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治疗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腹泻病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试论小儿腹泻病治疗的新进展。

方法将自2014年10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小儿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儿的病情进行仔细分析并采取对症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后的评价指标内容进行分析。

结果根据患儿病情的不同采取对症的治疗取得的治疗有效率达95.95%。

结论虽然小儿腹泻在临床表现上基本接近,但引发的原因较多,且受到感染的因素也不一样,因此在治疗时需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进行对症的治疗,并采用较为适用的方法进行治疗,且不可千篇一律,应遵循采用可靠、安全、有效的原则进行治疗。

标签:小儿腹泻病;治疗;观察
小儿腹泻是指由多种因素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引起的肠胃疾病,分为感染性腹泻及非感染性腹泻,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且性状改变(不成形),同时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1],患儿因脱水而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通常夏季发病率叫高,目前对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为: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通常在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预后状况较为良好,但耐药性、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真菌所致腹泻,预后较差。

为此我们进行本文内容的研究,通过分析小儿腹泻的原因及参考国内外治疗的最新成果来讨论小儿腹泻病治疗的新进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自2014年10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小儿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基本资料为:男孩46例,女孩28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7±1.2)岁。

两组患者经临床症状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得以确诊。

1.2方法
1.2.1病情原因分析①生长发育因素:由于小儿的生长发育不健全,其消化系统不成熟,胃酸及各种消化酶分泌较少,活性较低,从因而对食物的耐受力差,不易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且较易发生体液及酸碱平衡紊乱;小儿胃酸酸度低,且胃排空较快,故对进入胃内细菌的杀菌能力较弱;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故免疫功能较差,对感染的防御能力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较大,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②外部感染因素: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引起肠道内感染,多见于人工喂养儿,或通过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带菌者传播;受到如轮状病毒、小圆病毒、埃柯病毒、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冠状病毒、诺沃克病毒等侵入;受到如埃希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及出血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等感染;因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并可诱发白色念珠菌、金葡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变形杆菌或绿脓杆菌等;受到如梨形鞭毛虫、隐孢子等原虫感染。


其它如一些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并发症及饮食因素和过敏因素等。

1.2.2治疗方法①调整和限制饮食:腹泻患者既有体液丢失,也影响营养的摄入,一些对比研究说明,腹泻病儿继续喂养,病情恢复得快,因此,对小儿腹泻病儿一般只需调整和限制饮食:如对轻型腹泻,停食不易消化和脂肪类食物即可;对重型腹泻,母乳喂养者适当限制哺乳次数或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先给米汤、稀释牛乳或脱脂乳等,随着病情好转应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②对症治疗:合理使用抗腹泻药物,对腹泻患儿一般不宜用止泻剂,应着重病因治疗和液体疗法。

仅在经治疗一般状态好转、中毒症状消失而腹泻仍频发的患儿可试用鞣酸蛋白、次碳酸铋或氢氧化铝等收敛吸附剂。

可使用如次水杨酸铋、消炎痛、盐酸洛哌丁胺等药物进行止泻;对出现腹胀的患儿可行新斯的明肌内注射、肛管排气进行治疗,另外有研究表明使用针灸治疗也有较好的作用;对呕吐患儿使用吗丁啉口服、氯丙嗪或灭吐灵肌内注射可有效改善病症;采用促菌生、乳酸菌素、培菲康、回春生、双岐口服液等补充和充实肠道微群,以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抵御病原菌定植侵袭,有利于控制腹泻。

1.3评价指标将患者的治疗效果为评价指标内容。

治疗效果的标准为:显效:腹泻停止,排便成形,食欲良好,腹部不适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排便次数有所减少并开始成形,食欲开始好转,腹部不适得到有效缓解;无效:腹泻程度基本无改善(次数及成形情况),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将收集的两组患者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74例患儿的治疗效果,显效63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95%,效果显著。

3讨论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肠胃疾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和重度,另外还可以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肠道内感染以及消化功能紊乱和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外感染,还有部分是非感染因素如幼儿的饮食护理不当、对食物的过敏、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气候因素等形成。

目前临床治疗以继续进食、合理调配、維持营养;迅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控制肠道内外感染;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避免滥用抗生素为原则进行相应治疗。

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较多,有中医也有西医,但普遍存在治疗方法单一且通用性强的特点,为此我们进行本文内容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对小儿腹泻在临床治疗的思路应该是首先要彻底清楚检查患儿的病症情况,并在此基
础上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中首先要通过改善患儿的饮食进行调整,并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从改善患儿的肠胃功能到进行抗菌处理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小儿腹泻的治疗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已有研究表明使用抗生素不但不利于患儿的治疗,还可能加重患儿的病情并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等,在临床治疗上确实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时也要遵循选用副作用小的药物。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对该疾病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有效预防更为重要,因此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加以重视,对小儿要进行多方面的关注,如对小儿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要让小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儿等;合理喂养,注意卫生管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流行季节应注意消毒隔离,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滥用抗生素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小儿腹泻的治疗不应该采用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个性化的对症治疗更为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4,47(8):634-636.
[2]杨鸿斌.饮食疗法对小儿腹泻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8):98.
[3]赵晓颖.蒙脱石散与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疗效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3):60-61.
[4]李爱媛.头孢硫脒与蒙脱石对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1):95-97.
[5]焦富勇,白涛敏,蔺婧.小儿腹泻病治疗新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26(07):535-5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