定,并逐渐将此模式推广至全区范围内的医疗机构;2007年以来,国家中组部、人事部、民政部和卫生部等政府部门相继来到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视察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对东方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模式所取得的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

5 专业思考
总结东方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模式,可归纳出以下几点经验:
5.1 体制保障
设置了专门的工作部门,并且将其作为医院服务提供的主体之一纳入医院服务管理
体系,这为医务社会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也确定了社工部在院科两级体系中的地位。

5.2 准确定位
在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过程时,经过前期的探索过程,对本土化的医务社会工作进行了准确的定位,而在具体实施中,又对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功能不断修正,使其既符合患者的基本需求,也符合医疗机构的期望。

5.3 全程服务
在这一模式中,医务社会工作着眼于患者治疗与康复的全过程(院前、院中、院后),而非仅关注其中的院内治疗环节。

根据患者不同环节的需求和自身特点,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务,帮助患者度过难关,促进康复。

这使患者在治疗与康复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感受到医院的专业化服务,不仅突显了医院服务的人性化,也大大提高了患者对于医院的认同度。

5.4 服务提供者双重背景
从东方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模式来看,在现有的医务人员中挑选具有社工潜质和从事社会工作意愿的人员,通过社工专业培训使其能够胜任医务社会工作,已被证明为一条可行的医务社工人才培养途径。

由于医务社工具有双重背景的特点,在工作中能较好地将社会工作学与医学相融合,为服务对象提供了含金量较高的有效服务。

5.5 需求主导
在此模式中,需求评估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所有服务开展与否的前提和决定因素,也是社工部工作的方向与目标。

以需求为主导,才能使所提供的服务符合患者的切实需求,避免服务与需求之间的脱节。

5.6 专业化路线
东方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模式走的是专业化路线,与其他医疗机构的路线相比较,此模式更能凸显社会工作的服务形式多元化(个案、小组、社区、其他)和专业价值
(服务对象认同度),也能通过不同的服务方式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使服务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张一奇,黄庆恒,王志文,等.在现代化医院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探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2):84-86.
[2] 于德华,张一奇.现代医学人文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国医院,2007,11(3):58-60.
[3] 孟馥,张一奇.论医院人文服务体系格局中的医务社会工作.现代医院管
理,2009,7(3):1-4.
[4] 廖荣利.医疗社会工作.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1:20.
[5] 区月华,陈丽云.医务社会工作.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6:17-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