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试题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学校举行以“饱读诗书,内心有光,灵魂有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阅读经典,享用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
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的过程。

品读隽永、深刻的学术著作,沐浴字里行间弥散的理性光辉,我们能领略历代硕儒的宏博哲思;品读大师的文学作品,浸润其中,含英咀华,我们能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

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澜的世界;阅读,为你扬起一张风帆,引领你畅游蔚蓝的王国;阅读,为你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

1. 请将本次的活动主题“饱读诗书”四个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到下面的田字格内。

2. (1)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juàn jǔ
B.juān jū
(2)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下列修改正确的是()
A.斓
B.谏
3.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任务。

①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

③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语段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读书是思想与灵魂的碰撞交流
4. 下面是王老师搜集到的材料,请仔细阅读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不超过20个字)
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

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

从此,书成了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

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5. 读书必读古诗文,古诗文是艺术的精华。

古诗文千古流芳,有的豪放如大江东去,有的婉约如小桥流水。

让我们一起品味古诗文的幽香,把空缺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任选10个填空)
(1)行舟途中所见的瑰丽景象: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2)登楼观景: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3)面对雄浑壮阔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表达对个人荣辱沉浮的达观之情。

(4)用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谱写人生华美乐章:
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5)用松柏的刚劲表明志向的坚贞: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6)心生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
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7)借莺歌燕舞表现早春的生机勃勃: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咏叹家园荒芜: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

(《梁甫行》曹植)
提醒统治者普降恩泽。

(9)借渔者歌谣表现猿鸣之哀,渲染三峡秋日悲凉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6. 读书就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与书中的人物交朋友。

《红星照耀中国》中塑造了一大批鲜活而立体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将领形象,请从下列几个备选人
物中任选一个,阐述你愿意与其交朋友的理由,60字左右。

备选人物: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
我愿与_________________交朋友,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让阅读成为悦读
材料一
五年间中国全民阅读率
2019年城乡阅读调查
材料二
①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

阅读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从来不是鼓励人们远离生活,恰恰相反,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勇毅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坎坷,依然能够笑迎挑战。

一位作家曾说: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他父亲的书架上有什么书。

如果家中缺少书香,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也不太会把阅读当作人生习惯。

因此,全民阅读活动应该把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作为主要抓手,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资源和阅读指导。

②阅读不仅能给人以知识,还能给人以智慧。

有知识,我们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有智慧,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对抗不确定性,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

材料三
我国每年人均读书不到5本,和有的国家人均十几本的阅读量相比,的确不高。

一方面是热爱阅读的群体阅读量有所增长,一方面是不读书的人总也不爱读,双方的拉锯导致数据僵持不前。

年人均读书4本多一点,这个数据已经徘徊了10多年,而这10年正是中国出版业大发展的10年,无论是图书品种的丰富性还是内容质量,都是历史最好的。

更何况,今天只要动动手指,图书就会送到家,电子书更是便利到无以复加,可国民阅读量就是迟迟不能突破5本大关。

7. 根据材料一,写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

8. 概括材料二中谈到的读书的好处。

9. 结合材料三,简述我国国民年均阅读量迟迟不能突破5本大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理解与品味(14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
(2)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
(3)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
11.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 【乙】文结尾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二)(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3.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14.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鉴赏与思辨(23分)
(一)(11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教你生病
毕淑敏
①儿子比我高了。

②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

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间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③“你病了。

”我说。

“噢,这感觉就是病了?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

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

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

我刚想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

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

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④“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

”我说。

“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他大吃一惊。

“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该怎么办。

找你。

”他成竹在胸。

“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终于找不到我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⑤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

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

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

⑥“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那我就……我就忍着。

”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

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虽然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明。

“正是。

”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

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

“什么本?”他不解。

⑦“就是病历本。

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

量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

叫你化验时就到化验室
去,要先划价,后交费。

等化验结果的时候,要竖起耳朵,不要叫到了你的名字没听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⑧“妈妈,你不要说了。

”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我的心立刻软了。

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


⑨他挣开来,说:“我不是那个意思。

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⑩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

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虽说很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

⑪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

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但是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看病锻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

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会教他独自去看病。

万一他以后遇到独自生病的时候,一切再说吧。

我只要这一刻他在我身边!
⑫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

我开了门,他倚在门上。

⑬“我已经学会了看病。

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

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

不过,也没有什么。

”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条,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⑭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

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⑮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

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

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有改动)1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6. 结合文意,说说第⑥段中加点词“骄傲”的表达效果。

17. 赏析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8. 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洋碳汇
①海洋碳汇是指一定时间周期内海洋储碳的能力或容量,海洋是地球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海洋碳库是大气的50倍,陆地生态系统的20倍,现在全球大洋每年从大气吸收二氧化碳约20亿吨,占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左右,是大气二氧化碳巨大的汇。

②科学家们发现,南大洋已经逐渐丧失了其吸存二氧化碳的“胃口”,而且臭氧层空洞可能是造成这一后果的罪魁祸首。

③从理论上来说,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高,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也应该更多。

④测量结果表明,大部分海洋区域都出现了这一现象。

但奇怪的是,南大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却渐趋饱和,气候模型也未能重建这一令人费解的格局。

⑤南大洋是一个重要碳汇,能够吸收大约15%的二氧化碳排放。

但在1987年到2004年间,该海域吸存的二氧化碳却减少了几乎25亿吨,相当于全球所有海洋一年内吸收的碳量总和。

⑥据《新科学家》报道,为了找到答案,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的安德鲁·莱顿和同事一起建立了一个关联海洋和大气的气候模型,以调查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

至关重要的是,他们将自1975年以来同温层臭氧浓度的变化也纳入研究范围。

⑦通过比较模型中包含和不包含自1975年以来臭氧层损耗情况所得到的结果,莱顿和同事证实,臭氧层空洞是导致南大洋碳吸收量饱和的原因。

⑧同温层臭氧的逐渐减少和二氧化碳的不断增多改变了地球大气的辐射平衡,科学家此前预测这将改变并增强吹过南大洋的西风的风力,南大洋的碳饱和效应很可能由此产生。

⑨“我们料想到(西风)将会向强风过渡,但这来得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看起来是因为臭氧层空洞。

”莱顿说。

⑩海表风力增强会促进海水循环,推动碳含量丰富的海水从海洋深处上涌,从而削弱表层海水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而且表层海水的碳含量增高会使海洋酸化程度加剧,对于珊瑚和鱿鱼等很多海洋生命来说,这是个坏消息。

⑪“这一结果显示了地球系统中因果效应有多复杂。

没有人能根据基本原理推想到氯氟烃不断增多会导致海洋碳吸收量逐渐减少。

”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的安德鲁·沃森说。

(有删改)
19.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0. 请写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指代内容。

这是个坏消息。

21. 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22. 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四、表达与交流(共50分,其中卷面整洁、字体规范美观3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3. 请以《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24. 请以《说说我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3 分)
1.略(2分)
2.(1)A(1分)(2)A(1分)
3.在“青少年时期”后添加“有没有”或“能否”。

(2分)
4.示例:书籍是胆识和力量的象征。

(言之有理即可,2分)
5.(每空1分,共10分;若全填,则按前10个空计分)
(1)云生结海楼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大漠孤烟直
(4)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5)松枝一何劲
(6)鸢飞戾天者经纶事务者
(7)谁家新燕啄春泥
(8)狐兔翔我宇
(9)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示例:毛泽东(1分)他博览群书,高瞻远瞩,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军事家
与政治家,与他交朋友可以学到很多;他生活简朴,对于吃的东西很随便,与他相处很
自在。

(4分)
7.①五年间成年人综合阅读率稍有增长。

②五年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逐年增
长。

③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比成年人综合阅读率增速快。

(答案不唯一)(3分)8.阅读不仅让人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让人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
虑。

(3分)
9.原因:尽管热爱图书的群体阅读量有所增长,但不读书的总也不爱读书。

对策:
把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作为抓手,从习惯培养开始,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资源和阅读
指导,解决我国国民不爱读书的问题。

(4分)
二、理解与品味(14 分)
(一)(10分)
10.(1)消散(2)鱼(3)考虑;想到(4)清闲(4分)
11.(1)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分)
(2)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
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分)
12.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

(2分)
(二)(4分)
13.(1)颔联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的树叶枯黄之景以及残阳尽染山岭的萧瑟衰败景色,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绪。

(意思相近即可,2分)
(2)尾联引用了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典故,用“采薇”喻指隐居不仕,抒发了作
者孤独、抑郁的心情以及避世退隐的坚定信念。

(意思相近即可,2分)
三、鉴赏与思辨(23分)
(一)(11 分)
14.本文讲述了一位母亲通过让孩子学习独自到医院看病,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困难
的事情。

(2分)
15.“骄傲”原指自以为了不起,瞧不起别人;文中借这个词写出了儿子独自到医院
看病后的自豪心理。

(2分)
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时间比作沙漏里缓缓流动的沙子,表明母亲焦急、非
常担心孩子的心理,把母亲焦急的心情形象化、具体化。

同时,巧妙地连接了上下文,
使行文流畅自然。

(3分)
17.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明事理、疼爱孩子但不溺爱孩子、懂得为孩子的将来考虑、
有良好的教育方法的母亲。

(2分)启示:略(从“应锻炼自己独立面对困难的能力”的
角度回答即可)(2分)
(二)(12分)
18.臭氧层空洞是导致南大洋碳吸收量饱和的原因。

(2分)
19.表层海水的碳含量增高使海洋酸化程度加剧。

(4分)
20.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客观具体地说明海洋对碳的吸收能力,强
调了海洋在地球系统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重要意义。

(2分)
21.提醒人类要减少氯氟烃等气体的排放,倡导低碳环保生活,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言之有理即可,3分)
四、表达与交流(共50分,其中卷面整洁、字体规范美观3分)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