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2015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二模)历史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二模)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35小题)
1.海德堡大学研究人员在某史诗的注释中写道:“它是目前世界已知最古老的叙事诗,是一部关于苏美尔三大英雄之一吉尔伽美什的赞歌。
”“它”最早由什么文字写成()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D.甲骨文
考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公元前32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故本题应选B项;A、C、D三项分别为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文字,均与题目中“苏美尔人”生活的区域不符,故排除。
2.2015年1月,法老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因保管不当而受损的消息震惊了世界。
该面具的主人曾统治的区域是()
A.B.
C.D.
考点:古代埃及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题目中的“法老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法老。
A、B、C、D四项分别为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和古代巴比伦,故本题应选A项。
3.以下属于古希腊“古典时代”为世界留下的宝贵艺术遗产是()
A.《理想国》B.《历史》
C.雅典民主制D.帕特农神庙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A、B、C、D四项分别属于古希腊“古典时代”的哲学著作、历史著作、民主政治和艺术遗产,故本题应选D项。
4.诞生于公元前五世纪中叶,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成果,并成为罗马法体系渊源的是()
A.十二铜表法B.《汉穆拉比法典》
C.公民法D.万民法
考点:罗马法
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公元前449年,迫于平民的强大压力,古代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这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故本题应选A项;B项由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于公元前1790年颁布、C项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均早于题目中的时间“公元前五世纪中叶”,故排除;D项产生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晚于题目中的时间“公元前五世纪中叶”,故排除。
5.有学者认为西周社会是建立在“三制”基础上的。
据此,与下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礼乐制B.皇帝制C.郡县制D.科举制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西周通过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来维护统治,故本题应选A项;B、C两项均开始于秦朝、D项开始于隋唐时期,晚于题目中的时间“西周”,故排除。
6.《礼记》中有关于夏王朝的信息是()
A.夏王朝确实存在的充分证据B.研究夏王朝历史的参考资料
C.儒家学者的不切实际的想象D.探秘夏王朝制度的一手资料
考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方法。
《礼记》是西汉学者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属于研究夏王朝历史的二手参考资料,故排除D项,选择B项;A项中“充分证据”、C项中“不切实际”的表述均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7.在下列有关洛阳城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处应填()
A.平王东迁/孝文改制B.高祖建汉/南陈建都
C.周室初立/黄袍加身D.成王东迁/王莽改制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平王东迁发生于公元前770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发生于493年,故A项的表述符合题意,本题应选A项;高祖建汉发生于公元前202年的西安、南陈建都发生于557年的南京、周室初立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的西安、黄袍加身发生于960年的开封、王莽改制发生于8年的西安,均与题目中的时间与地点不符,故排除B、C、D三项。
8.以下罗马疆域变化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
考点:罗马法
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第①②③④幅图分别为公元前27年至395年的罗马帝国、476—1453年的东罗马帝国、395—476年的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的罗马共和国,故本题应选C项。
9.刘知幾提出的史家“三长”为史才、史学、史识。
以下对司马迁的评论中,专从“史识”这一视角进行评论的是()
A.司马迁周游寻访,积累大量写史素材
B.司马迁历尽艰难,终成《史记》名作
C.司马迁写史精辟入里,成就一家之言
D.司马迁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
考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认识的能力。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家‘三长’”中的“史才”
即写史的能力,“史学”即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史识”即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能力。
A项均属于“史学”、C项属于“史识”、B、D两项均属于“史才”,故本题应选C项。
10.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
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赤壁之战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D.靖康之变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1127年,金军攻破河南开封,俘虏了徽、钦二帝等三千余人,北宋灭亡。
康王赵构迁都杭州,史称南宋。
故本题应选D项;A项发生于湖北省赤壁市、B项发生于河南省濮阳市、C项发生于北宋时期,均与题目中的地点“杭州”无关,故排除。
11.据史料记载,南宋绍兴年间,大食蕃商蒲罗辛因在两国间勤劳经商,被朝廷授予“补承信郎”。
泉州代表官方管理船上事务的蔡景芳,也因招徕外商有功,被朝廷授予“承信郎”。
这也许可以直接说明()
A.朝廷重视并鼓励外贸B.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C.宋朝职官制的严密D.政府疏于外贸管理
考点: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认识的能力。
材料中的信息“大食蕃商蒲罗辛因在两国间勤劳经商,被朝廷授予‘补承信郎’。
泉州代表官方管理船上事务的蔡景芳,也因招徕外商有功,被朝廷授予‘承信郎’”体现了南宋王朝对对外贸易的重视和鼓励,故本题应排除D项,选择A项;题目中未涉及海上丝绸之路,故排除B项;C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大食蕃商蒲罗辛......被朝廷授予‘补承信郎’”不符,故排除。
12.当人类的战争方式开始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时,欧洲正处于()
A.罗马帝国的极盛时期B.封建制度建立时期
C.等级君主制确立时期D.早期殖民掠夺时期
考点:罗马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科技成就欧洲的宗教改革
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唐朝末年,“人类的战争方式开始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此时大约为9世纪末10世纪初。
A、B、C、D四项分别发生于公元前1世纪末至2世纪末、9世纪末、13世纪下半期、16—18世纪,故本题应选B项。
13.有学者说:“一个西迁的民族成了西亚的主人,战争和杀戮使他们控制了广大的土地,东西方交流从此中断,直接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这个“西迁的民族”是()
A.阿拉伯人B.粟特人
C.蒙古人D.土耳其人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使“东西方交流从此中断,直接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故本题应选D项。
14.古代一名门后人,被认为是贤良之人推举到中央。
经过问答面试,评定他为“上品”,并被授予议郎一职。
这种情形最可能出现于()
A.秦朝B.汉朝C.魏晋D.唐朝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题目中的信息“名门后人,被......推举到中央......评定......为‘上品’”应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门第做为选官标准的九品中正制,故本题应选C项;秦朝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与题目中的信息“被......推举到中央”不符,故排除A项;汉朝时期以品德做为选官的标准、唐朝时期以考试成绩做为选官的标准,均与题目中的信息“名门后人,被......推举到中央”不符,故排除B、D两项。
15.下图为某校社团历史情景剧对话节录,该剧最可能的主题是()
A.儒家文化的传播B.辉煌的科学技术
C.早期的西学东渐D.启蒙思想的传入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图片中的信息正确认识的能力。
由图片中的信息“甲:‘我们有孔子......《论语》’”、“乙:‘我们有耶稣......《圣经》’”可知甲方的儒家文化并未被乙方所接受,故排除A 项;由题目中的信息“乙:‘我们有《几何原本》’”、“甲:我们没有《几何原本》,但我们可以把它翻译过来”可知乙方的自然科学传播到甲方,故排除B项,选择C项;题目中未涉及启蒙思想的传播,故排除D项。
16.“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是为了保障人人生而平等的各种权利。
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以上思想源自()
A.《利维坦》B.《政府论》
C.《论法的精神》D.《哲学通信》
考点:启蒙运动
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题目中的信息选自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政府论》,体现了其“人民主权说”的理论。
故本题应选B项。
17.导致下图英国棉纱售价急剧下跌的根源是()
A.生产工具的革新B.国内市场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D.政府法规的调控
考点:工业革命
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由题目中的时间“1786—1830年”可知此时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蒸汽机的改良,工厂制逐渐形成,棉纱的产量激增,致使其价格急剧下跌,故本题应选A项;B项开始于15世纪晚期的工业革命,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786—1830年”,故排除;C项开始于1825年、D项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均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786—1830年”,故排除。
18.美国发明家伊莱·惠特尼在19世纪为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制作了一个模子;这些模子被加工得非常精确,以致任何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可适用于其他任何滑膛枪。
这一设计和生产模式的创新反映出工业生产的新特点是()
A.规模化B.垄断化C.标准化D.系列化
考点:工业革命
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认识的能力。
题目中的信息“任何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可适用于其他任何滑膛枪”体现了工业生产的标准化特点,故本题应选C项;A、D两项均开始于手工生产时期,与题目中的信息“工业生产的新特点”不符,故排除;B项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故排除。
19.有学者将南北战争视作美国“一国两制”后的统一战争,“两制”指的是()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B.雇佣劳动制与种植园奴隶制
C.联邦制与邦联制D.黑人奴隶制与联邦共和制
考点: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南北战争前的美国南方和北方分别实行种植园奴隶制和雇佣劳动制,即“一国两制”,故本题应选B项;独立战争后的美国一直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政体为民主共和制,故A、D两项错误;1787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国废除了邦联制,开始实行联邦制,故排除C项。
20.①“拿破仑的施政虽然带有专断的色彩,但是他十分重视法制建设。
”②“1800年8月,他设立了由4人组成的民法典起草委员会。
”③“《民法典》共有2281条,分为3篇、35章。
”
④“如恩格斯所说,这部法典‘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整个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世界史·近代史上卷》)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考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理论的认识。
第②③两项属于历史事实,即“史实”;第①④两项属于对历史人物、事件等历史现象的认识,即“历史评价”。
故本题应选D项。
21.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它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该宪法制定于()
A.1791年B.1799年C.1804年D.1875年
考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故本题应选D项。
2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今在西方各国,最奇巧可羡之事,乃是能推船推车的火蒸水汽。
”其中的“车”指()
A.马车B.汽车C.电车D.火车
考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此时的英国等国刚刚完成了工业革命,故题目中的“火蒸水汽”应为蒸汽动力,本题应选D项;A项应为畜力,与题目中的信息“火蒸水汽”不符,故排除;B、C两项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晚于《海国图志》成书的时间,故排除。
23.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认为“他对基督教没有做过认真的研究,学了点皮毛,便将这个皮毛跟中国传统的民间迷信以及落后的中世纪思想结合起来,改变为非驴非马的一个宗教。
并以此作为宣传鼓动起义的旗帜。
”文中的“他”是指()
A.陈胜B.利玛窦C.洪秀全D.康有为
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将(基督教)跟中国传统的民间迷信以及落后的中世纪思想结合起来......宣传鼓动起义”可知此应为洪秀全将基督教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宗教思想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并以此来发动太平天国运动。
故本题应选C 项;陈胜吴广起义发生于公元前209年,早于基督教产生的时间“1世纪”,故排除A项;利玛窦是近代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传教士,与题目中的信息“对基督教没有做过认真的研究,学了点皮毛”不符,故排除B项;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来挽救民族危机,与题目中的信息“起义”不符,故排除D项。
24.据《泰晤士报》报道:清末时期“有关赔款问题,……英国、法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公使们都据此提出了详细方案,……如果可能,美国、德国、比利时以及荷兰的公使们将任命一个联合委员会,对一般性原则拟出共同协定。
”以上“赔款问题”最终体现在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清末......有关赔款问题,……英国、法国、日本和意大利......美国、德国、比利时以及荷兰......共同协定”可知此应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与英、法、日等11国签订的《辛丑条约》,故本题应选D项;A项由中英两国签订、B项由中国与英、法两国签订、C项由中日两国签订,均与题目中的信息“有关赔
款问题,……英国、法国、日本和意大利......美国、德国、比利时以及荷兰......共同协定”不符,故排除。
25.下图为近代中国某政党的党员证,该政党是()
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共产党
考点:辛亥革命
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图片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应为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该理论成为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故本题应选C 项;A项成立于1895年,B项成立于1894年,均早于三民主义产生的时间,故排除;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此时民国已成立,故排除D项。
26.中国近现代史中,既是第一批首先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的城市是()
A.重庆B.武汉C.南京D.上海
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1858年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开放武汉、南京等处为通商口岸,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上海等处为通商口岸,均与题目中的信息“首先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不符,故排除B、C、D三项;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开放重庆等处为通商口岸,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此处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故本题应选A项。
27.下侧漫画所示的历史事件直接导致了()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中国爆发五四运动
C.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图片中的信息应为1919年巴黎和会上决定将德国侵占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该事件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故本题应选B项;A项应为《马关条约》的签订、C项发生于1915年,均早于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故排除;D项应为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与题目中的地点“山东省”不符,故排除。
28.中共某会议公报:“我们在明年把工作中心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应有的成就,将是对建国三十周年的最好献礼。
”此次会议是中共()
A.七大B.八大二次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二大
考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认识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明年......建国三十周年”可知此次会议召开于1978年。
A、B、C、D四项分别召开于1945年、1958年、1978年和1982年,故本题应选C项。
29.有人认为:“60年前,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是将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创造性的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的成功实践。
”文中“这次会议”的主办国是()
A.印度B.巴基斯坦
C.中国D.印度尼西亚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为协调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体现了“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故本题应选D项。
30.“……我们一致决心紧急地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这种秩序将建立在所有国家的公正、主权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基础上……”颁布该宣言的是()
A.东盟B.七十七国集团
C.欧盟D.欧佩克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题目中的信息选自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的由“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
故本题应选B项。
31.希腊文“公民”(Polites)一词源自Polis,意为“属于城邦的人”。
古代希腊人常常用“雅典人(而非雅典)”、“科林斯人(而非科林斯)”、“斯巴达人(而非斯巴达)”来称呼他们的国家。
这说明()
A.公民是城邦的主体B.城邦的小国寡民
C.公民隶属于城邦D.人在城邦中的地位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认识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公民’......意为‘属于城邦的人’”可知公民是城邦的主体,故A项的表述最符合题意,C、D两项次之;题目中未涉及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故B项的表述错误。
32.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形体高大,平均身高1.8米,最高达2米。
形象逼真,表现了一种精神威武,奋发向上的状态。
而汉景帝阳陵出土的兵马俑则一般在60厘米左右,古拙安详,表情沉静。
这反映出()
A.秦人凶猛善战,酷爱武力B.汉初崇尚黄老思想,简朴自然
C.汉承秦制,亦具时代特征D.秦汉陶塑艺术的风格截然不同
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认识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秦始皇陵......兵马俑”、“汉景帝阳陵......兵马俑”可知此应为“汉承秦制”,由题目中的信息“秦始皇陵......兵马俑形体高大”、“汉景帝阳陵......兵马俑......一般在60厘米左右”可知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不同。
故C项的表述最符合题意,A、B两项次之;D项中“截然不同”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33.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认为“铁路系统和关税同盟是连体双胞胎,……它们互相支持,追求同一个伟大的目标,即把德意志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伟大、文明、富足、强大和不可侵犯的民族。
” 这句话强调了()
A.国内贸易促成统一的市场形成B.现代化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
C.发达的经济有利于对外扩张D.经济发展唤醒民族意识
考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认识的能力。
题目中的信息“铁路系统和关税同盟......追求......德意志......联合”体现了现代化要求国家统一,国家统一推动现代化的特点。
故B项的表述最符合题意,A、D两项次之;题目中未涉及对外扩张,故C项的表述错误。
34.“皇族内阁”组建后,梁启超呼吁:“诚能并力以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则一切可迎刃而解。
”从本质上看,这表明梁启超()
A.由改良主张转向革命救国B.明确反对“皇族内阁”
C.认识到立宪改制是个骗局D.一直致力于推翻清朝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认识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推翻此恶政府”可知梁启超
主张推翻清王朝,故A项的表述最符合题意,B、C两项次之;D项的表述与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改良的思想不符,故表述错误。
35.下图为1930年某公司同事的合影。
该图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总体特点是()
A.受了西方服饰的影响B.遭遇保守势力的阻碍
C.传统与现代并行不悖D.中西相容,渐进变革
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图片中的信息正确认识的能力。
由图片中的长袍马褂和西服并存的信息可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特点应为“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故D项的表述最符合题意,A、C两项次之;图片中并未涉及保守势力对服饰变迁的阻碍,故B项的表述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试卷第二部分共有5道试题。
二、解答题(共5小题)
36.中国海关史话
唐朝以前,各朝对海运进出口的管理,一般均由当地官员兼管,不另设机构。
唐玄宗即位后,开始在广州设立管理海运进出境的专责管理人员——市舶使。
宋朝政府在多个贸易港口设管理海运进出境事务的海关机构——市舶司。
元代市舶司最多时有七个。
明朝的市舶司职能被大大削弱,负责监督管理朝贡贸易。
清初,康熙中期时曾取消海禁,在南方四口设海关,允许对外贸易。
乾隆时限定广州一处为对外贸易口岸,海关不直接经营外贸,须通过“十三行”进行。
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新式海关在上海建立,此后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海关总税务司一直由外籍人员担任,移植西方管理体制,采取“国际共管”方式。
——整理自蔡渭洲《中国海关简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中国古代海关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